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曹州’木瓜传统栽培类型及特异种质花粉生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曹州’木瓜不同栽培类型及特异种质花粉生活力的差异,用离体培养法测定10个‘曹州’木瓜花粉生活力,探索不同种质、不同花性间花粉生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种质木瓜花粉萌发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玉兰’、‘剩花’、‘细皮’、‘豆青’、‘常青’、‘小狮子头’、‘矮化’木瓜花粉检测最佳时间为培养3 h,‘佛面’、‘大狮子头’和‘梨形’木瓜为培养6 h。完全花和败育花花粉生活力差异不显著;‘曹州’木瓜花粉生活力较好,萌发率值集中在80%左右,种质间存在显著差异,最低萌发率为42.9%,最高萌发率为86.1%。  相似文献   

2.
铁线莲享有"藤本皇后"的美誉,是优异的垂直绿化材料。本研究以79个铁线莲栽培品种为试材,通过0.5%TTC法和I2-KI法两种方法测定铁线莲品种的花粉量和花粉活力,并比较栽培品种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花粉量差异不显著,测定花粉活力差异显著,TTC法测量花粉活性均值高于I2-KI法并成为铁线莲栽培品种花粉活力检测的最佳方法。铁线莲品种间花粉量差异显著,品种间变幅为0~241粒,平均花粉量为118粒,以48粒花粉量为级差,栽培品种可分为5类群。铁线莲品种花粉均具活力,其花粉活力变幅为2.8%~78.4%,萌发率最高为78.4%(C.’Doctor Ruppel’),最低为2.8%(C.’Purpurea Plena Elegans’),铁线莲品种群间花粉活力排序为早花大花组>晚花大花组>其他基因型,本研究可为铁线莲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梅树结实不稳定因素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树结实多寡和不稳定性与品种器雌蕊败育有密切关系,败育花的多少是梅品种特性之一;梅品种间授粉亲和力差异大,常有自花不实和异花授粉不亲和以及某些组合正交而反浆亲和等现象;一些品种还有作父本授粉亲岙和作母本接受花粉亲和面的广窄之别。花期气温是制约梅着果率的重要环境因子;品种差异和异地引种不当是影响梅绳索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果梅(Prunus mume Sieb. et Zucc.)原产于中国,为蔷薇科典型的配子体自交不亲和(GSI)品种。GSI至少由S位点的花柱S(S-RNase)基因和花粉S(SFB/SLF)基因决定。主要介绍了果梅GSI决定基因S基因和SFB/SLF基因的研究现状,并对基因型的鉴定技术AS-PCR的理论基础进行了介绍,对目前国内外已经鉴定出基因型的果梅品种进行了总结,这些将对果梅品种授粉树的合理配置和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种子》2020,(8)
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多肉植物4个散粉时期花粉的活力,基于花粉活力最佳时期,研究不同培养温度(10、15、20、25、30、35℃)对花粉离体萌发率的影响;基于适宜的萌发条件,比较TTC染色法与花粉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散粉时期对供试多肉植物的花粉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散粉的第3阶段花粉活力最强,平均值为30.80%。2)温度是影响10种多肉植物离体花粉萌发率的显著因素,不同品种所需适宜的离体培养温度不同。其中大部分品种花粉萌发最佳培养温度均为20℃,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抑制花粉萌发。花月夜、灵隐最佳萌发温度为15℃,莎维娜花粉萌发最佳温度为30℃; 3) TTC染色法与花粉离体萌发法测得的花粉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TTC法可作为一种快速检测多肉植物花粉活力的方法,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6.
甜樱桃7个品种花粉数量及花粉萌芽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纤维素酶解法和离体培养法分别对甜樱桃7个品种单花药内花粉数量和不同培养基上花粉萌芽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花粉数量差异较大,萨米脱、拉宾斯、友谊、美早、早大果、布鲁克斯和红灯的平均花粉数分别为2 984,2 312,2 168,1 950,1 913,1 513,1 133粒/花药;拉宾斯的花粉萌芽率最高,其次为友谊、萨米脱和布鲁克斯,美早和红灯的花粉萌芽率最低;MS基本培养基对花粉的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蔗糖比果糖和甘露醇更利于花粉萌发;适宜花粉萌发的蔗糖浓度为20%;低浓度硼酸促进花粉萌发,高浓度硼酸抑制花粉萌发;钼酸钠对樱桃花粉萌发无明显促进作用;适合花粉萌发的pH值为6.8。  相似文献   

7.
梁红 《中国种业》2006,(1):37-38
分别观察开花前1~3d、开花当天和开花后6h、12h、24h的猕猴桃花粉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的萌发状况,发现开花前3d的花粉在培养基上不能萌发,而开花前1d、2d的花粉具有一定的萌发能力;当天开花的花粉在0~4℃条件下贮藏7d仍具有50%以上的萌发能力,但贮藏至第8d其萌发率急剧下降;开花前1d的花粉在0~4℃下贮藏5d仍保持近50%的萌发能力,贮藏6d后萌发率急剧下降至10%以下;开花24h后花粉基本上不能萌发.  相似文献   

8.
开花期低温胁迫对四川攀西稻区水稻开花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荣萍  马均  蔡光泽  孙永健 《作物学报》2012,38(9):1734-1742
以3种籼稻品种和3种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 利用人工气候室在开花期进行低温胁迫处理, 研究了低温胁迫对攀西稻区籼、粳稻开花和结实及两者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开花期低温胁迫下籼稻和粳稻的开花习性、花药和花粉特性和结实表现不同。常规粳稻开花对低温有较高的耐冷性。低温胁迫下籼稻品种(组合)花药体积、花药开裂率、可育花粉率、柱头着花粉数和柱头花粉萌发率较对照降低幅度均比粳稻品种(组合)大; 籼稻品种(组合)各产量构成因素较对照降低幅度比粳稻品种(组合)大。相关分析表明, 结实与水稻花药和花粉主要性状有密切关系。开花期低温胁迫影响花药和花粉发育成熟, 使花药不能正常开裂、散粉不足, 可育花粉率和柱头花粉萌发率降低, 直接影响受精结实, 成为结实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美国梾木花粉活力及萌发特性,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13个美国梾木无性系花粉形态进行观测与方差分析,并采用荧光显微技术和TTC染色法对无性系2号花粉萌发特性及花粉活力进行观察。结果显示:(1)不同无性系间花粉大小差异不显著,但外壁纹饰差异较大,极面沟距的变异系数最高且遗传最为稳定。(2)花序开花率为75%时花粉活力最高,整花4℃条件下短期保存花粉活力较高。(3)授粉后,多数花粉可在柱头上正常萌发,72 h后花粉管即可进入子房。研究认为,花粉外壁及极面沟距可作为鉴定美国梾木无性系的形态指标,美国梾木花粉活力及萌发特性是抗逆及丰产杂交组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酸枣花器官研究、花粉生活力的快速测定提供理论依据,笔者测定了不同的酸枣类型花器官结构、花粉形态及花粉萌发率和生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的酸枣类型花序花朵数、花冠直径、蜜盘直径、雄蕊长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花序花朵数一般在2~9个;单花雄蕊个数为5个;蜜盘颜色一般有淡黄色和黄绿色2种。(2)酸枣花粉比较小,通常在18.86~26.19 μm,以近球形为主,萌发孔以三孔沟居多。(3)不同的酸枣类型花粉的萌发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酸枣4的萌发率最高,为32.54%;TTC法和I-KI法测定的花粉生活力显著高于离体培养法,测定值误差较大,故离体培养法更适合酸枣花粉生活力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油松花粉离体萌发及萌发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加强油松有性杂交,为种子园育种研究奠定基础,对油松花粉离体萌发的适宜条件及萌发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油松花粉在无蔗糖培养基中仍具一定萌发能力,蔗糖的添加可显著促进花粉萌发,但高浓度蔗糖可抑制花粉管的生长;油松花粉管易形成分枝,蔗糖浓度与分枝花粉频率呈正相关;硼酸的添加在培养初期可有效加速花粉萌发,但过高浓度的硼酸对花粉萌发具抑制作用;Ca2+对花粉萌发的影响较小,不同浓度Ca2+处理均可获得较高的萌发率;培养温度对花粉萌发的促进作用明显,但温度的持续升高将抑制花粉萌发。综合萌发率、花粉管生长及分枝花粉管频率,油松花粉萌发的最适液体培养基组成为:2.00%蔗糖+0.075%硼酸+0.005% Ca2+,26℃下光照培养,72 h时萌发率可达(96.10±0.47)%。  相似文献   

12.
桃花粉活性检测和离体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果树花粉活力直接影响授粉、受精乃至座果。为了解果树品种的花粉生活力,给引种栽培和杂交育种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以桃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染色方法检测花粉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含有蓝墨水的花粉培养基,花粉萌发率可以达到64.67%,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明显,因此该方法比较适合于快速检测花粉活性;固体培养基培养2个品种桃花粉,萌发率比液体培养基培养分别高25%和20%。另外温度、花粉密度、培养基中蔗糖及硼酸浓度都对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有影响,在温度为24℃、1粒花药/100 μL、10%的蔗糖或100 mg/L的硼酸的条件下,均有利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宜不同辣木材料花粉的离体萌发培养基,本研究以辣木花粉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氯化钙、蔗糖及硼酸浓度对辣木花粉萌发的影响,并观测不同辣木材料的花粉萌发率。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辣木花粉萌发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蔗糖>氯化钙>硼酸,蔗糖和氯化钙浓度对辣木花粉萌发率的影响显著,而硼酸浓度影响不显著;辣木花粉在175 g/L蔗糖,400 mg/L氯化钙,150 mg/L硼酸的培养基中,花粉平均萌发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对不同辣木材料的花粉萌发率进行测定,发现美国种源的辣木花粉活力较高,肯尼亚种源的花粉活力较低。本研究结果可为辣木杂交育种的父本选择提供参考,提高人工杂交授粉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主要阐述了青梅的营养保健价值,对青梅的加工现状作了简单介绍,并预测了青梅的发展前景,即青梅的综合利用和保健品的开发将成为青梅加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张瑞菊 《种子》2017,(7):40-44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蔗糖和硼酸,在不同温度和培养时间内对阔叶杨桐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以期为阔叶杨桐的繁殖育种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的蔗糖和硼酸处理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蔗糖和硼酸都能促进杨桐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但超过一定浓度则会起到抑制作用;2)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3)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逐渐增加,但最初的前12h内花粉萌发快,在培养的前9h内花粉管生长较快.4)实验显示:阔叶杨桐花粉培养的最适培养基是15%蔗糖和0.02%硼酸,最适培养温度为25℃,培养24 h后花粉萌发率为84.32%,花粉管长达2 003.51 μm.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大丽花花粉活力有效的测定方法,了解大丽花不同品种的花粉活力,以大丽花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4种方法检测大丽花花粉活力,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分别对大丽花花粉的离体萌发培养条件及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得到最优方案后进一步检测、比较不同品种之间的花粉活力。研究结果显示,TTC染色法不能使花粉着色,I2-KI和孢粉染色法不能有效区分有活力和无活力花粉,离体萌发法效果良好,可准确直观地反映大丽花花粉活力状况, 是测定大丽花花粉活力的有效方法。当培养条件为pH 6.0、温度25℃、培养时间2.5 h时,花粉萌发率最高。培养基组分对大丽花花粉萌发的影响程度依次为PEG>蔗糖>硼酸,实际最佳处理组合为A3B4C2,即PEG4000 25 g/L、蔗糖60 g/L、硼酸50 mg/L的处理组合下,大丽花花粉萌发率最高达62.1%。采用上述获得的最优方案检测22个大丽花品种的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为11.75%~78.72%,不同品种的花粉萌发率差异大,其中,‘兰花公主’的花粉萌发率最低,‘波彻儿’最高。大丽花品种的花粉活力多样性丰富,所测定的22个大丽花品种有14个品种正常可育,杂交时可用作父本;8个品种为半不育或低不育,杂交时更适合作母本。  相似文献   

17.
珍稀濒危物种大别山五针松花粉离体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大别山五针松濒危的原因,并为人工杂交育种和保护该物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法,设置正交试验,研究了蔗糖、硼、钙对其萌发率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是影响大别山五针松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关键因子,其次是硼酸,氯化钙对其影响最小;蔗糖的添加,明显促进花粉萌发,但高浓度蔗糖花粉管的生长有很大的抑制作用;适当添加硼酸可以促进花粉萌发,但不利于花粉管的生长;氯化钙对花粉萌发影响最小,不同浓度的氯化钙均可以获得较高的萌发率。综合萌发率、花粉管生长,大别山五针松花粉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4%蔗糖+0.05%硼酸+0.025%氯化钙。  相似文献   

18.
紫花鸢尾花粉萌发及贮藏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紫花鸢尾的花粉为试材,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其萌发的作用,同时探讨不同贮藏条件和贮藏时间对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紫花鸢尾花粉在200 g/L蔗糖+ 300 mg/L H3BO3 + 200~300 mg/L CaCl2的液体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为81.55%。(2)干燥条件有利于紫花鸢尾花粉的贮藏,且硅胶为适宜的干燥剂。(3)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紫花鸢尾花粉生活力下降,但随着贮藏温度的降低,花粉生活力下降速度变缓,在-196℃下保存270天后的花粉萌发率为84.21%,与新鲜花粉生活力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刘锦  贾睿芬  贺晓  易津 《种子》2007,26(9):5-9
为寻找华北驼绒藜结实率低、群落退化的原因,在栽培条件下对其花粉生活力、寿命、柱头萌发率与结实率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研究。采用同株、异株、自然授粉处理华北驼绒藜,同株授粉结实率(81.53%)显著低于异株授粉(88.6%)和自然授粉(92.6%)的结实率;采用TTC法对华北驼绒藜花粉寿命和生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平均寿命为6d,最佳授粉时间为1~3d,生活力达95%左右,不存在花粉败育和短命的问题,即不存在小孢子发育障碍。3种授粉方式处理后,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华北驼绒藜花粉在柱头上的萌发率,萌发高峰集中在授粉后3~4h,萌发率达90%以上,三者不存在显著差异,即华北驼绒藜不存在花粉与柱头的识别障碍。结实率与花粉在柱头萌发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不存在相关性。研究初步认为,同株授粉产生结实率低的原因可能发生在授精或胚胎发育过程,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华北驼绒藜野生群落严重退化,植被密度减少,可能存在大量自株授粉是造成群落退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电子束辐射对玉米及陆地棉花粉萌发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电子束辐照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为电子束辐射诱变育种提供实验基础。对‘京糯28’玉米花粉和陆地棉花粉进行不同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在液体培养基中对辐照的花粉进行培养,观察并统计二者的花粉萌发率。玉米‘京糯28’花粉在200~600 Gy辐射剂量范围内花粉萌发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以600 Gy辐射剂量的萌发率最高;而陆地棉在300~1000 Gy辐射剂量范围内花粉的萌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在50 h后对其花粉进行培养时,各辐照组的花粉萌发率均高于对照组。电子束辐照剂量在200~600 Gy范围内对‘京糯28’玉米花粉萌发率有促进作用,在300~1000 Gy范围内对陆地棉花粉萌发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陆地棉花粉生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