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改良多倍体西瓜染色体标本制片技术,比较多倍体西瓜常规核型分析与荧光核型分析结果,为西瓜细胞遗传学研究及辅助构建西瓜物理遗传图谱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多倍体西瓜为材料,以传统染色体制片方法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为基础,去掉其前低渗和后低渗两个步骤,合并其再固定与火焰涂片两个步骤,用吉姆萨染色剂和荧光染料DAPI分别对多倍体西瓜染色体进行常规染色和荧光染色,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使用改良型酶解去壁火焰干燥法进行多倍体西瓜染色体制片,比传统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简化了用KCl溶液前低渗、后低渗及用卡诺固定液再固定3个步骤,可缩短制片时间1.0~2.0 h,提高制片效率,获得的染色体样本数目齐全、分散良好、形态清晰.用DAPI染色比用吉姆萨染色更容易检测到细胞中期分裂相,每张玻片可缩短检测时间0.5~1.5 h;染色体的着丝点、长臂及短臂形态更清晰.[结论]采用改良染色体制片方法可提高多倍体西瓜染色体的制片效率,对该制片进行荧光核型分析比常规核型分析更准确,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以大麻种子根尖和雄花花蕾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和去壁低渗法对大麻染色体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去壁低渗法较常规压片法更易获得分散细胞,且染色体制片背景清晰;对大麻根尖有丝分裂不同时期进行观察,在种子发芽46h时取材,染色体中期分裂相最多;染色体2n=20,38,40,80等不同倍性的大麻染色体细胞均有存在.  相似文献   

3.
以紫薇属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屋久岛紫薇(L.fauriei)、福建紫薇(L.limii)为研究对象,从取材、预处理、制片方法等方面比较了常规压片和去壁低渗法两种染色体制片技术的效果,并进行染色体计数。结果表明:利用新萌发的茎尖在改良固定液(无水乙醇∶冰醋酸∶三氯甲烷=5∶3∶2)中-20℃固定过夜后的制片效果最好;常规压片法适用于普通计数、观察,利用火焰干燥法可获得维持染色体原有形态、能用于荧光原位杂交实验的染色体制片。此外,本研究观察到紫薇、屋久岛紫薇和福建紫薇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8,福建紫薇和屋久岛紫薇的染色体数目均为初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建立以水仙染色体为靶、rDNA为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技术,为进一步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水仙的亲缘和进化关系奠定了基础.水仙的染色侉制片以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较好,容易获得大量清晰、分散的有丝分裂中期相;切口平移法地高辛标记探针、染色体和探针90℃变性5min能有效的进行水仙rDNA的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定位.  相似文献   

5.
柑桔类植物染色观察方法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去壁低渗法和涂抹制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比观察了柑桔类——红桔幼叶和芽的染色体数。结果表明,处理方法不同,效果也有明显差异。并且,幼叶又以叶尖部分的分裂相最多。去壁低渗法在取材方法和时间上,都很少受限制,将有利于遗传学实验的开设和染色体数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杨树染色体数目和形态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去壁低渗制片技术对毛白杨等几种杨树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进行了研究,首次发现在毛白杨群体中有天然三倍体存在,并推断杨树的核仁组织者(NOR)区域可能在一对收缩迟缓的较小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7.
高质量花生根尖细胞染色体制片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快速获得用于染色体分带或者荧光原位杂交的高质量花生根尖细胞染色体制片,通过选择适当粗细的花生侧根,经过对二氯苯浸泡预处理,卡诺氏固定液固定后,直接用45%醋酸烘烤压片,得到了细胞平整、染色体分散的根尖细胞染色体制片。与HCl解离压片的方法相比,该方法中试剂对染色体影响微小。与酶解去壁低渗法相比,该方法没有酶解去壁低渗的过程,不需要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等较贵重试剂,节约了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制片效率。该方法不仅适用于花生,也适用于芝麻、水稻、玉米、大豆、青豆、番茄等多种植物。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梅花染色体制片的周年取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宜的制片方法,以梅花品种"粉瓣"为材料,系统研究未成熟种子、种子组培胚根、1a生实生苗顶端生长点、水培接穗茎尖和正常萌动枝芽等分生组织的制片情况,改良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结果表明,各时期分生组织均适宜进行染色体制片,对材料进行低温固定过夜、酶解、染色体制片,能够有效拉伸染色体长度,获得具有良好分裂相的染色体图像。试验克服木本材料染色体制片的季节限制,简化操作步骤,提高制片效率及品质。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有关番木瓜的研究已经拓展到分子水平、细胞学水平,研究内容广泛,但是关于番木瓜染色体方面的研究,仅见汪卫星等[1]有对番木瓜核型分析进行报道,采用的是改良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进行染色体制片,整个制片过程费时、费力,而采用压片法进行番木瓜染色体观察的并未见报道。本试验参考蝴蝶兰、树莓、短柄草等植物根尖染色体制片方法~([2,3,4]),以番木瓜根尖为研究材料,通过对预处理、酸解和固定等对染色体制片质量有影响的环节进行研  相似文献   

10.
<正> 细胞染色体显带(Chromosome band-ing) 是六十年代末期兴起的一项细胞学研究新技术.主要是通过酸、碱、盐、酶等溶液对染色体处理,再藉助Giemsa等染色剂染色,使染色体的一定部位呈现深浅不同的带纹,以此为标记,可以更有效地鉴别染色体,更深入地研究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但是,植物染色体显带可重复性很低,手续较繁杂,并且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显带处理,结果只产生C一带,即异染色质带.所以,植物染色体的显带方法的研究和进行带型分析的研究都很有必要.我们主要以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植物有丝分裂染色体制备的一种新方法——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对典型的细胞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并进行组型和带型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木文研究了五种豌豆(Pisum sativum L.)的核型,核型公式可归纳为2n=2x=14=10m+4sm,属于基本对称型染色体组型。其中食荚青豌无随体,其他四种均有随体。从细胞学上证明食荚青豌为原始类型,其余均为进化类型。  相似文献   

12.
电池废液主要来源于废旧电池的内容物,有关报道曾指出电池废液对染色体有一定影响,文章对此做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利用遗传毒理学原理,采用“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探讨电池废液对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0.4,0.6实验组的小鼠与阴性对照组的小鼠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从而证明了电池废液对染色体有畸变作用,并且发现雌雄小鼠对电池废液的反应程度不同,两者间的差异显著(P<0.05),由此证明雌雄个体在对药物的耐受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对小偃TAI7047与晋太170分别杂交产生各自的F1、F2、F3和以晋太170分别为回交父本和母本与各自的F1回交产生BC1、BC2代应用染色体数目统计的方法进行了染色体传递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自交还是回交随代数增高都表现染色体数目峰值向普通小麦靠近,且回交靠近的速度快于自交。在回交中无论那个材料都表现出染色体数目是以F1为父本的要比以F1为母本多,说明较少的染色体通过卵细胞被传递下来。  相似文献   

14.
枯小实蝇 Dacus(Bactrocera) dorsalis,芒果实蝇 Dacus(Bactrocera) occipitalis,番石榴实蝇 Dacus(Bactrocera) correctus,南瓜实蝇 Dacus(Zeugodacus) tau,和瓜实蝇 Dacus(Zeugodacus) cucurbitae 等5种寡毛实蝇3龄幼虫的脑细胞染色体组型,其染色体数目为12者居多,可配染色体均分别为5对,另1对为性染色体。根据试验结果显示,5种实蝇3龄幼虫的染色体组型有不同。  相似文献   

15.
水稻花培获得大群体健壮绿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使用混合激素诱发籼稻871015、871109花粉愈伤形成胚性细胞;对籼稻花粉胚性细胞团和粳稻绿芽丛进行分割培养,快速繁育大群体绿苗获得成功。籼稻两个组合的8块胚性细胞团,在两个月内经3—5次切割培养获得绿苗12690株;粳稻花培绿芽丛仅经一次分割培养后的净增绿苗率127.2%,大幅度地提高了水稻花药培养再生绿苗率。分割培养的再生苗,健壮的形成特征:苗粗、浓绿、根多、洁白。良好的生理素质:发根力强,平均每棵试管苗多增根1.8条,根长度增长168.4%;平均每棵再生苗鲜重和干重分别增加0.29克和0.175毫克。  相似文献   

16.
徐传远  王丽萍  王晶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503-15503,15509
[目的]了解药用植物紫花地丁的植物分类及区域分布,为其提供细胞学资料。[方法]分别随机采集50株野生紫花地丁的幼蕾及50株成熟野生紫花地丁的果实,经预处理后,对子房细胞及根尖细胞进行卡宝品红染色及染色体观察并计数。[结果]对50株野生紫花地丁的子房,用8-羟基喹啉溶液预处理,进行子房细胞染色体制片,经光学显微镜镜检后,共得到127个可染色体计数的子房细胞;50株野生紫花地丁的种子经发根培养,8-羟基喹啉溶液预处理,进行根尖体细胞染色体制片后,共得到92个可染色体计数的细胞。这219个可染色体计数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为48。[结论]发现了一个紫花地丁的天然四倍体种群,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8。  相似文献   

17.
在单细胞培养再生植株后代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研究基础上 ,进一步对再生植株后代的花粉母细胞染色体行为和花粉粒育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花粉母细胞染色体行为发生异常 ,出现落后染色体、环形染色体、染色体桥、断片和粘连以及花粉母细胞仅发生核裂、三极纺锤体、多分体等 ,其中多以落后染色体花粉母细胞出现的频率为最高 ,早期世代为 8.0 3 %~ 51.11% ,随着繁殖世代的增加 ,这种异常的比率逐渐降低 ,到高世代 ( SCC6代 )仅为 0 .50 %~ 9.80 %。花粉粒育性分析结果表明 ,尽管早期世代花粉母细胞发生异常的比率较大 ,但各株系的可育花粉粒比例都在 60 %以上 ,并且均表现为正常结实 ,未发现不育现象。随着世代增加 ,育性也在不断改善 ,高世代绝大多数株系可育花粉粒的比例都在 98%以上。再生植株花粉粒的育性与花粉母细胞染色体变化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8.
用植物凝集素、秋水仙素预处理的方法,取河南产中华大蟾蜍股骨骨髓细胞进行染色体标本制作,并对其核型进行初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骨髓细胞分裂指数平均达到1.71%,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22=9m+2sm,含6对大染色体和5对小染色体,各对染色体之间在形态上可区分,且各具特色。与甘肃产中华大蟾蜍染色体相比,各染色体着丝点类型一致,除第4及第9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外,其余均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随体位于第6染色体末端。  相似文献   

19.
猪染色体杂合性与生产性能间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杜洛克、汉普夏、甘肃黑猪、甘肃白猪4个品群及其9个杂交组合猪染色体杂合性与生产性能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第1对染色体条比,可反映纯种猪染色体的纯合性;在杂种则可反映其杂合性及双亲的亲缘关系;(2)用条比值代表杂种猪的杂合性,预测优势率,对遗传力低的性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而对遗传力高的性状,可靠性不大;(3)绝大多数杂交组合,随条比值的增大而瘦肉率提高;(4)条比值与骨重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失水率、眼肌纤维细度间无确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20.
山羊草属植物中的某些染色体,当其单体附加到小麦基因组时.能使带有该染色体的配子正常存活;而使无该染色体的配子发生染色体断裂,产生易位等染色体结构畸变.利用杀配子染色体创制易住系是将小麦近缘种属野生资源的优良性状转移给小麦的一个有效途径.介绍了杀配子染色体的类型、作用时期,并重点综述了利用杀配子染色体创制小麦族染色体易位系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