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报道了低热地区稻田多熟制中的“油菜-西瓜-水稻”,“白菜-早熟辣椒-水稻”,“油菜-中稻-再生稻”,“洋芋-西瓜-水稻”,“绿肥-玉米-水稻”五种三熟制的栽培技术,并分析了各自的经济效益,其中以“洋芋-西瓜-水稻”模式的经济效益最好,亩纯收入在3800元以上,以“绿肥-玉米-水稻”模式的投入产出比最高,达1:6以上。  相似文献   

2.
长玉19为粮饲兼用型高淀粉玉米新品种,2006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2004—2005年参加山西省玉米中晚熟区试,平均产量10048.5kg/hm^2,比对照农大108增产8.7%。该品种具有优质、大穗、多抗、广适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高寒山区优质早熟甘蓝型油菜推广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小锋  罗新青  李俊仁 《种子》2003,(5):116-117
油料是青海省的主要作物,全省种植品种绝大部分为产量低、品质差的白菜型油菜品种,主要分布在气候冷凉的高寒山区。多年来,在白菜型油菜育种方面,沿用常规的杂交育种手段,新品种增产幅度低,尤其在品质上没有改善。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全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需求,推广优质专用型品种,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当前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我们承担了高寒山区优质早熟甘蓝型油菜推广技术研究项目,通过引进和选育早熟、优质甘蓝型油菜品种,在晚熟、中晚熟白菜型油菜种植区推广,从而达到较大幅度地提高单产和改善种植地区油料品质的目的。通过六年的实施,引进和选育的品种增产幅度达22.9%~77.6%,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忻州市中晚熟区玉米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在忻府区组织开展了玉米新品种试验,以筛选出适宜该市中晚熟区栽培的优质高产玉米品种,提高全市玉米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5.
氮肥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不同栽培方式下不同施氮量对不同玉米品种籽粒产量和品质含量变化的研究,表明:增施氮肥,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增长幅度不同,覆膜栽培优于露地栽培,中单2提高1008~1240kg/hm^(覆膜)、436~453kg/hm^(露地),户单4增长1551~1989kg/hm^(覆膜)、663~685kg/hm^(露地),豫玉22号增加1364~1376kg/hm^(覆膜)、67~90kg/hm^(露地);玉米籽粒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加O.67%~0.76%(覆膜)、0.42%~0.66%(露地),但淀粉含量减少0.96%~1.71%(覆膜)、0—0.1%(露地);覆膜栽培不仅能提高玉米单产(688~2559kg/hm^),而且具有增大籽粒容重(4.7~26.7g/L),增加玉米籽粒淀粉含量(0.48%~2.86%),降低单位籽粒中蛋白质(0.3%~l_84%)的作用。春覆膜栽培在提高单产的同时,提高了单位面积上玉米主要品质的产出量。  相似文献   

6.
《种子世界》2009,(4):54-54
山东登海种业公司是杂交玉米种子的龙头企业,在国内玉米种子生产规模中处领先水平。公司集研发、繁育和销售为一体,依托自身拥有的国家玉米工程技术中心,在自主创新领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公司的主要竞争优势在于其具备雄厚的杂交玉米育种能力,公司新育成超级玉米新品种“登海超试1号”(DH3719)单位产量达到2.10万kg/hm^2,将世界夏玉米单产纪录提高27.96%。公司“超级玉米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已被科技部列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之一,并获得国拨科研经费合计1505万元。  相似文献   

7.
呼伦贝尔地区玉米种植面积1996年以来稳定在10万hm^2左右,2003年达到11万hm^2,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东南部。玉米播种面积占该地区总播面积的20%左右。近年随着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玉米产量逐年提高,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平均单产2910kg/hm^2增加到目前正常年份的4650kg/hm^2,最高单产达到11250kg/hm^2.其中玉米新品种使用,在诸增产因素中起30%~40%的作用,因此在玉米生产中,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玉米品种同玉米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密切相关。近几年来,由于采取了切实可行的选育、引进、推广措施,玉米品种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在玉米用种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而且教训也是深刻的,在品种的应用上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如果这些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呼伦贝尔玉米产量和品质会再上新台阶,粮食产量将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8.
该品种是河南省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5年育成的早熟超高产杂交玉米新品种,我们于1998~2003年开展了“济单七号优质高产制种技术研究”,从自交系特征特性的观察人手,着重对影响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各因素进行研究,结合制种实践,提出了产量7200kg/hm^2优质高产制种配套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农乐988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乐988杂交玉米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国审玉2008011,是由江苏五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独占、生产、经销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2006~200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试,两年平均产量9346kg/hm^2,2007年试验平均产量9278kg/hm^2,比对照郑单958分别增产5.6%和4.8%。在2007年列席国家黄淮海夏玉米高产竞赛中  相似文献   

10.
儿菜-西瓜-大头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西瓜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值,推广应用了多种以西瓜为主体的种植模式,其中儿菜一西瓜一大头菜是经济效益较好栽培模式之一,一般儿菜产量1500k/667m^2,单价0.4元假,产值600元/667m^2;西瓜产量3000kg/667m^2,单价0.5元/kg,产值1500元/667m^2,大头菜产量2500kg/667m^2,单价0.4元/kg,产值1000元/667m^2,年产值3100元/667m^2。现将搭配方式及关健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从全国19个育种单位引进的61个玉米新品种在运城和临汾两个盆地表现的丰产性和抗病性的特点,提出了当前在运城盆地粮食增产只能走麦田复播中晚熟玉米品种两平直播的高产模式,临汾盆地粮食增产可走麦田套种中晚熟玉米品种高产模式.并分别为两个盆地评选出高产、抗病、优质的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不同熟期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吉林省中部地区的梨树县,依据玉米病虫害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通过田间试验进行了不同熟期玉米病虫害发生种类、程度以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为了明确气候变化条件下,吉林省不同熟期玉米病虫害发生规律、特点,进而为气候变化条件下不同熟期玉米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2013年在吉林省中部地区的梨树县,通过田间试验调查并分析了不同熟期玉米病虫害发生种类、程度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玉米粘虫的植株平均被率分别为中早熟组5.59%、中熟组3.23%、中晚熟组2.61%;不同熟期玉米螟的平均蛀茎率依次为中早熟组17.40%、中熟组16.51%、中晚熟组5.97%;不同熟期玉米叶斑病病级指数依次为中早熟组2.03%~10.07%、中熟组0.70%~2.73%、中晚熟组0.73%~3.09%。说明中早熟组玉米病虫害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较强,抗病、抗虫性低于中熟组和中晚熟的玉米品种;同一熟期的不同品种之间由于遗传特性也表现出抗性差异。不同熟期玉米产量分别为中早熟组8732.8~10273.1 kg/hm2、中熟组11507.0~13724.0 kg/hm2、中晚熟组11684.5~12722.6 kg/hm2。产量表现以中熟组和中晚熟组明显高于中早熟组,说明在吉林省中部地区早春低温、高湿,生长季节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种植中早熟品种病虫害发生较重,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水稻、茄子施用“前力-512”,田间试验表明:茄子施用“前力-512”比对照增产6.03%~15.3%,纯收入增加44.46~97.98元/667m^2。以采用浸施 初花期喷施的产量效益最高.水稻施“前力-512”增产1.27%~5.87%,纯收入增加0.76~35.12元/667m^2,比秧田喷施后本田再喷两次的最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2018~2021年辽宁省玉米品种(东裕)联合体晚熟区域试验资料,近几年晚熟参试品种数量基本上呈逐年减少趋势,除特殊年份外,晚熟玉米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产量平均水平略呈上升趋势;通过区域试验能够评价、筛选出一些产量高、稳定性好、适应性强的玉米新品种。产量数据结合农艺性状、抗性鉴定、品质分析等报告结果,初步分析认为,目前辽宁晚熟玉米品种选育的主要方向依然是高产、高抗、优质。提出如下建议:⑴加强晚熟玉米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创新研究;⑵自交系选育过程中,要加大选择压力,加强抗逆性筛选;⑶注重品种的稳产性和适应性;⑷开展晚熟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壮苗培育、田间管理等方面的露地晚熟西瓜栽培技术,重点论述了嫁接技术。通过应用西瓜嫁接技术,可以减少枯萎病等病害的发生,减少田间用药量,提高露地晚熟西瓜品质,增加产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以早熟品种(JNK 728、DH 618)和中晚熟品种(XY 335、ZD 958)为材料,探讨不同播期对河南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置的6个播期中,早熟品种均能安全成熟,而中晚熟品种6月26日以后不能正常成熟。随播期推迟,夏玉米生育期延长,主要延长了籽粒灌浆期,播期每推迟5d,灌浆期平均延长1.2d以上;早熟品种产量先升高后降低,播期T 1~T 4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中晚熟品种产量持续下降,T 3播期后减产达显著水平。株高随播期推迟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穗位高随播期推迟呈波动性变化。早熟品种JNK 728和DH 618完熟时所需的有效积温为2 700~2 800℃.d,中晚熟品种ZD 958和XY 335完熟时所需的有效积温为2 800~3 000℃.d。本地区夏玉米适期早播利于高产形成,过晚播种减产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覃志顺  吴艳  杨天英 《种子》2003,(4):59-60
高产小麦新品种“安麦5号”是用L9288022-2-1/兴农5号杂交选育的半冬性新品种,生产试验最高单产达259.5kg/667m^2,比CK增产8%~61.9%,遗传性状稳定一致,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籽粒饱满度好,千粒重较高(45~52g),有效穗23.63万/667m^2,白粒、落黄好,玻璃质,品质较好,全生育期198~208d,适宜黔中、黔西南、毕节1000~1400m以内海拔区域中等以上肥力田土种植。  相似文献   

18.
京欣二号西瓜早春保护地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欣二号西瓜属早熟绿底条纹红瓤中大果型西瓜,由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育成,200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菜2002047。在淮北地区早春保护地栽培表现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强;一般产量4000kg/667m^2左右,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19.
玉米产量的形成由遗传因素、生态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等因素共同作用。本研究于2017-2019年选用熟期差异较大的2个典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德美亚1号,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春播玉米区不同纬度和积温资源的赤峰、通辽、兴安盟和呼伦贝尔4个试验点开展联网试验,分析积温条件差异对于品种熟期选择的影响及其增密增产措施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在积温充足区晚熟品种郑单958较早熟品种德美亚1号具有更高的产量表现,随着纬度升高、积温减少,在资源限制环境下晚熟品种与早熟品种的产量差异逐步缩小。增密种植显著提高早熟品种的产量,但晚熟品种产量变化不显著;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晚熟品种与早熟品种的产量差异明显缩小。根据区域生态条件,合理选择熟期品种,积温充足区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积温限制区域结合增密种植措施弥补产量损失,实现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协同提高,促进东北春播玉米生产综合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20.
玉米不同时期氮素分配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小燕 《耕作与栽培》2000,(3):24-24,27
通过玉米不同时期氮素分配对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氮素分次施用比集中施用效果好,可提高氮素对利用率3.6%~10.8%,提高玉米产量4.8%~14.4%。氮素的分配与玉米生育进程密切相关,施是穗肥是玉米获得高产的关键,氮素分配以基肥25%,拔节肥25%,穗肥50%效果最好,氮素利用率达39.7%,玉米产量达单产538.1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