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田间条件下核桃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普通核桃品种清香为主要试材,利用CI-301PS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系统,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核桃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核桃光饱和点为1 610μmol/(m2.s)左右,光补偿点为40μmol/(m2.s)左右,光合最适温度为27℃;核桃的光合日变化为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核桃光合季节变化为单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5月中旬。影响核桃光合日变化的主要因子依次是胞间CO2浓度、叶温、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和蒸腾速率;不同品种间净光合速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虎杖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虎杖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虎杖的光补偿点为64~75μmol/(m2·s),光饱和点为390~600μmol/(m2·s),表观量子利用效率为0.0272~0.0387,对弱光的利用能力不强。(2) CO2补偿点为105~120μmol/mol,CO2饱和点为930~1051μmol/mol,羧化效率为0.0365~0.0459。(3) 虎杖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日最大光合速率为15.0±1.8μmol/(m2·s),其净光合速率最高值出现在9:00左右。在供试的五个材料中,以组培苗地栽的光合特性最强,而贵州凯里光合特性最差。  相似文献   

3.
旨在探索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发生变异(花瓣重瓣化/抗性增强)是否与它的光合特性有关。分别选取大花黄牡丹变异材料AS和非变异材料ACK,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其光合特性,分析变异和非变异大花黄牡丹在同等环境条件下的光合特性差异。结果表明:与非变异材料ACK相比,变异材料AS的净光合速率受CO2浓度的变化影响较大,而受光强度的影响较弱;且AS的净光合速率低于材料ACK,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显著高于非变异材料,二者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49.8μmol/(m2·s)和41.6μmol/(m2·s),光饱和点分别为754.5μmol/(m2·s)和334.2μmol/(m2·s);暗呼吸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极显著低于非变异材料,AS和ACK的暗呼吸速率分别为0.039μmol/(m2·s)和0.178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分别为0.066μmol/mol和0.125μmol/mol。本研究表明,拉萨大花黄牡丹变异材料的光合特性发生了明显变化,且适应环境能力较同品种非变异材料增强,能够较好地适应相对恶劣的环境;由此可见,大花黄牡丹发生变异极可能与其光合特性的特异性有关,然而,变异材料在其他坏境条件下的可能性应该被进一步探索发觉。  相似文献   

4.
牛膝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试验研究了牛膝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牛膝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和14:00,分别为7.07μmol/(m2•s), 6.87μmol/(m2•s),出现光合“午休”现象;牛膝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2:00,为2.9 mmol /(m2•s);牛膝气孔导度日变化呈轻微的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14:00,分别为0.049 mmol/( m2•s),0.045mmol/( m2•s);牛膝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之间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牛膝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是生态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温室环境生态因子变化及其对观赏凤梨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丹尼斯’凤梨为试材,研究了温室生态因子变化及其对观赏凤梨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中大气CO2和植株间CO2浓度日变化趋势不同,二者分别在早上7:30和下午17:30达到全天的最大值;温室内凤梨不同部位叶片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趋势一致,以上午11:30最大,且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一天中,不同部位叶片光合速率最大值分别为:上部叶在上午8:30达最大值,为2.16 μmol/(m2?s),中部叶片在上午的9:30达最大值,为2.16 μmol/(m2?s),下部叶片在上午的11:30达最大值,为1.46 μmol/(m2?s);不同部位叶片气孔导度日变化和蒸腾速率日变化与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一致。总之,凤梨中部叶片的光能利用以及光合能力最强,且群体中叶片实际光合速率的大小不仅与光强的分布,而且与温室内各生态因子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6.
四倍体与二倍体紫薇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四倍体紫薇和二倍体紫薇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培育优质林木,采用英国PP-Systems公司产CIRAS-1型便携式光合系统测定人工诱变培育的四倍体紫薇品种和二倍体紫薇品种的各项光合生理参数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四倍体和二倍体紫薇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都呈单峰型曲线,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两个紫薇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率(WUE)差异显著,蒸腾速率(Tr)、表观量子效率(AQY)和羧化效率(CE)差异不显著。光饱和点(LSP)为二倍体紫薇[1445μmol/(m2?s)]<四倍体紫薇[1670μmol/(m2?s)],光补偿点(LCP)为二倍体紫薇[12.23μmol/(m2?s)]<四倍体紫薇[42.2μmol/(m2?s)];CO2饱和点(CSP)为二倍体紫薇[1200μmol/mol]<四倍体紫薇[1427.5μmol/mol],CO2补偿点(CCP)为二倍体紫薇[32.24μmol/mol]<四倍体紫薇[35.71μmol/mol]。四倍体紫薇单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二倍体紫薇(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变异和非变异大花黄牡丹在同等环境条件下的光合特性差异,旨在探索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 )发生变异(花瓣重瓣化\抗性增强)是否与它的光合特性有关。[方法]分别选取大花黄牡丹变异材料AS和非变异材料ACK,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其光合特性。[结果]结果表明:与非变异材料ACK相比,变异材料AS的净光合速率受CO2浓度的变化影响较大,而受光强度的影响较弱;且AS的净光合速率低于材料ACK, 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显著高于非变异材料,二者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49.8 μmol/(m2·s)和41.6 μmol/(m2·s),光饱和点分别为754.5 μmol/(m2·s)和334.2 μmol/(m2·s);暗呼吸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极显著低于非变异材料,AS和ACK的暗呼吸速率分别为0.039 μmol/(m2·s)和0.178 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分别为0.066μmol/mol和0.125 μmol/mol。[结论]本研究表明,拉萨大花黄牡丹变异材料的光合特性发生了明显变化,且适应环境能力较同品种非变异材料增强,能够较好地适应相对恶劣的环境;由此可见,大花黄牡丹发生变异极可能与其光合特性的特异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温室中不同温度条件下3个草莓品种的光响应曲线,研究温度与光照条件对草莓光合特征的影响。以草莓品种‘晶瑶’、‘红颊’和‘公四莓一号’为材料,比较25、30、35℃条件下其光合特征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1)同一温度条件下,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提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胞间CO2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2)在25~3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晶瑶’、‘红颊’的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光合速率提高,而光补偿点降低;在25~30℃范围内,‘公四莓一号’的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光合速率在30℃时最高,而光补偿点最低;(3)‘晶瑶’、‘红颊’在温度35℃时,光合有效辐射为1050 μmol/(m2?s)条件下具最高光合速率;公四莓一号在30℃,光合有效辐射为1200 μmol/(m2?s)条件下具最高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9.
牛膝两个农家品种光合特性及叶片解剖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选择高光效牛膝品种,以牛膝两个农家品种核桃纹和风筝棵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和石蜡切片法对自然条件下牛膝叶的光舍生理特性和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牛膝两个农家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等光合指标间差异显著:核桃纹对光照的适应性和光合作用的能力较强,光饱和点为221 μmol/(m2·s),光补偿点为52.6μmol/(m2·s);核桃纹和风筝棵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上下午各有一高峰,午后2:00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降低,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核桃纹和风筝棵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差异显著.核桃纹均大于风筝棵.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云南高原甘薯地方品种光合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试验对23份自育的甘薯品系、台湾薯、川山紫、徐91-51-1和京杂4号等甘薯良种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进行了测定,对照品种为甘薯良种徐薯18。结果表明:叶片叶绿素a含量以“云薯122”(3.19g/L)最高,叶绿素b含量以“云薯104”(0.86g/L)最高 ,叶绿素总量含量最高的是“云薯112”和“云薯122”,均为4.04g/L,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最高的是“云薯52”(4.25)。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细胞间隙CO2浓度均以“甘心红薯”最高,分别为17.98μmol/(m2?s)、7.64μmol/(m2?s)、235.63 mmol/ (m2?s)和320.12μL/L,均高于徐薯18。  相似文献   

11.
华南8号木薯光响应参数日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采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研究华南8号木薯的光合作用日进程,结果表明:华南8号的Pmax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上午9:00左右,“午休现象”不明显。午间叶片光合能力的轻微减弱主要受到非气孔因素影响。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等光合参数在一天中是不断变化的。7:00~17:00,Pmax(CO2)变幅为:23.65~32.87μmol?m-2?s-1;a变幅为:0.0482~0.0683;LCP变幅为:30.60 ~50.78μmol?m-2 s-1;LSP变幅为:1845.64 ~2418.60μmol?m-2 s-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各光合参数的主要影响因子分别是,a为RH,显著正效应;LCP为PAR,显著正效应;LSP为Cond和Vpdl,其中Cond为显著正效应,Vpdl为不显著负效应,效应大小依次为Cond>-Vpdl;Pmax的主要影响因子是Cond、RH和Ci,其中Cond和RH为极显著正效应,Ci为不显著负效应,效应大小依次为Cond>RH>-Ci。  相似文献   

12.
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了温室栽培条件下丽格海棠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丽格海棠的光饱和点约为327μmol·m-2·s-1,光补偿点约为28.3μmol·m-2·s-1;CO2饱和点约为1200μl·L-1,补偿点约为60~70μl·L-1,对高温(>25℃)的反应敏感。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评价紫薇优良无性系的生长和光合特性,为其合理配置和科学栽植提供理论依据。以引进和选育的5个紫薇优良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进行相关特征测定,比较5个紫薇优良无性系的生长和光合特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5个无性系生长和光合生理特征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地径、叶长、叶宽、枝长、枝基径、叶绿素a、叶绿素b等最小值分别为2.41 cm、6.13 cm、3.75 cm、0.72 m、0.95 cm、0.95 mg/g和0.24 mg/g,其中‘速生紫薇’地径(4.86 cm)、叶长(9.99 cm)、叶宽(6.13 cm)、枝长(1.77 m)、枝基径(1.80 cm)、叶绿素a(1.68 mg/g)、叶绿素b(0.49 mg/g)等均较突出;5个无性系光饱和点(LSP)在1672.05μmol/(m2·s)以上,较喜光,光补偿点(LCP)在20~31μmol/(m2·s)之间,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大小排序为‘鄂薇2号’[25.43μmol/(m2·s)]>‘速生紫薇’[19.67μmol/(m2·s)]>‘鄂薇4号’[18.38μmol/(m2·s)]>‘鄂薇1号’[16.64μmol/(m2·s)]>‘鄂薇5号’[11.17μmol/(m2·s)];相关分析表明叶片大、叶绿素含量高则耐荫性稍强,叶片暗呼吸速率对地径影响明显。在实际栽培中,可根据生长和光合特性,同时结合培育目标合理配置5个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4.
低温弱光对茄子幼苗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茄子幼苗在低温弱光(10℃/5℃ 昼/夜,光强60和120μmol/)胁迫和恢复各7d后的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弱光胁迫后茄子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叶绿素(Chl.)含量显著降低;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光饱和时的Pn、表观量子效率(AQY)降低;CO2补偿点(CCP)升高,CO2饱和点(CSP)、CO2饱和时的Pn、光合能力(A350)、CO2羧化效率(CE)降低;POD和CAT活性明显下降;Pro.和MDA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均以低温下较强光照时(120μmol/)的变化幅度较大;恢复7d后除MDA含量基本恢复到对照水平外,其它各项指标仍然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试验条件已使茄子幼苗发生了膜脂过氧化作用,并对茄子幼苗叶片光合机构的结构和活性造成了不可恢复性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温室水培甘薯树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了准确反映水培形式下甘薯树的光合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以烟薯18和烟薯20为试材,利用CIRAS-1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其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两种甘薯树对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等变化的响应可以用二次方程来描述,烟薯18和烟薯20的光饱和点为1704.721-1925.037μmol?m-2?s-1, 光补偿点为33.735-39.857μmol?m-2?s-1, 温度在25℃左右时,两种甘薯树光合速率达到最高,CO2的饱和点和补偿点为776.406-819.342μL?L-1和55.667-62.410μL?L-1之间。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中国特有单属种植物短穗竹夏季光和特性及其影响因子,于2013年7月中旬,利用LCpro+SD全自动光合仪,通过对短穗竹净光合速率(Pn)的测定,采用多元逐步分析法,建立了Pn与生理生态因子关系模型。结果表明:短穗竹夏季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具有典型的“午休”现象;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分别约为40.90μmol/(m2·s)和979.77μmol/(m2·s),表光量子效率(AQY)约为0.016;夏季影响短穗竹Pn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有: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光合有效辐射(PAR)。通过研究表明,短穗竹表现出较高的LCP和较低的LSP、AQY,说明其对光的适应性较窄,弱光下光能利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红椿半同胞家系苗期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红椿半同胞家系苗期光合特性研究,为红椿家系选择与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红椿6个半同胞家系2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家系间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红椿半同胞家系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存在“午休”现象,日平均净光合速率均值为3.49μmol/﹙㎡.s﹚,蒸腾速率为2.44μmol/﹙㎡.s﹚水分利用效率为1.43μmol/﹙㎡.s﹚,光饱和点均值为1165μmol/﹙㎡.s﹚,光补偿点为42μmol/﹙㎡.s﹚,CO2饱和点为1897μmol/mol,补偿点为104.5μmol/mol。综合各参数分析,红椿为阳生喜光树种,对CO2利用的范围较广,本试验家系中1号家系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