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1993四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甜菜种子包衣提高了种子质量,可综合防治苗期病虫害,促进苗齐、全、壮、使甜菜块根产质量提高,甜菜包衣种与普通生产种相比,室内发芽率提高11.7%,田间保苗率提高14.74%,出苗30天,平均片数多1.84片,主根增长0.354cm,对甜菜象甲的杀虫率平均为80.78%,对立枯病(黑脚病)的防效为78.16%,甜菜块根产量提高10.12%,含糖率提高0.2度,产糖  相似文献   

2.
探索了单膜、双膜和露地3种栽培方式对甜菜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膜覆盖能明显提高甜菜种子的田间发芽势,较露地提高58.34%,较单膜提高23.34%;双膜覆盖的甜菜苗期百株重、子叶叶面积均较单膜表现好;地膜覆盖明显增加甜菜的青头比例,单膜、双膜分别较露地青头长度增加4.07%和41.29%;单膜和双膜覆盖甜菜块根产量分别较露地增产41.61%和33.83%;单膜、双膜分别较露地含糖率提高1.25和1.07个糖度;单膜、双膜分别较露地块根产糖量增加52.36%和43.26%.  相似文献   

3.
甜菜单粒型雄性不育杂交种新甜九号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甜九号系以自育单粒雄性不育系石单m202A为母本,多粒二倍体自交系Z-2为父本配制的甜菜单粒型二倍体雄性不育杂交种,经小区试验,区域化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含糖率高,抗(耐)甜菜褐斑病,白粉病及丛根病等特点,属标准偏丰产类型的甜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甜菜遗传单粒种新甜16号制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甜菜新品种吉甜206是以普通二倍体有性杂交后代单株系732-3和753-8互为父母本杂交而成。该品种在吉林省区域试验表现根产量,率与产一分别对对照品种范育一号提高6.0%、13度与14.4%,在吉林省生产示范根产量,含糖率与产糖量分别比对照品种吉甜201提高13.2%、1.6度与25.4%,吉甜206是一个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的高糖型甜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以甜菜为基础材料。研究不同配方种衣剂处理对甜菜苗期生长、立枯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甜菜产量、含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9种甜菜种衣剂对甜菜发芽率均无抑制作用,对甜菜种子安全;其中种衣剂P1、T3处理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防治甜菜苗期立枯病、促进幼苗生长,提高百株鲜重,促进甜菜品种充分发挥其自身生产优势,产量和含糖率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7.
研究甜菜种子播种品质的调控和改进对甜菜生产有重要意义。甜菜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应用不同浓度,处理时间的PEG渗调及吸湿-回干预处理,研究了不同活力种子的发芽能力及幼苗生长的反映。结果表明:随贮藏年份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和活力先呈缓慢下降,后下降;PEG处理(T2C3D2)显著提高了种子活力,还提高了种子发芽势,发芽率,下胚轴长,根长及健菌率。吸湿-回干处理也明显提高了甜菜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生长能力。本文  相似文献   

8.
甜菜多倍体新品种呼育302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甜菜多倍体新品种呼育302为多倍体多粒型杂交种,其母本为四倍体双丰1号,父本为二倍体内三71-1。呼育302品种属于标准型(N)品种,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抗病性(褐斑病、黄化毒病)较强,适应性广。在1987-1988年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其平均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比对照品种工农4号(CK)提高11.0%、0.3度和13.9%,在1990年的生产示范中,其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比对照  相似文献   

9.
中国南瓜基因型及种瓜成熟度与瓜内种子发芽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基因型不同的3个中国南瓜农家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自交和相互杂交,在授粉后不同时间采收种瓜。不同成熟度的种瓜经45d贮藏后观察单瓜籽粒数和瓜内发芽籽粒数,计算瓜内种子发芽率。结果表明瓜内种子发芽率随种瓜成熟度的增加而提高,不同基因型品种的瓜内种耶发芽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蔬菜》2004,(3)
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王红旗、马龙彪等日前主持完成“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创制甜菜新种质材料的研究”,该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将有助于大幅度提高我国甜菜育种技术的整体水平,提高甜菜种植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据了解,遗传单胚型甜菜的研发利用是国际甜菜育种研究的重点方向。世界上甜菜科研和生产较为先进的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全部使用遗传单胚型甜菜品种,而我国目前甜菜生产中单胚品种的使用率还很低。研究人员针对单胚甜菜品种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根据遗传单胚型甜菜品种适宜育苗移栽和机械精量点播等集约化栽培技…  相似文献   

11.
崔平 《中国甜菜》2010,(3):46-48
通过20多年对中国甜菜种质资源搜集、整理、繁种、编目及入库保存等方面进行科技攻关研究,弄清了目前我国甜菜中期库保存种质资源的植物学形态特征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的丰富程度.根据对已经编目入国家种质长期库的1382份甜菜种质资源材料的主要经济性状鉴定试验结果是:中国甜菜种质资源的块根产量、舍糖率和产糖量均以西北生态区最高,华北生态区次之,东北生态区最低,同时其变异幅度也比较大。由此表明我国甜菜不同生态区保存的甜菜种质资源材料具有相当高的异质性和丰富遗传基础。这将有利于推动我国甜菜科研及育种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低强度电流对黄瓜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低强度电流处理后引起的生物效应,有提高发芽势、发芽率、促进幼苗根系生长、促进黄瓜早熟性、提高抗病性、增产的效果,发芽率提高11.87%,发芽势提高19.87%。前期产量比对照提高19.5%,霜霉病病情指数比对照降低16.5%,总产量比对照增加7.2%。在播种前10d(天)内处理为宜。  相似文献   

13.
以花叶西葫芦为母本,黑龙江小白皮为父本配制杂交一代种子,观察不同雌花位种瓜对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第2雌花位种瓜种子产量,千粒重最大。在人工授粉条件下,其单瓜种子粒数分别较第1、第3雌花位种瓜增加114.4粒、43粒;其单瓜种子重量亦分别增加56.9%和17.0%。  相似文献   

14.
张光星  陈新娟 《园艺学报》2003,30(3):338-340
 ‘晋甘蓝4号’开花后45~55 d采收的种子,发芽率均达到98%以上;随着种子成熟度提高,其千粒质量、发芽活力及其POD酶活性、TIC值都显著上升,而EC值显著下降;40~60℃的烘干温度对种子千粒质量和发芽率等无显著影响,但50℃和60℃会使发芽活力以及POD酶活性、TIC值等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5.
甜菜新品种吉甜204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甜菜新品种吉甜204是由3个自交系杂交而成的二倍体甜菜品种,该品种根产量稳定,含糖率较高,抗褐斑病能力较强,吉林省区域试验结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比对照品种范育1号提高10.37%,0.56度,14.1%,吉甜204属标准偏高糖型甜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提高云南黑籽南瓜发芽率有新法云南黑籽南瓜发芽率较低,一般当年种子的发芽率只有40%,第二年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达80%。如何提高云南黑籽南瓜的发芽率,一直是广大菜农所关心的问题。因此,我们山亭区农业局农技推广站通过近两年的摸索试验,总结出以下两点:1.先...  相似文献   

17.
甜菜多倍体新品种BHK1系多倍体雄不育单粒品种,由四倍体多粒品系BS95462作父本,与德国KWS种子公司KWS26194作母本杂交育成,该品种抗(耐)丛根病、抗根腐病、褐斑病、黄化毒病及立枯病性较好,在2006-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均达到新品种标准,其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两年平均比对照分别提高21.14%、0.26度和23.42%:同时在2007年的普通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69885kg/hm^2,比对照增产24.张,含糖率为14.9%.比对照低0.04度,达到新品种标准;在三级丛根病地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34680kg/hm^2,含糖率为15.63%.达到抗(耐)丛根病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不同杀菌剂对甜菜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立枯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市场上常见的几种防治立枯病的药剂对甜菜种子立枯病的防治作用及对甜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从中筛选出理想的杀菌剂,并以此为研制甜菜种衣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甜菜多倍体新品种甜研304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多倍体新品种甜研304由四倍体品系甜426的3个系号与二倍体品系甜217杂交育成,该品种属标准型多粒多倍体杂交种。试验,生产示范结果,甜研304平均块根产量1680kg/亩,含糖率16.8%,平均比对照增产10%,提高含糖0.5度。该品种叶丛长势强,稳产性好,抗褐斑病(发病率较对照品种低0.4-0.6级),耐根腐病,在发病严重地块及年份罹病率较对照低25%,水涝严重条件下亦可获得较好产量。  相似文献   

20.
“雪兰红”葡萄是以“左优红”作母本,“北冰红”为父本杂交育成。2012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果穗圆锥形,略有小青粒,最大穗重1236.1g,平均穗重145.2g。果粒圆形,单粒重1-39g,每果粒含种子1-2粒。果皮蓝黑色,果肉绿色,无肉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