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花榈木不同播种育苗方式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采用营养袋播种育苗和田间苗床播种育苗2种方式进行花榈木苗木生长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不同育苗方式的种子的发芽率、高径生长量、根系生长量差异极显著;营养袋有利提高花榈木种子的发芽率及苗木的高径生长和主根生长,但侧根生长较差;为提高移栽成活率,在生产上提倡采用营养袋育苗。  相似文献   

2.
红椿播种育苗技术试验,应用温水和植物激素溶液不同方法浸种,采用大田和容器不同的方式育苗.对不同生长状况的苗木进行观察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用植物激素溶液浸种育苗的苗木,比用温水浸种育苗的苗木种子发芽率高,苗木根系发达,萌芽力强,苗木生长快又整齐.种子发芽率能提高16%,平均苗木生长可增大9%,地径粗11%.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阴干、曝晒、冰箱贮藏、砂藏4种方法贮藏的花榈木种子进行播种,调查其出苗率,并用砂藏的花榈木种子进行不同的密度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4种不同贮藏方法的花榈木种子的发芽率差异极显著;以砂藏方法保存种子出芽率最高,冰箱贮藏效果最差;不同播种密度以株行距15 cm×15 cm的苗木质量和产量最好。  相似文献   

4.
红椿播种育苗技术试验,应用温水和植物激素溶液不同方法浸种,采用大田和容器不同的方式育苗。对不同生长状况的苗木进行观察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用植物激素溶液浸种育苗的苗木,比用温水浸种育苗的苗木种子发芽率高,苗木根系发达,萌芽力强,苗木生长快又整齐。种子发芽率能提高16%,平均苗木生长可增大9%,地径粗11%。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滇藏榄种子采集处理、育苗试验和苗木生长观测,初步研究了滇藏榄的育苗技术、苗木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滇藏榄种子直接播种发芽率较低,通过贮藏能极显著地提高种子萌发率,尤其以贮藏2周(发芽率达86.33%)的效果最为显著。带果实贮藏两周的种子播种后9 d后开始萌动,22 d长出真叶形成幼苗。培育150 d达到出圃造林条件,但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应继续在苗床培养至翌年雨季,1年生苗高地径的生长节律呈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过程,其幼苗的生长高峰为7~8月份,生长旺盛期为4~10月份,在此期间应加强水肥管理,促进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6.
草珊瑚不同播种育苗方式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采用营养袋播种育苗和田间苗床播种育苗2种方式进行草珊瑚苗木生长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育苗方式对苗木的出土时间没有影响,但对种子的发芽率具有极显著影响,前者比后者提高29.3%。2种不同育苗方式的高径生长量、根系生长量及总生物量(鲜重)差异极显著;营养袋有利于苗木的高径生长和主根生长,总生物量比田间苗床播种苗提高30.4%;但侧根生长相比较差。为提高移栽成活率,在生产上提倡营养袋育苗。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红椆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对红椆2年生直播苗和2年生撒播苗移栽容器苗苗木质量进行对比试验,同时采用不同规格容器和遮荫处理对1年生撒播苗移栽到容器后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容器育苗可显著提高红椆苗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容器规格对移栽后苗木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但对苗木生长有显著影响;采用80%遮阳网遮荫,容器苗成活率较高,苗木高生长也显著增加,但苗木地径生长与60%遮阳网遮荫处理的苗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北美红杉种子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种源的北美红杉种子作不同试剂浸种处理和控制不同发芽温度的发芽试验 ,以及开展不同种源种子的播种育苗试验 ,结果表明 :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最好的方案是用SYA6种源 ,种子经 10 0 0mg/L的KMnO4溶液浸泡 12h ,发芽温度采用 2 0℃。参试的 3种因素中 ,种源因素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影响显著 ;北美红杉各个种源苗木生长迅速 ,1年生苗木除苗木侧根数外 ,各种源间苗木的苗高、地径、主根长度、苗木鲜重和苗木干重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9.
大叶黄杨播种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采用营养袋播种育苗方式进行大叶黄杨不同覆盖方式、不同基质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对大叶黄杨种子的发芽率具有极显著影响,以谷皮+塑料小拱棚的发芽率最高,达87.7%;不同基质对大叶黄杨播种苗的生长量具有极显著影响,以混合基质(黄心土∶粗河沙∶草木灰+0.5%钙镁磷肥=1∶1∶1+0.5%)最优,苗木平均高、地径、主根长度分别达14.5 cm、0.22 cm、19.0 cm,≥5 cmⅠ级侧根平均条数达3.6条/株。  相似文献   

10.
北美红杉种子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不同种源的北美红杉种子作不同试剂浸种处理和控制不同发芽温度的发芽试验,以及开展不同种种子的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最好的方案是用SYA6种源,种子经1000mg/L的KMnO4溶液浸泡12h,发芽温度采用20℃。参试的3种因素中,种源因素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影响显著;北美红杉各个种源苗木生长迅速,1年生苗木除苗木侧根数外,各种源间苗木的苗高、地径、主根长度、苗木鲜重和苗木干重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福建山樱花种子采集和处理方法,并研究了不同催芽方法和播种期对种子发芽率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变温沙藏或冷藏的种子次年春播种的发芽率分别达94.5%和90.03%,变温沙藏的种子当年夏季播种的发芽率达83.8%,均能获得较高的发芽率;采种当年播种的苗木,以变温沙藏的地径和苗高为最大,分别达0.49 cm和24.47 cm,即采即播的地径和苗高为最小;采种次年播种的,以常温沙藏的地径和苗高最大,分别达0.90 cm和77.65 cm。  相似文献   

12.
对金花小檗进行不同储藏期种子播种试验以及用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生长激素进行处理的扦插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储藏与否对发芽率无明显影响;扦插繁殖的成活率受生长激素的影响,以2000×10^-6的NAA浸泡30min,1500×10^-6浓度的IAA浸泡30min和ABT1号生根粉的处理效果最佳,可在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对花梨木进行播种育苗试验,研究播种时不同的种子处理方法、不同的播种时间对花梨木发芽、成活及苗木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温水浸种和冬季播种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冬播种子的平均发芽率达32%;花梨木冬播苗1年生平均苗高120 cm,平均地径0.5 cm,分别是春播苗的1.33倍和1.43倍。因此,花梨木进行播种育苗采用温水浸种和冬季播种,苗木的生长要好于春播苗。为今后花梨木的播种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甘孜高海拔地区大果圆柏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大果圆柏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对育苗环节的苗圃地选择、种子采集、种子贮藏、种子处理、播种时间、播种方式、播种量以及苗木的后期管理进行了叙述。研究结果表明:1)沙藏是贮藏种子的最好方式,各项调查指标均优于其它贮藏方式;2)育苗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夏季的控温和冬春两季的控湿措施;3)大果圆柏种子生长周期长,易受病...  相似文献   

15.
自然分布的风箱果(Physocapus amurensis)很难见到实生幼苗,自然更新能力较差。通过对风箱果种子的不同处理方法和采用不同的播种方式试验,探讨适合于风箱果种子繁殖的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低温冷藏后的风箱果种子,清水浸泡48h出苗率有明显提高;用200mg!L-1赤霉素(GA3)处理72h的种子出苗效果较好;播种深度在0.2cm时出苗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在孟加拉国吉大港大学林业与环境科学院苗圃内,评价了污泥对大叶相思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作用。播种前,将污泥与营养匮乏的自然林土壤按不同比率混合,分别在播种后的第1,2和3个月时,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和幼苗生长参数(枝条和根系的长度、直径、枝条的鲜重和干重、根和总的干物质量)。在播种前和幼苗采收后,分别测定各个处理的污泥-土壤混合物的理化参数(pH值、有机碳、氮、磷、钾),以及重金属含量(铬、镍、锰、镉、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污泥-森林土壤混合物中播种的种子萌发率和幼苗生长参数发生显著变化。土壤-污泥按2:1混合时,种子萌发率最高(90%),幼苗生长速率和生物量最大,有机碳和氮磷钾含量也最高。混有工业污泥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要高于混有住宅污泥的土壤。在工业污泥土壤中,污泥-土壤按1:1混合时,重金属含量最高。据此推荐,在退化森林土壤中,土壤-污泥以2:1混合较适合大叶相思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7.
在三明市三元区研究草珊瑚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与光照、温度和沙藏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光照、温度和沙藏时间对草珊瑚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影响极显著,最高发芽率是最低的3.10倍,最高发芽指数是最低的8.63倍.有光照的草珊瑚发芽率显著高于无光照的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增加,草珊瑚种子发芽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25℃时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沙藏时间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影响最大,沙藏90 d的种子发芽率在90.00%以上.影响草珊瑚种子发芽率的各因素作用大小依次为沙藏时间>光照>沙藏时间×光照>温度>沙藏时间×温度,影响发芽指数的各因素作用大小依次为沙藏时间>光照>温度>沙藏时间×温度>沙藏时间×光照.因此,草珊瑚种子宜分批采种、晾干后即沙藏,3月底到4月间播种,播种时宜浅播.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木棉 Bombax ceiba 和美丽异木棉Chorisia speciosa混合种子,在0、4、和8℃条件下贮藏135d,每隔45 d测定一次种子场圃发芽率和活力指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法(TTC法)测定种子的初始和贮藏135 d的生活力。结果如下:木棉种子在相同贮藏温度条件下,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种子活力逐渐下降,贮藏135 d后种子发芽率在8.33%以下,基本失去发芽能力;美丽异木棉种子在不同温度下,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没有显著差异,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种子发芽率为新鲜种子发芽率的67.46%以上;利用TTC染色法(1.0%浓度)能反映出木棉的种子生活力;木棉种子0℃贮藏90 d发芽率好于4和8℃,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TTC染色法检测木棉的种子生活力;美丽异木棉种子0、4、8℃贮藏135 d的发芽率差异很小,0℃贮藏发芽率和活力指数较优。  相似文献   

19.
播种后光照能明显地提高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的质量,浸种时光照和不同浸种时间,对发芽率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播前在日照下浸种72小时,播后遮荫育苗,优于播前暗处理浸种和播后暗处理育苗的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