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无土栽培营养液中氮素形态及其配比对蔬菜品质元素(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进行综述。蔬菜作物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因蔬菜作物种类、介质pH值等条件而异,不同氮素形态及其配比影响着蔬菜作物对P、K、Ca、Mg、Zn、Fe、Mn、Cu等品质元素的吸收及其在蔬菜作物体内的分布。  相似文献   

2.
蔬菜和其它作物一样,要维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必须吸收现今已知的16种营养元素。即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锌、钼、氯。各种元素的需要比例虽然差别很大,但所起的作用同样重要。并且各种元素之间不能相互代替。如果烂用化肥,盲目施肥,就会造成作物营养失调,导致生理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就近年来蔬菜多种病害日趋严重的现象,钾元素的缺乏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几种主要蔬菜缺钾的病态表现;  相似文献   

3.
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土壤中的养分不断被种植的各种作物(如小麦、玉米、葡萄、苹果、蔬菜等)吸收,因而田间养分会逐渐不足,施肥便成为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要合理施肥,就应根据矿质元素对作物所起的生理作用,再结合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特点、适时地、适量地进行施肥,以做到少肥高效。  相似文献   

4.
植物组织分析为蔬菜作物施肥提供有效指标,它用于确定对作物的施肥种类、施肥量以及最好的施肥时间和方法。 取样 蔬菜植株分析的最大误差可能与取样时间有关,或更确切地说,与取样时植株的年龄有关。各种作物生长期长短有很大差别。例如,窝苣在砂利那谷地里有的生长期只有63天,  相似文献   

5.
蔬菜作物的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因此,必须不断地用施肥的办法加以补充,否则,由于营养物质的不足,产量会不断下降。所以,在施肥中要讲究技巧,合理施用,以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需要。具体措施是: 一、看作物施肥 虽然蔬菜作物都需要16种营养元素,但不同作物对各种营养元素需要的数量而不同。如叶菜类,施用氮肥效果明显,所以追施氮肥的数量较多;果菜类与瓜类,除需氮肥外,磷钾肥需要也较多,因此要注意施用有机肥并掺入适量的磷钾肥料;豆科蔬菜因有根瘤菌,能通过共生固氮菌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因此,在豆科蔬菜栽培中,施肥量就比较少一些。  相似文献   

6.
廖志文 《蔬菜》2003,(7):14-14
平衡施肥主要是指合理供应和调节作物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从而达到提高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减少肥料浪费和防止环境污染的目的。其作用主要表现为:提高作物产量,增加施肥效益;克服障碍因子,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产品品质;高效利用有限肥源。本文将湖北省几类蔬菜的需肥特点、平衡施肥效果及肥料推荐用量作概括总结,以期对蔬菜生产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大多数蔬菜是一年生作物,根系相对较浅,一般生长较快且没有休闲期,因此蔬菜在整个生长季对养分的吸收速率较高。与大多数大田作物相比,蔬菜作物需要大量的速效养分…  相似文献   

7.
过量施用钾肥对寿光设施果菜类蔬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设施栽培过量施用钾肥,不仅大大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造成土壤环境恶化,还易导致果菜类蔬菜出现脐腐病、生长点坏死、叶片黄化、果实皴皮、籽粒外露等缺素症及生理性病害症状,严重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及品质。钾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各种植物尤其是蔬菜作物对钾素的需求量很大。日本植物生理学家山崎曾提出,在粗放施肥条件下,蔬菜对大量营养元素的需求比例为N︰P (P2O5)︰K(K2O)=6︰2︰10(山东农业大学,2004)。由此可  相似文献   

8.
不同培肥途径对土壤中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肥力是土壤的基本特性,农业生产的规模和速度不仅取决于利用土地面积的数量,而且还取决于土壤肥力高低与施肥的多少.氮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重要元素,在农业生产中往往成为限制作物产量的主导因素.施用氮肥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地球上大部分氮素存在于岩石圈和大气圈中,但这种形态的氮不能直接为植物所利用,我国绝大部分耕地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氮素供应不足,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培肥地力,改善环境,保证地力常新,作物能够持续高产.  相似文献   

9.
蔬菜作物的生长,要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因此必须不断地用施肥的办法补充养分。在施肥中要讲究技巧,合理施用,以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需要。具体措施是:  相似文献   

10.
曹立耘 《蔬菜》2014,(4):25-26
钾素营养是蔬菜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三大元素之一,蔬菜生产中在保证氮磷肥供应的基础上增施钾肥,可促进氮磷钾的养分平衡,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1.
氮素是蔬菜生长和动物生存的必需元素之一。当必需营养元素缺乏时,植株往往形成有特征性的症状。这种在外观上看到的症状有助于人们对植物营养状况的了解。因此,了解和熟悉这些形态变化,在决定如何给作物施肥方面有着实践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无公害蔬菜的施肥原则与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等各种污染及有害物质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食用后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蔬菜。生产无公害蔬菜应采取哪些技术措施,特别是怎样做到科学施肥。下面从4个方面简要说明:1无公害蔬菜施肥原则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其它肥料;以多元复合肥为主,单元素肥料为辅;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尽量限制化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3.
在蔬菜生产中,利用从自然界中提取或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调控蔬菜某些生育阶段的技术,称为化控技术,化控栽培就是把各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蔬菜作物某些生育阶段进行的调控作用,配套成用于传统栽培体系中,进而抑制或促进作物的生长进程,提高作物对各种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改善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掌握蔬菜吸肥特点,进行科学施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多三 《蔬菜》1996,(4):37-37
掌握蔬菜吸肥特点,进行科学施肥10008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吴多三实践证明,要获得蔬菜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科学施肥是一个重要措施,而只有掌握蔬菜作物的吸肥特点,才能做到科学施肥。1.蔬菜是喜肥多肥性作物蔬菜作物对养分吸收量比禾谷类...  相似文献   

15.
刘国信 《蔬菜》2005,(2):42-42
瓜类蔬菜许多都是异花授粉作物,不同品种容易杂交,在留种时要严格做好隔离工作。那么,在留种时各种瓜菜究竟留哪一个瓜好呢?  相似文献   

16.
苹果树等多年生作物,通过根系从介质(如土壤)中吸取养分和上年度树体内贮存养分,所以对其施肥应主要参考树体生长状态而定.笔者认为,目前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仅仅适用于指导一年生作物播种前的施肥,不适合苹果树等多年生作物.因此,需要有针对苹果树等多年生作物的更加细致的施肥方案.为此,笔者于10年前提出了量条配方按产施肥的方案,通过多年的试验应用,实现了果树必需的所有大、中微量元素及其它物质的配方施肥,探索出了一条提高肥料利用率,达到平衡施肥、合理施肥以克服各种弊端的途径,从而达到壮树、丰产、无小年的目标,解决了多年来,苹果园偏施肥、配方难、浪费大、高成本、低收入等施肥管理的历史.现将苹果园量条配方按产施肥的具体方案以及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水生蔬菜答农民问(44):蒲菜是一类什么蔬菜?有哪些植物学种类?》[1]一文中,介绍了蒲菜采集食用和栽培情况.我国蒲菜分布范围广、野生资源丰富,但采集食用总量非常小、栽培食用地域非常狭小.20多年来,曾经有一些引种种植蒲菜的农户、企业,但作为蔬菜延续种植的情况几乎没有,即便有延续种植,也只是作为一种展示作物或景观植物,或放任生长的植物,甚至成为一种杂草.时常有人咨询能不能引种和发展蒲菜,为此,本文从蒲菜利用历史及综合利用角度,蒲菜(香蒲)生长及栽培特性等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有些农户每年在作物上施用了不少的氮磷钾肥,作物还是出现黄叶、坐果率低、生长不健壮等种种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出现这些问题,很多情况下与微量元素有关。氮磷钾是大量元素,作物生长过程中还非常需要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植物生根  相似文献   

19.
科学施肥减轻氮素对蔬菜的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城乡居民对蔬菜的需求量愈来愈高,人们在装满菜蓝子以后,又希望得到品种多、花色全、质量好、鲜嫩、无污染蔬菜。一、氮素污染对人体的影响氮素是叶绿素的主要组成元素,没有叶绿素作物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蔬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氮元素,用来制造蛋白质、磷脂、多糖等化合物,故氮素和其他元素是蔬菜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土壤缺少了氮素,蔬菜作物就瘦小,叶子发黄,花小而不易受孕。为了补充土壤中的氮素夺取高产,就  相似文献   

20.
科学施肥是实现蔬菜高产优质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两高一优”农业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实现科学施肥,首先要弄清不同蔬菜作物的需肥量及其各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下面介绍一下常见蔬菜的施肥量及其各元素间的配比,供参考。 番茄 每生产1000公斤果实,需吸收氮2.2~2.8公斤、磷(五氧化二磷,下同)0.5~0.8公斤、钾(氧化钾,下同)4.2~4.8公斤、钙(氧化钙,下同)1.6~2.1公斤、镁(氧化镁,下同)0.3~0.6公斤,各元素之间比例为3.8:1:6.9:2.8: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