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是各民族文化共生发展之地,社会结构复杂,实现村寨的良性发展亟需新乡贤广泛参与到乡村治理实践中。针对当前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内生不足,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及参与乡村治理的制度不健全,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受到外部环境制约,乡村非权威主体自治意识薄弱、基层权威主体对新乡贤治村存在认知偏差等诸多困境,应从加强新乡贤生成空间的培育力度、上层组织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提升非权威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能力、明晰基层社会对新乡贤参与治村的认知等4个方面入手,确实保障新乡贤在参与乡村治理中发挥良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大都市远郊区的乡村绅士化现象兴起,研究该现象能够拓展乡村绅士化的内涵和外延,也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参考。本文以北京市北沟村为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大都市远郊区乡村绅士化的阶层主体和景观变迁表征,探索大都市远郊区乡村绅士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乡村绅士化进程中,中产阶层不断壮大,暂未发生置换现象,参与主体包括外来绅士群体(创业移民群体、舒适移民群体)和内部绅士群体(自我绅士群体、绅士代理人)两大类。乡村绅士化带来闲置资产的盘活、个体建筑杂糅化和公共空间旅游化等方面的乡村景观变迁。全球化时代,人员、资本和文化等要素的流动,多元群体基于乡愁与租差的互动是解释乡村绅士化的重要运行机制。研究表明,大都市远郊区乡村绅士化是旅游驱动下,政府支持和引导,外来绅士群体自发参与,村委会和村民能动参与的过程。因此,提出建立政府、村委会、外来绅士和农民的利益协调机制,完善农村宅基地退出制度与优化农村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资本下乡准入与监管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权威资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经过不断的配置组合,形成了不同的权威结构。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社会也随之出现了多种权威,其中既有基层政权权威,又有在村庄自然生长的权威。各种权威在乡村治理中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对乡村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协同资本下乡参与乡村建设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并在乡村地区掀起了绅士化浪潮。以乡村旅游绅士化与乡村空间重构关系互动为核心研究议题,基于村域尺度,以旺山村为例,对乡村旅游绅士化进程及空间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依据旅游建设历程及绅士化机制,可将旺山村乡村旅游绅士化分为政府主导的准备期、政府主导+资本参与的发展期以及文化导向+社会互动的成熟期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空间重构呈现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305-307
乡贤是乡村社会中的精英群体,在乡村治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现代乡村治理中,普遍存在着乡村内生性权威缺失、道德底蕴流失、乡村经济滞后等诸多问题,"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成为现实的迫切需求。新乡贤群体具有独特的品质特征,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促进产业兴旺、实现治理有效、培育乡风文明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因此,在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加强"三治"融合、强化乡贤引领、规范乡贤功能显得尤为必要,这也是促进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乡村治理法治化是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乡村振兴战略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也是新时代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空间载体。然而,新时代下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目前仍存在着村民对法治权威的确信度不高,法治与自治、德治融合困难以及乡村的公共法律服务发展疲滞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通过重塑乡规民约之于乡村法治化建设的效用,培育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群众基础,构建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组织体系以及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等路径,推动形成新时代乡村治理法治化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乡村治理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入,乡村秩序发生变化,乡村治理面临新的困境与任务:"自上而下"的外源式模式已不能满足乡村治理多元化需求,而单方面追求"自下而上"的内源式模式也不是可持续策略,于是就需要构建上下互动、内外合作的复合型治理模式。为此,本文以乡村现代化治理为视角,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与内生动力机制,发现两者存在一定的价值和路径耦合关系,与此同时,以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利用政治权威以及"三治合一"为路径,对提高两者耦合度尤其实现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术永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553-7555
在阐述绅士的含义及来源的基础上,剖析了绅士在乡村社会自治中的作用,探讨了绅士自治在我国传统社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提高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不仅彰显了百年大党引领乡村有效治理的经验启示,而且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是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乡村振兴、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重要保障。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还面临领导权威“虚化”、价值引领“淡化”、动员能力“弱化”等现实困囿。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寻求优化路径:一是突出政治核心引领力,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二是强化思想文化引领力,深化乡村文明建设;三是提升组织动员力,构建“一核多元、协同共治”的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0.
邓彦 《农业考古》2007,(6):78-80
宗族复兴在当代中国乡村政治中有着搏弈的效应:在填补了村治的若干空白,稳定和维持了某种程度的乡村公共秩序,发展和维护了部分乡村的公共利益,满足和维系时代变迁中的村民公共情感的同时,宗族复兴又销蚀了乡政公共组织的权威,影响了乡村法治的进程和人的现代化,对乡村民主治理产生消极作用。这种宗族复兴与乡村治理中的博弈,使得我们在谋求乡村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必须科学地在乡村社会中适当扩张国家权力的影响,消减农民的地缘情结,努力建设现代文明村落,实现乡村治理中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居民的信息获取方式和沟通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辈在信息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中失去楷模作用和话语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农村以往的文化传递模式和生活方式,加速了前喻文化时代的终结和后喻文化时代的来临,带来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2.
张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87-6789
通过对关中庙村的调查,考察了传统乡村精英的身份建构,研究表明,在家族内聚性弱、群体内向集合性强的村庄,村治精英身份建构的基础是日常交往、原发性人力资本和介入公事。多元化的身份建构成为乡村精英的权威基础,折射着传统乡村社会的特质。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与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对管理层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严重的内部人控制有关。本文探讨了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互作用机理,提出应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减少管理层对会计信息的操纵。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质量评价方法,填补相关研究空白,本研究基于美丽乡村视角建立了以村庄为空间单元的农村人居环境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构成。采用综合指数测算法对村庄的人居环境客观指标予以评分,并进行了质量分级。结果表明:各村庄综合评分和一级指标的评分均有一定的差异,说明村庄人居环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一级指标中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评分较低,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村庄治理能力,多途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各村庄人居环境质量客观指标评分情况,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划分为优、良、一般和差4个级别。提出了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的相关建议,确定以村庄为空间单元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目标与规划,建立以村庄为单元的农村人居环境客观指标统计制度,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提高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能力,多途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主体缺位和政府越位的问题十分普遍;我国提出的“政府主导”建设口号具有“越俎代庖”的嫌疑,压制了“农民主体”的真正发挥。韩国的经验告知我们,只有真正落实农民的主体地位才能使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当前,只有通过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坚持教育农民、发展农民组织,来构建新农村建设的农民主体;  相似文献   

16.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不仅能推动乡村振兴,而且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正值脱贫攻坚的关键期和乡村振兴实施的新阶段,乡村社会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吸引了不少外出精英回归乡村,有部分甚至重返乡村社会的“前台”,成为乡村治理中创新的代表,其作用不可忽视。本文结合已有文献和调研实例,对返乡精英之于乡村治理的作用进行分析,认为返乡精英必然会影响乡村治理的体系,重构乡村治理的权力结构,成为乡村治理体系中重要的一方面,能有效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我国乡村发展难题的重要突破口。当前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通过调研,发现河南省扶沟县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重管治轻服务、基层责任意识缺失、村民参与意识不强、现有资源难以支撑建设等问题。需要突破固有思维限制,从新公共服务的角度,分析新公共服务理论与美丽乡村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思想意识、治理模式、制度建设以及资源配置等层面探索助力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美好乡村建设进程中,社会组织可作为协调者、沟通者、设计者,成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可持续的理性动员力量。在乡村治理新常态下,培育与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优化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顺农村治理主体关系,构建农村社会组织服务体系,搭建农村社区共享基金平台,组建农村社会组织孵化园,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丰富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激发农村社会资本存量,构筑积极和谐的多中心乡村治理格局,促进美好乡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9.
由于多边主义将网络空间误认为是一个超国家和超国家权威的自治区域,并误读了国 家参与者在网络空间中的地位、作用和作用,这是一种脆弱的、过于理想化的后现代治理模式。 未来的网络空间的安全治理架构将朝向国家权威的层化分权而不是各行为体之间扁平化的政治 协商。  相似文献   

20.
在对甘肃省农村公共产品消费情况进行回归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甘肃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探索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并从地方政府机制改革、加强中央财政投入、农村地区监督决策机制3个方面提出了改善甘肃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结构失衡,供给总量滞后于农民需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