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常规高产稳产分析方法,结合高稳系数法,对2018年江苏省耐盐水稻联合体14个参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NYJ7012、扬农粳3284、连鉴7号3个参试品种在丰产性和稳产性方面表现都很优异,适宜在江苏省大部沿海滩涂地区种植推广;通海粳17-2、盐稻1640、盐稻178、盐稻1367、华丰16135、盐稻1382这6个参试品种在所有参试品种中产量靠前、稳产性参数排名一般,对种植环境敏感,在有利的条件下可获得高产,建议结合各试点具体情况,在适合的地区推广种植,以充分发挥其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2.
中棉所60盐碱地种植生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在江苏省灌云县沿海滩涂较重盐碱地对中棉所60和苏棉22号进行示范对比,研究其在盐碱地种植栽培特点。结果表明,中棉所60具有出苗立苗能力强、结铃早且集中、单株成铃多、铃重大的特点,适于江苏省沿海滩涂盐碱地种植。还总结了中棉所60在江苏省沿海滩涂盐碱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盐稻12号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新育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在2009至2012年江苏省迟熟中粳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盐稻12号表现高产稳产、产量潜力大,国标二级优质米、略有香味、适口性好,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推广应用。在江苏沿海滩涂含盐量0.3%的盐碱地示范种植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江苏省沿海滩涂盐碱地地膜棉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技术内容和耐盐增产原理,讨论相关研究的主攻方向,为沿海滩涂盐碱地植棉技术研究和生产指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人多地少,沿海滩涂是江苏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后备资源。本文基于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的优化和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思路,对江苏沿海滩涂农牧结合循环农业的技术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该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沿海滩涂秸秆覆盖快速脱盐技术,耐盐饲草品种的筛选及规模化种植技术,饲草青贮技术。最后,对农牧结合循环农业的发展进行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6.
盐稻12号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09年~2012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高产稳产、产量潜力大,米质优、略有香味、适口性好,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病性较强,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2013年5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推广应用。在江苏沿海滩涂含盐量0.3%的盐碱地示范种植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近年来新推出的新品种(系)为对象,从生育期、农艺性状、抗逆性、产量等方面,比较研究了各品种在本地生态、生产条件下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淮稻9号、扬辐粳7号、盐稻8号、徐稻3号、镇稻196、扬辐粳4901、三优18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可在本地示范种植。盐稻9号、临稻11号、徐稻4号等品种部分性状比较突出,但存在明显缺点,可进一步试验示范。宁粳1号和津稻1007熟期较迟,不宜在本地种植。  相似文献   

8.
阐述扬饲麦 1号的特征及饲用大麦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总结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及近年来推广情况 ,对其密度肥料试验及苗期耐盐性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扬饲麦 1号在大面积生产及沿海滩涂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 ,认为扬饲麦 1号有着广泛的市场应用情景  相似文献   

9.
阐述扬饲麦1号的特征及饲用大麦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总结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及近年来推广情况,对其密度肥料试验及苗期耐盐性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扬饲麦1号在大面积生产及沿海滩涂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认为扬饲麦1号有着广泛的市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江苏沿海滩涂种植水稻是促进盐土脱盐改良和开发利用滩涂的主要技术之一,研究盐逆境对水稻产量、光合特性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可为发展滩涂种稻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以耐盐性较好的通粳981、盐稻12、盐稻10号和南粳5055等4个粳稻品种为材料,设置非盐逆境(S0, 电导率0.207 dS/m)和逆境(S1,电导率1.112 dS/m)2个处理,分别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光合参数、稻米品质和淀粉黏滞特性。【结果】与非盐逆境相比,盐逆境下水稻产量显著下降,仅为非逆境的40.5%,单位面积穗数差异不显著,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减少;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显著下降,而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差异不显著;稻米加工品质显著下降,外观品质变化不大,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下降,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和回复值均未发生显著的变化,消减值和起始糊化温度显著增高。【结论】盐逆境对水稻产量、光合参数、稻米品质等均有不利的影响,可在盐逆境对产量、品质影响的关键时期孕穗期和灌浆结实期采取措施缓解盐逆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盐逆境对水稻产量、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江苏沿海滩涂种植水稻是促进盐土脱盐改良和开发利用滩涂的主要技术之一,研究盐逆境对水稻产量、光合特性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可为发展滩涂种稻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以耐盐性较好的通粳981、盐稻12、盐稻10号和南粳5055等4个粳稻品种为材料,设置非盐逆境(S0,电导率0.207 d S/m)和逆境(S1,电导率1.112 d S/m)2个处理,分别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光合参数、稻米品质和淀粉黏滞特性。【结果】与非盐逆境相比,盐逆境下水稻产量显著下降,仅为非逆境的40.5%,单位面积穗数差异不显著,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减少;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显著下降,而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差异不显著;稻米加工品质显著下降,外观品质变化不大,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下降,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和回复值均未发生显著的变化,消减值和起始糊化温度显著增高。【结论】盐逆境对水稻产量、光合参数、稻米品质等均有不利的影响,可在盐逆境对产量、品质影响的关键时期孕穗期和灌浆结实期采取措施缓解盐逆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沿海滩涂水稻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沿海滩涂水稻直播技术的研究,为适应沿海滩涂特殊的生态条件,探索出了沿海滩涂水稻直播栽培技术,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高效、安全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3.
耐盐碱水稻研究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有234万hm^2沿海滩涂和1亿hm^2内陆盐碱地,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土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巨大。水稻作为沿海滩涂和盐碱地改良的首选粮食作物,国内外学者对耐盐碱水稻开展了广泛研究。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单产在300 kg/667 m^2以上的水稻品种。本文对耐盐水稻种质资源筛选、耐盐基因/QTL的定位与克隆、耐盐水稻鉴定与评价方法、耐盐水稻新品种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指出耐盐碱水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耐盐碱水稻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直播稻是一种轻简的水稻栽培方式,近几年在里下河地区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有些地区甚至达到90%的面积。盐稻11号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12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苏审稻201204)。经多年多点试验,表现高产稳产、产量潜力大,米质优,适口性好,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总结盐稻11号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有利于其在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江苏沿海新围滩涂上进行了水稻直播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直播与常规栽插同样可获得高产。稻直播亩产可在350kg以上,且与产量相关的多项性状明显优于常规种植,减少了水稻育苗、栽插的费用,有利于新围滩涂快速利用改良及适度规模机械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水稻种植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的特点,阐述江苏沿海滩涂种植水稻的水系配套、耕作改良等技术,详述了盐碱地水稻种植相关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徐稻8号是经徐21596与镇稻99杂交,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14年通过审定。该品种分蘖力强,长势旺,株高适中,穗型大,高产潜力大,适宜于黄淮地区种植,可作沿淮稻区直播和淮北进行机插应用。对适用于徐稻8号的机插和直播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介绍。  相似文献   

18.
中浙优8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优质不育系中浙A与恢T-8配组而成的杂交稻新品种,于200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2年引进连城县作烟后稻种植,总结了中浙优8号在连城县作烟后稻示范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盐稻8号的产量表现及其特征特性,并从适期播种、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科学促控、合理肥水,防治病虫、活熟到老几个方面详述了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镇稻10号系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种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被列为江苏省2010—2011年主推品种和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实施品种(2010—2013年)。为了规范镇稻10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对镇稻10号在适宜推广的江苏省沿江、苏南稻区种植的产量指标、产量结构、生育指标和其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为镇稻10号大面积生产推广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