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专科护理分组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09年6月开始我院手术室实行了专科分组护理.由本院的质量管理科评估对专科分组前后的护理质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由医生评价专科护理分组前后的护理配合满意度.结果 本院质量管理科评估结果显示分组后护理质量优于分组前(Hc=4.868,P< 0.05).60份问卷调查显示,实施专科护理分组后,医生对护士的无菌操作、手术物品准备、体位摆放、术中器械传递、手术配合、医生特殊要求、特殊器械使用和工作态度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1或0.05).结论 手术室实施专科分组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与医生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层次管理在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采取传统的护理管理方法,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实施分层次管理的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本科护士及患者对两种管理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实施分层次管理前比较,实施分层管理后护士对护理工作愉快感、自我价值满足感、创造性思维能力、临床信息处理能力、沟通技巧、年轻护士成长、激发学习兴趣等7方面满意度评分以及患者在生活护理、入院宣教、健康教育、解决问题及时性、疾病需求的满足、护士技术及服务态度等7方面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的分层次管理可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并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对急救车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我科病区急救车的整体布局、空间利用、管理流程、药品及物品质量等进行细节管理,抽样检查管理前(2010年)和管理后(2012年)急救车使用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不定期记录每天清点急救车药品和物品的时间、抢救时取物时间、备物时间等,并对护士抢救流程的熟悉程度和技能进行考核,对医生和护士使用急救车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施细节管理后,急救车专项质量检查基数或多或少、药品标签模糊、药品物品混放、破损或过期等问题明显减少,护理人员每天清点时间、抢救时取物时间、备物时间明显缩短,护士抢救流程的熟悉程度评分、技能考核成绩和医生、护士满意度均明显提高,与管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细节管理明显减少急救车管理的时间成本,使急救车真正发挥快速、高效的急救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床边制护理模式在骨科病房的实施效果。方法改革临床护理模式,应用多功能护理车,实施"责任大包干制"的床边工作制,比较改革工作模式前后病房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及满意度。结果质控中心的测评显示实行床边工作制后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病房管理及护理文书方面的护理质量均较实施前明显改善(均P〈0.01)。实施床边工作制后,患者及医生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分别96.6%和96.7%,较实施前(分别为85.0%、80.0%)明显提高(均P〈0.01)。结论实行床边工作制护理模式提高了护理质量及医生、患者的满意度,真正实现责任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质控会"在病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质控会"对病房护理工作质量进行问题反馈、修正、管理。结果实施"质控会"后,病区护理工作质量较前明显提高(均P〈0.01);护士被表扬人次数也明显增加(93.3%vs 73.9%,P〈0.01),而护理不良意见次数明显减少(1.7%vs 8.3%,P〈0.01)。结论开展"质控会"可提升护士价值,使护理人员尽最大能力满足患者的需求,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液流程优化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室应用的具体措施和效果。方法2011年1~12月实施门诊输液流程优化优质护理服务,比较实施前(2010年1~12月)后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和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均高于实施前,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d0.01)。结论输液流程优化优质护理服务对降低护理差错事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护士管床包干责任制对神经外科患者管道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l2月住院并留置管道患者486例为对照组,实行常规的管道护理;选取2013年1-l2月住院并留置管道患者665例为观察组,实施护士管床包干责任制工作模式对管道类别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非计划拔(脱)管的发生率和护理人员在实施管床包干责任制前后对管道护理认知情况。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性拔(脱)管的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P〈0.01)。实施护士管床包干责任制后,护理人员对管道的名称、护理措施、潜在并发症的认知比实施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护士管床包干责任制可有效降低患者的非计划拔(脱)管率,且提高护士的责任心、管道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成立护理技能小组对全院护士实施规范培训,观察全院护理整体素质的改进情况。方法成立护理技能小组,针对全院常用的基础操作和专科操作,制定培训计划,对全院护士操作技能及各项临床服务技能进行统一的培训与考核。结果培训前护士技能考核的优秀率与优良率分别为41.1%与85.1%,培训后护士技能考核的优秀率与优良率分别为46.6%与9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护士各项临床服务技能较培训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成立护理技能小组,能够更好的规范护士的操作,明显地提高全院护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无缝护理服务在门诊发热患者的应用效果,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于广大患者。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7月门诊发热患者360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服务;另选择2013年2-7月门诊发热患者360例为研究组,实施无缝护理服务。两组的服务期限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服务期限内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再就诊率及诊疗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再就诊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5.8%vs 85.0%,56.7%vs 40.8%,P〈0.01),诊疗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Hc=46.171,P〈0.01)。结论无缝护理服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提高了门诊的诊疗效率及门诊患者满意度,改善了医院形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并发肩手综合征(SHS)的预防作用。方法1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各68例,循证护理组经循证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1、2、4周统计SHS发生率,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后SHS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5.9%vs22.1%,P〈0.05)。两组患者各观察时间点的BI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P〈0.01),且在干预后1、2.4周循证护理组的评分均较常规护理组高(P〈0.01)。结论循证护理的应用可有效地降低脑卒中患者的SHS发生率,可显著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7-12月我院手术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2014年1-6月同病区的手术患者80例设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实验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安全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护理安全评分高于对照组[(97.9±1.3)vs(90.0±2.9),P〈0.01],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vs 10.0%,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7.5%vs 88.8%,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可提高管理者及各级护士的风险意识,保证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室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以周质量控制的形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监控,实施前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检查控制方法,比较实施前后护理缺陷发生率与手术医生满意度。结果:实行周质量控制制度后,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医生满意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手术室实行周质量控制制度,能够使手术室管理更为规范,能够提升护士的整体素质及手术医生满意度,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能够做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服务(quality nursing care)在急诊手术病人围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07-2012-12月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急诊手术病人200例(Q组)与同年1-6月在围术期实施普通护理服务的200例急诊手术病人(C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C组对护理的满意度(91.57±5.83)%, Q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92±2.27)%,Q组护理缺陷发生例数为0。结论对急诊手术病人在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帮助患者掌握健康知识,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输液室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护理干预前(2011年1-6月)的120例输液患者为对照组,通过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满意度低的项目,针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和护理干预,然后随机抽取干预后(2011年7-12月)的120例输液患者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护理穿刺技术、解答问题、输液室环境、告知注意事项、重视患者不适等7方面的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或0.05)。结论根据患者需求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士穿刺技术、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等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门诊输液室护理投诉原因,制订防范措施,使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得到满意护理。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30起门诊输液室护理投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护理投诉的主要原因有:技术水平(23.3%)、环境差(20.0%)、服务态度差(16.7%)、候诊时间长(16.7%)等问题。结论要最大限度提高输液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除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必须不断提高静脉穿刺技术水平,提高服务意识、改变护理服务理念、改善输液环境及配置,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知信行理论模式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 196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96).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知信行理论模式.比较两组口腔卫生状况、口腔溃疡、口腔霉菌发生情况、VAP及护士对口腔护理预防VAP的认知、行为和态度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口腔卫生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6.0% vs 72.9%,P<0.01);口腔霉菌、口腔溃疡及VAP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护士对口腔护理预防VAP的认知、行为及态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将知信行理论模式应用于护士对内科ICU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有助于预防VAP,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社区医生对社区工作的满意度现状,分析影响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为制订相应的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对参加粤西地区全科医生培训的118名社区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医生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2.77±0.65)分,满意度得分最高为医院文化(3.29±0.66)分,与员工激励、员工沟通、人事制度、医院考核、薪酬福利及自我发展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满意度得分最低为薪酬福利(2.23±0.53)分,与其他各项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粤西地区社区医生的总体工作满意度较低,需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社区医生对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老年中风患者护理中的运用.方法 选择收治的120例老年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60例患者,实验组在住院期间实施舒适护理,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60例实验组满意人数56例,满意度为93.33%,而60例对照组满意人数41例,满意度为68.33%,即实验组的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不适感均明显改善,达到较为愉悦的状态,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舒适护理模式应用在老年中风患者护理中,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使患者身心愉悦,提高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骨创伤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骨创伤需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按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量患者术后第2、4天的疼痛程度,并比较患者住院期间的疼痛认知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4天的疼痛评分均较第2天明显降低(P〈0.01);术后第2、4天,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认知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实施舒适护理减轻了骨创伤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增加了患者的疼痛认知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泌尿外科实施切实可行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为目的.方法 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试点中,统一思想,更新护理服务理念,营造科室服务氛围,细化服务流程,执行责任大包干,提高护士沟通技巧,加强健康教育,执行激励机制.结果 开展1年后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提高;护理投诉率、响铃率明显下降.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的实施,夯实基础护理.体现了护理工作以人为本的服务内涵,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使病人、政府、社会满意,激发了护士的内在潜力,和谐了医、护、患三方的关系.保障临床护理安全,促成了良好的医疗氛围,是使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服务,使护士获得专业价值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