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梁杰森  蒋Yi 《广西林业科学》1998,27(3):112-115,119
对苍梧县的林业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阐述了林地资源与生态经济平衡的相互关系和综合开发利用林地资源的生态原理,提出了苍梧县林业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林业土地直接关系到林业生产的发展和地区优势的发挥。研究林业土地的经营现状,合理规划,有计划地进行开发、利用和改造是提高林业土地生态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林业土地作为国土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受到某一特定地区所处的经济地理位置、数量的多寡、质地的优劣、生产经营方式的直接影响,而且还受到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经济规律的普遍制约。一云县作为云南省一个典型的边远山区县,目前在林业土地生态经济效益上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湖南林业》2011,(1):44-46
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主要承担全省森林资源调查、综合监测、规划设计、信息化管理等职能。拥有林业、森林经理、森林生态、植物分类、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土壤化学、数字林业、航测与遥感、工程测量、地理信息、土地利用规划、计算机应用、风景园  相似文献   

4.
上海、北京等大都市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综合竞争力,将在郊区进行大规模的生态林建设.由于受到土地、资金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迫切需要调整当前的林业政策.以上海市为案例,分析了当前中国大都市郊区农业及土地利用的状况,展望了生态林业建设的巨大前景,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以土地换生态的林业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背景和投资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投资主体在完成一定植树面积后,即可无偿获得一部分土地使用权的以土地换生态的林业政策构想,阐述了实施以土地换生态的林业政策措施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荟  满多清 《甘肃林业科技》2003,28(4):13-15,38
通过在白银市景泰县北部沙漠前沿建设防护林体系,以封育、造林为主,林经兼顾,生态与经济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与利用示范;利用林网、经济林及更新造林、持续林业等技术,以点带面防沙治沙,有效地保护了绿洲和土地资源,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农用林业是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通过木本植物和非木本植物间生态和经济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实现土地可持续性经营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与土地的压力日趋严重。农用林业具有缓解人口增加导致的土地压力增大和自然资源退化的作用,它可以通过优  相似文献   

8.
对榆林市林业观光园的生态模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对其发展规划进行了有效的研究,从而提取总结了其优点,以促进我国其他城市林业观光园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林业是以维持和保护区域生态平衡为前提 ,以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则为指导 ,实施林业综合经营 ,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功能 ,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的林业。生态林业建设的宗旨是 :通过协调人在自然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科学培育森林资源 ,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物质能量转化利用 ,使之互相协调 ,互相制约 ,循环往复 ,再生不息。1 山西生态林业建设的意义生态林业建设是控制山西水土流失 ,治理土地沙漠化 ,抵御自然灾害的有效途径。山西位于黄土高原 ,全省总土地面积 15 .6万 km2 ,其中水土流失面积 10万 km2…  相似文献   

10.
分析福建省永安市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在预测供需趋势的前提下,制定林地保护利用的目标和方针、进行林地利用分区、林地用途管制、严格控制有林地逆转非林地、统筹安排各工程建设用地等技术要点。当今世界,人类面临人口、粮食、能源、资源与环境五大问题,均直接或间接与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有关,林地是一种林业资源,是一种环境,更是社会生产要素之一,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依托基础。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目的是为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改善当地生态经济环境,以及强化使用林地的宏观调控,协调各部门和各产业之间使用林地矛盾,促进林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使之既能尽量减少林地消减,以满足林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又能确保各项工程项目建设需要,以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通过对福建永安市2003年开展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践,研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合理利用土地,充分发挥林地的经济效益,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杨树造林采用行距大株距小的栽植格式,是增加林地经济效益一项新技术,是很有研究价值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短柄五加蒸腾作用及其与生理生态因子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岳春雷  江洪  朱隐湄 《林业科学》2003,29(2):158-161
水分是植物生长和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 ,因此对植物蒸腾作用特征及与环境因子关系的探讨一直是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短柄五加 (Acanthopanaxbrachypus)是分布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濒危灌木树种 ,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目前 ,已有关于短柄五加无性系种群生长和生殖生物学特征的报道 (田国伟等 ,1 998;王仲礼等 ,1 997;1 998a ;1 998b ;1 999;岳春雷等 ,2 0 0 1 ) ,但对其生理生态学的研究尚为空白。本文通过对短柄五加在林下和开阔地两种生境下的蒸腾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的比较研究 ,旨在从植物水分…  相似文献   

13.
土地类型的划分,是进行总体规划的基础,是确定每一块土地合理利用时行之有效的办法。河北太行山区正面临着综合治理开发,迫切需要一个切合实际的土地类型划分标准。本文是根据作者近年来在太行山区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划分标准。是按照土地资源的主要限制因素提出的定量指标。从评定土地潜力划分等级入手,综合评价其对农、林、果、牧等各业的适宜性和适宜的程度,以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对每种类型土地的限制因素提出改造、利用的具体措施,以期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尽快地使山区人民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  相似文献   

14.
基于RS与GIS的支持,通过影像遥感解译获得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并运用GIS的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矩阵模型,研究浠水县2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变换特征。根据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计算浠水县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度,改进了传统研究方法上的不足,发现各用地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从而达到根据经济发展要求来适当调整各类用地结构比例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影响较大,土地利用时空结构变化研究对土地规划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成都市200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土地利用年变化率(R)、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土地利用变化量(S),得出以下结论:(1)耕地和建设用地变化幅度较大,总体呈增大的趋势;林地和其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型用地的概念认识入手,归纳、分析了生态型用地的特点,探讨了土地集约化利用条件下,城市生态型用地在土地利用潜力等方面的关系,阐明了生态用地利用效率提高的必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2003年、2013年两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以及2009年森林资源年度更新数据为基础,提取出衡阳盆地2003、2009、2013年三期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在IDRISI17.0软件支持下,利用提取出的矢量数据进行空间叠加运算,得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空间转移矩阵,分析了2003—2013年间衡阳盆地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面积变化和结构变化情况。现状结果显示:2003—2013年,衡阳盆地内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均有下降,耕地、建设用地、园地和水域面积均有所增加。基于CA-Markov模型模拟出2023年土地利用/覆盖情景。模拟出2023年衡阳盆地的土地利用/覆盖情景,并依据数量Kappa系数、位置Kappa系数和标准Kappa系数检验模拟精度。模拟结果显示:2013—2023年间,衡阳盆地内的林地将向草地、耕地和水域转化,耕地则更多的转化为园地和未利用地,部分林地、耕地和水域将继续向建设用地转换。  相似文献   

18.
以河北省平山县卸甲河流域作为个例研究,划分了8个土地系统。在研究了各土地系统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比较了它们之间植物群系(林)的分布:植物种数量,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状况,以及植物群系的组成结构。各土地系统之间差别很大。研究说明,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以及保护天然林,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唯一有效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说明生态土地分类注意人类影响程度和土地利用,更加易于和土地分类规划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基于RS与GIS的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及其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哈尔滨市1989年、2007年2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RS和GIS的支持下,分析土地利用格局的动态演变,并应用马尔可夫模型完成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的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林地、水域和草地发生了扩张,耕地、居民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减少;耕地和林地具有较高的保留率,草地和未利用地具有较高的转换率;2007年以后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是林地逐年增加,其它土地利用类型逐年减少,该变化持续到2079年后,区域土地利用达到相对稳定状态时,耕地占57.79%,林地占25.24%,草地占2.80%,水域占3.98%,居民工矿用地占9.28%,未利用土地占0.91%。  相似文献   

20.
基于计量地理学理论和ArcGIS技术平台,利用澜沧江云南段区域199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以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生态风险指数等为指标,对土地生态系统进行量化分析,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土地生态风险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相关性,预测未来15年土地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30年间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区域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生态风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2020年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生态风险指数的变化幅度均表现最为剧烈;澜沧江云南段区域的土地生态风险分布具有区域性,表现为上游、下游为中低生态风险区,中游为较高生态风险区;未来15年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区域的土地生态风险有向更高等级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