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文冠果的遗传变异规律,为其优良品系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山西农业大学文冠果良种繁育基地收集保存的山西野生文冠果初选优良品系和部分文冠1号实生苗定植的单株共25个品系为试材,对其果实的6个表型性状指标和种子的3种功能成分进行了测定,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各品系间的分化变异现象和果实表型性状与种子功能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文冠果果实表型性状在品系间的分化差异十分显著,表现为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单果种子粒数和出仁率、种子百粒质量和种仁百粒质量之间都表现出比果实大小(果实横径和果实纵径)分化程度更大更显著的品系间的分化差异;25个初选品系的种仁含油率为49.23%~60.53%,其变异系数为5.32%,粗蛋白含量为24.13~30.59 mg/g,类黄酮含量仅为12.64~20.57 mg/g,且种仁各功能成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LX01-1、G17、A034、YP06、A092这5个品系的综合表现均较好且均有文冠果普遍具有的优良特征。【结论】文冠果种仁各功能成分含量与种子百粒质量、种仁百粒质量、出仁率之间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这就意味着文冠果果实表型性状对于以高油脂、高蛋白等为目标的良种选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文冠果的良种选育中,种子性状可以作为最易选择的表型性状,建议优良单株选择的参考标准为:种子百粒质量≥90 g,种仁百粒质量≥50 g,出仁率≥48%。  相似文献   

2.
利用文冠果粕养猪育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该树种耐旱、耐寒、耐瘠薄,适生范围很广,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的10几个省区均有栽培。文冠果种子含油率为30.8%,种仁含油率为60%以上,其油不仅是化工、医药等良好原料,也是极好的食用油。文冠果种子经榨油后的粕,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40%左右)和糖类物质  相似文献   

3.
文冠果俗称木瓜,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木本油料树种和药用树种,亦是良好的园林观赏树种,有着极大的开发价值,文冠果结实较早,产量较高,用途较广。种子含油率为30%-36%,种仁含油率为55%-66%,油质淡黄色、透明,含蛋白质26.7%,气味芳香,是很好的食用油。种子还含有亚油酸36.9%亚油酸是治疗高血压症的只要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4.
文冠果栽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Bunge)为无患子科(Sapindaceae)文冠果属,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分布广泛,生命力极强。文冠果种子含油率为30%-36%,种仁含油率为55%-67%。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油酸占52.8%-53.3%,亚油酸占37.8%-39.4%,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进入盛果期后,每亩文冠果果籽产量可达到2500kg以上,文冠果油在常温下为淡黄色、透明,无杂质,气味芳香,芥酸含量低(2.7%-7.9%),能长时间贮藏,可制多种维生素,  相似文献   

5.
文冠果种子产量低,这是制约其大力开发与利用的瓶颈。为给文冠果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文冠果资源评价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的160株文冠果单株的种子质量、结果个数、果实质量等21个性状指标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的160株文冠果单株各性状指标间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单株结果个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82.98%;叶密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7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种子质量与树高、地径、冠幅、果实纵径、种子长、单果种子质量、单株结果个数、单株果实质量、百果质量、百粒种子质量、叶长、叶宽、叶面积、果皮厚度、单果种子粒数及种子宽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21个性状指标中提取了7个主成分,即单果产量、单株产量、果实产量、叶形、种形、果形、树形这7个因子,其累积贡献率达74.693%;依据各主成分贡献率的大小,在育种中可选择单果种子质量大、单株结果个数多、单株果实质量大、叶长、种子长、果纵径长、冠幅大的单株作为优良高产植株。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文冠果种群种子特征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地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实际调查和测定,对我国西部地区8个文冠果天然群体的种子特征及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个文冠果种群的种子横径为1.05~1.51cm,纵径为0.86~1.38cm,种形指数为1.07~1.32,种群间存在显著差异;陕西延安种群种子的千粒质量和出仁率均最大,分别为1108.4g和48.28%,显著高于甘肃和青海种群;8个种群的种仁含油率均在53%以上,且不同种群间差异显著;文冠果种仁油含有12种脂肪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亚油酸(40.90%~46.12%),其次是油酸(29.21%~31.25%);含有17种氨基酸(22.53%~27.58%),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27.6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种形指数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变化规律,随经度的增加,种形指数逐渐减小;种子千粒质量与4—9月份的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年干燥度呈显著负相关;种仁油含量随地理经度的减小而降低,与4—9月份的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种仁氨基酸含量与地理经度及无霜期相关性显著,随经度和无霜期的增加而增大,即东部地区氨基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重提文冠果     
文冠果,又名木瓜、龙瓜、文官果、文灯果、崖木瓜等,属无患子科文冠果属,为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分布于我国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其中以内蒙古、陕西、甘肃最多,多生于海拔900~2000米的黄土高原、丘陵及山地石隙。文冠果的经济价值很高,有下列用途: 1. 榨油:据测定,种子含油率为30.8%,种仁含油率更高达56~70%,与油茶、棒子相近,比核桃、红松稍低。榨油可供食用或工业用,是北方很有发展前途的木本油料树种。 2.提取工业原料:油渣含丰富的蛋白质和淀粉,是提取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原料,经过加工可做饲  相似文献   

8.
文冠果生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隶属于无患子科(Sapindaceae)文冠果属(Xanthoceras),该属仅此1种,为中国特产,在华北、华东和西北地区均有自然分布(牟洪香等,2008).文冠果种子含油率为30.4%,种仁含油率为55%~66%,并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和亚麻酸等,可作为优良的食用油,在工业上可作为生产高级润滑油、油漆和肥皂等化工产品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9.
文冠果种子营养丰富、含油率高。花色品种多样且好看,花期长达20多天。但由于文冠果种子较难萌发,实验主要研究文冠果种子各部位是否含有抑制物,各部位抑制物含量比较,及用赤霉素处理后是否能降低抑制,使其能大面积种植。实验取饱满的文冠果种子的种胚、胚乳、种皮和完整种子各2g,研磨后,分别用蒸馏水和80%甲醇溶液在0℃下静止提取定容,制成浓度为0.5、0.1、0.15g/mL的溶液,倒入培养皿中每皿放100粒白菜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每种处理3次重复。用200g/mL的赤霉素浸泡饱满的文冠果种子2天,再重复上述实验过程。结果表明:文冠果种子的蒸馏水提取液对白菜种子萌发抑制较弱,而甲醇提取液对其抑制较强,被赤霉素处理后抑制作用都有所减弱,但不能完全消除。文冠果种子各部分都含有含有抑制物,其中种皮含量较多。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不同种源文冠果果实特征及种子含油率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通辽市、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分布的4个种源的文冠果进行了果实特征和种子含油率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包头种源的文冠果种仁含油率最高,为63.4%,但平均结果量、种子千粒重、平均每果粒数、平均每株种子总重量和出籽率等果实特征表现最差,分别为2个/株、815.5 g/千粒、13.52粒/果、27.64 g/株、47.8...  相似文献   

11.
以蓝丰和公爵蓝莓2a生营养钵苗为材料,在汉中市勉县和西安市鄠邑区分别进行了不同土壤pH值和不同土壤改良方法对蓝莓植株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为从株高、冠幅、基生枝数量、根茎粗、新梢长生长量、根系分布与新根生长量等指标来看,土壤pH值对蓝莓植株生长有显著影响,在4.5~6.3范围内,pH值越低对生长越有利;与菌渣+硫磺粉、锯末+硫磺粉相比,草炭+锯末+硫磺粉处理土壤效果最好;在相同条件下,品种公爵长势旺于蓝丰。  相似文献   

12.
采用现地调查的方法对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野生杜鹃花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为南宫山森林公园现有杜鹃属植物7种,即映山红、粉白杜鹃、粉红杜鹃、美容杜鹃、四川杜鹃、太白杜鹃、秀雅杜鹃;分布海拔范围1400~2200m,集中在1800~2000m范围内;自然更新苗少,自然更新能力不强,游道两旁破坏现象比较严重,建议进行就地保存。  相似文献   

13.
李哲  邓小明 《林业调查规划》2019,(3):173-176,184
介绍巴山珍稀植物园规划及建设过程,分析珍稀植物园建设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安全、建设巴山珍稀植物基因库和生态文明、生态科普教育方面的重大意义,提出植物园选址与地形解决方案,对植物园建设中珍稀植物种类的甄选原则和甄选结果以及植物园规划分区情况进行阐述,总结出植物园规划建设应尊重原有地形,植物选择要以生物学习性及其适应性为原则,科普性、开放性与景观性是未来植物园建设的主导方向等经验。  相似文献   

14.
刘洋洋 《绿色科技》2019,(7):236-238
为丰富内蒙古地区观赏花卉品种,从云南引进三种不同的薰衣草进行了适应性栽培试验。试验设计以正交实验为依据,设置4个因素、3个水平,在为期1年的实践中,得到了初步的结论,找到了在设置因素条件下的最优组合,即覆膜不施肥条件下,3 d为一个灌水周期,细叶薰衣草生长情况达到最佳。可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丰富关中地区园林地被植物种类,让园林企业在合理选择和应用地被植物有可靠的理论依据,以关中地区引种栽培的顶花板凳果、大吴风草、迷迭香和蜘蛛抱蛋4种常绿地被植物2年生盆栽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控水模拟水分胁迫的方法,研究其在不同程度下的植株形态变化,并测定4种植物的萎蔫系数及叶片的游离脯氨酸、MDA、SOD、POD、CAT、可溶性蛋白以及可溶性糖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由此来综合评价其抗旱性。结果表明:1)从干旱临界值来看,迷迭香的最低,达到3.01%;2)从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来看,顶花板凳果、大吴风草及迷迭香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呈现增长趋势,到了重度干旱胁迫,其含量分别达到对照的7.09倍、11.73倍、18.59倍;3)从MDA含量变化来看,大吴风草和迷迭香叶片中的含量同干旱胁迫程度呈正相关,蜘蛛抱蛋、顶花板凳果则整体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4)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4种植物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均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可溶性糖的含量只有蜘蛛抱蛋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余3种均呈现显著连续下降趋势;5)从叶片保护酶活性分析,干旱胁迫条件下SOD、POD和CAT均有所增加。其中顶花板凳果、大吴风草及蜘蛛抱蛋的CAT含量显著增加,增长率分别达159.28%、239.31%和200.97%;6)利用隶属函数分析4种常绿地被植物的抗旱性强弱,其顺序为:迷迭香>顶花板凳果>蜘蛛抱蛋>大吴风草,这一结果与盆栽干旱试验的形态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6.
XIE Bing-qian;ZHANG Xiao-ying;WANG Dong;DUAN Xiao-e;Cao Xiao-juan(Shaanxi Seedling Propagation Center,Mei County,Shaanxi 722305)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地调查法、样方法、查阅文献法和交流讨论法调查分析渭南市人和公园植物资源及景观现状。结果表明:人和公园共有植物48科75属86种,较大的科为禾本科、十字花科、菊科、木犀科、杨柳科;植物的应用频度方面,落叶乔木应用较广泛,常绿乔木缺乏,灌木及草本植物种类单调;植物花色单一,且花期只要集中在春季。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丰富植物层次,增加不同季节的花种的丰富性,利用垂直绿化拓展公园绿化空间,完善基础设施,设置景观节点以形成完整的景观结构体系,结合风景文化点突出文化古城特色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陕西省镇巴县林区为研究对象,以高分一号和资源三号卫星影像进行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利用转移矩阵的分析方法,计算得到镇巴县森林类型相互转移的面积百分比,区分其变化的系统性和随机性。结果表明:1)在2009—2016年间发生最明显的转移是非林地转为有林地,增加量最多的类型是有林地。2)总变化量变化最多的类型是有林地,其次是非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而随着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森林资源组成结构更加优化。3)使用统计学方法快速区分出了各森林类型动态变化的系统性和随机性。镇巴县在2009—2016年间最优势的系统转移为:灌木林地转为有林地,灌木林地转为非林地。最优势的随机转移为:有林地转为灌木林地和疏林地。4)影响该地区林地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力是林业规划调整。5)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快捷地得到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对深入探究其变化机理,为政府制定出森林资源管理政策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9.
程丹亚 《绿色科技》2019,(2):174-177
梳理了国内学者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解析以及新型城镇化的理论与模式进展,认为新型城镇化最终是要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新业态和信息化为引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等协调发展的多元演变过程。根据大量数据,分析了近10年陕西省城镇化率及年均增长率、陕西省GDP及人均GDP、陕西省非农产业在GDP中的比重等四个侧面的演变情况。在此基础上,对陕西省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程度以及非农经济的聚集程度演变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非农经济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不足,城镇化层次较低。进而,剖析了陕西省新型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产城融合的视角提出了陕西省新型城镇化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基于西安市“十三五”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周至县林业产业发展定位和绿化美化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周至县以绿化美化为中心的林业建设规划,主要包括“三网(路网、水网、农田林网)”绿化建设工程、水源涵养林绿化建设工程、直面陡坡与破碎山体绿化建设工程、秦岭峪口与景区绿化建设工程、绿色家园绿化建设工程和濒危古树名木保护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