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揭示冬季烤烟烟叶生长后期致香成分的生成规律,改善冬季烤烟香气品质,以‘KRK26’上部烟叶(B2F)为材料,采用SDE(同时蒸馏萃取)-GC/MSD气质联用法对同一产区4个不同移栽期的相同栽培及初考条件下的烟叶致香成分及相对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致香成分总量与感官评吸结果吻合度较好,可能对冬烟烟叶整体香气质量起基础作用;次年1月15日移栽处理(K3)新植二烯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且烤后烟叶评吸质量较优,显示新植二烯含量可能对冬烟烟叶整体香气质量起主导作用;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中的大马士酮、香叶基丙酮、3-羟基大马酮及芳樟醇;类西柏烷类致香物质中的茄酮;美拉德反应产物中的糠醛、2,3-二氢呋喃、5-甲基-2-糠醛、3-甲基-2-(5H)-呋喃酮和2,3-二氢苯并呋喃;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中的苯甲醛、苯甲醇、苯乙醛、苯乙醇和吲哚;其他类致香物质中的2-乙酰呋喃、杜烯、棕榈酸甲酯、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棕榈酸等,可能是影响冬烟烤后烟叶香气质量的重要成分。研究结果可为云南冬烟栽培技术优化,改善冬烟烟叶香气品质及提高上部烟叶可利用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紫外辐照与臭氧对烟叶内在品质的影响,选择贵州省毕节市上部烟叶作为试验材料,分别用紫外灯(不产生臭氧)、臭氧发生器、紫外灯(产生臭氧)处理烟叶,然后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感官评定、香味成分分析和常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用紫外灯(不产生臭氧)处理烟叶2.0 h后,烟叶品质最佳;2单独用臭氧处理烟叶1.5 h后,烟叶品质最佳;3紫外灯(产生臭氧)处理烟叶1.0 h后,烟叶品质最佳,此时烟气柔细度稍增强,劲头降低,香味成分总和(除新植二烯)比空白组提高15.64%,新植二烯比空白组提高20.64%,总糖和还原糖升高,糖碱比升高;4使用紫外灯(不产生臭氧)、臭氧或紫外灯(产生臭氧)处理时,在适当的时间内都可提高烟叶的品质,且紫外灯(产生臭氧)处理有较好的交互作用,比较相同功率(20 W)的紫外灯(不产生臭氧)和紫外灯(产生臭氧),紫外灯(产生臭氧)处理可缩短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3.
施氮水平对烤后烟叶酸性和碱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和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翠碧1号品种烤后烟叶酸性和碱性致香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18种挥发性酸总量和11种难挥发酸总量均表现为明显上升的趋势,15碱性致香物质总量没有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在测定的29种酸性致香成分中,有16种随施氮量上升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可用二元二次方程拟合,相关关系显著;在测定15种碱性致香成分中仅有4种成分随施氮量上升表现出规律性变化。生产上可通过调整氮素养分管理方式调节、改善烤后烟叶香气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给苹果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指导,以2个野生型苹果(小金海棠和新疆野苹果)为试验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果实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小金海棠香气成分总含量高于新疆野苹果;小金海棠和新疆野苹果分别检测出90和97种香气成分,其中共有的香气成分有88种,2-己烯醛在二者中含量均最高;小金海棠主要香气物质为醛类和酯类,新疆野苹果则为酯类、醛类以及醇类。2个野生型苹果共有成分相对含量的差异和特有香气成分的存在可能是造成两者香味差异较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烟草常规化学成分与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四川省典型产区的不同类型烟叶为材料,对烤烟、白肋烟、香料烟、马里兰烟、晒烟5种类型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的变异特点和组成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烤烟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28.36%,24.52%),总氮和烟碱较低;香料烟的总糖、还原糖含量仅次于烤烟,总氮含量在各类型中最低(1.79%);其他晾晒烟均表现出高氮、低糖的特点;烤烟的氮碱比和糖碱比最为适宜,各类型烟叶的钾氯比均大于4,符合优质烟叶的特征。地方晒烟万源巫烟的各类中性致香成分均远远高于其他地方晒烟,表现最好。除晒烟以外,其他类型烟叶,烤烟中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新植二烯含量较高(63.29,731.92μg/g);香料烟的芳香族氨基酸类、西柏烷类和棕色化反应产物较高;马里兰烟各类致香成分含量与白肋烟较为接近,但茄酮含量较高。不同类型烟草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有很大的差异,且各化学成分类群的所占比例也不同,其是构成不同类型烟草香气风格与吸食品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不同产地烤烟特征香气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不同产地烟叶特征香气物质含量的差异,采用GC/MS测定方法,对国内8个烤烟产地初烤烟叶样品的6类烟叶致香物质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烤烟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有一定的差异,烤烟香型相同的产地之间,其特征香气物质的含量没有明显的趋同性,但还是有规律可循。(2)清香型烤烟产地的烟叶表面分泌物降解产物、醇类香气物及其他香气物的含量高于浓香型和中间型烤烟产地的烟叶。(3)烟叶表面分泌物降解产物、醛类香气物及叶绿素降解物的含量,以清香型烤烟产地的威宁为最高,6类致香物质中威宁有3种含量为最高值,居8个产区之首。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高豫中上六片烟叶烤后质量,以中烟100上部烟叶为供试材料,研究变黄及定色阶段稳温时间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烘烤工艺相比,变黄阶段38℃延长12 h,可提高上等烟占比和均价,改善外观油分、结构、色度、嗅香等及化学成分协调性,并改善感官评吸香气量、杂气、余味、燃烧性等指标,大幅增加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定色阶段46℃延长12 h,可提高上等烟占比和均价,改善外观结构、色度、嗅香等及化学成分协调性,明显增加中性致香物质总量,但不利于感官质量改善,香气质、香气量等指标略有下降;变黄阶段38℃和定色阶段46℃均延长12 h,可明显提高上等烟占比和均价,改善化学成分协调性,改善感官评吸香气质、香气量、杂气、余味、燃烧性等指标,大幅增加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综上,38℃延长12 h处理及38℃、46℃均延长12 h处理,其烤后烟叶整体表现较好,以38℃、46℃均延长12 h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浇灌、沟灌和喷灌3种灌溉方式对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探讨提高烟叶香气物质含量的水分管理技术。结果表明:喷灌灌溉方式极显著提高中上部位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与浇灌和沟灌相比,喷灌处理上桔二(B2F)等级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分别提高了8.1%和42.9%,中桔三(C3F)等级烟叶分别提高了26.3%和27.9%,差异均极显著。表明间歇性喷灌补水是一种较优的烤烟灌溉方式,在烤烟成熟期,对改善中上部位烟叶香气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金钱菇为原料,采用常规提取法、复合酶提取法和美拉德反应法开发新型烟用香料,并对样品进行了卷烟加香评吸试验,对样品分别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前处理,对其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常规提取法所得香料能够使烟香增加,并对余味有一定的改善,并能使刺激性略微减弱,检测出挥发性成分3 1种;复合酶提取法所得烟用香料能够赋予卷烟特殊的香气,增浓烟香,醇和香气,改善余味,增强甜润感,检测出挥发性香气成分40种;金钱菇美拉德反应所得香料能够使烟香明显增强,香气细腻纯净,柔和烟气,减轻刺激性,改善余味,以天然和发酵金钱菇为底物的美拉德反应检测出挥发性香气成分分别为41和43种。  相似文献   

10.
李伟  张静  刘浩  闫辉  王超 《作物杂志》2016,32(5):135-43
为完善云南省保山地区烟草红花大金元品种的栽培技术,研究了不同烟叶结构优化方法对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外观质量、感官评吸和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烟叶结构后各处理的烤烟产量、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处理C(封顶时下打2叶、上打2叶留18片叶)上等烟比例增加最多,达4.17%,与对照产值差价最小,为528元/hm 2。处理D能显著提升B2F等级的化学成分得分和外观质量;处理C感官质量评吸得分最高,达78.899,且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各优化烟叶结构处理的致香成分均较对照有所提高,处理C香气物质总量最高,达637.39μg/g,较对照增加了60.09%;新植二烯含量最高,为526.25μg/g,占致香物质总量比例最高,达82.56%;β-大马酮、β-紫罗兰酮和巨豆三烯酮等8种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茄酮、苯丙氨酸裂解产物含量也最高。综合分析,封顶时下打2叶、上打2叶留18片叶,可明显提高红大上部烟叶的品质和致香成分,提升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11.
不同成熟度烟叶中香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探索烟叶成熟度对香味成分的影响,研究了烟叶成熟度与香气质量关系。利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不同成熟度烟叶样品的挥发性香味成分,经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烟叶中主要香味成分变化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烟叶中主要香气成分的总量、醇类和酮类香味成分随烟叶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2)糠醇、5-甲基糠醛、6-甲基-5-庚烯-2-酮、苯甲醇、芳樟醇、β-苯乙醇、异佛尔酮、茄酮、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金合欢基丙酮等香味成分等香气成分含量则随着成熟度的提高而持续增加,最大值出现在完熟阶段;(3)糠醛、苯乙酮、二氢大马酮、巨豆三烯酮、香叶基丙酮等香味成分在烟叶成熟时含量最高,之后其含量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波膨胀处理烟梗,将处理前后的烟梗按常规工艺制成梗丝,分别测定了2种梗丝中的8类77种致香物质并对比分析及感官评吸。结果显示:微波处理烟梗制成的梗丝与常规梗丝相比,醇类和酯类致香物质相对含量无显著性差异;酚类和烯烃类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0.98%和10.33%;醛类、酮类、酸类和杂环类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分别为27.54%、12.99%、39.15%和30.83%;感官品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不同采制时间对黄化品种绿茶品质的影响,对不同采制时间的2组黄化品种共6个绿茶样品进行了感官品质评定、理化成分及香气组分的检测。结果表明,随着采制时间的推后,扁形安吉黄茶感官品质逐渐降低,蟠曲型御金香感官品质先升高后降低;2组黄化品种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茶多酚含量等都随采制时间而变化,且差异显著,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变化趋势与感官品质评定的结果基本一致;在该研究的两种黄化品种绿茶中,可检测出92种香气组分,通过主成分分析,可有效鉴别黄化品种不同的香气类型及香气高低,其结果与感官品质评定的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4.
不同调制工艺对烘烤过程中烟叶致香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烟叶致香物质在烘烤过程中的变化,提高致香物质含量,以‘K326’为材料,研究了4种调制工艺(A香气前体物质中度转化、致香物质中度积累型,B香气前体物质中度转化、致香物质高度积累型,C香气前体物质深度转化、致香物质中度积累型,D香气前体物质深度转化、致香物质高度积累型)对烘烤过程中烟叶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下部和中部烟叶致香物质含量最高值出现在烘烤过程的后期阶段,上部烟叶致香物质含量最高值出现在烘烤的前期阶段。下部烟叶采用D调制工艺可以减少致香物质的损失,采用A调制工艺烘烤结束时致香物质含量最高;中部烟叶采用B调制工艺可以减少致香物质的损失,且烘烤结束时致香物质含量最高;上部烟叶采用A调制工艺可以减少致香物质的损失,采用C调制工艺烘烤结束时致香物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以"西州密25号"甜瓜为试材,将不同组甜瓜分别放于大小一致、密闭性较好的不同冷藏库中,采用臭氧间歇处理,每24 h对不同组甜瓜分别充臭氧0.5 h、1 h、1.5 h,连续处理3 d,在6-8℃贮藏条件下,研究不同臭氧处理方式对甜瓜果实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失重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处理能够保持甜瓜果实较好的果肉硬度,有效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降低果实的腐烂率,延长甜瓜的贮藏期,且每隔24 h充入0.5 h臭氧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类型烟草叶片挥发物成分成分差异,[方法]利用顶空动态吸附法收集烟草挥发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组分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烟草叶片挥发物组分和含量存在差异,豫烟11共检测到51种挥发物,8306共检测到50种挥发物,云烟87共检测到48种挥发物,粤烟98共检测到44种挥发物,K326共检测到43种挥发物,晒黄烟共检测到34种挥发物,香料烟共检测到25种挥发物。其中,烤烟鉴定出17种特有化合物。晒黄烟鉴定出6种特有化合物。香料烟鉴定出4种特有化合物。[结论]这些化合物的发现与不同类型烟草间的香味风格特征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叶香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不同采收方式对上部叶香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上部6片叶成熟后集中一次采收和带茎秆采收,烤后烟叶的香味品质均优于常规采烤方法,其中以打顶后68 d带茎采收处理表现最优.与对照相比,打顶后68 d带茎采收处理明显提高了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产物量和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等4类致香物质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美拉德反应产物总量略低;同时,该处理烤后烟叶颜色橘黄,组织结构疏松,油分足,色度强,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显著降低淀粉、蛋白质含量,烟叶的平衡含水率、叶质重、填充值均得到改善且在适宜范围内,显著提高了烟叶均价及产值.表明上部叶带茎秆烘烤能够提高大多数香气物质的含量,改善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8.
湖南与河南烤烟烟叶中挥发性致香物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将湖南与河南两省烤烟中的中性香气成分的含量进行对比,以明确两省烤烟在致香物质方面的差异,从而为探讨两省卷烟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HP5890Ⅱ-5972气质联用仪定性、内标定量法。[结果]结果表明,在所测出的中性致香成分中,湖南B2F烤烟质体色素类,美拉德反应产物等香气物质总量均比河南烤烟高,而湖南C3F烤烟中的新植二烯,美拉德反应产物和苯丙氨酸类香气物质总量却低于河南同等级烤烟。[结论]湖南与河南烤烟的中性致香物质差异比较明显,河南烟叶致香物质总量明显低于湖南。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旨在丰富不同香型烤烟烟叶研究,为清甜蜜甜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以2013—2020年福建省主要植烟区273个初烤烟叶样品为试验材料,对样品淀粉含量、外观质量、感官质量等20个主要指标进行分析评价,采用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福建烟区烟叶淀粉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部烟叶与中部烟叶淀粉含量显著高于下部烟叶。淀粉含量对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的影响呈类抛物线关系,中淀粉含量组别具有最好的外观质量特性和感官质量。相关性分析显示,低淀粉含量组别淀粉含量主要通过油分、饱满度2个指标影响外观质量,通过香味、甜感、香气质、香气量、浓度及余味等指标影响感官质量;中淀粉含量组别淀粉含量主要通过油分、饱满度和光泽度3个指标影响外观质量,通过香味、甜感、香气质、杂气等指标影响感官质量;高淀粉含量组别中淀粉含量对整体外观质量指标都有负向影响,通过香味和劲头等指标影响感官质量。福建烟区烟叶淀粉含量较高且样品间差异较大,烟叶淀粉含量偏高或过低都会对烤烟的品质有不良的影响,在生产中应平衡控制淀粉含量以提高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20.
以西番莲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紫香一号、台农一号西番莲果实在4℃下恒温货架期1、14 d香气物质种类进行分析与鉴定,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各香气物质相对含量,测定不同货架期西番莲果实香气物质成分变化,为西番莲贮藏保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货架期西番莲果实的香气物质种类、相对含量及香味存在差异,紫香一号西番莲货架1 d时,香气物质种类有25种,相对含量67.50%,乙酸乙酯是主要香气物质,呈现淡淡草香味,货架14 d时,香气物质种类有43种,相对含量92.14%,丁酸己酯、己酸己酯是主要香气物质,呈现苹果、蔬菜、草和肥皂的复杂香味;台农一号西番莲货架1 d时,香气物质种类有37种,相对含量89.32%,丁酸乙酯、丁酸己酯是主要香气物质,呈现菠萝、苹果、肥皂香味,货架14 d时,香气物质种类有43种,相对含量95.16%,己酸乙酯、丁酸乙酯是主要香气物质,呈现菠萝、香蕉味。西番莲果实在货架14 d时香气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及香味更为丰富。该研究可为西番莲果实的加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