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西部草地退化的原因分析与生态恢复措施探讨   总被引:45,自引:14,他引:31  
通过分析西部草地退化的原因,提出了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方略。研究表明:脆弱的生态环境是西部草地退化的自然内营力,人为干扰和不合理利用是西部草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力,气候变暖变干是加速西部草地退化的辅助外营力;草地改良是轻度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主要途径,草地封育是中度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措施,人工草地建植是重度和极度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71,自引:6,他引:65  
通过对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现状的调查研究,将这一地区的退化草地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退化4类,对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的草地采取不同治理措施进行试验研究。最后提出了通过禁牧封育、毒杂草防除和草地施肥的措施进行轻度和中度退化草地的恢复改良。通过建植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的手段恢复与重建重度和“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通过对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现状的调查研究,将这一地区的退化草地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退化4类,对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的草地采取不同治理措施进行试验研究。最后提出了通过禁牧封育、毒杂草防除和草地施肥的措施进行轻度和中度退化草地的恢复改良。通过建植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的手段恢复与重建重度和“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定量评估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的植物生产力、植物多样性与土壤质量对不同恢复措施的综合响应,本研究基于92篇文献,通过荟萃分析(Meta分析),对2 478组恢复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未退化草地上,自然恢复显著提高植被生产力和植物多样性,且不会使土壤质量下降;在轻度退化草地上,自然和人工辅助恢复均显著提高植被生产力和土壤质量;但人工辅助恢复显著降低植物多样性,而自然恢复则相反。具体措施以中期围栏封育恢复效果最好;在中度退化草地上,人工辅助恢复比自然恢复效果好。具体措施以短期施肥以及短期和中期补播恢复效果较好;在重度退化草地上,人工建植效果最好,但人工建植恢复植物多样性以及土壤质量所需年限较长。  相似文献   

5.
锡林河流域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措施及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北部锡林河流域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围栏封育、免耕补播、旱作人工草地、灌溉人工草地和灌溉饲料地5种措施作用下植物生长状况、土壤水分保持作用、抗风蚀能力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围栏封育、免耕补播在恢复退化草地植被、提高生产力方面效果显著,是退化草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适地实施旱作人工草地、灌溉人工草地和灌溉饲料地面积各1hm~2,可置换出退化草地面积分别为10hm~2,18hm~2和79hm~2;通过灰色关联度进行效益评价,各种植被恢复措施之间的综合效益差异不明显,植被恢复措施实施后,综合效益均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和生态效益2方面对青海省果洛州大武镇9龄黑土滩人工草地在人工调控下的效益进行核算,旨在为相关管理和决策部门就黑土滩建植人工草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人工调控下黑土滩人工草地9年内牧草的干草总产量为40993.0 kg·hm-2,自然演替下为21685.0 kg·hm-2,人为调控的经济效益较自然演替高5406.32 RMB.hm-2;混播人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资产分别为15685.50从经济和生态效益2方面对青海省果洛州大武镇9龄黑土滩人工草地在人工调控下的效益进行核算,旨在为相关管理和决策部门就黑土滩建植人工草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人工调控下黑土滩人工草地9年内牧草的干草总产量为40993.0 kg·hm-2,自然演替下为21685.0 kg·hm-2,人为调控的经济效益较自然演替高5406.32 RMB.hm-2;混播人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资产分别为15685.50$·hm-2·a-1和31224.5$·hm-2·a-1,单播人工草地生态系统分别为13087.50$·hm-2·a-1和26036.80$·hm-2·a-1,"黑土滩"退化草地生态系统分别为125.50$·hm-2·a-1和340.0$·hm-2·a-1;黑土滩退化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资产分别为未退化天然草地的1/5和1/3,为单播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1/104和1/76,为混播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1/125和1/92。因此,建议将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价值核算纳入草地生态系统补偿性保护和恢复的决策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7.
喀什地区是以农区畜牧业为主的地区,有较丰富的草地资源,在平原草地上甘草资源十分丰富,它对喀什地区畜牧业的发展,保持生态平衡,提供药材资源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几年来因各种人为和自然因素造成甘草资源退化日趋严重,导致草地生态恶化。本文阐述了喀什地区甘草面积退化现状和原因及人工种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保护和恢复甘草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述评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退化及其恢复治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是世界著名的放牧生态系统之一,严重的草地退化正在危及着高原的生态环境,三分之一的高原草地已经退化。"黑土滩"退化草地,作为高原上严重退化草地的一种特殊形式,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的396.57×104公顷增加到90年代的703.19×104公顷。然而,迄今为止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退化趋势仍然没有改变。研究表明高寒草地的退化是一种连续的过程,遵循如下的次序:未退化草地-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重度退化草地。高寒草地退化的原因包括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人为因素包括季节性过度放牧、盲目开垦草地、采矿、道路建设、开矿采金等等。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变暖变干、鼠虫害影响、风和水的侵蚀、草皮层冻融等等。需要强调的是在许多高原地区过度放牧总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面临着这个严峻的形势,许多科学家和当地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起充分重视退化草地恢复,以达到保护天然牧场和生态环境的目的。基于恢复生态学的原理,针对退化草地的恢复,一些有效的实践及综合治理的对策已经在青藏高原得到发展。退化草地恢复的实践包括围栏封育、松耙、补播、施肥、草皮移植、啮齿类动物及杂草的控制、选择和筛选优良牧草、建植人工半人工草地、优化家畜结构等等。基于这些实践,退化草地的综合恢复,人工草地建植及持续利用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分布区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喀什地区是以农区畜牧业为主的地区,有较丰富的草地资源,在平原草地上甘草资源十分丰富,它对喀什地区畜牧业的发展,保持生态平衡,提供药材资源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几年来因各种人为和自然因素造成甘草资源退化日趋严重,导致草地生态恶化。本文阐述了喀什地区甘草面积退化现状和原因及人工种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保护和恢复甘草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弃耕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地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理论是目前我国进行“退耕还草”、“天然草地保护”和“退牧还草”等工程的重要科技支撑,是我国进行草原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与改善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保障。文章主要涉及弃耕地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措施,详细论述了弃耕地草地植被恢复过程中自然恢复的演替过程、土壤种子库的重要作用、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规律、草地植被盖度的变化规律,并根据草地生态系统理论,采取一些促进植被快速恢复的措施,如采用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组合代替自然恢复的缓慢演替过程,采用除草剂、灌溉、施肥及耕作等措施;综述比较了众多学者对弃耕地研究的成果,对于不同类型弃耕地草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不同封育管理对沙质草地土壤与植被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蕙  王辉  黄蓉  马维伟 《草业学报》2012,21(6):15-22
针对退化沙质草地土壤和植被的恢复问题,选取封育19年(人工抚育19年)、封育19年(人工抚育5年)和封育10年(自然恢复)沙质草地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流动沙地作为对照,结合野外调查及室内化学分析方法,进行了不同封育管理沙质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特征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与流动沙地相比,封育19年沙质草地(人工抚育19年)植被高度、密度、冠幅、盖度、生物量及土壤养分含量显著增加,0~20 cm层土壤容重、0.05~2 mm的砂粒含量显著降低,退化沙质草地在恢复过程中植被与土壤之间逐渐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系统。2)封育沙地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受坡位影响比流动沙地显著(P<0.05),封育沙质草地中SOC、氮磷钾全量和速效养分含量沿上坡到下坡呈增加趋势。3)天然封育+人工抚育措施对沙质草地的影响和改善程度高于纯天然封育措施,它是促进我国北方退化沙质草地恢复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12.
蒋翔  马建霞 《草业学报》2021,30(2):14-31
草地覆盖了大于40%的陆地面积,其生态退化问题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近年来在各个地区采取了一系列草地恢复措施,但是具体的恢复效果无从得知.从论文数据库中收集整理关于中国草地恢复的中英文文献共86篇用于Meta分析,对中国草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恢复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估.通过亚组分析,分别得到了恢复时间、恢复方法、恢复地...  相似文献   

13.
王君芳  韩国栋  王召明  云锦风  秦洁 《草地学报》2022,30(11):3090-3097
为揭示退化草原生态恢复过程群落动态变化规律,在阴山南麓敕勒川草原开展生态恢复试验,通过连续10年监测,研究不同年际退化草原生态恢复物种数、个体数、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变化,比较人工恢复、自然恢复与原生植被之间的物种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恢复时间的增加,草地Margar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出现先增加后减少再稳定的趋势,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现先减少后增加趋势;不同恢复方式下,自然恢复样地和原生样地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人工恢复样地(P<0.05)。人工干扰引导自然恢复能够促进退化草原生态恢复,提高植物多样性,加速恢复演替进程。  相似文献   

14.
矿区排土场是草原被开垦利用的产物,植被恢复对已破坏草原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线虫是草原地下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环境反应敏感,可作为一种良好的指示性生物。通过对人工植被恢复8年、人工植被恢复4年、无植被恢复4年的矿区排土场和自然状态下的天然草地中0~10 cm和10~20 cm土层中线虫的数量、种类和群落结构多样性开展研究,旨在揭示草原植被恢复对矿区排土场土壤线虫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共分离出土壤线虫51个属,不同草原植被恢复方式影响土壤线虫种类及优势度,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线虫的优势属有一定差异;草原植被恢复方式影响土壤线虫数量及营养类群,不同草原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线虫数量及属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人工恢复8年>人工恢复4年>天然草地>无恢复4年;人工恢复4年区及8年区捕食/杂食类线虫数量高于无恢复区,整个地下土壤线虫多样性增大;无恢复4年区的H′多样性指数显著(P<0.05)低于其他3种处理,反映出草原植被恢复对土壤线虫群落成熟稳定的作用,揭示了土壤恢复状况。研究结果为矿区排土场生态恢复措施的选择和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曹全恒  胡健 《草地学报》2022,30(3):523-531
本文以川西北退化草地植被恢复区自然放牧草地(NGG)、围栏封育沙化草地(FEDG)、自然灌丛草地(NS)和人工种植高山柳沙化草地(SCDG)为研究对象,通过植物群落调查与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探讨川西北自然与人工恢复沙化草地土壤碳氮磷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除土壤全磷储量外,所选草地植被类型在0~60cm土层土壤碳、氮、磷的含量、储量和比值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全磷含量高低顺序为NS>FEDG>NGG>SCDG,除氮磷比(N∶P)外,其余土壤指标高低顺序为NS>NGG>FEDG>SCDG,土壤全磷储量在NS显著高于其它类型(P<0.05)。4类植被类型的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及NS和NGG的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除N∶P外,NGG和NS的土壤碳氮比(C∶N)、碳磷比(C∶P)都随土壤土层深度的加深而显著降低(P<0.05)。自然灌丛草地比自然草地和人工植被恢复沙地具有更高的土壤养分含量,可作为沙地生态恢复模式进一步优化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群落调查的方法,对内蒙古太仆寺旗人工草地及围封的天然草地进行调查,研究了不同草地群落在干旱气候影响下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围封草地群落高度、地上生物量及重要值总体上都优于人工草地,且茎叶比较小,人工草地分蘖数均大于天然草地,人工草地中沙打旺应作为本区草场恢复的首选草种.农牧交错带草地恢复重建中应该以围封和人工草地播种并重,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7.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超  刘国彬  薛萐  王国梁 《草地学报》2015,23(4):710-717
为了解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功能特征,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了黄土丘陵区人工灌木(柠条 Caragana korshinskii、沙棘 Hippophaer rhamnoides)、人工草地(沙打旺 Astragalus adsurgens、柳枝稷 Panicum virgatum)和天然草地(阿尔泰狗哇花 Heteropappus altaicus、茵陈蒿 Artemisia capillaries)的根际微生物碳源代谢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柠条、阿尔泰狗哇花和茵陈蒿的根际微生物对糖类的代谢能力显著高于沙棘、沙打旺和柳枝稷;阿尔泰狗哇花和茵陈蒿对氨基酸类、酚酸类和聚合物类的代谢能力较高。茵陈蒿和阿尔泰狗哇花的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高于其他4种植物。柠条、阿尔泰狗哇花和茵陈蒿具有相似的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黄土丘陵区植被类型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天然草地根际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优于人工灌木和人工草地。  相似文献   

18.
王琪  郑佳华  赵萌莉  张军 《草地学报》2022,30(5):1077-1085
为探讨增温对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恢复初期的影响,本研究以天然草地为对照,在不同退化程度的自然恢复草地上设置增温处理。增温一年后,在2021年8月测定增温处理下天然草地和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恢复初期植物的高度、密度和生物量,并计算重要值和植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增温降低了天然草地和轻度退化草地的物种数;增温和退化的交互作用极显著降低群落地上生物量和C3植物生物量(P<0.01),增温显著增加了天然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了重度退化草地的地上生物量(P<0.05);增温和退化的交互作用对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增温增加了天然草地的群落多样性,降低了退化草地的群落多样性;增温增强了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和不同功能群生物量的相关性。综上所述,在未来全球持续变暖的趋势下,退化草地的初期恢复将变得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19.
Long-term effects of two mechanical interventions, shallow plowing and harrowing, on degraded Leymus chinensis (Trin.) Tzvel. grassland were studied.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standing biomass of the grassland were monitored at peak biomass each year for 24 yr after application of these two measures, together with grassland in natural recovery and that under public grazing. Results showed a high resilience of degraded grassland, which recovered naturally after excluding grazing animals to a structure similar to the intact L. chinensis community. In comparison with natural recovery, harrowing facilitated restoration of L. chinensis population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improved grassland production. Shallow plowing accelerated recovery of L. chinensis population to a larger extent than harrowing and led to a flourish of annual species and improvement of herbage production in the years following its application. But the production improvement was unsustainable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a decrease in grassland species richness and community complexity. We conclude that the best measure for restoring degraded grassland depends on the restoration objectives and severity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Harrowing is a feasible technique to assist restoration of the degraded grassland. In contrast, shallow plowing is not appropriate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but may be applied for quick restoration of herbage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20.
以科尔沁沙地南缘的果-草、果-田、林地、栽培草地、天然草地及农田6种不同恢复模式的风沙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有机碳密度指标分析不同利用模式对风沙土土壤碳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种恢复模式中,1m深土层农田模式的有机碳密度极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的有机碳密度(P<0.01).6种恢复模式的碳积累呈3种特点:其一,果-草和林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