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于1998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内进行,供试棉花为陆地棉(G.hirsutum)中熟品种苏棉8号。芦管与传统营养钵育苗移栽对比试验(盆栽和小区)结果指出,芦管育苗移栽棉的生进程、株高、果枝数、现蕾量和经济产量等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是,在棉花的生育过程中,芦管育苗移栽棉的主茎、果枝和蕾量的增长具有前(盛蕾至开花前)慢后快的特点,明显地显示出中期稳发后劲足、盛花以后蕾铃脱落少、成铃早而集中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盆栽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芦管育苗移栽棉的果枝、现蕾和铃数增长在早期显著低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中后期则增长较快,逐渐赶上和接近对照;蕾、铃脱落则明显少于对照;单铃重及籽棉产量均无明显差异;芦管育苗移栽棉伏桃和早秋桃的铃壳重较低,棉铃经济系数较高,利于棉花经济高效形成.对芦管育苗移栽棉优质高产栽培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盆栽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芦管育苗移栽棉的果枝,现蕾和铃数增长在早期显著低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中后期则增长较快,逐渐赶上和接近对照,蕾,铃脱落则明显少于对照;单铃重及籽棉产量均无显著差异;芦管育苗移栽棉伏桃和早秋桃的铃壳重较低,棉铃经济系数较高,利于棉花经济高效形成。对芦管育苗移栽优质高产栽培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试验于1996~1998 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内进行,供试棉花品种为苏棉8 号。春夏播棉芦管与营养钵育苗移栽对比试验结果指出,芦管育苗移栽棉在现蕾时,其单株干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是,在幼苗期阶段,单株干重显著低于对照;并对根、茎、叶物质积累和分配均产生不利影响,这种物质生产弱势是由芦管环境对棉苗早期限根控叶而使同化产物减少所致;在大苗期阶段,芦管棉苗植株干物质积累逐渐加速; 并随着叶面积增大,光合产物增多,营养中心下移,根/冠干重比明显超过对照,出现了下层根旺发优势,形成了强根壮株的良好长势。因此,提高播种质量,改善芦管苗早期的根际营养环境和扩大叶面积,增强物质生产能力,并充分利用大苗期发根优势,将是芦管育苗移栽棉壮苗早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试验于1996-1998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内进行,供试棉花品种为苏棉8号,春夏播棉管与营养钵育苗移植苛对比试验结果指出,芦管苗移栽棉在现蕾时,其单株干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是,在幼苗期阶段,单株干重显著低于对照;并对根、茎、叶物质积累和分配均产生不利影响,。这种特生产弱势帅芦管环境对棉苗早期限根控叶而使同化产物减少所致;在大苗期阶段,芦管棉苗植株干物质积累逐渐加速;并随着叶面积增大,光合产物增多,  相似文献   

6.
供试棉种为苏棉 8号 ,芦管育苗与传统营养钵育苗移栽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在 1叶、3叶期 ,芦管育苗移栽棉全株及其根、茎、叶氮、磷、钾含量低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 ,现蕾期两者基本一致 ;在苗期阶段 ,芦管育苗移栽棉氮、磷、钾含量均低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 ;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 ,两者的氮、磷、钾吸收量差异逐渐缩小 ,3叶期至现蕾期芦管育苗移栽棉氮、磷、钾吸收量接近或略超过营养钵育苗移栽棉 ;棉株各器官中氮、磷、钾分配及其比例两者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棉花芦管育苗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供试棉种为苏棉8号,芦管育苗与传统营养钵育苗移栽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1叶、3叶期,芦管育苗移栽棉全株及其根、茎、叶氮、磷、钾含量低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现蕾期两者基本一致;在苗期阶段,芦管育苗移栽棉氮、磷、钾含量均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两者的氮、磷、钾吸收量差异逐渐缩小,3叶期至现蕾期芦管育苗移栽棉氮、磷、钾吸收量接近或略超过营养钵育苗移栽棉;棉株各器官中氮、磷、钾分配及其比例两  相似文献   

8.
棉花芦管育苗新技术研究——Ⅵ.棉花芦管育苗移栽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年芦管育苗移栽试验及其栽培实践结果表明:用芦管培育适龄早发棉苗,应抓芦管预腐处理、高肥力完全型营养土制备、病虫草防除、种子精选、适期播种和及时分植装育与移栽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试验于1996-1998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内进行,供试棉花品种为苏棉8号、春,夏播棉芦管育苗和传统营养钵育苗对比试验结果指出,芦管育苗棉花出苗率和生育进程与对照无明显区别,但是,幼苗期阶段根,茎,叶生长均处弱势地位;而大苗期后,长势逐渐增强,到了现蕾期,棉株长势和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均接近或超过对照。这种前弱后强的苗情发展特点,是其特有的双层根阶段性影响的结果。芦管苗双层根的形成,引根大量深孔,  相似文献   

10.
9年芦管育苗移栽试验及其栽培实践结果表明 :用芦管培育适龄早发棉苗 ,应抓住芦管预腐处理、高肥力完全型营养土制备、病虫草防除、种子精选、适期播种和及时分植壮育与移栽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9年芦管育苗移栽试验及其栽培实践结果表明用芦管培育适龄早发棉苗,应抓住芦管预腐处理、高肥力完全型营养土制备、病虫草防除、种子精选、适期播种和及时分植壮育与移栽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试验于1996~1998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内进行,供试棉花品种为苏棉8号。春、夏播棉芦管育苗和传统营养钵育苗对比试验结果指出,芦管育苗棉花出苗率和生育进程与对照无明显区别;但是,幼苗期阶段根、茎、叶生长均处弱势地位;而大苗期后,长势逐渐增强,到了现蕾期,棉株长势和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均接近或超过对照。这种前弱后强的苗情发展特点,是其特有的双层根阶段性影响的结果。芦管苗双层根的形成,引根大量深扎,对棉花蕾期稳发和防后期早衰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移栽地膜棉是将营养钵(块)苗庆育苗套栽到平铺地膜棉田之中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与移栽棉相比,更充分地利用有效光热资源,促进棉花早发,增加棉花伏前桃,延长棉花有效现蕾开花结铃10 ̄15d,增产15% ̄20%,既可稳定夏粮产量,又可提高棉田产出效益。  相似文献   

14.
采用露地移栽、地膜移栽、地膜移栽去早蕾和直播地膜4种栽培方式,研究不同栽培条件对棉花生育特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地膜直播棉、露地移栽棉、移栽地膜棉相比,移栽地膜棉去早蕾处理生育期、株高和株高日增量、果枝数和果节量基本合理,节枝比增加,伏桃和早秋桃比例高,单株成铃数和单铃重显著增加,产量最高;纤维长度、整齐度、纤维强度、伸长率、反射率和纺纱均匀度指数等品质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达到了促进棉花早发、提高产量和改善纤维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推广与发展麦后移栽棉种植模式,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工厂化两苗互作育苗麦后机械化移栽棉花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特点.结果表明:营养钵育苗麦后移栽春棉、工厂化两苗互作育苗麦后移栽春棉和夏棉的子棉产量和霜前子棉产量相当.与麦套移栽春棉相比,麦后移栽棉花的生育进程有所推迟,子棉产量降低4.2%~4.7%,霜前花率降低0.9~1.3个百分点;但与麦后直播夏棉相比,麦后移栽棉花显著增产57.3%~58.2%,霜前花率提高约19个百分点;与麦后直播春棉相比,麦后移栽棉花显著增产62.1%~63.0%,霜前花率提高约20个百分点.此外,棉花麦后移栽,有利于小麦全幅播种和机械收获,且小麦产量比套种田小麦增产25%以上(P<0.05),同时,棉花工厂化两苗互作育苗实现了专业化、商业化和规模化育苗,有利于棉花机械移栽.可见,工厂化两苗互作育苗麦后机械化移栽春棉和夏棉可以取代传统营养钵育苗麦后移栽.  相似文献   

16.
通过无土育苗棉花与常规育苗棉花移栽后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点的比较,结果表明,无土育苗棉花移栽后缓苗期推迟,棉苗偏小,蕾铃期营养生长量亦偏小,单株果枝、果节量偏低,棉花铃重相对较低;无土育苗棉花的优质铃成铃率较高,盛铃期后成铃速率高,持续时间长,结铃多,产量高;同时,棉花无土育苗技术具有省工节本效应。2005年试验中,无土育苗棉花前期活棵慢,发苗迟,苗间差异大。9号台风以后,秋桃成铃率降为最低,表明其根系比较浅,抗御干旱和雨涝的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7.
麦后棉品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皮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麦后棉品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皮棉产量的影响,2008~2009年在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农场开展了麦后棉不同种植方式(直播和育苗移栽)、品种和密度试验,以中熟育苗移栽棉为对照,研究分析了麦后直播棉生育性状、结铃动态、产量和"四桃"比例与移栽棉的差异.结果表明:麦后直播棉在品种选择恰当的前提下,可获得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花相当的产量.适合麦后直播的棉花品种是早熟棉,生育期为100~105 d,试验品种中棉所50、中棉所68是理想的麦后直播棉品种,其中中棉所68增产潜力更大.生育期在125 d以上的中熟品种因霜前吐絮率低,不宜作麦后直播棉使用.江苏沿海地区麦后直播棉中棉所50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 hm267 500株左右,中棉所68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 hm260 000株左右.  相似文献   

18.
棉花育苗移栽是一项新的植棉技术。本试验通过对同一栽培条件下的不同叶龄棉苗进行移栽试验,了解棉花生长发育规律和适应能力,确定育苗移栽最佳叶龄,为今后大面积育苗移栽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试验设在129团农业技术推广站5斗2号田。2.供试品种鲁研棉24号,天杂棉10号。3.试验设计育苗移栽选择98穴穴盘育苗,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苗龄分2叶、3叶、4叶,天杂棉10号常规播种为对照,与移栽同期完成。直播与移栽667米2密度均为1.0万株,(66+10)厘米行距配置,2.05米超宽膜,1膜6行,小区面积为91.2米2。  相似文献   

19.
以农杂66为材料,以营养钵育苗为对照,研究漂浮育苗移栽棉的植物学形态特征及产量构成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与营养钵育苗相比,漂浮育苗移栽棉的株高、地上部分鲜重及干重、根系鲜重及干重、根体积、主根长、根长、根半径和根密度均高于对照。漂浮育苗移栽棉的主根发达、明显,侧根数显著多于对照,根系鲜重增加1倍。漂浮育苗移栽棉的始蕾期、始花期提早3~5 d;单株有效果枝数增加2~3个,成铃数增加8.3%,蕾铃脱落率降低3.2%,从而提高了棉花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棉花育苗移栽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及华东各地,运用育苗移栽技术,于前作收后移栽棉花,使前作能充分成熟,棉花能适期播种,以增加两熟产量。但这项技术在华中麦棉合理间作地区的使用价值,迄今各方看法相差颇远,而育苗移栽的增产效果,亦有进行研究的必要。为此,1956年本所特布置了育苗移栽增产效果测定、营养钵育苗播种期和育苗移栽密度等三个试验。兹将研究方法、经过及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