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种类繁多、成分复杂,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分析了锦州市生活垃圾的现状和处理方法,并从实行垃圾减量化、垃圾资源化、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调查分析了滨州市的垃圾分类情况,结果表明:约10%的垃圾投放点设置了4种垃圾箱,约50%的垃圾投放点设置了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类,40%的垃圾投放点尚没有对垃圾进行分类,每一个调查点都有部分垃圾投放错误的现象,没有严格按照垃圾分类标识投放垃圾;绝大多数居民赞成垃圾分类,通过电视、新闻等渠道了解了垃圾分类的知识,但如何分类尚不完全清楚,超过一半的居民按照垃圾桶图示来投放垃圾,也有部分居民投放垃圾较为随意或者不清楚垃圾应该投放到哪一个垃圾桶,需要加强宣传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国城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的过程,提出了面向中国家庭的垃圾分类体系设想,分别从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几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以方便群众了解并践行分类投放,提高家庭及社区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实施垃圾分类是推进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公民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实施垃圾分类的重点难点在于如何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观念和自觉行为习惯。以对国内垃圾分类政策实施最早、实施效果也最显著的厦门市为例,揭示了该市在创新垃圾分类政策实施,构建共同参与、多元共治的垃圾分类治理体系中所形成的成功经验,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在借鉴国内外垃圾分类先进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垃圾分类政策、改进垃圾分类知识和政策宣传方式、提升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参与感和获得感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垃圾渗滤液是一种非常复杂、有毒且难处理的污水。介绍了垃圾渗滤液的来源特点,并通过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总结,概括了各类技术的主要优缺点和应用范围,探讨了垃圾渗滤液物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及土地处理等几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针对目前国内外主要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和工艺应用情况,分析了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并且简要的阐述了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5月1日,新版《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新版垃圾分类进一步明确了垃圾分类责任主体和促进源头减量的相关规定。垃圾分类有助于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等。为贯彻实施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按照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要求,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坚定不移地做好日常工作,加大垃圾分类工作宣传教育,普及相关知识,增强垃圾分类意识,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2018年武汉市启动了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试点推进,通过分三步走来逐步实现全面分类,至今时间任务过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分析了武汉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存在对垃圾分类相关的认识不太明确、垃圾分类制度的相关机制不太健全、垃圾分类设施建设项目结构不太合理3个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武汉市采取提高垃圾分类制度的认识水平、健全垃圾分类制度的配套机制、加快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和调整三项对策。以促使提高政府垃圾分类的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能力,实现城市管理从粗放化走向精细化。  相似文献   

8.
宁安市农村垃圾污染治理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固体废物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垃圾来源,阐述了宁安市农村垃圾污染环境的现状,从资金投入、环保治理、管理措施、分类处理,运行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宁安市农村垃圾污染治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目前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及处理效果现状,以实现垃圾填埋场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对垃圾渗滤液的有效处理,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从垃圾渗滤液来源、特征与危害、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并总结了各处理方法的成功案例。探讨了未来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的发展趋势,即配套新型处理剂或者新材料的组合工艺将是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基于当前的国家政策,以山西省人民政府最新的《山西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为背景,对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495名大学生进行了对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方法的问卷调查,发现以下问题:学校生活垃圾产量大且类型复杂,缺乏生活垃圾分类硬件设备,垃圾桶分配不合理;垃圾回收方法不合理,回收效率低;垃圾分类的推广不深,缺乏内容;学校缺乏对垃圾分类实施的有效监督,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并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妥善分配垃圾分类相关的硬件设备、引进新型的垃圾分类车进行垃圾回收、加强宣传教育及活动、制定奖惩制度及方法等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垃圾问题易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垃圾分类是当下最好的选择。推行垃圾分类如果没有全体居民的参与和努力是无法实现的,而如何使居民从"愿意实施垃圾分类"到"正确实施垃圾分类"的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问题亟待解决。通过梳理垃圾分类及其媒介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利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北京市居民媒介使用习惯与垃圾分类践行情况之间的影响关系,依据所得数据分析总结了北京市现行垃圾分类媒介宣传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针对年龄、学历、月收入、住宅区类型不同的群体提出了在传播媒介、信息投放和信息优化上的不同宣传建议,以从媒介宣传维度对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12.
正城市居民,每天都在倾倒垃圾,习以为常。多数人不去想,也想不到他们倒掉的垃圾正是人类绞尽脑汁所寻求的宝贵的能源。一位名叫菲尔·帕恰尔斯基的人,把纽约州罗契斯特市的固体垃圾变成了电能;一位名叫詹姆士·阿·威尔泰的人,把加利福尼亚州红杉城的固体垃圾中的废旧汽车也变成了电能,类似的事例还有许多。所谓"城市固体垃圾",指的是垃圾和其它被丢弃的东西。这类垃圾包括报纸、纸板、旧杂志、废家俱,厨房垃圾、植物、碎石屑、扫街垃圾、塑料、废旧汽车以及各种金属废料。现在,  相似文献   

13.
曹超学 《绿色科技》2022,(4):237-240,245
界定了垃圾范围,并对目前垃圾分类的经济学分析现状进行了综述.从垃圾分类的公共物品视角出发,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法探讨了垃圾分类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收益以及监督成本、居民时间成本和相关设施设备三方面的成本.研究结果可为垃圾分类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外部收益和外部成本应为政府政策的切入点,并提出了通过提高垃圾分类投放的货币及非...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生活垃圾量的日益增多导致填埋场用地越来越紧张,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后,在相对封闭的环境条件下,经过多年物理、化学和生物稳定化显示出具有类似于土壤的物质。以常熟南湖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对原有垃圾填埋场垃圾进行了开采方案设计,并对开采垃圾经过分选、烘干后,检测了其毒性。结果表明,开挖长期填埋后稳定化的矿化垃圾可以资源化利用,可以使现有填埋场再生并重新利用,节约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与发达国家垃圾处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我国与发达国家美国、日本的垃圾分类及处理的比较入手。作了垃圾分类状况、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垃圾收集和处理三个方面的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村镇分布广、人口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大,村镇生活垃圾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侵占土地等问题,设计了村镇生活垃圾分选技术方案,并探讨了关键技术,以提高村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垃圾分类是城市生态文明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目前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家庭厨余垃圾分类是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的重点与难点,其投放模式受居民的行为意愿、末端处理技术方式等影响较大。阐述了国内外若干国家和城市的厨余垃圾分类投放的做法,并以广州市为例,探讨了家庭厨余垃圾投放模式对居民、环卫工人、收运过程与处理设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垃圾分类后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减少环境污染,最大化实现物尽其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对垃圾分类工作也在全面开展,进行广泛宣传、培训,从源头干预投放,实行垃圾"安检"、绩效考核等,对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鉴于医院服务的特殊人群性质,对公共区域的垃圾投放收效甚微。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加大病患宣传力度,加强分类知识普及,借助信息化措施,提高分类意识,完善绩效考核,提高督查力度,提高公共区域垃圾投放准确率,更好地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食物垃圾在城市生活垃圾中占比达30%~60%,其在收集、中转、运输和处理处置时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食物垃圾处理器(FWDs)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促进垃圾分类,同时提升污水处理厂的碳源水平。综述了FWDs的性能及其应用现状,综合评估了其使用产生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20.
社区垃圾分类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其是城市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海市X村为个案,探究了该社区存在的垃圾分类管理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社区垃圾分类管理能力优化的研究,探索了多方协同管理垃圾分类的新格局,力求破解社区垃圾分类难的困境。提出了政府应进一步细化法规、引入市场、加强教育宣传;企业要发挥市场作用,形成垃圾分类产业链条;整合社会力量,发挥社会组织优势;社区要加强人员配备,组建志愿者队伍;公民要树立分类观念,落实分类行动。社区垃圾分类管理能力优化要进一步明晰政府、市场、社区、公民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以探索出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社区垃圾分类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