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蝴蝶兰花梗腋芽组培再生技术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蝴蝶兰花梗腋芽诱导出营养芽,营养芽茎尖诱导出原球茎状体,建立了植株再生技术体系;筛选出了花梗腋芽诱导营养芽,茎尖诱导原球茎状体,增殖、分化和生根以及过渡培养等培养基配方,对过渡移栽技术进行了研究。花梗腋芽出芽率高达90%,原球茎状体诱导率高达100%,生根率高达100%,过渡移栽成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2.
蝴蝶兰花梗芽的初代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蝴蝶兰花梗芽作为外植体进行初代培养.通过对比试验验证初代培养过程中,不同消毒剂及消毒时间、不同取材部位、不同培养基、不同细胞分裂素及其使用浓度对蝴蝶兰花梗芽萌芽的影响,以确定生产实际中可以采用的最佳方案.结果表明,蝴蝶兰花梗芽的消毒,以“使用2%过氧化氢消毒液+花梗先消毒20 min+腋芽消毒3 min”的组合最好.蝴蝶兰花梗芽的萌芽率以花梗上部为最高;花梗中部花梗芽较其他部位健壮.蝴蝶兰花梗诱导的较适合基本培养基为1/3MS培养基.适当提高6-BA浓度有利于花梗芽的分化,但用量过大会导致芽畸形.6-BA使用浓度为5 mg/L时最佳.AD不能促进蝴蝶兰花梗芽的萌发生长,实际生产中不能用来诱导蝴蝶兰花梗芽.  相似文献   

3.
蝴蝶兰花梗初代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蝴蝶兰"空港甜心"品种花梗芽的高效诱导体系,对影响其营养芽诱导的主要因子,包括消毒时间、花梗不同位置芽、培养基、外源激素及培养温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以幼嫩花梗中半木质化的花梗II为诱导材料,用0.1%HgCl2溶液消毒处理10min,接种于添加5mg.L-1的6-BA的Hyponex培养基中,并于25/18℃中培养,营养芽诱导及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4.
影响蝴蝶兰花梗芽增殖率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蝴蝶兰花梗芽增殖率的因素。[方法]在蝴蝶兰花芽产生期分别采集2、3、4、5和6 cm的花梗芽为试材,并把材料设成1/4、1/2、3/4的节段,研究花梗芽采摘时间、培养基配方和暗培养对蝴蝶兰花梗芽增殖率的影响。[结果]5~6 cm的花梗芽和3~4 cm的花梗芽在分化腋芽数量上有所差异,但在总增殖率上没有明显差异。暗培养能更好诱导不定芽的产生,但对1/4和1/2节段的花梗芽影响较大。从节位来看,3/4的花梗芽诱导效果最好。筛选培养基的正交试验发现,KC l及KT能有效提高增殖率,NAA对花梗芽增殖有抑制作用。[结论]试验筛选的培养基1/2 MS+KC l 1.0 g/L+BA 5.0 mg/L+NAA 0.6 mg/L+KT 1.0 mg/L可使蝴蝶兰花梗芽的增殖率达到8.5个,是试验初始增殖率的3~4倍。  相似文献   

5.
以切花文心兰南茜Oncidium Gower Ramsey为材料,对以花梗芽为外植体的切花文心兰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成熟度2(外形呈笋状,花苞和分叉始露出花梗苞片,高约70 cm)和中部节位的花梗上的芽为最适宜外植体;用0.1%升汞消毒处理花梗芽的适宜时间为12 min; 1/2MS+6-BA 2.0 mg/L+TDZ 1.0mg/L+NAA 0.2 mg/L为花梗芽最佳初代诱导培养基;继代培养以6-BA 3.0 mg/L+NAA 0.3 mg/L为最佳激素组合;以温度25℃C和光照强度2 500 lx(光照时间10~12 h/d)的培养条件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以蝴蝶兰花梗侧(腋)芽作为外植体,不同无机盐浓度的MS培养基进行接种培养。结果表明1/3MS的培养基培养蝴蝶兰正开花的花梗效果较好。污染数相对减少,萌芽个数相对增多,萌芽率最高达到82.4%。  相似文献   

7.
以非洲紫罗兰的花梗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建立了高频再生体系。实验结果表明:非洲紫罗兰的花梗是理想的外植体;改良的MS+1.0 mg·L~(-1) 6-BA+0.1 mg·L~(-1) NAA培养基既适宜初代培养又适宜继代培养,在初代培养可以诱导出愈伤组织,出愈率高达100%,在继代培养中可再分化不定芽,出芽率100%,在改良的MS+NAA0.1-0.5 mg·L~(-1)范围均可诱导生根,生根率100%。  相似文献   

8.
利用半木质化的‘山之翠’花梗进行嫩茎段离体培养,刺激其腋芽萌发,长成“丛生芽”,是快速获得优质种苗、保持其品种优良特性及遗传稳定性的捷径。研究表明,‘山之翠’花梗嫩茎段发生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MS+BA 2.0 mg/L+NAA 0.20 mg/L,“丛生芽”发生率可达93.3%。在花梗嫩茎段发生培养基配方中添加0.2%活性炭,接种后的第1周内进行暗培养、不加光,第2周开始每天给予13 h的光照,可保障嫩茎段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蜜糖文心兰的组织培养体系与工厂化生产技术,指出用花梗和侧芽作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可从再生芽中诱导出类原球茎,再通过芽和类原球茎2种途径进行增殖.在培养中观察发现,发育粗壮但未分化假鳞茎的再生芽诱导类原球茎能力最强,发育程度不同的类原球茎增殖特性不一,愈伤态类原球茎具较强增殖能力,增殖率最高;通过液体振荡培养7 d可以促进增殖潜能的形成,淘汰发育不良褐化死亡的类原球茎,使类原球茎发育同步化,通过悬浮培养后类原球茎出苗整齐一致,提出了液体悬浮培养和固体培养结合的高效工厂化生产新程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比试验验证不同种类细胞分裂素及不同使用浓度对蝴蝶兰花梗芽增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添加6-BA可以促进蝴蝶兰花梗芽增殖,以添加5 mg/L 6-BA为最佳;Ad可促进蝴蝶兰花梗芽根系的生长,但对蝴蝶兰花梗芽的增殖无促进作用;6-BA、Ad配合使用时增殖倍数均比各自单独使用时高,6-BA、Ad添加浓度的比例以1∶2为最好.  相似文献   

11.
应用正交设计优化文心兰丛生芽增殖培养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心兰‘小樱桃’花梗腋芽诱导出的丛生芽为增殖培养材料,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基本培养基、6-BA、NAA和水解乳蛋白(LH)4种因素对文心兰丛生芽增殖的影响,以期筛选出各因子的最佳水平,建立文心兰‘小樱桃’丛生芽增殖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文心兰丛生芽增殖影响的主次关系为6-BA>基本培养基>NAA>LH;筛选出文心兰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改良1号+6-BA 3.0mg·L-1+NAA0.1mg·L-1+LH 0.5g·L-1,45d平均增殖系数达6.53,有效提高了繁殖效率,为其种苗工程化育苗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培养基及不同添加物对蝴蝶兰花梗芽增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试验验证不同培养基、不同添加物对蝴蝶兰花梗芽增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1/3NS较适合蝴蝶兰花梗芽的增殖,椰汁添加量以150 mL/L最适合.适量添加水解酪蛋白(CH)有助于蝴蝶兰花梗芽的增殖生长,过量的水解酪蛋白则会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13.
文章详细叙述了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诱导香味蝴蝶兰L2030花梗上的腋芽萌发,可以得到无菌的蝴蝶兰不定芽.以不定芽为外植体,进行香味蝴蝶兰L2030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结果表明:诱导花梗芽萌发的培养基为MS+6-BA5mg/L+柠檬酸0.05%;不经过原球茎诱导直接形成丛生芽,对其进行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5 m...  相似文献   

14.
以补血草的带节花梗为材料,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不同激素对花梗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芽分化、继代培养以及生根的影响,建立和优化离体再生体系,为补血草快速繁殖、种质资源保存以及遗传转化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技术。结果表明,MS+6-BA 1.0 mg/L+2,4-D 2.0 mg/L为补血草花梗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89.2%),出愈速度最快(12 d),产生的愈伤组织颜色翠绿,质地紧密;不定芽诱导以MS+6-BA 2.0 mg/L+NAA 0.1 mg/L的效果最佳,诱导率为74.3%,平均每块愈伤组织诱导的不定芽数为3.6个;在NAA 0.1~0.2 mg/L+6-BA 1.5~2.0 mg/L时的继代增殖效果最好,分化率大于85%,使幼苗数增加3倍以上;生根培养以1/2 MS+IBA 1.0 mg/L+蔗糖20 g/L时的生根率最大,为100%。  相似文献   

15.
蝴蝶兰花梗诱导培养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蝴蝶兰花梗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培养基以及在培养基中添加激素对花梗诱导、丛生芽增殖和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1/2MS+BA 3 mg/L+NAA 0.2 mg/L适合花梗诱导,诱导率达90%以上;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以1/2MS+BA 5 mg/L+NAA 0.2 g/L的综合效果好,培养20~30 d后的增殖系数达到3.1;适合生根的培养基为MS(1/2N)+IBA 0.1mg/L+NAA 0.2 mg/L。  相似文献   

16.
该实验以蝴蝶兰花梗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对影响腋芽诱导的MS基本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种类和浓度配比、外植体选取部位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选用1/3MS处理来诱导花梗腋芽萌发生长的综合效果最好;单独使用细胞分裂素(6-BA)时的芽苗诱导率比同时使用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诱导率高;花梗腋芽的取材部位影响萌发率和营养芽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褐变是蝴蝶兰离体培养中的常见现象,试验尝试探寻蝴堞兰花梗腋芽离体快繁过程中有效控制其褐变的方法,诱导丛生芽.试验证明:带腋芽花梗节段褐变程度比腋芽要轻;适当的暗培养有利于减轻外植体的褐变;细胞分裂素KT比BA的褐变症状要轻,但丛生芽的诱导率不如BA;适当添加一定剂量的PVP、活性炭、柠檬酸等可减轻褐变,柠檬酸、PVP效果比活性炭显著,为特色花卉的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心兰花梗外植体形态建成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文心兰花梗外植体的诱导培养及其形态建成途径观察研究发现,外植体通过不定芽(器官型)和愈伤组织成芽(器官发生型)以及PLB途径,最终发育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蝴蝶兰花后带腋芽花梗节为外植体,比较了附加不同激素的MS培养基以及不同培养条件对控制外植体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2MS+BA3.0mg/L+NAA2.0mg/L+10%椰子汁的配方对控制花梗褐变及诱导丛生芽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蝴蝶兰组培苗快繁高效安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束冰  张金云  谢光坤  杨大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170-6171,6173
[目的]建立蝴蝶兰组培苗的快繁工厂化生产体系.[方法]以蝴蝶兰的花梗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并进行继代培养、壮苗培养、生根培养、炼苗、出瓶培养,最后分别包装、标识、运输.[结果]试验获得了无菌的蝴蝶兰芽苗,经8代继代培养后,进行壮苗培养和生根培养,而后进行炼苗与出瓶培养,最后按照大、中、小3个规格的苗龄分级出圃,对出圃的组培苗按级分别包装、标识、运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详细的蝴蝶兰苗快繁工厂化生产体系.[结论]该方法建立了蝴蝶兰组培苗的快繁工厂化生产体系,为蝴蝶兰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