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稻田生态养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芳 《北方水稻》2015,45(3):58-59
稻田养鱼技术可以减少水稻种植过程中除草剂、杀虫剂和化肥的使用,达到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的效果,是一套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水生农业生态体系。在稻、鱼共生系统中探索生态种养技术,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水稻的有机生产。从稻田条件、鱼种选择、养鱼设施建设和生产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稻田养鱼技术,以指导稻田生态养殖的推广。  相似文献   

2.
宁化县稻渔综合种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利用稻田生态系统的内部循环,充分发挥稻鱼互利共生的生态循环可持续农业。通过田间工程建设、水稻种植、鱼类养殖等配套技术的运用,合理提高了稻田的利用率,改善了水稻与鱼类的生长环境,具有"一田一水两用,一季一田双收"的显著优势,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1996年盘锦市河蟹养殖获得大丰收,全市21万亩河蟹,产量600O多吨,其中稻田养蟹面积由去年的8万亩增加到12万亩,主要是扣蟹。稻田养鱼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盘山县陈家乡稻田养泥鳅150O亩,亩产80公斤,亩效益158元。陆家乡稻垄沟养鱼100亩试验证明,养鲫、鲤、罗非、鲶鱼亩产100公斤,亩效益300元,比单种水稻提高效益近50%。稻田养鱼、养蟹一地两用,一水双收,比苇田养鱼、蟹更便于管理,今后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据水产部门估计,1997年盘锦市稻田养蟹可达到15万亩,稻田养鱼5万亩。一地两用 一水双收──盘锦市稻田渔业发展迅速@陈萱…  相似文献   

4.
稻田养鱼 ,是以稻鱼共生理论为基础 ,种养业有机结合 ,综合利用资源实现质量效益农业的有效途径。 1 999年我场有 2 0户水稻种植户参加示范 ,放养面积 5 3hm2 ,初获成功 ,其经济效益可观。1 养鱼稻田的设施稻田养鱼应选择地势平坦、保水性强、灌溉方便、水质无污染的稻田地。凡养鱼的稻田应加高田埂。一般埂宽 30cm ,高40cm ,做到牢固坚实 ,以防漏水和跑鱼。在稻田内四周靠近田埂 5 0~ 1 0 0cm处开挖低于田面的鱼沟 ,鱼沟深 30cm ,宽 30cm ,其作用是 :在施肥、喷药、浅灌和晒田等农艺措施中为鱼提供集中的安全休息场所。水温…  相似文献   

5.
对两种黑斑蛙养殖模式即黑斑蛙精养和稻蛙共生进行田间对比试验,旨在比较分析两种模式下的稻田土壤肥力、生物酶活性变化特征,并与水稻单作进行经济效益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黑斑蛙精养田相比,进行稻—蛙共生的稻田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均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87.5%、28.4%、10.0%、120.7%,而全氮、有效磷、有机质却低于精养田(p<0.05),分别减少了41.6%、66.7%、41.3%;但两种模式的C/N无明显差异.在土壤生物酶活方面,精养田土壤中的中性磷酸酶、脱氢酶和脲酶均明显高于稻蛙田(p<0.05),分别提高43.4%、65.9%、62.6%.水稻单作模式一般利润为1650元/公顷左右,而两种黑斑蛙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水稻单作,其利润分别为297750、119250元/公顷,三者的产投比分别为1.99、1.60、1.18.从经济效益看,精养模式明显高于稻蛙共生模式,但从养殖管理和风险管控而言,稻蛙共生模式操作更为稳当,且经济效益较水稻单作仍较为可观,可在确保粮食安全前提下,有效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实现保产增收、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6.
稻田养鱼是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的复合生产模式,不仅能提升稻田的产出附加值,还能产生一定的社会生态效益。总结了长汀县中稻—再生稻稻田养鱼模式下的水稻种植技术、鲤鱼养殖技术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稻田养鱼是一种重要的稻田种养模式。湘西花垣县稻田养鱼生产发展较快,至2016年全县稻田养鱼面积已达2000 hm~2。大面积示范表明,稻—鱼模式下水稻和鱼产量分别为7836~9510 kg/hm~2和330~480 kg/hm~2,总产值和净利润分别达43 464~51 879元/hm~2和28 194~36 609元/hm~2,稻田养鱼模式净利润较单作水稻模式提高57.86%~104.98%。介绍了花垣县稻田养鱼的关键技术措施,分析了其存在的技术与经营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协调水稻高产与经济收入、品质、水分利用率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水稻梯式栽培垄上养鸡垄沟养鱼的生态种养技术。通过稻田起垄改变常规水稻栽培模式,保持垄上湿润无水状态,垄沟蓄水且保持一定水位,从而为鸡和鱼的生长开辟空间,鸡和鱼分别在垄上和垄沟捕食与活动,能够防控田间病虫草害的发生,可不施或少施农药,同时鸡和鱼排泄的粪便能够直接还田进而减少肥料的施用量,对培肥土壤、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等具有重要作用。稻田起垄完成后,每年在水稻栽培前清理沟中淤泥即可,实现了稻田免耕。垄沟能够蓄积自然降水,有利于减少水稻生产中的灌溉用水。水稻梯式栽培垄上养鸡垄沟养鱼模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稻田养鱼生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稻田养鱼生态技术,具有明显的生物除草、灭虫、防病、降低水稻发病率的作用,可以减少农药与化肥的施用量,改善稻田土壤理化性状,是一项理想的生态环保型农业生产技术。免耕稻田养鱼可提高水稻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可增产6%~12%。同时,还可以多收鲜鱼600~750 kg/hm2,可增值4 500~9 000元/hm2。综合本试验各放养鱼模式,免耕稻田养鱼每公顷平均产值19 969.8元/hm2,纯收入10 771.05元/hm2,比对照增加5 986.8元/hm2,增长125.14%。  相似文献   

10.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对稻田空间利用更加充分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本研究从稻田生态系统构建的角度,利用稻田生态位和食物供应链原理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科学性;从共生田准备、水稻种植、共生对象的饲养、大田管理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技术流程;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探讨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稻田养鱼生产的发展、进步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典型的生态农业,稻田养鱼能在合理利用水土空间资源的同时实现种养耦合、绿色生产,拥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近几十年来,中国稻田养鱼生产经历了从"稻主鱼辅"阶段到"以鱼为主"阶段再到"稻鱼并重"阶段的3个发展历程,在田间工程、养殖品种、系统结构及生产技术等方面不断进步,使稻田养鱼的生产力和效益不断提升;同时,稻鱼共生系统作为一个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身兼产品提供、环境调节、文化服务等多种功能,并且随着稻田养鱼的不断进步,其功能进一步提升,使稻田养鱼生产在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和促进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稻田养殖是利用水田种稻又养殖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它将种植业与养殖业巧妙地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充分利用了养殖之间的共生关系,使原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达到种养双丰收的目的。是一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模式,为北方单季稻地区两高一优农业开辟了新道路。稻田高效益养殖模式的组成是:田内养蟹、养鱼、养牛蛙、养蘑菇……实行高效益种养的稻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稻田必须选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毒、无污染、灌排水方便,盐碱较轻,保水较强…  相似文献   

13.
稻、鳖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农田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农民收入,继稻田养鱼、稻田养鸭之后,衢州市衢江区又推出稻鳖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经过两年的试验探索发现,该模式不但稳定发展了粮食生产,又大幅度增加了种粮农民的收入,是一条生态循环农业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作物研究》2004,18(3):F002-F002
免耕直播栽培技术是免耕技术与直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水稻免耕直播模式主要有前作板田油菜免耕直播一季晚稻和冬泡田、冬闲板田、板田绿肥田免耕直播早、晚稻。以免耕为基础,经过试验示范,目前正在探索适宜不同’地区的免耕直播、免耕稻田养鱼、免耕稻田养  相似文献   

15.
稻渔共生是在传统水稻田中种植水稻的同时利用稻田湿地生态系统养殖水产品,实现水稻与水产品共作或轮作的新型农业模式。该模式利用水稻和水产品之间的互利共生作用,降低田间污染、减少病虫害、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转换效率。为了解析稻渔共生模式对水产品品质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促进稻渔综合种养的科学发展,本文综述了水产品的营养、肌肉品质和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以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农业正面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资源与环境约束加剧、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难度越来越大等问题,稻田综合种养是推动现代农业绿色高效生态发展的重要生产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在国家的助力下迅速发展,但目前综合种养技术相对粗放,各地区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尤其是在稻渔(禽)共生模式下水产(禽)动物的规格和放养密度方面缺乏相关的标准,这严重制约了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提档升级与提质增效。本文阐述了目前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稻渔(禽)共生模式下不同水产(禽)动物放养密度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今后稻渔(禽)共生的发展方向,为提高稻渔(禽)共生模式的综合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稻田养鱼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但稻田养鱼必须解决好浅灌晒田与养鱼的矛盾、稻田追肥与养鱼的矛盾、预防水稻病虫害与养鱼的矛盾。D.1浅活晒田与养鱼的矛盾稻田中挖鱼沟、鱼坑,浅灌晒田时让鱼在其中栖息,是解决这个矛盾的较好办法。鱼沟深宽各为50cm,在稻田中纵横交错呈“井”字型。鱼.坑面积Zm’,深lin每667m’挖1~2个。鱼沟、鱼坑要相通。浅灌、晒田仅J要慢放水,使色有充足的时间游进鱼沟、鱼坑。浅灌晒田期间要注意担察鱼情。发现鱼浮头,要立即向鱼沟、鱼坑加注新…  相似文献   

18.
稻田综合种养殖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技术模式,稻蟹共养在辽宁省盘锦市已推广了近20年,不仅能生产优质稻米,还出产肥美河蟹,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本文以稻蟹共养田生物多样性对稻田有害生物防控效果为切入点,通过对比稻蟹田和常规田优势天敌群落的组成情况,考察河蟹、天敌生物对水稻主要病虫草害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蜘蛛作为稻田捕食性天...  相似文献   

19.
浦城山区发展稻田养鱼模式技术可有效增加稻田利用指数,取得水稻增产、鱼增利的双赢经济效益,同时又改变稻田的生态系统,获得较好的有机生态农产品。总结了浦城山区稻田养鱼的经济效益及模式技术。  相似文献   

20.
蓝月相 《杂交水稻》2006,21(2):53-54
单季稻田稻鱼立体共养技术是一种充分利用稻田水体、土壤和生物资源,开展种稻养鱼,稻鱼共生的新型稻田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多年实践,总结了该种养模式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