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田间人工接蚜形成不同蚜量梯度的方法,研究棉花现蕾前后棉蚜对生长发育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蕾前后棉蚜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大;累积蚜量与产量损失率有明显的相关性,回归方程为:Y=2.2291+6.5247×10^-4X根据收益与费用的原则,其经济阈值为2614日.头.株^-1。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人工接蚜形成不同蚜量梯度的方法,研究棉花现蕾前后棉蚜对生长发育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蕾前后棉蚜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大;累积蚜量与产量损失率有明显的相关性,回归方程为:Y=2.2291+6.5247×10-4X;根据收益与费用的原则,其经济阈值为2614日·头·株-1。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施氮对棉花产量和土壤无机氮的影响,明确施氮阈值与棉花产量和土壤无机氮储量的关系.[方法]2012 ~2013年,分别采集不同施氮水平下(0、237.9、317.1、396.5、475.7、634.2 kg/hm2)棉花植株样品和0 ~100 cm深土壤剖面样品,测定棉花的吸氮量,分析土壤无机氮的浓度.[结果]在0~ 396.5 kg/hm2增加施氮量可以促进棉花生长,盛铃时施氮量与棉花生长量的相关性最高,但太多并不再利于棉花生长;在0~ 60 cm土层无机氮浓度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60 cm土层以下无机氮浓度开始降低,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变弱,规律不明显;施氮量与棉花产量是二次方程关系,施氮量为N3(396.5 kg/hm2)时棉花产量最高;棉花的氮素利用率与产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最高为29.73;.施氮量在332 ~397 kg/hm2的阈值范围内,有利于棉花形成高产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结论]施氮阈值与产量、无机氮储量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蜜露是蚜虫代谢的最终产物。1980年我们对棉蚜蜜露进行了初步研究,在于为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新依据。一龄棉蚜体重25微克,成蚜320微克,一生排蜜量2220微克,随发育而增加。若虫期排蜜频率高,强度大。棉蚜排蜜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白天多,晚上少,一天中群体排蜜高峰往往与最高温度同步出现。以~(14)C 标记表明,棉蚜排蜜量约为总取食量的72%,在一天内可达90%。棉蚜排蜜的频率(单位时间内排蜜滴数)同温度的高低、光照的强弱、叶片含糖量的多少,空气湿度的大小,以及土壤含水量的高低等因素密切相关。用砂培表明,对棉花增、减氮肥,蚜虫排蜜量都减少,但增氮者繁殖能力提高;磷肥的效应同氮肥相似,似有磷促氮的作用;钾多则排蜜量有增加趋势。棉蚜在不同棉花品种上取食,其排蜜频率差异很大,在具有一定抗性的品种上取食,排蜜频率低。因此,频率可作为测定棉花品种抗蚜性的指标。此外还探索用插叶法、同位素标记法测定成株期抗蚜性。  相似文献   

5.
施氮量对膜下滴灌棉花氮素吸收、积累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2004年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0、180、270、360 kg/hm2对膜下滴灌棉花氮素的吸收、累积和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棉花的生物和经济产量及地上部分总吸氮量,但过量施用氮肥对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增产不显著,各施氮处理氮肥利用率在27.6;~33.8;,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植株中氮素含量随生育延长而降低,氮素累积总体呈增加趋势,施氮量对棉花氮素吸收有显著影响,同一生育时期,氮素含量和累积量都随着施氮量增加而提高.试验条件下,棉花的合理施氮量应控制在27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6.
针对南疆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棉花氮肥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在棉花的不同生育时期,分别取样后按不同器官分样烘干后称重粉碎,测定棉花植株对氮素吸收利用量.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棉花皮棉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施氮量处于317~395kg·hm-2,棉花对氮素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棉花i NUE、N...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棉长管蚜和棉蚜对其胁迫棉花的选择行为。【方法】 以无翅棉长管蚜和棉蚜成蚜为研究对象,测定棉长管蚜和棉蚜对种群密度和不同时间蚜虫胁迫的棉花行为反应。【结果】 不同种群密度棉长管蚜取食胁迫下,棉长管蚜对低密度取食胁迫的棉花与健康植株选择性上不存在差异性,而高密度则存在显著差异;棉蚜对高密度棉长管蚜取食胁迫选择性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种群密度棉蚜取食胁迫下,棉长管蚜对被取食胁迫棉花与健康植株的选择性上不存在差异性,棉长管蚜能够适应棉蚜为害的棉花;而棉蚜对高密度棉长管蚜和棉蚜取食的棉花与健康植株选择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取食胁迫密度越高则选择差异性越大。随着棉长管蚜取食胁迫棉花时间的延长,棉长管蚜对短时间取食胁迫的棉花选择性上不存在差异性,而在取食胁迫3、5 d的棉花上存在显著差异;取食棉蚜仅在取食胁迫5 d的棉花上存在显著差异。棉蚜取食胁迫棉花不同时间后,不同受害程度棉花对后期棉长管蚜的寄主选择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棉花蚜虫取食偏向选择健康植株,易造成田间扩散,导致棉花受害。棉长管蚜能够适应棉蚜为害的棉花,且与棉蚜长期在田间共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转基因抗虫棉及转基因高产优质棉对棉蚜个体生长发育及繁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离体叶片上组建生命表方法,研究转基因棉对棉蚜个体生长发育及繁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转基因抗虫棉和转基因高产优质棉花对棉蚜发育速度、成蚜寿命、4龄若蚜体重、成蚜繁殖力无明显影响。【结论】转基因抗虫棉和转基因高产优质棉花对棉蚜发育速度、成蚜寿命、4龄若蚜体重、成蚜繁殖力无明显影响。转基因棉花对棉蚜生长发育及繁殖力没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施氮量对棉花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养分吸收与分配、氮肥利用率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为棉花生产合理施氮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中棉所60号为材料,于2018和2019年连续2年大田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0、112.5、168.75、225 kg/hm2,分别以CK、N1、N2、N3表示),在吐絮期采集植株茎、叶、生殖器官,测定干物质质量和氮磷钾积累量,计算氮肥利用率和棉花产量等指标。【结果】施氮量在0~225 kg/hm2,棉花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氮肥可提高棉花吐絮期氮、磷、钾吸收量,施氮水平在0~168.75 kg/hm2,棉花氮、磷、钾吸收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过量施用氮肥后棉花氮、磷、钾吸收量下降;氮肥利用率以112.5 kg/hm2施氮量最高;施氮量对棉花纤维品质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综合产量、氮肥利用率、养分吸收、分配及利用和纤维品质等指标,黄河流域棉区推荐施氮量为112.5~168.75 kg/hm2。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短季棉适宜的施氮量,进行不同施氮量(0、75、150、225、300 kg/hm~2)对短季棉中棉所50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中棉所50生长发育影响较大。随着施氮量的增大,棉株生育期会略推迟,株高先增高后略降低;果枝数、单株果节数均先增加后略降低。不同施氮量棉株结铃分布总体表现为随着施氮量增加,果枝变长,棉株成铃向上、向外延伸,增加施氮量有利于提高上部铃、外围铃的成铃比例,中下部铃、外围铃的比例则相对减少。不同施氮量处理对棉花产量形成及籽棉产量影响较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单株成铃数、总铃数、铃质量均有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增施氮肥使棉花子指略有提高,衣分、霜前花率略有下降。表明适当施氮量有利于提高短季棉的总铃数和铃质量,从而增加产量。随着施氮量增加,不同处理籽棉产量有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江苏沿海地区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短季棉施氮水平宜控制在225 kg/hm~2左右,该条件下籽棉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张淑英  鲍明运  张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37-1139,1188
[目的]为控释肥在新疆地区棉花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在棉田随水滴施普通尿素与控释肥,研究施肥后棉田土壤中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氮素移动规律。[结果]施控释肥棉田的氮素垂直移动规律是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碱解氮的含量降低,氮的垂直移动距离基本达20~30 cm;施普通尿素的棉田垂直移动规律是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氮的垂直移动距离达到30 cm以上。施普通尿素与控释肥的棉田不同深度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均随着水平距离的变化很小,氮的水平移动距离均达30 cm以上。[结论]滴灌施肥条件下,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施用控释肥的地块均比施用普通尿素地块的土壤碱解氮含量要高,土壤中氮素垂直移动距离较为接近,水平移动距离均达30 cm以上。  相似文献   

12.
采用对比试验方法,系统调查了转基因抗虫棉田内不同种植管理方式插种向日葵对绿盲蝽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向日葵对绿盲蝽具有明显的诱集作用,向日葵施氮肥可以明显提高其对绿盲蝽的诱集能力;棉田插种向日葵能减少棉田绿盲蝽的发生危害;棉田插种向日葵、施氮肥并防治其上绿盲蝽能大大强化棉田仅插种向日葵减少棉田绿盲蝽发生危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棉花施用高效涂层复合氮肥较施用普通尿素增产皮棉4.98%~ 5.57% ;高效复合氮肥的最适施纯氮量为 1 88.34kg/hm2 ;以其总量的 33%、6 7%分别作发棵肥、花铃肥施用的效果最佳 ;在施用方式上以穴施为宜  相似文献   

14.
施钾对棉花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计峰  褚贵新  杨长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13-7214,7218
[目的]为了更好地利用钾肥,并为提高棉花产量和改善棉花纤维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4年以新陆早13号品种为试材,在灰漠土上进行施钾(N300P150K150)和不施钾对照(N300P150K0)的大田试验,研究施钾对棉花上下叶片全钾和全氮含量、功能叶片SPAD值、棉花产量等的影响。[结果]施钾处理在棉花播种20、40和60 d后均提高了棉花叶片中全钾的含量,对棉花下位叶在3个时期分别提高了0.14%、0.32%和0.11%;在播种40和60 d时,施钾处理中棉花叶片的全氮含量下降;施钾处理比对照处理的SPAD值略高;施钾较对照明显提高棉花产量,降低棉花单铃重、籽指以及单铃皮棉重。[结论]施钾处理可以促进棉花生长,提高成熟期叶片、茎杆和蕾中钾素含量,同时各器官中氮素含量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新疆覆膜滴灌棉田生产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和氮肥利用率不高问题,研究氮肥减量下炭基肥对棉田土壤养分、棉花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于2018年在新疆石河子121团炮台土壤改良试验站进行,设置不施氮肥(T1)、减氮施肥(T2)、施炭基肥(T3)、常规施肥(T4)4个处理。结果表明:施肥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T3处理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最高。不同施肥处理对棉花产量和产量构成有显著影响,同等施氮量下,T3较T2处理产量提高5.2%;从棉花单株结铃数和单铃质量可以看出,T3>T4>T2>T1,与产量变化趋势相同。通过氮素投入量、氮素吸收量、产量以及干物质累积量分析棉花氮素利用率和氮肥产量贡献率发现,T3处理棉田氮吸收量最高,氮素利用率为55.1%,氮肥产量贡献率为31.9%,其次为T4和T2处理。综上,在新疆覆膜滴灌棉田采用炭基肥方式(T3)进行氮肥减施15%可保持棉田产量稳定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目标,该研究结果可为新疆棉花化肥减施增效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南疆膜下滴灌棉花不同灌水量和施氮量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棉花在不同生育时期及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在苗期氮肥用量对子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显著,随叶位增加,对真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越来越小。盛蕾期是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最为敏感的时期,并受氮肥施用量的显著影响。在花铃期氮肥用量和叶位均影响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同时施氮量和滴水量的比值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也极为明显;在盛铃期,水分与氮肥施用量对棉花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已不显著,但不同叶位之间仍然差异很大。在棉花生长的中后期,滴水量主要影响棉花下部叶片叶绿素含量,而氮素供应量主要影响上部叶片叶绿素含量,中部叶片叶绿素含量同时受水分和氮素的调节。南疆膜下滴灌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在苗期和盛蕾期以下部叶片最高,花铃期和盛铃期以中部叶片最高,每个叶位叶绿素含量均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7.
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对棉花生育特性及土壤含氮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机无机N肥配施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土壤全N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N肥能促进各生育时期棉株和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增加LAI,极显著提高单位面积总铃数和棉花产量;在施用等量N、P、K的条件下,绿肥+沼肥+化肥配施的综合效果较好,绿肥+化肥配施次之,单施无机N肥效果较差;有机无机氮肥配施能提高土壤全N量。  相似文献   

18.
精细化水氮运筹对机采棉个体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机采棉种植模式下水氮运筹对棉花塑型的影响,采用机采棉种植模式(66cm+10cm)田间试验,在总灌溉量和总施肥量相同条件下,研究不同生育期灌溉量(W1、W2、W3)和追氮量(N1、N2、N3)对棉花个体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与氮肥处理对棉花7个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高产处理W1N2的株高79.9cm、株宽42.4cm、茎粗9.67mm、每株果枝数9.1、单铃质量5.90g、单株有效铃数5.8、籽棉产量7 845.88kg/hm2。精细化水(W)氮(N)运筹对棉株内围铃、外围铃的构成比例以及上、中、下部棉铃分布比例影响不显著,高产处理W1N2的下、中、上部棉铃分配比例达到36%、33%、31%。通过机采棉膜下滴灌精细化水肥运筹,可对棉花植株农艺性状进行有效调控,实现优化棉花产量结构,增加籽棉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不同肥料结构氮在棉田生态系统中的吸收利用和去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15N示踪方法,研究了棉田生态系统中化学N肥及其与绿肥、沼肥配合施用时N素的吸收利用和去向,结果表明:(1)在等N、P、K条件下,沼肥与化肥配施棉花增产效果显著,绿肥与化肥配施次之,单施化肥较差,这与单施化肥N素较多地积累在叶和无效蕾、花、铃中,有机肥与化肥配施N素较多地积累在生殖器官中密切相关。(2)棉株对土壤N的依赖性低于肥料N,但单施化肥棉株对土壤N的依赖性高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棉株营养器官累积土壤N的比例大于生殖器官,说明棉株生育前期对土壤N的依赖性高于生育后期,充分说明棉花生产中重施花铃肥的重要性。(3)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肥料N在土壤中的残留率为单施化肥的2.5~3倍,而损失率后者为前者的1.4~1.6倍,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改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氮素变化特征及合理施氮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a田间滴灌试验,在6个不同施氮梯度水平下,研究施氮量与土壤无机氮储量、氮素盈余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增加,土壤剖面60~100cm NO_3~--N质量分数显著增加,峰值达5.70mg/kg;土壤剖面0~100cm土层无机氮总储量在年际间呈累积增加趋势,并与施氮量的相关性随施肥期进程而增强。氮素养分平衡值与施氮量均呈指数函数变化规律,相关性强,显著高于其他氮素指标;氮素盈余率和施氮量的关系可以通过线性函数模型来拟合。选择优化施氮量,有利于降低棉田土壤无机氮的残留量,从而降低硝态氮向90cm以下土壤淋洗的风险。以棉花产量为指标,通过施氮量与氮素养分平衡值的关系得到的氮肥投入量为357.61~375.54kg/hm~2。综合考虑棉花高产和环境安全,南疆巴州棉区的合理施氮量为285.30~375.54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