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酵母双杂交系统在植物病毒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的特点.该技术主要在植物病毒学的如下领域得到应用:(1)病毒粒体的分子结构和装配;(2)病毒的核酸复制以及基因表达调控;(3)病毒介体传播的分子机制;(4)病毒运动模式;(5)病毒致病机制;(6)病毒编码蛋白的联系图谱.  相似文献   

2.
酵母双杂交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具有真实、高效、敏感、广泛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诸如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等领域.主要对酵母双杂交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酵母单杂交系统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酵母单杂交系统是由酵母双杂交系统衍生来的研究DNA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新型系统。该文系统阐述了单杂交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路线,详细综述了其在植物基因工程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即克隆抗渗透胁迫类转录因子基因,确定已知DNA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定位已证实的具有相互作用的DNA结合结构域以及验证转录激活作用;并分析了当前该系统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自己的研究对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酵母双杂交是利用遗传学方法在酵母真核细胞体内研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非常有效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细胞信号转导和功能基因组学等领域,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实验手段之一,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重要发现。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酵母双杂交的基础上又建立起了酵母单杂、反向双杂交、三杂交及核外双杂交等多项技术,并已经成功地运用于蛋白质之间、蛋白质与DNA、RNA和配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对酵母双杂交及其相关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可以预见,在人类、水稻和拟南芥等模式生物基因组测序完成后,酵母双杂交及其衍生技术将在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执行者,其通过与DNA、RNA、蛋白质、脂类以及多糖等物质结合形成复合体以参与信号转导、防卫反应等复杂的生命活动,因此研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可为揭示生命现象本质提供依据。酵母双杂交(Yeast two hybrid, Y2H)系统是筛选互作蛋白最常用的方法,它具快速、灵敏、简便、高效、广泛的优点。卵菌是一类危害严重的植物病原菌,可分泌效应因子,直接或间接与寄主体内的蛋白发生作用从而促进病原菌侵染与定植,引起寄主发病或者干扰、抑制寄主的抗病反应,但目前对于病原卵菌效应因子的寄主靶标以及效应因子增加寄主对病原菌的敏感性机制知之甚少,因此,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植物病原卵菌效应因子互作蛋白,为探明其致病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能与新孢子虫NcGRA7蛋白相互作用的靶蛋白,构建了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NcGRA7。应用PCR技术从新孢子虫基因组DNA中扩增出NcGRA7基因,将其克隆至pMD-19T(simple)中,经过酶切鉴定后再连接至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上。结果表明:试验成功获得了NcGRA7基因片段,测序结果中序列无碱基突变,与目标基因序列同源为100%。试验成功构建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NcGRA7,为使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NcGRA7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TSWV)是植物多分体负义链RNA病毒的代表性成员。TSWV的N蛋白在病毒感染的寄主植物内表达量高,可能调控病毒对寄主的感病,探究N蛋白通过影响哪些寄主蛋白的表达来完成病毒的侵染,以期为深入解析寄主蛋白调控病毒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为后续有效的防控TSWV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TSWV N蛋白作为诱饵蛋白,采用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 Y2H)的方法筛选本氏烟内与TSWV N相互作用的寄主蛋白。【结果】共筛选获得15种与TSWV N相互作用的寄主蛋白。【结论】这些介体因子主要参与色素的生物合成、类囊体膜的组装、植物防御反应和核糖体生物发生的过程,调节脂质代谢和细胞功能,可能是翻译调控的辅助蛋白,在植物发育和对非生物胁迫的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豆科植物百脉根是研究共生固氮体系的模式植物之一,对其根瘤菌共生信号转导途径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关系建立和共生体形成的奥秘.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和体外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证明百脉根GARS类家族转录因子结瘤信号通道蛋白NSPI和NSP2在体外体内均可以相互作用,并将相互作用的位点定位在NSPl的GRAS结构域的LHRⅡ区域和NSP2的LHRI区内.  相似文献   

9.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在拟南芥cDNA文库中筛选出1个与ABI2有相互作用的未知蛋白质(AC)。在酵母系统中的进一步研究表明,AC与ABI1、ABI2有相互作用,其作用依赖于ABI1、ABI2的PP2C活性。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纯化了与预测结果一致的AC蛋白质。构建了真核过量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后筛选和鉴定出转基因AC植株。转基因植株的生理性状分析表明,AC基因的过量表达降低了植物对ABA敏感性。研究初步证明AC可能是脱落酸信号传导途径中的1个新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10.
新城疫病毒HN蛋白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构建新城疫病毒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蛋白线性中和表位区的诱饵载体pGBKT7-HN-neu,为筛选靶向新城疫病毒HN蛋白的中和性纳米抗体奠定基础。【方法】合成HN蛋白的线性中和表位区HN-neu,将其克隆至酵母双杂交系统诱饵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载体pGBKT7-HN-neu,经酶切鉴定和测序验证正确后,将pGBKT7-HN-neu转化酵母菌Y2H Gold,检测其在酵母细胞中的毒性和自激活作用。【结果】成功合成了HN-neu,构建的pGBKT7-HN-neu在酵母细胞Y2H Gold中无毒性和自激活能力。【结论】成功构建了诱饵载体pGBKT7-HN-ne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