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火炬松抚育间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标准地调查和平均木树干解析材料分析,确定火炬松抚育间伐试验密度为1500株/hm~2、1200株/hm~2、900株/hm~2、450株/hm~2.从伐前和伐后4年的调查分析材料得出:立地条件适宜的地方,火炬松初植密度可降到1275—1500株/hm~2,生长良好的火炬松林分其抚育间伐开始期为10年左右,其第一次间伐的伐后密度以9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2.
油桐豫桐1号等3个优良家系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所选用的种子是12个优株未经选择的父本自由授粉得来的,参加子1代测定的原始材料是在1980年河南全省初选的10191株优树中,其中干果以上的1050株。又经综合评定得56株,省组织现场考核验收,最后评定出13株,定为13个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3.
<正> 香榧(Torreya grandis Fort. et Lindl.Var. merrilli Hu)是我国第三纪孑遗树种,孢子叶球单生,雌雄异株,极个别是雌雄同株。生产上,在无性繁殖的雌株林分中需配有3-5%的实生雄株作为授粉树。所以,如果能在早期进行性别鉴定,做好实生雄株的留养,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找出香榧雌雄株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差异,并探索这种差异进行早期性别鉴定的可能性。一、材料与方法(一) 试验材料供试材料取自诸暨县林科所的香榧林和苗圃。选取已知性别的成年树(树龄在20年以上) 11株,其中细榧4株,圆榧2株,雄株5株,作为定株分析的观察株。分别于8月和11月采主枝顶芽附近的侧芽抽生的当年生春梢小枝。8月份同时采未知性别的实生幼树10株(5年生3株,11年生7株) 以及随机抽取  相似文献   

4.
散生竹多用埋鞭方法育苗,由于育苗材料采自竹林,因而影响竹林发笋成竹。另外,也因材料有限,繁殖苗木不多,难以满足大面积造林的需要。1963年以来,我场发展竹林面积较大,为解决苗木不足问题,试用埋秆、扦插、压条等方法繁殖,经反复试验,已获成功。如1974年,一株刚竹埋秆当年可产苗8~32株,共埋秆8株,育苗0.03亩,总产有根苗152株,其中根径最粗的0.2厘米,最高的0.55米。1975年幼苗离体分植0.1亩,成活108株。又如1973年,用焦壳淡竹扦插0.01亩,成活1株,当年繁殖竹苗10株,其中根径最粗的0.2厘米,最高的0.19米。幼苗在初期繁殖较快,据1977年调查,刚竹苗由移植后成活的108株,增长为1088  相似文献   

5.
从1987—1992年,通过对杉木优良种源、一代种子园、速生丰产林.优良类型四种材料采用超级苗选择法、八株大树对比法、表型选择法共选择优质材料229个,引进经初步鉴定的优良无性系64个,合计393个,用这些材料在通山县林科所建立斜干式、伏地埋干式及伐兜移栽促萌式穗圃6.6亩,由此提供穗条扦插育苗已成为繁殖大量优质苗木的有效途径,加速了优质材料的利用,6年来共繁殖优良无性系苗32万株,造林1500亩,1992年开始达到繁殖10万株的规模,同时对建围及苗木繁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1979年以来,我们对交城骏枣花期生物学特性及其影响因子,并在提高座果率方面进行了观察、试验,取得了初步效果。现将两年来的工作简结如下:一、供试材料和方法供试材料为本所和本县磁窑、阳渠、瓦窑大队以及省果科所的骏枣植株。其中大部分试验在本所21株植株上进行;激素筛选试验在磁窑大队45株植株上进行;花期大面积喷激素试验在阳渠大队1200株植株上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前调查和预测林木生长量(率)的方法有多种,此次我们采用胸径5年直径生长量的年龄材积差法,借助思茅松年龄——材积表,计算立木各龄阶的材积生长率。现将编制过程介绍于后。一、材料的收集样木材料是82年四大队专业队在梁河县三岔河林场测定的20块标准地的计算木88株、及与林场接壤地区样木500多株作为计算生长率  相似文献   

8.
本所在南京林化所和雷州林业局的协作支持下从1980年秋起应用EF对柑桔花芽分化、保花保果及壮果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一、促进柑桔果树花芽分化 1.试验材料及处理方法:试验材料以1978年定植的雪柑和新会甜橙作为试验品种。试验采用25、75、150、300PPM四个浓度及对照,共五个处理。每一处理10株树,重复一次,共20株树。  相似文献   

9.
本调查研究根据14块标准地,5个土壤剖面、6株解析木的材料分析所得,柳衫适应于800-1000M的黄壤山腰地段,首次间伐时间为20年,保留密度为120-150株/亩。  相似文献   

10.
油茶芽苗砧嫁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材料与方法 油茶芽苗砧嫁接是采用油茶大粒种子。经贮藏消毒催芽处理后,待其出土即将展叶的幼苗作砧木,以当年生油茶优树枝条作接穗的一种劈接法。三年来,我们共嫁接二万多株,成活一万七千五百株,其中八三年嫁接三千株,成活二千株。八四年嫁接五千株,成活四千七百株,八五年嫁接一万三千株,成活一万○八百株。平均成活率达83.3%。平均一年生苗木高16cm。接穗除极少部分为本地优树提供外,绝大部分从岳阳、省林科所引进,经过运输和较长时间贮藏,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对不同嫁接部位、不同砧木时间、不同加罩方法,及用接穗的腋芽和顶芽嫁接等作了对比,初步得出了一些技术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定西半旱区欧李引种栽培的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欧李在定西半干旱区适应性和生长表现,以2015年、2016年从山西省绛县引进欧李2年生苗木为试验材料,在定西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定植,共定植8000株。试验采用田间定点、定株和定期调查的方法,结果表明:欧李能适应定西环境且生长发育正常;3年进入结果盛期,产量可观。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柚木(Tectona grandis)的间伐技术包括间伐强度、间伐的起始年和间隔期。根据三年的观察和树干解析材料,初步建议柚木的间伐强度若株行距为3×3米,每公顷保留600—750株,初次间伐应在10年生时进行,第一次与第二次间伐的相隔时间为5年.  相似文献   

13.
毛白杨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分布广,栽培历史长,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通过对北京地区毛白杨的调查,收集了40株60年生以上的古树和60株优树。这些古、优树均有保存价值,因此,建立了基因库,并为发展无性系育种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4.
<正> 毛白杨是雌雄异株树种,为了探讨雌、雄株当年生根蘖苗生物量的差异,我们进行了测定和研究。一、材料与方法试验是在我场苗圃内进行的。供试的雌株采自河北省易县西陵,雄株采自当地。用“接炮捻”的方法把两种种条分别嫁接在大关杨当年生条母上。1978年扦插,1981年春将培育的3年生雌、雄株苗出圃留根(每亩出苗量均在2000株左右)。在3块不同的留根圃地上各设固定标准地一组,每组包括相邻而且立地条件一样的雌、雄株标准地各一块,以后的管理措施亦相同。5月中旬对根蘖苗的出土数量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5.
杨梅和银杏雌雄性的早期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梅和银杏都是雌雄异株植物,幼龄性别很难区分。基于雌雄个体代谢上的差异,雌株处于较还原状态,雄株处于相对氧化状态,本文利用植物的药性反映,试图对杨梅和银杏进行早期性别鉴定。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和来源1.1.1.杨梅。来源于湖南省靖县甘棠镇建国村15年生树,株洲市中南林学院1984年种植的杨梅和自靖县的引种杨梅。  相似文献   

16.
油料树种光皮树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光皮树生物学特性、农艺性状特征和制定选优标准,对湖南、江西和湖北3个主要产区自然分布的野生光皮树群落进行调查,初选出112株优株。制定复选标准,复选得到35株优株材料。将复选优株12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优株选择综合评判决选出16个光皮树优株,其中15株实现无性化并培育出无性系嫁接苗。以15个优株的无性嫁接苗进行无性系测定试验、选育出经济性状优良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6个优良无性系。优良无性系2007年通过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审(认)定委员会认定,获得良种证书编号。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油桐科研协作组在1979—1980年间经过多次良种选择,共初选油桐优株173株,通过复选,于1981年选定了18个优良单株。为了进一步观察优株性状的遗传变异,采用半同胞种子播种造林,进行子代测定。本文是18株油桐优株子代鉴定的初报。 材料与方法 子代测定试验地分别设在溧水县傅家边阴山凹和高淳县种猪场。1980年春在阴山凹直播造林8亩,共有9个优株的半同胞子代,分四次重复,单行小区,每小区4株,错行排列。后又于1982年在高淳种猪场播种造林10亩,包括18个优株的半同胞子代,也分四次重复,单行小区,每小区5株,错行排列。  相似文献   

18.
从“澳大利亚谷×吐鲁番谷”的杂交后代中得到的“78182”不育材料,其杂合不育株自交(在海南),子一代的育性呈3(不育):1(可育)分离;与隐性纯合体杂交和回交,后代的育性呈1∶1分离;从杂合不育株后代中分离出来的可育株育性不再分离,全部可育.1984年确认,“78182”是一份显性核不育材料,从而育次发现谷子显性核不育基因“M_s~(ch)”.携带“M_s~(ch)”基因的不育材料??称之为“赤型”不育材料,简称“Ch型”.  相似文献   

19.
杨干象幼虫空间分布型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材料与方法 1987年6月在奈曼旗新镇林场的杨树人工林内,按不同被害程度、不同立地条件,选取10块标准地。标准地多为10~15年生杨树纯林,郁闭度为0.6~0.8。利用全查法,每块样地至少调查50株,逐株记录幼虫数。采用扩散系数(C),David和Moore指标(I)、C_A、  相似文献   

20.
研究以2003年在广东省范围内所选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优树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进行表型分析,着重研究其生长与叶果性状.结果 表明:枫香在广东以天然林为主,少量分布在人工林中;树龄集中在20~30 a,其次是30~50 a;胸径、树高生长性状分析表明5株优势木法选出的枫香优树是合理的,以现有资源中最优的种质材料为遗传改良的基础材料,该批优树胸径与5株优势木平均胸径差异幅度大于20%的有52株,占78.8%,枫香优树胸径年均生长量在0.5~2.0 cm之间的有126株,占总数的94.1%;枫香优树大部分树高年均生长量在0.7 m以下,共98株,占75.9%.高径比大部分集中在30~60,共93株占70%.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枫香优树的叶果性状在个体及种源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0.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