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兽医医药杂志》1984年第1期有邓天平等同志的《初生水犊牛“肉膜包齿”的诊治》,读后得到很大启示。1983年前,笔者曾遇多例初生黄牛犊出生后即不能吮乳,人工哺喂也难达目的,结果犊牛因吮不进奶而死亡。看到该文后,方省犊牛不能吮乳的原因可能与“肉膜包齿”有关。1984~1987年,笔者对12例此类病犊(黄牛)用手术治疗,术后2小时,均能正常吮乳,真是法简而效速。  相似文献   

2.
羔羊出生后不能站立和自行吮乳,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缺铁性贫血导致肌无力;二是缺钙引起的软骨症;三是缺硒、VE等引起的白肌病等.另外也可能是羔羊出生后,外界环境气温过低,再加上没有及时给羔羊吃初乳,导致羔羊牙根僵硬不能自行吮乳.由缺铁性贫血引起的羔羊不能站立和自行吮乳的现象,主要病症是由于缺铁性贫血的羔羊多表现为可视黏膜苍白、体瘦、血稀、全身水肿等症状.  相似文献   

3.
新生犊牛弱犊综合征 ,在瘤牛的发病率较高 ,其它品种的肉牛和黄牛也有报道。婆罗门肉牛繁殖存活率低的问题一直是困扰饲养者的首要问题 ,而新生犊牛弱犊综合征是影响犊牛存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了解和掌握这种病的发病机理和发病情况及对它的护理和治疗 ,可减少这种病的死亡率 ,对提高婆罗门牛的繁殖存活率有重大的意义。  据报道许多品种的肉牛都会有孱弱的新生犊牛 ,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弱犊患有一种“弱犊综合征”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 :新生仔畜软弱无力 ,不能自己站立、不会吮乳、体温调节能力极差等症状。有的犊牛对外界刺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莲湖农场—肉羊养殖小区2004年2月20日到27日,5~10日龄的羔羊死亡100多只。病初羔羊出现呼吸急促,吸气不全,达每分钟60次,腹式呼吸明显;心跳160次/min,体温37.3℃,羔羊不能吮乳,个别腹泻,后卧地,昏迷,多在一天内死亡。用抗生素治疗无效。27日,送到宁夏大学农学院动科系临床实验室时2例发病羔羊已不能站立,同时得知母羊群有跛行的现象出现,产弱羔或产后几日羔羊死亡。  相似文献   

5.
一、病例介绍;1月龄母牛犊,因两后肢各关节屈曲、不能直立,行动困难,于1988年3月11日来院治疗。主诉:初生下来时行走正常,3天后突然发现两后肢站不直,行走缓慢,步履短小。当地兽医按感冒、风湿病治疗,无效。检查:体温39.2℃,脉搏72次/分,呼吸25次/分。营养中等,精神、食欲良好。病犊站立时,膝跗关节高度屈曲。膝  相似文献   

6.
<正> 犊牛脐带增生症,多是由于济血管的先天增数,接产时脐带消毒不严,管理不周,致脐带血管于体外正常发育,不能中断血液供应使之发生萎缩,出现脐带增生,以往的抗炎疗法,效果常不佳,使病程延长.几年来,笔者来取手术疗法治疗犊牛脐带增生症48例(其中公犊26例,母犊22例),均一次治愈.此法操作简便,实用,安全可  相似文献   

7.
奶牛业自从改变为集中饲养以后,不能站立综合症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种病不是新的疾病,1944~1945年时家畜产科学教科书里就记载这是治愈率非常低的病.无论是什么样的病牛,当病势沉重或接近死亡时均陷入不能站立的状态.因此,在临床上限定只有在分娩前后72小时以内发病的,发病初期虽经钙剂(25%硼葡萄糖酸钙液500C.C.)1~2次注射仍不能站立的,虽经详细观察仍不明确不能站立原因的,才称为不能站立综合症.  相似文献   

8.
母牛卧地不起综合征是泌乳牛临近分娩或分娩后发生的一种以卧地不起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病牛在2次钙剂治疗后24h仍不能站立,常发于产犊后2~3d的高产母牛.本文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生产瘫痪亦称乳热症 ,是母畜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性疾病。本病多见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 ,且在盛乳期 ,而耕牛很少发病。现将笔者遇到的 1例黄牛生产瘫痪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病史本镇小逄村 1头经产黄牛 ,产前一切正常 ,顺利产下第四胎 ,犊牛无限制吮乳 2 0小时后 ,母牛出现食欲减退、反刍停止、不愿走动、两后肢交替踏脚、后躯摇摆、站立不稳、精神沉郁、免强可吃点青草等症状 ,特来就诊。2 临床症状病畜不能站立 ,瞳孔散大 ,对光线照射无反应 ,眼结膜发绀 ,口半张 ,鼻镜干燥 ,舌伸出口外。心音减弱 ,心跳 96次 /分 ,体温…  相似文献   

10.
1 症状;以品种优良、生长发育迅速、吮乳后期仔兔及断奶不久的幼兔多发。急性病例多无前期症状,常突然发生。病兔两前肢无力、瘫软先趴下,继而后肢趴下,不能站立。一般尚能吃食,粪便也无异常。慢性病例表现为蹲于一隅,有的出现进行性嗜眠,有的腹部可出现膨大,衰弱,四肢软弱,但尚能站立,以后逐渐则完全不能站立。少食,逐渐不食。2 原因分析2.1 长期饲喂缺钙饲草、饲料。部分农村养兔冬春季节青料以秧脚田种植的青菜叶、白萝卜缨为主,这类饲草为贫钙饲料。幼兔期补饲,由于品种好的兔对其特别重视,为促其生长,常用肉仔鸡饲料…  相似文献   

11.
一些奶农在生产中,往往在奶牛产后72~93天内,由于发情鉴定不准和牛患生殖系统疾病不能及时治愈,造成奶牛不能及时受孕,使产犊间隔超过12个月,进而产奶天数也随之向后推迟,超过305天.有些奶农还错误地认为,只要母牛有奶可产,下一次产犊间隔延长也无妨.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因产犊间隔延长而造成的隐性损失,利用的恰恰是奶牛泌乳末期的低产时间,而忽视了产犊后的高峰期.据测算,产犊间隔每延长1个月,其产奶量将递减2.5%.产犊间隔越长,损失越大,当间隔时间达到20个月时,比间隔12个月时年经济效益低1660多元.若从低产奶牛与高产奶牛的奶料比考虑,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母牛爬卧不起综合征是泌乳母牛临近分娩或分娩后发生的1种以“倒地不起”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常发生于低钙血性产后瘫痪之后。典型症状是病牛多在分娩后72 h内趴卧不起,经2~3次钙剂治疗后仍不能站立。常发生在产犊后的高产乳牛,此病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导致奶牛的死亡率和淘汰率却相当高。笔者在多年临床诊疗中,接诊此病32例,治愈24例,治愈率75%。本文从病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体会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犊牛奶泻是指吮乳小牛发生腹泻的一种病证,1月龄犊牛最易发病。自1985年以来,笔者遇到这类病例共147例,经采取中兽医辨证治疗,治愈138例,治愈率达93.88%。现将情况介绍于后。 (一)病因病理。本病多因母牛产后瘀血未尽,恶露持久不净,或外感热邪,以致热毒入血,传之于乳汁,犊牛吮后,热积胃肠,清浊不分,粪奶交杂而下;或因母牛使役之后喘息  相似文献   

14.
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牛乳头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乳头风,西兽医又称乳头炎,多因肝火不能疏泄或肝胃湿热蕴结而成.临床表现为乳头乳颈皲裂、拒绝吮乳,从而造成乳房增大,长时间易继发乳痈.我院共收治牛乳头风病例19例,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味灌服,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至一九八二年五月,我场出现初生犊牛体质瘦弱,吮乳迟钝,下痢,搐搦痉挛,四肢关节肿大、乏力,死亡率高等病犊。七个月共发病43头,死亡24头,二月份至三月份最严重,发病19头,死亡14头。发病率为24.85%,死亡率为73.68%。临床症状:初生犊牛身体瘦弱,体重多在70市斤以下,平均比正常犊牛轻7.9%。犊牛四肢乏力,站立困难。体温大多正常,呼吸浅表,心动快速。其主要临床症状有下列几种:  相似文献   

16.
临床表现:产后母猪开始或突然不让乳猪吮乳,母猪伏卧,有时站立行走,乳猪因饥饿围住母猪拱挤纠缠,嘶叫.乳猪一天左右因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17.
“毛眼病”是犊牛皮样囊肿为先天性眼科病。笔者近20年曾先后用手术治愈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99年春 ,我市池水乡二道沟村犊牛发生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经市兽医站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犊牛副伤寒。全村共有犊牛 84头 ,发病 3 2头 ,发病率为 3 8.1 %,其中以 2月龄以内犊牛发病最多 ,发病 2 4头 ,占发病率的 75 %。死亡 6头。笔者共收治病犊 2 3例 ,治愈 2 2例 ,治愈率达 95 .7%。1 临床症状精神沉郁 ,吮乳减少或废绝 ,体温 40 .5℃ ,排水样或粥样灰黄色粪便 ,或带有血丝 ,严重者出现血便 ,有部分犊牛并发肺炎和关节炎 ,眼窝下陷 ,皮肤弹性降低 ,后期卧地不起 ,四肢末梢发凉 ,肛门失禁 ,最后衰竭而死。2 剖检变化剖检 2头病…  相似文献   

19.
乳牛卵巢囊肿穿刺疗法翟金中(河南省郑州市奶业管理办公室,450007)任海全(郑州市工人牛奶站)奶牛卵巢囊肿一般采用激素疗法,但疗程较长,疗效有限。我们在六柱栏站立保定下,后海穴麻醉后,穿刺囊肿,治愈2例,已先后产犊。一、器械和药品10ml和20ml...  相似文献   

20.
笔者曾遇到3—5日龄犊牛先天性肛门闭锁3例(其中3日龄公犊2头,5日龄母犊1头),用手术全部治愈。主诉:产后1—2天能吃奶,第3天吃奶停止,不见排粪。犊牛表现精神沉郁,耳聋头低,站立不稳,起卧频繁,常有排粪姿势,而不见粪便排出。触摸体表温度较高,眼结膜轻度潮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