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阶段性康复锻炼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本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康复锻炼方法,干预组则进行4个不同阶段的功能锻炼指导。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和并发症方面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Harris评分结果显示,除畸形项目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干预组患者的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项目及Harris评分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vs 20.0%,P〈0.05)。结论对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患者实施阶段性康复功能锻炼,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增加患肢关节活动度及肌力,最大程度地恢复肢体日常动作的协调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气管插管全麻患儿拔管后气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本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2010年至2012年2月收治的941名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464例)和对照组(477例)。两组患儿送入麻醉恢复室后常规均予心电监护,需呼吸支持者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有自主呼吸者予鼻导管吸氧。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气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总的气道并发症发生率为7.1%,低于对照组的13.4%(P〈0.01)。其中对照组气道阻塞发生率为8.0%,高于干预组的4.3%(P〈0.05)。结论加强对麻醉恢复期患儿呼吸道的观察与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气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2例老年重症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9%vs 23.5%,P〈0.01);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2.1%vs 74.5%,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脑出血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前监控血浆脑钠尿肽(NT-proBNP)水平对减少老年关节置换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 50例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检测组和常规组,每组25例.检测组患者在常规术前准备基础上,于手术前1d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待NT-proBNP水平<300 ng/L再安排手术;常规组仅按常规术前准备.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2周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检测组术后2周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6.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80.0%(P<0.01);检测组的平均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短(P<0.01).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术中出血量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监测NT-proBNP水平并将其控制在合理水平,可明显减少老年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清醒导尿及麻醉后导尿对胸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100例择期手术行气管插管全麻胸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清醒导尿组与麻醉后导尿组,每组50例。观察躁动和导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发生情况。结果男性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高于女性(19.6%vs 4.5%,P〈0.05);清醒导尿组躁动和CRBD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麻醉后导尿组者(4.0%vs 22.2%,2.0%vs 16.0%,P〈0.05)。结论清醒导尿能降低围手术期躁动和CRB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肛肠疾病术后便秘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肛肠疾病老年患者100例,依据术后护理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术后排便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粪便质硬、排便费力、肛门堵塞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便秘症状评分、大便干结症状评分、排便不尽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老年肛肠疾病术后便秘发生风险,缓解便秘症状,提升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 21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11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综合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DVT的发生率及程度。结果研究组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8.6%vs 35.2%,P〈0.01),且研究组发生DVT的血栓栓塞程度亦较对照组轻(Hc=3.85,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综合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DVT的机率,并减轻血栓栓塞的程度,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单纯空心钉内固定与联合股方肌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空心钉内固定联合股方肌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观察组,n=20),观察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并与单纯应用空心钉内固定的病例(对照组,n=20)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优良18例,可1例,差1例;对照组优良12例,可6例,差2例.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Hc=4.298,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5±1.1)、(5.4±1.9)个月,Hanis评分分别为(93.6±8.7)、(84.5±7.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40.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x2=1.905,P>0.05).结论 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中,空心钉内固定联合股方肌骨瓣移植可明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放疗后的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的98例宫颈癌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评估;干预前后对宫颈癌生活质量评分表(FACT-G)进行评价,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而且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2%)明显低于对照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以减少宫颈癌放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干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2月至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后6h开始实施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分别为(46.57±6.05)h和(68.25±6.47)h,均早于对照组的(57.24±5.25)h和(86.23±4.20)h(t值分别为8.48、14.87,均P〈0.01);观察组术后腹胀腹痛、肺部感染及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术后早期进行康复干预,有利于提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分子凝胶体位垫在全麻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采用高分子凝胶体位垫,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软枕和头圈。结果观察组患者支撑点皮肤受压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体位变换次数少于对照组,且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麻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采用高分子凝胶体位垫,可以减少患者术中体位改变次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医用高分子凝胶减压垫在俯卧位手术患者预防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80例在本院行全麻下脊柱俯卧位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海绵垫、医用高分子凝胶减压垫垫于患者压疮易发部位。对比两组患者术前Braden量表得分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时受压皮肤情况及主刀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护士对患者手术体位摆放评分。结果两组患者预测发生压疮风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0.039,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受压皮肤的潮湿和硬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压疮的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均P〈0.01);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护士对观察组患者手术体位摆放评分均较对照组的高(均P〈0.01)。结论在俯卧位手术中应用医用高分子凝胶减压垫能有效防止术中压疮的发生,保证患者体位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充分暴露手术野,便于手术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应用术后促进康复程序(ERAS)对择期剖宫产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对10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ERAS组应用ERAS方案,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产妇术后末梢血微量血糖、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乳汁分泌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ERAS组术后末梢血微量血糖(5.17±0.72)mmol/L,低于对照组(6.78±0.92)mmol/L(P<0.05);ERAS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6.38±3.98)h及住院天数(5.4±0.50)d较对照组(40.28±5.32)h(、7.1±0.84)d明显缩短(P<0.01);ERAS组乳汁分泌量多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产妇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高于ERAS组(P<0.05)。结论择期剖宫产应用ERAS,能促进术后的康复且有利于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麻下行鼻腔手术患者术后复苏期既舒服又安全的体位选择.方法 将200例鼻腔全麻术后直接回病房复苏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00例患者常规全麻术后予去枕平卧6个小时、心电监护、吸氧等处理;实验组100例患者术后予头颈垫10°~15°的低枕卧位、心电监护、吸氧等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头晕、呕吐的发生及患者舒适度、伤口疼痛(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后比较,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异常和头晕、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组的体位不适、伤口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腔全麻术后取低枕卧位,更利于患者鼻腔伤口分泌物流出,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减轻患者疼痛,让患者更好地度过全麻复苏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全麻手术患者于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对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全麻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于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手术后送恢复室常规连接镇痛泵;对照组手术后送恢复室后常规连接镇痛泵,手术结束前不给予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恢复室内BP、HR及SpO_2、VAS评分、镇静评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VAS评分(0.9±0.3)分,对照组VAS评分(2.9±0.8)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静评分(2.1±0.2)分,对照组(1.0±0.3)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躁动5例(14.7%),对照组发生躁动15例(44.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镇痛效果可靠,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能显著降低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改良式包皮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包茎及包皮过长的临床效果.方法 352例包茎及包皮过长患者行包皮环切,其中改良式包皮环切术163例和传统包皮环切术189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并对已婚患者进行国际勃起功能评分和治疗满意度量表评分.结果 改良组术中出血量(1.80±0.52)ml、术后疼痛时间(23.75±2.06)h、术后切口感染率(1.84%)、血肿发生率(1.23%)和包皮畸形发生率均小于传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手术时间和阴茎水肿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改良组手术后治疗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P<0.01),而国际勃起功能评分无显著变化(P>0.05);传统组手术后国际勃起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治疗满意度评分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改良包皮环切术有微创、患者痛苦小、术后并发症较少等优点,较传统术式临床疗效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技术性人性化重症护理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循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IABP辅助循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除按常规护理外,并在护理的各个环节中实施人性化技术性重症护理。比较两组IABP辅助循环患者躁动、人机对抗及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实验组的躁动、人机对抗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6.0%、12.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技术性人性化重症护理可减少IABP辅助循环患者的躁动及人机对抗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自制一次性硅胶负压引流系统在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例于我科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皮下间断缝合腹部手术切口;观察组在腹部手术切口皮下脂肪层放置自制一次性硅胶负压引流系统.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脂肪液化与二期缝合发生率,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关闭切口和切口愈合时间.结果 (1)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Hc=12.275,P<0.01);(2)观察组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切口二期缝合率均低于对照组(3.0% vs 14.0%,2.0%vs 12.0%,P<0.01);(3)两组患者关闭切口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结论 自制一次性硅胶负压引流系统可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感染的发生,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子宫切除患者5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6例与对照组27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前后两组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焦虑、抑郁程度。结果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后,出现焦虑、抑郁者分别为5例(19.2%)、3例(11.5%),对照组则分别为15例(55.6%)、10例(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干预组的SAS、SD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降低子宫切除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网络认知行为干预对乳腺微创旋切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50例乳腺肿瘤微创旋切术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网络认知行为干预。观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护理依从性、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网络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促进乳腺微创旋切术围术期患者身心正向调节,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