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适应证:外耳道真菌感染。药品用法:抽取3%过氧化氢(双氧水)溶液5~6滴,滴入患侧外耳道,5分钟后用棉签拭干(分泌物较多时,采用上述方法重复1次)。抽取碘伏消毒液5~6滴,滴入患侧外耳道,5分钟后再用棉签拭干。每日3次,疗程3~5天,待外耳道无分泌物时,保持耳道干燥即可。  相似文献   

2.
<正>得了眼、耳和鼻病,除了打针服药治疗外,局部滴用药水也很重要,正确地掌握滴药水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1.滴耳。在滴耳药前,用3%双氧水滴人耳内,并用细长的棉签在耳道内轻轻地反复捻卷,然后滴入耳药水,这  相似文献   

3.
《农家科技》2012,(4):45
<正>这几天,小明晚上一直睡不好,白天吃下不饭,人都瘦了不少了。妈妈就带小明去医院,把情况都跟医生说了后。医生问:"你今年多少岁了?"小明:"14岁。"。医生:"你应该是作业没做完吧?"  相似文献   

4.
<正>在几天前的一次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小明应用排水法来收集氧气。由于操作不够熟练,本来装满水的集气瓶在翻入水槽中时,其中的水一下子流出了接近三分之一。眼看着水槽里的导气管口直冒气泡,他就没有再将水注满,而是本能地把这只集气瓶罩在导气管口部就开始收集了。当他收集"满"之后,特别有意识地尝试利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进行检验,本以为木条是不会复燃的,但结果却令人意外——木条竟然复燃了。面对这"意外"的实验现象,小明并没有轻易放弃。他决定在老  相似文献   

5.
耳朵里发痒时,有的人往往喜欢用牙签、火柴棍或发夹来挖,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挖耳朵很容易挖破耳道的皮肤,引起发炎或生疖子。有时会把牙签或火柴棍弄断在耳朵里,有时会把耳朵里的鼓膜挖穿,带进病菌,引起中耳炎。中耳炎是一种既顽固又难治的疾病,而且还会引起乳突炎。耳朵里的  相似文献   

6.
正一、发现问题在探究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的放热现象时,小明同学把打磨好的约2 cm长的镁条卷起后放在小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用手触碰试管外壁,发现试管外壁发热,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此外,小明还观察到溶液变浑浊,有少量白色沉淀产生。  相似文献   

7.
<正>一天,小明来到一家火锅店,服务生给他推荐了特色纸火锅。都说纸里包不住火,那纸怎么能做火锅呢?小明很是疑惑。不一会儿,纸火锅端上来了,小明仔细观察,一张方形的纸被折成了火锅的形状,这张纸有普通纸三四张那么厚,但比普通纸要粗糙,摸上去很有质感。两个小时以后,火锅安然无恙,这样的结果让小明很好奇。  相似文献   

8.
1滴鼻、点眼或滴口用专用滴管或注射器,将疫苗滴入鼻孔或眼结膜内,以刺激上呼吸道、哈氏腺,从而产生局部抗体。剂量应均匀准确,每只鸡应得到一定量的疫苗。具体操作注意事项:1.1稀释液用量根据自己所用的滴管或针头试滴,确定每毫升多少滴,然后再计算出实际使用稀释液的用量。1.2为了操作方便,应左手把鸡头固定成水平位置(一侧眼鼻朝天,一侧眼鼻朝地)。1.3疫苗滴加到眼和鼻内以后,应暂停片刻,等到疫苗液确已被吸入后再将鸡放下。1.4免疫前、中、后一天不用消毒液消毒及洗刷饮水器、水槽。1.5疫苗应现用现配,避免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我发现我孩子的耳屎很多,请问孩子耳朵里的耳屎一定要掏出来吗? 广西隆安:农学军农学军读者: 耵聍俗称耳屎.耵聍并不是人体的废物,它在外耳道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因富含油脂,耵聍可以滋润耳道皮肤上的细毛,这些细毛能阻挡外界的尘埃颗粒,还能防止昆虫对耳朵的侵袭.耵聍能使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另外,富含脂肪酸的耵聍,能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性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具有轻度的杀菌作用.最后,耵聍还能使耳道空腔稍稍变窄,对传入的声波起缓冲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强声所震伤.  相似文献   

10.
口香糖     
正飞机即将降落,空姐说:"为了保护您的耳膜,请使用口香糖。"降落后,一位乘客找到空姐说:"您的方法真好,耳朵一点感觉也没有,但是您能告诉我,怎么把口香糖从耳朵里拿出来呢?"  相似文献   

11.
《百姓》2004,(9):64
一有一位病人来找精神科医师。病人:我一直觉得我是一只鸟。医生:喔,那很严重喔,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病人:从我还是一只小鸟的时候。二有一位神经病院的医生问患者:如果我把你的一只耳朵割掉,你会怎样? 那位患者回答:那我会听不到。医生听了:嗯嗯,很正常。医生又问道:那如果我再把你另一只耳朵也割掉。你会怎样? 那位患者回答:那我会看不到。医生开始紧张了。怎么会看不到咧? 患者回答:因为眼镜会掉下来。三有两个神经病患,从病院里逃出来。两人跑啊跑,爬到一棵树上。其中一个人从树上跳下来, 滚啊滚的, 然后抬起头对上面的人说:喂——你怎么还不下来啊——?  相似文献   

12.
正课上,小明和同学们一起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了"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并观察到水沸腾前气泡是图1右所示的形状,沸腾后是图1左所示的形状。从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那么,水沸腾时为什么会有气泡?气泡是怎样形成的?气泡里面全部是水蒸气吗?带着这些疑问,小明和同学们又一起踏上了探究之旅。  相似文献   

13.
<正>家住市里的小明,寒假去姥姥家度假。一到姥姥家,正赶上姥姥在厨房蒸馒头,小明很好奇地问:"姥姥,馒头是怎么蒸的呀?"姥姥告诉小明,先用发酵粉(或老面)兑温水和面,等2个小时左右,面发好之后,揉点儿碱面进去,然后捏好馒头上笼蒸,水开后再蒸20分钟就好了。小明问姥姥:"为什么要加碱面呀?"姥姥说:"加了碱面蒸出来的馒头才软,才甜,才好吃呀!"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小明与爸爸一起路过一家养鱼的池塘,恰好发现养鱼师傅正在向鱼塘里撒入一种微黄色的固体,随即就看到鱼塘中产生了许多气泡,鱼儿也变得更加欢快了。经咨询得知,撒入的这种固体俗称"鱼浮灵",其主要成  相似文献   

15.
正一、紫萝卜汁变色了九年级学生小明观察到妈妈做菜时用到了紫萝卜(如图1),切开紫萝卜后流出了紫色汁液,而凉拌紫萝卜丝儿时放入少量白醋,紫萝卜汁又变红了。小明非常好奇,紫萝卜汁遇到其他溶液会变色吗?他把紫萝卜切成丁捣碎,挤出其中的萝卜汁,在四个一次性塑料杯中分别加入少量白醋、食盐水、小苏打水和炉具清洁剂,然后向四个杯子中分别滴加紫萝卜汁。向白醋中滴加紫萝卜汁后溶液变为红色,向食盐水中滴加紫萝卜汁后  相似文献   

16.
<正>天气越来越冷了,小明每天早晨上学时,妈妈都会说:"记着穿外套,别感冒了!"好奇的小明突然想:"多穿一件衣服确实感觉暖和了,但是外套能增加我们的体温吗?"带着这个疑惑,小明和同学们决定用实验来验证一下。【提出问题】穿外套能增加体温吗?【猜想假设】猜想一:穿外套能增加体温,因为穿衣服后感觉暖和了;猜想二:穿外套不能增加体  相似文献   

17.
正1.治慢性中耳炎方蜂蜜、生理盐水各1毫升,冰片粉适量。将蜂蜜放入干净瓶内,加生理盐水调成稀糊状,再加入冰片粉混匀备用。每次使用时,将患耳内脓液及分泌物用3%双氧水反复冲洗干净,再用消毒棉签搽干,然后滴入药糊2~3滴,每日2次,7日为1个疗程,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自制退色灵     
衣服、台布、被单等沾上血迹、墨汁后,用退色灵能很快洗净。制作:取30%双氧水(过氧化氢,注意勿让其灼伤皮肤)0.5毫升,加入蒸馏水稀释至5毫升,再加入5%的草酸5毫升,浓盐酸0.7毫升,然后加入酒精稀释至50毫升,装入滴筒即成。 使用时,先把沾有污迹的布料用清水滴湿,滴几滴退色灵,用刷子擦洗。  相似文献   

19.
正"油"是人们每天必吃的食品。一天,小明同学在做炝锅面时,发现当把热好的油放入汤中时,油总是漂在汤的上面,用筷子搅拌后也还是如此,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明同学猜想:可能是油的密度比水小,因为密度小的液体总是漂在密度大的液体上面。于是他决定测量一下油的密度,再和水的密度进行比较,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了。课堂上老师讲的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用天平测质量、量筒测体积,然后利用公  相似文献   

20.
把有毒力的病毒注入牛的乳头管内引致全身性的口蹄疫,17天以后所采集的牛奶对动物仍有传染性。在病毒悬浮液中加入0.5%氧化乙烯而制成了抗原。再用消毒氮通过悬浮液所产生的气泡以除去氧化乙烯。每次挤奶后,将非活动性病毒注入乳头管中(1∶20稀释的20毫升),连续注射两天。一周以后,再将有毒力的病毒注入乳房内则不发生口蹄疫,并且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