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水稻基肥沼液不同用量和化肥常规用量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比较了沼液不同用量和化肥常规用量对水稻各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水稻种植前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以及施用沼液的稻谷与施用化肥的稻谷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施用沼液的水稻的实收亩产量均明显高于施用化肥的水稻,分别提高了112.9 kg、102.4 kg和100.1 kg,其中亩用沼液肥8 t(处理1)的水稻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机插秧单季晚稻中沼液的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沼液用量和施用时期不同比例对机插秧单季晚稻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施用量对水稻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但施用时期的沼液配比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沼液具有显著促进水稻分蘖、增加有效穗和每穗粒数的作用,但施用过量则会影响稻米品质;施用沼液可增加稻米中镉、铅等重金属的积累,但其含量均在安全食用标准内.施用沼液可使土壤肥力质量略有下降.沼液的适宜施用量为15.5~27.7 t·667m-2(折合纯氮11.5~20.7 kg·667m-2),施用比例以3-3-2-2和4-2-3-1为妥.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养殖沼液农田消纳利用过程中科学精准施肥问题,本研究对规模化养殖场的沼液进行了一年的跟踪监测,结果显示,沼液中氮、 磷、 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238.93、86.33、622.08 mg·L-1.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需求,开展沼液替代化肥减量施肥试验,结果显示,施用沼液的试验组产量均优于对照组,增产幅度为3....  相似文献   

4.
不同沼液施用量对水稻生长、产量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沼液在水稻上的适宜用量用法,以规模化养殖场猪粪尿发酵的沼液作为肥源,以当地常规化学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沼液用量对水稻生长、产量、重金属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沼液总施用量低于750 t·hm~(-2)时,水稻株高有增加趋势,同时分蘖能力提高;当沼液总施用量大于750 t·hm~(-2)时,株高不再增加且分蘖能力显著(P0.05)下降。施用沼液对叶片荧光强度影响较小,但不合适的沼液适用量下会对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等光合特性产生抑制作用。与传统化肥处理相比较,施用沼液显著(P0.05)降低了水稻结实率、穗实粒数、千粒重等,但能提高总穗数,沼液施用量600 t·hm~(-2)时,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表现最好。沼液施用使水稻秸秆中汞、铬、铜、砷等重金属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存在一定的重金属风险,但籽粒中重金属含量未见增加,且符合中国食品中重金属限量标准(GB 2762—2012),不存在重金属超标风险。综合来看,沼液总施用量600 t·hm~(-2)(基肥∶追肥=1∶1)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水稻种植中沼液合适的施用方法,研究不同沼液运筹方法对水稻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不同运筹方法对水稻营养生长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增加追施沼液量易促使中小分蘖发育成长,使小穗所占比例提高,同时也易导致贪青迟熟,从而使千粒重、结实率、穗粒数等发生下降趋势,不利于产量提高,也对稻米品质产生不良影响。在水稻种植中应提高基肥沼液比例,控制追施沼液用量,基肥与穗肥以3∶1的比例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为在农业生产系统中充分利用沼液,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探索出沼肥在不同作物中的合理用量,特进行了不同作物上施用不同用量沼液肥对其相关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用量沼液肥,对作物的产量、品质等都有所提高。但因不同作物对铵态氮的耐受特性不同,应注意沼液肥的用量与时间,一般一季沼液最高施用量为水稻150t/hm~2、小麦110t/hm~2、大棚西瓜200t/hm~2、草莓80t/hm~2、柑桔300t/hm~2,且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并适当搭配施用化肥。  相似文献   

7.
通过连续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沼液用量(0、75、150、225、300 m3/hm2)和化肥(常规、减半)配施对水稻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用量150 m3/hm2+化肥减半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第1年和第2年水稻产量较常规纯化肥处理分别提高了2.13%和5.79%。沼液用量150 m3/hm2+常规化肥处理水稻茎叶生物量最高,沼液用量超过225 m3/hm2时,水稻产量、株高、茎叶生物量降低。沼液施用提高了土壤的养分含量,且随着沼液用量的增加而提高,相同化肥施用量时,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8.93%~30.04%,碱解氮含量提高4.36%~39.90%,有效磷含量提高14.86%~39.89%,速效钾含量提高9.17%~41.25%。沼液施用对土壤p H没有显著影响,提高了土壤EC值,但相同处理的第2年土壤EC值没有累积提高。综上,在本试验中沼液用量150 m3/hm2<...  相似文献   

8.
对浙江省全省范围内30个不同养殖规模猪场的沼气工程沼液进行养分调查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养殖规模猪场的粪污经沼气工程充分发酵后产生的沼液pH值呈现中性及弱碱性,pH值稳定性好,可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直接施用。沼液样品有机质含量在0.01%~0.80%,不同养殖规模猪场配套的沼气工程沼液有机质含量差异性较大,这与猪场养殖规模、生猪喂养方式、猪场管理水平、粪便清理程度、沼气工程发酵工艺及运行参数等因素有关。不同养殖规模猪场的沼气工程沼液中含有氮磷钾等大量营养元素,且单一养分含量差异性较大。沼液中氮磷钾含量均呈现总氮总钾总磷的趋势,且氮元素主要以铵态氮形式存在。与单一养分含量相比,不同养殖规模猪场的沼气工程沼液总养分含量差异性相对较小,且养分含量较化肥低很多。由于不同养殖规模猪场的沼气工程沼液养分含量有差异,且部分养分指标差异性较大,因此在大规模施用沼液前,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肥效试验,确定施用量,科学、合理施用沼液,避免因沼液施用不当而对农作物生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沼液稻田消解对水稻生产、土壤与环境安全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稻田消解沼液对水稻安全生产、土壤肥力及质量的影响,评价沼液施用后对水体及大气环境污染的风险,提出稻田沼液消解安全容量,在浙江省嘉兴市青紫泥田(属脱潜潴育型水稻土)上,进行3a定位田间小区试验,考察了不同沼液用量下水稻产量、稻谷及土壤中有害重金属含量差异,测定了稻田氨挥发通量及田面水、下渗水氮含量,并确定了稻田沼液消解容量。结果表明,连续3a、每年水稻生长季施灌沼液135~540kgN·hm-2的范围内,水稻产量与全化肥区持平或略有增产,施灌沼液处理的稻谷中有害重金属镉、铅、汞、砷含量没有明显增加;除高沼液用量处理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含量明显增加外,其他土壤肥力指标没有明显增加,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也没有明显积累;施用沼液处理田面水中铵态氮含量明显高于全化肥处理,但对土壤下渗水氮含量影响较小;2倍氮沼液用量下,水田消解中氨挥发量占总氮投入量的13%,高于全化肥处理10倍以上。在水稻生产安全、农产品安全、土壤质量可持续、农田水环境友好的前提下,水稻生长季沼液稻田消解的安全容量为540kgN·hm-2·a-1;氨挥发是目前沼液稻田消解中主要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0.
随着稻米的市场定位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其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沼液富含氮、磷、有机物、微量元素、多种水解酶等,对于稻米品质及产量提高的效果明显,因此,探究优质水稻种植过程中沼液对其生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设置全沼液添加量、50%沼液添加量和0沼液添加量(全化肥)3个处理,经不同浓度的沼液灌溉,分析了沼液替代化肥对水稻分蘖、拔节孕穗期以及成熟期生物量、SPAD值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沼液对水稻分蘖有促进作用;施用沼液可增加水稻产量,与全化肥处理相比,全沼液处理增产幅度达20.53%。  相似文献   

11.
沼液在稻田的精确施用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为探究沼液在稻田中的适宜用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素水平的沼液(0、90、157.5、225、292.5、562.5 kg·hm~(-2))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田面水无机氮动态变化、土壤残留无机氮以及稻田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籽粒产量随沼液氮素施用量的变化符合线性加平台模型,沼液在水稻种植中的最佳氮素施用量为213.9 kg·hm~(-2);施用沼液显著增加了田面水铵态氮浓度,施用沼液3 d后,田面水铵态氮浓度迅速降低,而田面水硝态氮初始浓度无明显变化;稻田氨挥发总量随沼液氮素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且主要集中在沼液施用后的一周内,氨挥发所引起的氮素损失占沼液氮素量的14.52%~17.64%;等氮量施用的沼液和化肥相比,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氮素农学生产率和土壤残留无机氮均无显著差异,而单位稻谷产量的氨挥发量显著降低22.6%。由此可见,稻田合理施用沼液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2.
在水稻不同生长周期中,沼液浓度差异性对水稻生长会产生不同影响。为研究不同浓度沼液对水稻种子发芽与秧苗生长的影响,在小麦水稻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下拟定沼液三种施加方式,最终对水稻秧苗生长高度、直径大小、叶面积、生物量等进行全面测算。从试验结果可知,在水稻秧苗生长阶段进行适宜浓度的沼液喷施能全面促进水稻秧苗快速生长,提升水稻种植质量与产量。通过提高幼苗发芽率、促进种子胚根生长对提升水稻种植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水葫芦沼液肥对菜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施用水葫芦沼液与不同用量化学氮肥间菜薹产量、维生素C和硝酸盐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水葫芦沼液有利于菜薹生长与产量形成,与施用等氮量化肥相比,产量增加12.71%;施用水葫芦沼液可增加菜薹维生素C含量并降低硝酸盐含量,其菜薹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施80%及以上氮素用量的各化肥处理,比施用等氮量化肥处理增加32.79%,菜薹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施60%及以上氮素用量的各化肥处理,比施用等氮量化肥处理降低61.05%.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通过研究穗肥不同施用时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得出在不同叶龄施用穗肥对水稻叶龄进程没有影响;不同的穗肥施用时期会对水稻生长的株高产生影响,施用穗肥早会促进植株的生长。倒2叶穗粒数、结实率最高;倒3叶施肥时产量最高,比不施穗肥提高11.63%。  相似文献   

15.
早稻基施不同沼液用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稻基施不同沼液用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发酵处理后的沼液完全可以代替化学肥料作为早稻的基肥施用,适宜用量为90 t/hm2。  相似文献   

16.
《农技服务》2019,(7):27-28
为福泉市番茄生产沼液施用提供依据,设置3个施用浓度研究其对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施用发酵充分的沼液原液(不对水)、沼液原液∶水=1∶1(1倍对水)、沼液原液∶水=1∶2(2倍对水)较不施沼液的生长势强,增产幅度大,增产率分别为62.11%、57.29%、36.43%,商品率分别提高3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建议福泉市番茄生产中使用沼肥时,从节约劳力和提高产品品质角度出发,用沼渣做基肥,亩施1 000~1 500公斤,用沼液原液做追肥,追施4次左右,每次亩用量75~45公斤。  相似文献   

17.
沼液稻田消解对水稻生产、土壤肥力及环境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灌施沼液对水稻产量、重金属含量、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液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籽粒产量和稻秆生物量;提高稻秆N、P、K含量和籽粒N含量,促进N、P、K养分的累积。与无肥对照相比,随着沼液用量的增加稻秆As含量有增加的趋势,籽粒As以及稻秆和籽粒Pb含量没有升高风险,而稻秆和籽粒Cd含量随沼液用量增加呈下降趋势,稻秆和籽粒中Hg与Cr未检出。施用沼液土壤有机质得到明显提高,改善土壤p H;而土壤重金属Cd、Cr、As 、Pb、Hg含量均符合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值(GB 15618-1995),无重金属污染风险;但As、Cr含量与沼液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长期施用沼液有可能导致土壤As、Cr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18.
沼液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友造  吴绍锋  徐燕 《农技服务》2007,24(6):47-47,82
在管理水平相同的前提下,通过不同用量的沼液在水稻上的施用,探索沼液对水稻的增产效果和对植株抗病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水稻产量随沼液施用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对病虫害的发生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有机肥种类及用量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分析比较施用不同有机肥种类和用量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有机肥种类和用量对烤烟品质都有所改善,使用沼液水提苗追肥对促进烟株生长有显著作用;从烤烟产量、产值和烟叶质量的矛盾关系角度来看,施用厩肥7 500kg/hm2作基肥处理表现最好,其产量、产值分别达2 715 kg/hm2、45177.6...  相似文献   

20.
不同沼液施用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沼液在小麦上的适宜用量用法,以规模化养殖场猪粪尿发酵的沼液作为肥源,以当地常规化学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沼液用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液可使叶片颜色浓绿,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叶绿素仪测定值(SPAD)有随着沼液用量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当沼液用量为450~600t·hm~(-2)时,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等光合特性处于较优水平;并在达到600t·hm~(-2)时,其株高、茎基宽、地上部干重(灌浆期)相较于CK(常规化学施肥)分别增长13.1%、11.7%、39.8%,显著提高了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使产量较CK提高8.1%~8.9%。但当沼液用量超过600t·hm~(-2)时,这些性状不升反降,还易使小麦熟期推迟,引起茬口矛盾或导致籽粒未充分成熟而千粒重降低,且影响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