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勇辉  叶波  海米提·依米提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71-12472,12477
[目的]为艾比湖地区防风治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艾比湖流域的精河河下游河岸带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植被类型覆盖条件下土壤总盐含量、八大离子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研究区土壤次生盐渍化较重,总盐含量偏高,其中总盐与HCO3-、Ca2+、Mg2+、Cl-、K+、Na+含量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盐分离子按质量分数在土壤剖面基本上呈现出自上而下的垂直分异特点,盐分表聚性规律显著。在盐分组成中,阳离子以K+、Na+为主,阴离子以Cl-为主。[结论]研究区内土壤盐渍化严重,经盐渍化分级为盐土。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吐鲁番市的4条河流(大河沿河、塔尔朗河、煤窑沟和黑沟)灌区农田土壤进行了土样分析,测得土壤电导率和土壤总盐、主要离子含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分析了土壤盐渍化类型、程度;土壤盐分与主要离子之间的相关关系;每条河流不同空间的土壤含盐量;不同灌溉水影响的土壤养分组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呈现不同盐渍化趋势,土壤盐分由上而下运动的过程中,以SO_4~(2-)最为活跃,CI~-次之,HCO_3~-和CO_3~-的淋溶速率最慢,吐鲁番市土壤含盐量高低与各离子含量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因地势不同而有区别,4条河流灌溉区土壤盐渍化类型主要为硫酸盐盐渍土,以河水灌溉为主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不及以坎儿井水灌溉为主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高。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对盐渍化土壤含盐量的快速准确测定,以东营市为例,对盐渍化土壤水溶性盐含量(y,g/kg)与浸提液电导率(EC,μs/cm,x)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得到回归关系式为y=0.003 5x-0.107 6(r=0.995 2),二者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在此基础上,对电导率结合质量法批量测定盐渍化土壤水溶性盐含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东营市区域内含盐量为1.0~24.1 g/kg或EC为260~6 590μs/cm的盐渍化土壤,采用电导率结合质量法测定结果与质量法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符合《森林土壤水溶性盐分分析》(LY/T 1251—1999)“全盐量(质量法)与离子总量之间的允许偏差”规定。提出的电导率结合质量法对我国沿海地区盐渍化土壤水溶性盐含量的批量快速检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昆明地区耕地土壤电导率和水溶性盐的关系,掌握昆明地区耕地土壤盐分含量情况,文章对晋宁县40个耕地土壤进行电导率和水溶性盐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对晋宁县、嵩明县蔬菜花卉产区214个耕地土壤进行农户调查和电导率检测。结果表明,昆明地区耕地土壤电导率和水溶性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关系方程式为EC=243.03x,蔬菜花卉产区部分耕地土壤存在明显的土壤次生盐渍化情况。该研究为昆明地区土壤电导率换算成土壤含盐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林亚萍  刘文桃  钱晓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95-10396,10401
从临海农场和方强农场不同类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地块中采取土样,用离子总和法、残渣烘干法和电导法测定水溶性盐总量,比较并筛选出适宜的测定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两个农场土壤水溶性盐离子组成相似,方强农场土壤水溶性盐含量总体上高于临海农场;土壤水溶性盐测定方法中,残渣烘干法虽然比较准确,但操作繁琐、费时;电导法比较简单、方便、快速,测定结果可以按照特定计算式换算成土壤水溶性盐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鲁番市的4条河流(大河沿河、塔尔朗河、煤窑沟和黑沟)灌区农田土壤进行土样采集,测得吐鲁番市土壤总盐、全盐、电导率、主要离子含量和土壤养分,分析了土壤盐渍化类型、程度;对每条河流不同空间的土壤含盐量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土壤盐分与主要离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及不同灌溉水影响土壤养分的组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部分出现盐渍化趋势,且土壤次生盐渍化趋势较高,吐鲁番市土壤含盐量高低与各离子(即CO-3、HCO-3、SO2-4、Cl-、Ca2+、Mg2+、Na+、K+)含量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因地势不同而有区别;沿4条河流灌溉区土壤盐渍化类型的主要成分为硫酸盐渍土;以河水灌溉为主土壤质量不及以坎儿井水灌溉为主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7.
基于电磁感应仪的田间土壤盐渍度及其空间分布定量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明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渍化空间变异特征,探讨利用电磁感应仪定量评估田间土壤盐渍化的空间分布。【方法】运用电磁感应仪(EM38和EM31)及其移动测定系统,结合GIS和地统计学方法, 研究了该地区典型地块土壤盐分与磁感表观电导率间的响应关系,分析了表观电导率的空间变异特征,并对土壤盐分空间分布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土壤表观电导率与盐分含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采用EM38h+EM31h的优化测定组合可以提高土壤盐分的解译精度;表观电导率EM38h、EM31h的空间变异结构都表现出复合的尺度效应,较好地符合球状套合模型;EM31h的空间自相关程度强于EM38h,短程变异是构成EM38h、EM31h空间异质性的最主要部分;结构性因素是主导土壤盐分空间分布格局的最直接因素,随机性因素是加快盐分分布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由盐渍化分级可知:研究区总体属于重度盐化土类型,且呈现一定的盐分表聚趋势;各土层中几乎不存在非盐化土,盐土与重度盐化土是最主要的土壤类型。【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不同尺度(从农田到区域)土壤属性调查与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农业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以艾比湖流域风沙土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植被类型覆盖条件下土壤总盐含量、可溶性离子等指标进行测定,通过相关性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确定土壤盐分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植被覆盖下的风沙土土壤盐分含量较高,差异较大,总盐含量呈现强烈的空间变异特征;土壤中总盐含量与Cl-、K++Na+及SO42-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总盐含量与HCO3-的相关性最弱;土壤中阴离子以Cl-,SO42-为主,阳离子以K++Na+为主,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将其确定为盐渍化的特征因子。研究区风沙土盐渍化类型以氯化物-硫酸盐型和硫酸盐型为主,判断该区域风沙土的盐渍化类型为盐土。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玛纳斯灌区和石河子灌区土壤采样分析,获得了采样点3层土壤的总盐现状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绘制灌区不同土壤层次的盐分分布图,定量评价了灌区内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分布状况。研究表明,石河子灌区和玛纳斯灌区土壤盐分表层大于下层,说明研究区土壤还未脱离积盐趋势,而且玛纳斯灌区各层土壤总盐含量的平均值明显大于石河子灌区;盐分分布图显示两个灌区土壤总盐含量沿着玛纳斯河呈现出规律性分布,流域下游灌区土壤的总盐含量相对较高。两个灌区轻度盐渍化土地所占比例较大,石河子灌区为753.3 km2(73.2%),玛纳斯灌区为1 249.5 km2(91.2%),表明研究区还普遍存在盐渍化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大棚土壤浸提液电导率与盐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集具有次生盐渍化特征的大棚土壤,对土壤浸提液电导率和盐分化学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浸提液总盐含量(SSC)、Cl-和Ca2 是影响土壤浸提液电导率的主要因素,NO-3、K和Na 对土壤浸提液电导率直接效应并不明显,而主要通过其它各化学性质要素的影响产生间接效应,使其与土壤浸提液电导率间仍有较大的相关系数;土壤浸提液离子强度与其电导率亦显著相关,并可表示为I=0.017 6EC.  相似文献   

11.
宿迁市宿城区设施保护地土壤存在明显的次生盐渍化现象,为了科学有效地改良次生盐渍化土壤,对本区设施土壤进行采样与分析测定。测定项目包括土壤电导率、水溶性盐总量及离子组成。结果表明:土壤水溶性钾离子含量介于15~779 mg/kg,平均占总盐量的6.06%;土壤钠离子含量介于11~248 mg/kg,平均占总盐量的3.74%;土壤钙离子含量介于127~998 mg/kg,平均占总盐量的17.66%;土壤镁离子含量介于15~172 mg/kg,平均占总盐量的2.97%;土壤硫酸根含量介于44~1647 mg/kg,平均占总盐量的25.02%;土壤氯离子含量介于14~550 mg/kg,平均占总盐量的8.56%;土壤碳酸氢根离子含量介于44~353 mg/kg,平均占总盐量的10.31%;土壤硝酸根含量介于81~ 1524mg/kg,平均占总盐量的25.67%。土壤钙离子、硝酸根与硫酸根离子是构成土壤次生盐渍化最重要的几种离子。土壤硝酸根、硫酸根积累的主要原因是氮肥和有机肥施用过多,相关部分离子未能被作物吸收利用而残留在土壤中。钙离子的积累与土壤酸化促进了土壤中难溶性钙盐的溶解。除了碳酸氢根含量与总盐量呈负相关外,其他几种水溶性离子含量均与总盐量呈正相关。土壤总盐量与电导率的关系密切,可将土壤电导率测定结果(μs/cm)乘以2.4467来粗略估算总盐量(mg/kg)。针对宿城区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特点,建议适当控制氮素化肥、含硫有机肥施用,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增加施用高碳氮比秸秆类物质调节土壤碳氮比,适当降低土壤硝酸盐及总盐量,抑制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12.
采集了宁夏灵武郝家桥镇四个剖面的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研究该地区农田土壤全盐及分盐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电导法、烘干残渣法、离子求和法所得结果相关性较好;该地区农田土壤在不同地点,不同层次间变化显著,并且土壤盐分随深度增加而下降;不同地点同一层次间土壤盐分含量不一致;该采样区水溶性盐以硫酸盐为主。  相似文献   

13.
新疆绿洲中的耕地分布在不同的地貌上,常受到不同因素的制约,使得耕地退化和耕地质量产生较大的差异。准确了解不同地貌类型上的耕地土壤信息状况可为有针对性地对耕地进行改良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选取阿勒泰地区的山前盆地、山前平原、南部河谷3种地貌类型的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共采集了55个土壤样本,并测定土壤盐分因子(pH值、总盐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与指示克里格法对土壤盐分因子和有机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盆地区、平原区和河谷区的土壤因子与有机质含量,由盆地-平原-河谷呈逐渐增大趋势。(2)从变异系数来看,3种地貌类型的pH值变异系数均小于10%,属弱变异性。平原区总盐含量的变异系数100%,属于强变异性,河谷区与盆地区土壤总盐含量及有机质含量的变异系数介于27%~100%之间,为低强度的变异。(3)阿勒泰地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处于稍缺水平,平原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范围的倍率最大,最大值为25.90 g/kg,约为最小值(5.11 g/kg)的5倍。其次为盆地区,河谷区的变化幅度最小。(4)河谷区总盐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相关系数为0.829,极显著相关(P0.01),河谷区总盐含量与盆地区有机质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829,呈极显著相关(P0.01)且均呈三次函数数学关系。盆地区总盐含量与有机质含量不相关,平原区总盐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相关性一般且不显著,盐与有机质的关系可能受到地形、地貌的影响,导致盆地区与平原区盐含量与有机质含量不相关。(5)河谷区土壤总盐含量的基台效应C_0/(C_0+C)比值为0.984,系统空间自相关性很弱。平原区土壤总盐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的基台效应C_0/(C_0+C)比值均为0.277,具有强烈的系统空间自相关性。(6)盐渍化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河谷区农田土壤存在较高的盐渍化风险,盆地区农田土壤则反之,平原区盐渍化风险为中度。说明阿勒泰地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处于稍缺水平,土壤总盐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对作物生长不存在危害。但河谷区与平原区的盐渍化风险较高,应改进灌溉方式和种植制度,同时采用增施有机肥、进行秸秆还田等措施来促进棉花作物的稳产、高产,盆地区农田土壤最后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盐渍化危害。  相似文献   

14.
采集了宁夏灵武郝家桥镇四个剖面的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研究该地区农田土壤全盐及分盐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电导法、烘干残渣法、离子求和法所得结果相关性较好;该地区农田土壤在不同地点,不同层次间变化显著,并且土壤盐分随深度增加而下降;不同地点同一层次间土壤盐分含量不一致;该采样区水溶性盐以硫酸盐为主。  相似文献   

15.
滴灌条件下不同盐生植物对盐渍化土壤的脱盐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种植盐生植物对盐渍化土壤的脱盐效果.[方法]在滴灌条件下种植盐生植物海蓬子和盐地碱蓬.[结果]盐生植物对耕作层土壤特别是0 ~ 20 cm土壤盐分影响显著,可有效降低土壤总盐含量以及盐分离子Na+、Cl-和K+浓度,但对土壤pH值影响不明显.种植盐地碱蓬的土壤总盐量下降幅度要高于海蓬子;种植盐地碱蓬土壤Na+、K+的含量下降较明显,而种植海蓬子土壤的Cl-含量明显降低.[结论]滴灌抑盐+生物脱盐模式在改良盐渍化土壤中效果明显,盐地碱蓬可作为较理想的脱盐植物,对于盐渍化土壤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天津滨海盐渍区(以Na+-Cl-为主类型)土壤含盐量与电导率之间的换算关系。[方法]采用烘干残渣法测定土壤含盐量,并与电导率公式求算的土壤含盐量进行比较,以验证建立的关系式是否有效。[结果]测定土壤浸提液电导率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的特点,在一定盐度范围内,电导率与含盐量呈直线相关关系。经测定分析,天津滨海盐渍区电导率与含盐量的回归关系式为:y(%)=0.0033EC5∶1-0.6736,r=0.9917,达到极显著水平;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公式求算与烘干残渣法的平均误差为3.88%,满足生产实践的精度要求。通过对滨海盐渍区(Na+-Cl-类型)其他经验公式的对比分析,发现该关系式对整个环渤海盐渍区均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结论]当土壤含盐量超过1.6%或2.0%时,建议仍以烘干残渣法测定为好。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栽培年限大棚土壤盐分变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探明杨凌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演变特性。[方法]以露天菜地为对照,运用相关及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杨凌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的大棚土壤水溶性盐分的变化特性。[结果]大棚土壤中水溶性总盐含量与电导率(EC)比露地蔬菜土壤明显增高,且随栽培年限的延长总盐含量与EC值逐渐升高,水溶性总盐与EC值在0-10cm土层呈线性正相关,R2=0.9106。对不同棚龄土壤总盐含量进行方差分析可知,F=16.977>F0.01=5.06,3、5年大棚土壤含盐量与其他处理之间有显著差异,3年大棚土壤与其他处理有极显著差异。随着栽培年限的延长,土壤pH值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0-40cm土层,大棚土壤pH值随土壤层次加深而增高。8大离子组成中阴离子以SO42-为主,阳离子以Ca2+为主,分别占总盐的24.42%和21.46%。大棚土壤盐渍化趋势随栽培年限的延长越来越明显。[结论]确定了杨凌地区土壤盐渍化的演变规律,为解决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土壤障碍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模拟设定不同盐分含量土柱,比较TDR输出电压值和烘干法测定的水分含量值,探讨土壤盐分含量对TDR测定土壤水分含量的内在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盐分含量的增加,TDR测定数值明显增大;土壤电导率(σ)<2.56 dS/m时,TDR测定电压与烘干法测得水分含量显著正相关(r>0.882);σ>3.2 dS/m 时,测定数值不能很好地反映土壤水分含量变化。比较TDR测定低盐条件下土壤水分含量发现,当土壤水分含量较大时,TDR测定相对误差较小,土壤水分含量较小时,TDR测定相对误差较大。根据分析结果构建TDR测定土壤水分的综合模型,结合大田验证,并对模拟值和实测值进行精度比较分析,表明该综合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农田墒情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塔里木盆地荒漠区柽柳属植物生境土壤盐碱度。[方法]对荒漠植被柽柳分布区内土壤进行调查,测定柽柳在塔里木盆地不同生境条件下土壤盐碱度的含量,了解土壤盐碱度对柽柳地域分布特征的影响。其中,pH值采用PHS-3型pH计进行测试,电导率采用DDS-11C型电导率仪进行测试,总盐含量采用烘干残渣法进行测试。[结果]塔里木盆地荒漠区柽柳种群在不同地点的生境土壤中盐碱度有所不同,各地点之间变异幅度较大。[结论]柽柳种群生境土壤盐碱度成分具有多样性,同时不同分布区内的土壤盐碱度高低与分布区地理位置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20.
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不同作物类型农田表层土壤盐分离子含量进行分析,为干旱区绿洲农田土壤盐渍化的治理、合理利用及因地制宜的精准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土壤总盐含量为3.43 g/kg,属于轻度盐渍化,其中棉田最高为5.28 g/kg,谷物地最低为1.60 g/kg;土壤呈微碱性。各盐分离子中SO2-4比重最大,表层土壤以硫酸盐类盐渍土为主。在阴离子中,SO2-4比重最高,其中在果林地最高,在棉田最低;在阳离子中,K++Na+比重最高,其中在混合作物地最高,在棉田最低。农田表层土壤总盐分含量与Ca2+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Mg2+含量与p H值呈显著正相关,与Cl-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HCO-3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棉田表层土壤总盐分含量与Ca2+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Mg2+含量与Cl-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谷物地、混合作物地和果林地表层土壤总盐分含量与K++Na+、SO2-4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l-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p H值呈显著正相关;Ca2+含量与Mg2+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SO2-4含量与p H值呈显著正相关,与K++N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l-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Cl-含量与K++Na+含量、p H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表层土壤总盐分在空间上从绿洲内部向外围及扇缘逐渐增多,非盐渍化与轻度盐渍化土壤主要分布于绿洲内部及东北部,中度盐渍化土壤主要分布于绿洲的南缘,重度盐渍化土壤主要分布于绿洲的西岸、外围与扇缘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