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封山育林就是通过封禁加人工促进措施,使森林充分发挥天然更新能力,通过其组成树种的不断更新来维持其持续存在和发展,实现森林群落的顺向演替,防止逆向演替,变成简单、不稳定的群落而退化为灌丛和草坡.为了进一步搞好贵州国封山育林工作,使之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笔者结合近几年在封山育林工作中的实际谈几点初浅看法,供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2.
封山育林的综合效益及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湖南会同阔叶林和溆浦马尾松林样地调查 ,综合分析了封山育林的综合效益及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结果表明 :封山育林能较快地恢复森林植被 ,较好地保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 ,促进了群落演替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植物群落演替理论,结合河南省黄河中游天然林保护区森林植被的分布现状,将区域内森林植被划分为三个大区,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各区的稳定森林植被群落,并对封山育林典型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价。探讨了封山育林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封山育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封山育林是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封山育林调查,探讨封山育林措施在天然林保护、森林植被恢复、森林群落稳定与演替、生态效益发挥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认为在实施封山育林时既要考虑封山管护,又要注重育林,实现封山育林有机结合,才能获得最佳的封山育林效果。  相似文献   

5.
上海大金山岛森林群落调查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上海大金山岛植被类型的群落学调查和特征分析,发现大金山岛的主要森林群落有2种:野梧桐、青冈-石竹-鸭跖草、鳞毛蕨群落;红楠(青冈、野柿、野梧桐)-石竹-鳞毛蕨群落;它们的林下植物种类基本相似,均还处于演替较早阶段,植物多样性低,正在向地带性森林群落——以壳斗科植物为主的群落(青冈林)缓慢演替。建议对海岛地区在封山育林的基础上,采用已经引种驯化成功的优良树种,特别是壳斗科树种,通过采用林窗更新等技术进行林分改造,有目的地选留优良乡土树种,加以定向培育,可加速森林植被自然演替过程,使之及早达到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安徽省封山育林所形成的次生森林植被,进行较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根据不同生态环境条件,群落外貌特征及树种组成等因素,将全省封山育林地森林群落分为2个植被型,5个植被亚型,23个群系及4个群丛,并就主要群系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组成、结构、演替动态以及林大生长情况,作一概括的论述,为当前封山育林过程中,森林经营管理提供依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封山育林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植物群落演替理论,结合河南省森林植被的分布现状,将河南省森林植被划分为五个大区,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各区的稳定森林植被群落,并对封山育林典型模式者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宝鸡市的封山育林工作经历了普遍开展——重点进行——恢复发展并按工程进行管理的三个阶段。50年代初期,宝鸡市各地的封山育林发展较快,对恢复森林植被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同天然林接壤的疏林、灌丛,通过封育,开始由逆向演替转为顺向演替,出现了不少团、块状杨桦、栎类次生林,部分在70年代就开始了择伐利用。进入60年代中期,重点在国有林区和部分乡镇林场继续开展封山育林,使植被逐渐  相似文献   

9.
辽西凌源地区封补型森林植被恢复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森林生态学原理,针对辽西凌源地区的自然地理、森林资源特点、森林群落演替现状,详细介绍了封补型造林模式及主要技术要点。以原有植被为主体进行封山育林,补植目标树种,向恢复原有的松柞混交林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贵州贞丰县兴北喀斯特森林植被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贵州省贞丰县兴北镇板围村现存的喀斯特植物群落为对象,分析了其群落的结构和组成、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及其分布格局、群落所处的小生境状况以及封山育林后群落的演替及动态,结果表明,该地区喀斯特小生境严酷,土壤分布零星且浅薄而石漠化比例大,现存植物种群则主要以集群分布和无性繁殖策略来适应这种小生境,因此为避免其进一步遭受破坏和继续退化,采取封山育林的方式是该地区恢复森林植被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普定县喀斯特地形区的森林植被类型调查入手,通过分析喀斯特石漠化地形区的各种森林植物,探讨森林群落植物组成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通过对封山育林地、人工促进封山育林地、人工造林地等进行调查分析,针对不同立地类型,提出了采用封山育林措施,利用人工促进封山育林及人工造林的方式,补充植物种质资源,是快速恢复和培育草灌型、灌木型、乔灌型和乔木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形区森林植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封山育林是人们利用自然资源、自然力,以及森林群落演替规律培育森林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和人工造林一样,在延续和发展森林资源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市一些长年坚持封山育林的乡村实践证明,其独特的优越性有: 一、投入少,见效快,效益好。人工造林需要采种、育苗、炼山、整地、植树等,至少每亩造林地要花工30—40个。造林后还要定期抚育,勤加管理,方能成林成材。而封山育林,只要具备母树或萌芽蔸等基本条件,确定好了护林人员,严格管理培育制度就行了。一个护林员,多的可  相似文献   

13.
封山育林,就是把尚且存在的森林的天然更新能力加以保护,使之自然恢复,加上某种人工促进措施,使之尽快演替起来符合培育目的。介绍了封山育林的意义、对象以及封山育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贵州喀斯特山地灌丛香叶树群落及种群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贵州省现在的喀斯特山地灌丛香叶树植物群落为对象,分析了该群落的结构和组成、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及其分布格局,群落所处的小生境状况以及封山育林后群落的演替;结果表明,群落中有较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而香叶树种群有较宽的生态位宽度;由于喀斯特小生境的严酷性,土面零星,土层浅薄,石漠化比例大,植物种群主要以集群分布和无性繁殖来适应这种小生境;采取封山育林是恢复该地区森林植被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封山育林的理论依据与实施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封山育林是扩大森林资源 ,恢复生态环境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1 封山育林的概念及其意义封山育林是利用树木的自然繁殖能力和森林演替的动态变化规律 ,通过人们有计划、有步骤的封禁手段 ,使疏林、灌丛、残林迹地 ,以及荒山荒地等恢复和发展为森林、灌丛或草本植被的育林方法。封山育林是我国劳动人民培育森林的一种传统方法 ,全国各地普遍应用。吉林省 1990~ 2 0 0 0年 ,10年累计封山育林 4 1.2万hm2 是同期人工造林面积的 73 %。辽宁省提出生态建设三步走目标 :1999年至 2 0 0 0年 ,每年人工林完成合格面积 147万hm2 ,封山育林 13 .3…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与多样性指数方法,研究大兴安岭天然森林沼泽群落、火干扰后自然演替途径恢复的森林沼泽群落和人工造林途径恢复的森林沼泽群落的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及其沿过渡带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探讨退化森林沼泽群落的有效恢复途径。结果表明:①演替群落和人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其天然群落均有所增加(4~24和7~25),但两者的恢复机制却有所不同,前者草本种类和灌木种类均较其相应天然群落有所增加,而后者仅有草本种类增加,灌木种类却显著减少;②天然、演替和人工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沿沼泽至森林方向过渡带环境梯度依次呈递减、恒定和波动分布格局(2.1907、1.9319、0.8134,2.1216、1.9642、2.0493,1.9693、1.2830、1.4782),且演替群落与天然群落较接近(-3.2%、1.7%、151.9%),而人工群落与天然群落差异性较大(-10.1%、-33.6%、81.7%),因此,演替途径在维持物种多样性方面较人工途径有优势;③天然、演替和人工群落的组成种沿过渡带环境梯度平均变动速率依次为16.2、21.3和18.8,演替群落和人工群落分别较天然群落提高了32.7%和16.0%,因此,演替途径在维持群落多样性方面也较人工途径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封山育林类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川西米亚罗天然林区植被分布,群落演替和村山育林情况调查。探讨了封山育林类型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划分了5个类型组17个类型。阐述了各类型的特征和特点,制定了封山育林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封山育林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文中概述了封山育林的概念、技术措施以及封山育林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提出了封山育林今后研究的重点 ,主要是进行群落演替规律、生态恢复过程等封山育林的生态过程研究、封山育林生态功能及其提高技术研究、困难地带生态恢复与封山育林研究以及封山育林的生态系统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怀化地区工程封山育林可行性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山育林是运用森林演替规律理论,借助自然力量,辅以人工促进措施,达到培育森林目的的一种营林手段,具有生产成本低、绿化速度快、利用周期短、生态效益好等特点。工程封山育林是在常规封山育林理论基础上,实行集约经营和工程管理的一种新型封山育林形式。它较常规封山育林更有先进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更能有效地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  相似文献   

20.
森林植物群落和其他客观事物一样,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今天所看到的具有一定外貌特征的某一群落,不过是群落自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片断形象。为了科学经营利用森林、不断发挥森林的直接和间接效益,应掌握一些森林群落的发生(也称“形成”)和发展(也称“演替”)的规律。这部分简要谈一下森林形成的几个阶段和有关演替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