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德系西荷杂交繁育体系的遗传改良效果,本研究对比分析了德系西门塔尔牛与荷斯坦牛杂交后代(F1代、F2代)与荷斯坦牛泌乳、生长发育、直肠温度和性情评分等性状。结果显示:西荷F1、F2代的乳蛋白率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西荷F1代的乳脂率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各组间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西荷牛3月龄和18月龄体高略低于荷斯坦牛,3月龄、6月龄和18月龄西荷F1代胸围和体重均高于荷斯坦牛,西荷牛体况评分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直肠温度及性情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但西荷牛夏季直肠温度略低于荷斯坦牛,且性情较荷斯坦牛温顺。综合分析,初步表明西荷杂种牛的综合性能略优于荷斯坦牛。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荷斯坦牛与娟姗牛在泌乳性能上的差异,本试验通过收集浙江某规模化牛场2022年1-12月6 390条DHI记录,根据多因素方差分析来分析荷斯坦牛与娟姗牛因品种及其胎次、泌乳月和产犊季节对其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SCS)和尿素氮的影响。结果表明,荷斯坦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SCS和尿素氮分别为32.47kg、4.35%、3.36%、2.49、5.15mg/dL,娟姗牛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SCS和尿素氮分别为22.02kg、6.08%、4.02%、2.79、15.28mg/dL;荷斯坦牛与娟姗牛因品种及泌乳月、胎次和产犊季节均对其泌乳性能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其中,与娟姗牛相比,荷斯坦牛的产奶量极显著更高(P<0.01),而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则与之相反(P<0.01);夏、秋、冬季产犊的荷斯坦牛SCS极显著低于娟姗牛(P<0.01),而尿素氮含量差异不显著。与荷斯坦牛相比,1胎和3胎及以上的娟姗牛体细胞评分(SCS)极显著更高(P<0.01),而尿素氮含量差异不显著;在不同泌乳月,与荷斯坦牛相比,娟姗牛体细胞评分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评估西藏改良牛(荷斯坦牛♂×西藏牛♀,F3代)泌乳性能改良效果。选取引进荷斯坦牛、西藏牛及西藏改良牛各60头,记录西藏改良牛F1~F3代泌乳量,测定西藏改良牛F3代血液常规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奶牛生产性能(DHI)。结果显示,通过杂交,改良牛泌乳量逐代明显提高,但其他指标仍有待进一步改善。西藏改良牛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血红蛋白浓度(HGB)和血细胞比容(HCT)显著高于西藏牛(P<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显著高于引进荷斯坦牛和西藏牛(P<0.05),红细胞数目(RBC)显著低于引进荷斯坦牛(P<0.05)。西藏改良牛纤维蛋白原浓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内黏度显著高于引进荷斯坦牛(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聚集系数低于引进荷斯坦牛和西藏牛(P<0.05),卡松黏度和屈服应力显著高于西藏牛(P<0.05)。研究表明,与西藏牛相比,随着荷斯坦牛血统含量提高,西藏改良牛泌乳量和乳脂率逐渐提高;与引进荷斯坦牛相比,西藏改良牛血液生理指标等方面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4.
试验利用湖南某奶牛规模养殖场2022年1~12月份2339条DHI测定数据,比较分析荷斯坦牛与娟珊牛泌乳量、乳成分、体细胞数水平及饲料成本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荷斯坦牛全年及夏季日产奶量、高峰奶量、305 d奶量极显著高于娟珊牛(P<0.01);娟珊组全年及夏季乳脂率、乳蛋白率均极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1);娟姗牛体细胞数0~20万/m L的群体比例与荷斯坦牛无显著性差异(P>0.05),夏季娟姗牛健康牛群的下降比例低于荷斯坦牛群;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娟姗牛每生产1 kg牛奶的饲料成本为2.11元,比荷斯坦牛节省0.25元。由此可见,荷斯坦牛的产奶量具有明显优势,但娟珊牛乳脂率、乳蛋白率等乳品质优于荷斯坦牛,而且在夏季热应激环境下,娟珊牛泌乳稳定性更强,单位产奶量饲料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挪威红牛与荷斯坦奶牛杂交对后代牛肉性状的影响,本实验通过选取挪威红牛杂交奶公牛与普通杂交牛牛肉进行比较,通过选取牛的半膜肌、臀中肌、背最长肌部位,测定牛肉的失水力、系水力、熟肉率、嫩度、色度等指标。结果显示,挪威红牛样品各项检测指标总体优于普通杂交牛样品,表明挪威红牛杂交奶公牛在牛肉的生产性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弗莱维赫牛改良荷斯坦牛的效果,以弗莱维赫牛为父本,与荷斯坦牛母本杂交,持续测定杂交后代的泌乳性能和繁殖性能,并与荷斯坦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弗莱维赫牛为父本与荷斯坦牛杂交,其后代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弗荷F1牛的乳蛋白含量、乳脂含量、繁殖性能等方面优于荷斯坦牛,比较适合用于荷斯坦牛的杂交利用,能显著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旨在深入了解西荷杂交牛繁育体系的效果,本研究以某存栏4 393头泌乳牛的规模化牛场为研究对象,通过SAS9.2GLM和Mixed过程,应用固定模型和混合模型对法系西荷杂种牛、德系西荷杂种牛、自繁荷斯坦牛以及进口澳系荷斯坦牛4个群体的8个重要经济性状进行最小二乘分析和Bonferroni t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在泌乳性能方面,法系西荷牛的日产奶量和校正奶量显著高于澳系荷斯坦牛(P0.05),且其乳脂率、乳蛋白率均为最高。各群体间体细胞评分和尿素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繁殖性能方面,法系西荷青年牛首次配种日龄显著低于自繁荷斯坦牛和澳系荷斯坦牛(P0.05),且杂种牛产后恢复周期较短。澳系荷斯坦青年牛的配妊次数显著低于自繁荷斯坦牛(P0.05)。法系西荷成年母牛的空怀天数比自繁和澳系荷斯坦牛分别少了38.43和20.93d;在生长性状方面,除体深外,其余性状杂种牛均高于自繁荷斯坦牛,且法系西荷牛与自繁荷斯坦牛的胸围差异显著(P0.05);在热应激相关指标方面,杂种牛上午直肠温度低于荷斯坦牛,其中德系西荷牛与澳系荷斯坦牛差异显著(P0.05),但各品种的下午直肠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杂种牛的体况评分均显著高于自繁荷斯坦牛(P0.05),但各品种之间性情评分与步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德系西荷牛的肋部皮褶厚度显著大于其他品种(P0.05)。综合分析,初步表明西荷杂种一代牛的综合性能优于纯种荷斯坦牛。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荷斯坦奶牛的后代西荷杂公牛(西门塔尔×荷斯坦)育肥后的生长和屠宰性能、肉质性状的差异,为该品种改良荷斯坦奶牛杂交模式提供基础,本试验分别选取9头22月龄的西荷杂公牛和荷斯坦奶牛公牛,在相同日粮水平和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养166 d后屠宰,分别测定2组公牛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质性状。结果表明:西荷杂公牛在空体重、胴体重、净肉重、肉骨比、屠宰率和净肉率上较荷斯坦牛有较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西荷杂交公牛的特级肉块、高档肉块、优质肉块和一般肉块重高于荷斯坦公牛(P<0.05),但2种牛的一般肉块总重占总肉重的比例差异不显著;在肉质性状方面西荷杂交公牛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蛋白质含量和肌纤维密度高于荷斯坦公牛(P<0.05),肌纤维剪切力低于荷斯坦公牛(P<0.05)。西荷杂交公牛在胴体性状方面杂交优势明显,在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上较荷斯坦牛有较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肌肉的蛋白质含量增加较为突出,此外,西荷杂交公牛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肉质较嫩。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研究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分为德系西门塔尔的弗莱维赫牛和法系西门塔尔的蒙贝利亚牛)与中国荷斯坦牛杂交的效果,本研究选择在相同饲养环境下的蒙荷F1(蒙贝利亚牛与荷斯坦牛杂交子一代)、弗荷F1(弗莱维赫牛与荷斯坦牛杂交子一代)作为研究对象,并与纯种荷斯坦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乳肉兼用牛与荷斯坦牛杂交后代具有良好的产奶性能,肉用价值更高。产奶量方面,蒙荷F1与弗荷F1均低于纯种荷斯坦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奶质方面,蒙荷F1与弗荷F1的乳蛋白率、乳糖率均高于纯种荷斯坦牛,且差异显著(P0.05)。蒙荷F1与弗荷F1的体重均高于纯种荷斯坦牛,且差异显著(P0.05)。可以得出,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与中国荷斯坦牛的杂交一代在牛奶品质、产奶稳定性及肉用性能方面均优于荷斯坦牛。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克服荷斯坦奶牛近交系数不断增高带来的适应性下降、繁殖力低和利用年限少等问题,试验以引进的三个品种乳肉兼用牛(即纯种西门塔尔、蒙贝利亚和弗莱威赫牛)为父本,与中国荷斯坦牛进行杂交,研究杂交一代在繁殖性能和产奶性能方面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蒙贝利亚杂交一代与中国荷斯坦牛的妊娠期长度差异极显著(P0.01)。弗莱威赫杂交一代的胎次对305 d产奶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蒙贝利亚杂交一代的配种次数和空怀天数对305 d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蒙贝利亚杂交一代与中国荷斯坦奶牛间总产奶量差异显著(P0.05)。综合各繁殖性状和对305 d产奶量的影响因素,蒙贝利亚杂交一代的繁殖性状优于其他两个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兽医学报》2016,(8):1416-1421
为了提高荷斯坦奶牛的繁殖力,改善乳成分,增加其乳肉综合经济效益,本试验以蒙贝利亚乳肉兼用牛为父本,荷斯坦牛为母本进行杂交。通过构建线性模型、拟合泌乳曲线、计算综合经济效益等对其F1代母牛(69头)与荷斯坦纯种母牛(74头)的产奶性状、繁殖性状、抗乳房炎能力及综合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如下:在产奶性能方面,蒙荷F1母牛乳脂率(3.59比3.49,P0.05)和乳蛋白率(3.25比3.12)(P0.01)显著高于荷斯坦母牛,而体细胞评分(2.37比2.85,P0.05)显著低于荷斯坦母牛;在饲料转化效率方面,泌乳盛期蒙荷F1母牛ECM/DMI(1.92比1.86,P0.01)极显著高于荷斯坦母牛;在繁殖性能方面,蒙荷F1母牛的初产月龄(25.38比26.33,P0.05)和空怀天数(87.35比107.16,P0.01)显著低于荷斯坦母牛;在综合经济效益方面,蒙荷F1母牛第1胎次泌乳期305d经济效益比荷斯坦母牛提高了4 918.15元。总之,乳肉兼用型的蒙荷杂种牛较荷斯坦母牛具有高乳脂率、高乳蛋白率,抗乳房炎能力强、投产早、空怀期短、综合经济效益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纯种和牛快速扩繁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达到快速扩繁纯种和牛的目的,试验从供体牛高强度超数排卵、胚胎性别鉴定及不同品种受体牛移植对产犊、妊娠期和犊牛初生重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纯种和牛连续超排9次,每次间隔30 d,第2次头均回收胚数22.78枚,显著高于第5~9次结果(P< 0.05),其余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 0.05);第1~3次头均可用胚数分别为8.67、13.78、8.56枚,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第2次头均可用胚数显著高于第4~9次头均可用胚数(P< 0.05),极显著高于第7、9次头均可用胚数(P< 0.01)。性别鉴定胚胎和常规胚胎移植妊娠率和产犊率差异均不显著(P> 0.05),性别鉴定胚胎的母犊率为95.56%。西门塔尔杂交牛受体产犊率高于和牛杂交牛、荷斯坦奶牛受体,但差异不显著(P> 0.05)。和牛杂交牛受体妊娠期极显著高于西门塔尔杂交牛和荷斯坦奶牛受体(P< 0.01),西门塔尔杂交牛和荷斯坦奶牛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西门塔尔杂交牛受体所产和牛母犊初生重显著高于和牛杂交牛受体(P< 0.05),极显著高于荷斯坦奶牛受体(P< 0.01),3个品种受体牛产和牛公犊初生重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同一品种受体牛其产公、母犊牛的妊娠期及初生重均相近。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新疆乌鲁木齐市地区一大中型奶牛场的新疆褐牛、荷斯坦牛奶样为研究对象,对奶样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培养,同时对不同品种牛体细胞数与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 CFU)、体细胞数与不同年龄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牛感染病原菌种类稍有差别且新疆褐牛感染葡萄球菌的机率明显高于荷斯坦牛;荷斯坦牛比新疆褐牛更容易患乳房炎;新疆褐牛、荷斯坦牛体细胞在小于20万/mL时均与体细胞大于50万/mL时的CFU值呈显著差异(P<0.05),而这2个品种牛的体细胞在20~50万/mL时分别与体细胞小于20万/mL、大于50万/mL时的CFU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初步推测体细胞数和细菌总数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还受其它因素影响;此外,随着年龄增长,褐牛和荷斯坦牛的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都呈上升趋势,且不同品种间的SCS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选择德国荷斯坦育成牛95头(12~18月龄),成母牛129头(1-6胎)及中国荷斯坦育成牛111头(12~18月龄)、成母牛164头(1—6胎);分别测定其体尺、体重及生产性能,并对两国荷斯坦牛体型、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现行饲养管理水平对德国荷斯坦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德国荷斯坦牛早期生长发育快,12月龄体尺、体重极显著地大于中国荷斯坦牛(p〈0.01),德国荷斯坦牛各胎次产乳量、乳脂率均极显著地高于中国荷斯坦牛(p〈0.01),德国荷斯坦牛情期受胎率较中国荷斯坦牛低(p〈0.01),育成牛初配月龄明显晚于中国荷斯坦育成牛(p〈0.05)。产间距德国荷斯坦牛较中国荷斯坦牛略长,但差异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光照对奶牛生产性能和部分血液指标的影响。将30头健康无病、胎次相近(平均3.6胎次)的荷斯坦牛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牛舍安装普通LED灯,试验组牛舍安装专用LED灯。研究发现,光照对荷斯坦牛采食量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的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对产奶量、活动频率、呼吸频率、反刍频率、卧床率和产乳效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光照对奶牛血液中催乳素(PRL)和甲状腺激素(T4)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褪黑素(M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生长激素(GH)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组中褪黑素(M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生长激素(GH)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专用LED灯的效果要优于普通LED灯,有利于改善荷斯坦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6.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垦区于2013年引进了德系弗莱维赫牛冻精,并与本地荷斯坦奶牛开展杂交推广应用。为了更好地研究杂交效果,对在相同饲养环境下的弗莱维赫牛与高产荷斯坦奶牛的杂交一代(F1代)作为研究对象,与纯种荷斯坦奶牛的生产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与荷斯坦奶牛比较,F1代不仅提高了乳脂率和乳蛋白率,还具有较高的产奶量、较强的抗病能力,以及耐粗饲和饲养成本低等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17.
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基因作为中国荷斯坦牛部分泌乳性状的候选基因,在对61头中国荷斯坦牛进行PC R-R FLP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荷斯坦牛群体中IGFBP-3基因座多态性与泌乳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GFBP-3基因座对产奶量、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的影响显著(P<0.05),IGFBP-3 BB型个体的305 d产乳量显著(P<0.05)高于AA型和AB型,BB型个体的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显著(P<0.05)低于AB型。  相似文献   

18.
为系统比较中国荷斯坦牛、娟姗牛及娟荷杂交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及乳品质,本实验选取江苏省某奶牛场50头荷斯坦牛(平均泌乳290 d),20头娟姗牛(平均泌乳243 d)及10头娟荷杂交牛(平均泌乳200 d),分别于夏季(2020年6、7、8月中旬)及冬季(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及2月中旬)采集奶样,测定乳成分及乳脂肪酸含量。每个品种选取10头牛,收集冬夏两季奶牛瘤胃液,测定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结果表明:娟姗牛瘤胃内的丙酸和戊酸浓度显著低于荷斯坦牛;夏季瘤胃内乙酸和丁酸浓度显著低于冬季。娟荷杂交牛的日产奶量和乳糖含量显著高于娟姗牛,但娟姗牛的乳脂、乳蛋白和全乳固体含量优于其余两个品种(P<0.05);夏季牛奶中的全乳固体和非脂乳固体含量显著低于冬季,而尿素氮则相反(P<0.05)。娟姗牛和娟荷杂交牛的乳脂肪酸含量相似,但与荷斯坦牛的乳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冬季牛乳中C6:0~C12:0含量高于夏季,C18:1cis9和C18:2trans9,12含量显著低于夏季。相关性分析发现,瘤胃VFA浓度与乳中C6:0、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奇数碳脂肪酸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旨在分析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外显子10的多态性及其与奶牛产奶性状的相关性。选用30头草原红牛与145头中国荷斯坦牛为材料,采用PCR-RFLP的方法对该基因外显子多态性进行分析,并对突变位点用SPSS软件分析其与产奶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GHR基因外显子10的扩增产物被限制性酶BsaH I酶切消化后表现出多态性,经电泳检测显现AA、AB、BB 3种不同的基因型。使用SPSS软件对所得基因型与产奶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在中国荷斯坦牛群体中,AA型个体乳脂率显著高于BB型(P<0.05),AA型个体的体细胞数显著低于AB型个体(P<0.05),AA型为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A可显著提高个体的乳脂率,降低个体体细胞数,为中国荷斯坦牛的早期选种选育、改善乳品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开展奶牛群体高乳房炎抗性功能基因的筛选与验证,通过分析SNP位点多态性及其与体细胞数和产奶性状的相关性,探讨其对乳房炎的抗病情况。本研究对北京地区568头中国荷斯坦牛DCK、HIST1H2BK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3个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体细胞数、产奶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DCK基因的SNP位点6:g.86337334 A>G与体细胞数极显著相关(P<0.01),SNP位点6:g.86322040 C>T [rs43472176]与体细胞数也呈现极显著相关(P<0.01);HIST1H2BK基因的SNP位点23:g.31354269 T>G[rs41654340],与体细胞数呈显著关联(P<0.05),与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呈极显著关联(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DCK、HIST1H2BK基因位点与体细胞数性状显著相关,其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影响奶牛的乳脂率或乳蛋白率性状。本研究为荷斯坦牛后续的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