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育雏期的饲养 1.温度:育雏温度开始为30℃,以后每隔2天可降温1℃,20日龄后过渡到20℃的常规育雏温度。 2.湿度: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左右。育雏早期防止湿度过低,后期应防止湿度偏高。为保持地面干燥,应在地面铺垫稻草或米糠。 3.密度:1~10日龄40只/平方米,11~20日龄30只/平方米,21~30日龄25只/平方米。20日龄后,天气晴暖时可进行室外放牧,以50~100只为一群。  相似文献   

2.
中国林蛙生长过程分为越冬期、繁殖期、幼蛙养殖期3个生长期。工越冬期管理 当外界气温降至10℃以下时,林蛙的活动减少,不再取食。随着温度逐渐降低,林蛙开始冬眠。  相似文献   

3.
鹧鸪育雏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饲养的成败,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育雏的适宜温度 在育雏期温度起决定性作用。由于刚出壳的幼鸪体温调节机制还不健全,必须把幼鸪置于设备完善的保温环境中,通过提供适宜的温度,以促进卵黄吸收和收脐良好。保  相似文献   

4.
1 适宜温度 温度是维持鸡体生长的必备条件,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是冬春养鸡成功的关键.鸡的理想温度育雏期为32~28℃,育成期20~25℃.加强育雏期的保温,防止贼风穿堂风的侵入.雏鸡分布均匀、饮食正常、宁静、活动自如、无扎堆呆滞即为理想温度.  相似文献   

5.
饲养肉种鸡成败的关键是育雏期的饲养管理。育雏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对于提高肉种鸡的成活率,特别是体重的均匀度以及周增重达标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特别重视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并注意以下要点。1温度育雏第1周温度很重要,建议育雏温度32℃左右,以后每周降2~3℃,直至21℃。夏季至少提前1天,冬季至少提前2天提高室温,使舍内温度均匀。应注意3方面的问题:①要测量鸡背高的温度或离地面6~8厘米,为育雏室温度;②水温最好为26~27℃;③垫料温度最好为27~28℃。如温度适宜,鸡爪放在人的脖子上不觉得有凉感。适宜的温度可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马鹿截肢术     
1 温湿度 1.1 温度 温度是鹧鸪育雏期间最关键的条件,合适的温度能够提高成活率。鹧鸪在1~2周龄时,室内温度应控制在33℃,3~5周龄室内温度28℃,6~7周龄为26℃,8周龄以后为24℃。  相似文献   

7.
(一)适宜的环境环境是培育高产蛋鸡群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没有适宜的环境条件就培育不出健康高产的鸡群。环境控制主要涉及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方面。1.适宜的温度。控制适宜的温度重点在育雏期,进雏前一定要调温与试温,舍内温度比适宜的温度高出1-1.5℃。因为雏鸡运到育雏舍后首先是需要休息,  相似文献   

8.
分别在38.36,34,32,30℃,相对湿度约70%的条件下,对皖南中华蜜蜂的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度与温度呈正相关;中蜂受精卵发育的理论起点温度为21.482℃,有效积温为1113.263 h℃;未受精卵发育起点温度为22.067℃,有效积温为1104.368 h℃.  相似文献   

9.
1.1 提供适宜的温、湿度鹧鸪生性喜暖怕湿,对过冷过热比较敏感。由于鹧鸪出壳时体重仅有13~14g,虽全身被毛,但其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因此,温度是否适宜则是育雏成败的关键。经生产实践证明,雏鸪第一周温度要求为36℃~37℃,以后每周降1℃~2℃至12周龄,具体施温应当根据雏鸪表现情况而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10.
秋蚕期气候异变、病虫害多、农药污染严重,难于饲养。因此,应根据秋蚕期的特点,掌握秋蚕期饲养的关键技术。1控制好蚕室温湿度必须尽量使蚕室保持好目的温湿度。小蚕最好控制在27~28℃的范围内饲养,尽量不超过29℃。日中遇高温时应以通风为主,如室外无风,蚕室中温度比气温高,为  相似文献   

11.
1保温与防湿 雏鹅即怕冷又怕热。育雏期所需温度,可按日龄、季节及雏鹅体质隋况进行调整。一般来讲,育雏温度在1~5日龄,27~28℃;6—10日龄,25~26℃;11—15日龄,22—24℃;16~20日龄,18~22℃;20日龄以上常温即可。一般在20日龄左右时可完全脱温。此时要注意气温变化,在脱温的前2.3d,若外界气温突然下降,也要适当保温,待气温回升后再安全脱温。  相似文献   

12.
1育雏期雏火鸡饲养密度为:1周龄30只/平方米,2周龄20只/平方米,3~6周龄10只/平方米,7~8周龄7只/平方米。10日龄前,育雏舍温度要保持在20℃以上,育雏器内的温度应达到35~38℃。以后随着日龄增加,逐渐下调温度。在实际生产中,要记录育雏舍内不同部位的温度,观察火鸡群的精神状态和活动表现,并根据气候、昼夜及火鸡群情况及时调整。为便  相似文献   

13.
许晶 《当代畜牧》2013,(5):42-43
鹌鹑刚出壳至2周玲为鹌鹑的育雏期。刚出壳的雏鹌鹑个体小,绒毛短稀,体温较低,必须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在饲养管理中应该注意关键技术如下:1温度,雏鹌鹑对温度非常敏感,在育雏期应该注意保温。1~3日龄35~38℃,4~7日龄33~35℃,8~14日龄30~33℃。室内恒温保持在28~30℃为宜。2育雏前期的准备。育雏舍内及育雏设备的消毒和防疫,为了搞好育雏工作,获得理想的育雏效果,直接关系到养殖的好坏。3合理的的控制好鹌鹑密度,湿度,光照等。这些措施可以使得养殖经济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在温度为34.5℃(±0.5℃),相对湿度分别为40%、55%、70%和85%(±5%)下孵化意蜂受精卵,对意蜂受精卵的孵化率和发育历期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温度为34.5℃(±0.5℃),相对湿度分别为40%、55%、70%和85%下,意蜂受精卵的孵化率和发育历期均无显著性差异(F<F0.05,P>0.05),说明温度为34.5℃(±0.5℃)时,40%~85%的相对湿度对意蜂受精卵的孵化率和发育历期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1基本要点1.1雏鸭的适宜温度。雏鸭对温度比较敏感,特别第1~2d,雏鸭喜温贪睡,保温伞下的温度不能低于32℃。同时要提高室内温度,可以参考表1的标准来控制温度。3d以后,主要观察雏鸭的动态,据情调节温度。表1番鸭育雏的适宜温度℃周龄保温伞下温度室内...  相似文献   

16.
雏鹧鸪1周龄适宜温度为37℃~35℃,以后每周下降2℃左右,直至所需温度与自然温度相同。温度适宜时,雏鸪表现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羽毛光滑整齐,休息时睡得分散、均匀、互不挤压,而且安静,不大发出叫声。  相似文献   

17.
用塑料大棚养殖黄鳝,可以一年四季连续生产。如采用无土流水养殖,可有效地控制疾病,使效益成倍提高。黄鳝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7—30℃。采用塑料大棚,不用专设采暖设备,春、夏、秋季棚内都能保持这一温度,即使在冬季,棚内温度也能达到20℃。  相似文献   

18.
李建海 《山东家禽》2014,(10):29-30
在肉鸡养殖过程中建造良好的鸡舍、选择优质的鸡苗和饲料,科学化的饲养管理,尤其是对温度、通风、湿度、密度、光照进行科学控制,是养殖成功的必备因素。但在饲养过程中,还有一点是决定养殖成败决定性的因素,并且在饲养过程中最难掌控的,也是诱发很多疾病的根源--温差。众所周知,饲养管理最核心的内容是温度、通风、湿度。三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三者协调不好就会出现温差,鸡在羽毛更替期温差的最大承受力为20℃以内,羽毛更替结束后对温差的适应力有所增强,但最大也不易超过40℃。但现实中由于温度探头灵敏度、准确性的问题和安装位置的不同,所表现的温度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掌握温度除观察环控仪外,还应该参考鸡群情况,来判断鸡群温度是否适宜。  相似文献   

19.
方文富  梁铁军 《中国蜂业》2007,58(6):10-11,14
本文在37℃、35℃、33℃和31℃,相对湿度为40%~50%的条件下,对不同温度对中华蜜蜂工蜂封盖子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①中蜂工蜂封盖子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②中蜂工蜂封盖子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9.678℃;③中蜂工蜂封盖子的有效积温为4296.584677h℃;④封盖子的发育期(h)的预测算式为N=4296.58467(7/T-19.678)。  相似文献   

20.
对于奶牛来说,最适宜的温度为8℃-16℃。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从11月份立冬开始,便进入了寒冷的冬季,一直持续到来年2月立春时节,在这3个多月的时间里,外界温度常在0℃以下,最低时可达-10℃以下。同时面临枯草期给奶牛生产带来很大困难。在这种低温季节,奶牛体热散失增多,对日粮中的净能明显感觉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而使产奶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