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DL104型电热鼓风干燥箱试验装置,采用静态法分别测得香菜在温度为25℃和35℃、相对湿度为1 0%~9 5%范围内的解吸和吸湿平衡含水率数据,绘制了相应的香菜解吸和吸湿等温线,分析了温度和环境相对湿度对香菜平衡含水率的影响,确定了香菜干制品的安全贮藏条件。结果表明:香菜的平衡含水率存在吸湿"滞后"现象;环境相对湿度比温度对香菜平衡含水率的影响更大;当香菜样品干基含水率大于50%时,出现霉变现象;当环境相对湿度大于60%时,霉变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2.
高含水率刀豆、茄子和青椒的等温解吸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含水率刀豆(普通浓度、高浓度预处理和未预处理)、茄子和青椒(普通浓度预处理)进行了静态下平衡含水率(EMC)的测定试验(在40℃、60℃和80℃的解吸环境温度,5%~88%的相对湿度下),得出了其反映平衡含水率与温湿度关系的等温解吸曲线,讨论了温湿度、预处理及种类对平衡含水率影响的规律。并对普通浓度预处理刀豆选择了最适宜的平衡含水率模型;EMC=[(1n(1-RH))/(-aT)]~(1/b),确定了其模型系数为:a=0.63,b=2.77。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采用Novasina水分活度便快速测定谷物平衡相对湿度和谷物等温解吸和吸湿平衡规律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量迅速、测量范围宽,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4.
保温材料的平衡含水量是影响其导热系数、抗压强度、渗透性能等参数的关键因素.为分析保温材料的吸湿特性,以寒区工程中常用的3种保温材料为基础,开展等温吸湿性能试验,分析评价7种吸湿模型的适用性,提出保温材料等温吸湿曲线最优拟合公式.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保温材料的等温吸湿性能差异明显.相对湿度越大,吸湿速率越大,达到平衡含水率...  相似文献   

5.
枸杞的平衡含水率测定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WS/08-01型调温调湿试验装置,测得枸杞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10%~90%范围内的吸湿和解吸平衡含水率数据,获得在该温度下的吸湿和解吸等温线,找到了枸杞干果的安全贮藏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环境湿度较大和枸杞含水率较高时,出现霉变现象;当湿度下降和枸杞含水率下降时,霉变随之减弱;当枸杞总水分含量大于40%时,出现霉变现象;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0%时,霉变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6.
玉米秸秆不同部位含水率特性和拉伸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玉米秸秆不同部位的含水率和拉压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玉米秸秆不同部位的原始含水率自顶部至底部逐渐增大,且玉米秸秆在恒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下达到失水平衡时,以及浸泡在恒温水浴中达到吸湿平衡时,其不同部位的含水率也表现出自顶部至底部逐渐增大。玉米秸秆不同部位含水率的这一不同,导致了其拉压力学特性也随玉米秸秆的部位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除湿过程湿度场分布及作用于种子含水率的规律,针对压差原理的贮藏箱体,以水稻种子为试验物料,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5.0软件,对不同湿度环境湿度场分布和不同包装种子在不同湿度场中随时间变化的种子含水率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不同包装种子在不同湿度环境下贮藏7天的种子含水率与湿度场云图。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包装的水稻种子在不同湿度环境下具有不同的吸湿或解吸速率。95%高湿环境下散装的种子平均吸水速率可达1.79×10~(-2)mol/d,用铝箔袋包装平均吸湿速率仅有0.2×10~(-2)mol/d,是散装包装的1/9;35%超干燥环境下散装的种子平均解吸速率可达0.68×10~(-2)mol/d,贮运7天后含水率可降到9%;5 0%湿度环境下贮运7天后含水率可达到11%,但前者能耗是后者能耗的4倍多。通过与验证试验对比,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试验值与模拟值最大偏差值为1.2%,该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温室环境因子驱动甜瓜水分传输机理分析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气候室控制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量,根据水量平衡法控制土壤含水率,按照四因素五水平的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甜瓜蒸腾量进行模拟,并探讨各因子调控水分传输的机制。基于Jarvis模型建立环境因素驱动的多元非线性气孔导度模型,结合水汽扩散原理建立蒸腾量模型,模型预测精度良好。探究因素交互作用及其耦合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除相对湿度对蒸腾表现为抑制作用,土壤含水率、空气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均对蒸腾具有促进作用;土壤含水率与空气温度的单因素效应相似,随因素水平增加,蒸腾量线性升高;光合有效辐射量驱动蒸腾的单因素效应为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当因素水平超过阈值后,蒸腾量逐渐下降。环境因素在驱动和调控蒸腾过程中均存在密切耦合和反馈效应,土壤含水率与温度对蒸腾调控的耦合效应趋近于平滑曲面,蒸腾量随两因素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在试验水平内两因素对蒸腾表现为协同促进效应;空气相对湿度减弱了水汽扩散驱动力,进而抑制温度和土壤含水率对蒸腾的驱动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相对湿度的升高而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牛智有  宗力 《农机化研究》1998,(3):32-34,45
采用动态规定了温度为10℃,20℃,25℃,30℃和在相对湿度0%~90%范围内时油菜籽解吸和吸湿平衡水分,分析了油菜籽品种,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平衡水分以及温度对“滞后”范围大小的影响,并用Modifeld-Henderson方程,Chag-Pfost方程和Modifed-Oswin方程对油菜籽的平衡水分曲线进行了拟合研究,得到了描述油菜籽平衡水分的数学方程。  相似文献   

10.
环境因子对温室甜瓜蒸腾的驱动和调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温室环境对甜瓜蒸腾的驱动和调控机理,以土壤相对含水率、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光辐射量为试验因素,按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测定了不同环境因子组合下甜瓜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利用水量平衡法控制土壤含水率,用Li-6400型光合仪叶室控制温度、相对湿度和光辐射量,定量分析了瞬时尺度上土壤和气象环境因子对甜瓜叶片蒸腾速率影响的的主效应、单因子效应、边际效应和交互作用,建立了环境因子驱动的蒸腾速率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除相对湿度外,土壤相对含水率、空气温度和光辐射量对蒸腾速率均为正效应,其中土壤相对含水率和空气温度的单因子效应趋近线性函数,光辐射量和相对湿度的单因子效应分别为开口向上和向下抛物线函数;土壤相对含水率和空气温度的边际效应随编码值的递增变化较平缓,且在试验编码范围内均为正效应,光辐射量和相对湿度对蒸腾的边际效应随编码值的增加分别呈显著递增和递减趋势,其正负效应临界编码值分别为-0.69和-1.49;环境因子对蒸腾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表现为协同促进或拮抗调控作用,大气水汽压亏缺是环境影响蒸腾的重要中转因子,在瞬时尺度叶片蒸腾的调控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指导金银花的干燥、储藏和包装,根据吸附原理,采用静态调正环境湿度法测定了金银花在30,45,60℃3个温度下,0~98%水活度范围内的吸湿等温线,分析了水活度和温度对平衡含水率的影响.以平均相对误差为评价指标,用8种数学模型对金银花的平衡水分曲线进行了拟合研究,发现Peleg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金银花的平衡水分曲线.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菊粉的贮藏环境及其吸湿后晶体结构变化规律,采用静态吸附法考察菊粉在25℃、30℃和45℃条件下的吸湿特性,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菊粉晶体转变过程。实验发现菊粉具有良好的吸湿能力,并随着环境相对湿度和温度的提高而增强。当相对湿度为98%时,菊粉在30℃和45℃的吸湿率分别为40.5%和45.0%。菊粉在25℃、30℃和45℃时临界相对湿度分别为75.73%、87.54%和87.78%。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菊粉无吸湿时为无定形态结构,当吸湿率在6.50%~11.25%时,菊粉开始由无定形态结构向半晶体转变,且在2θ=9.1°时有一个衍射峰,当吸湿率大于11.25%时,晶体态的菊粉含量随吸湿率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南瓜多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南瓜多糖的纯度,筛选适宜南瓜多糖纯化的大孔树脂,确定纯化工艺参数,选用9种大孔树脂材料,采用静态与动态吸附-解吸方法对南瓜多糖进行纯化,以吸附量与解吸率为考察指标对树脂进行选择与工艺研究。结果表明:D101-Ⅰ型大孔树脂更适宜作为南瓜多糖纯化的树脂;其纯化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柱液质量浓度4.79mg/mL,上柱液体积3.2BV,上柱流速3BV/h,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25%,洗脱速度4BV/h,洗脱液体积3.6BV;上述纯化工艺使南瓜多糖纯度从  相似文献   

14.
试验分析了黄糊精/秸秆纤维复合材料在不同相对湿度下的吸湿率,并对复合材料的吸湿率数据进行一元非线性回归拟合得ω=α+bt~c,吸湿速率v=dw/dt=bct~(c-1),建立了吸湿率和吸湿速率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每种秸秆纤维复合材料在相同的相对湿度下的吸湿率曲线.在100 g秸秆纤维、40 g水、20 g黄糊精、热压温度为170℃、热压压力为4.2MPa、热压时间为30min和100 g秸秆纤维、40 g水、10 g黄糊精、热压温度为170℃、热压压力为9.8 MPa、热压时间为20 min两种条件下制备了的两种黄糊精/秸秆纤维复合材料,试验得出上述两种复合材料吸湿率较小,表明两种秸秆纤维复合材料耐水性好.在黄糊精/秸秆纤维复合材料制备中,应重点注意热压温度因素,它对复合材料的耐水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秸秆揉丝机分别对含水率10%,15%,20%,25%,30%的稻草秸秆进行揉丝试验,研究不同含水率对秸秆揉丝的能耗,揉丝产物的粉碎率、揉丝率、吸水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揉丝能耗随着秸秆含水率升高而逐渐增大,揉丝率也随着秸秆含水率升高而上升.此外,粉碎率和吸水率随着含水率的升高表现出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当秸秆含水率为20%时,粉碎率和吸水率的值最低.由此可以表明,揉丝产物的吸水率与其破碎程度相关,破碎程度越高,产物吸水率越大.本实验可为改进我国秸秆揉丝加工技术和提高秸秆丝综合质量提供方法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南瓜浆滚筒干燥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辊式布料的单滚筒干燥机为对象进行南瓜浆滚筒干燥试验,探讨了滚筒干燥过程中物料的干燥动力学特性及其干燥动力学模型。根据物料的状态将滚筒干燥过程分为浆状和膜状两个阶段,测定了不同蒸气压力下物料的含水率,分析了干燥速率随蒸气压力和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物料中的水分大部分在浆状区中蒸发,蒸气压力越高,干燥速率越快;物料在膜状区中为降速干燥阶段,蒸气压力越高膜状区起始含水率越低,起始阶段的干燥速率越慢,干燥速率下降也越慢,干燥时间越短。膜状区物料含水率的试验数据与主要薄层干燥模型进行拟合,Midilli-Kucuk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南瓜浆滚筒干燥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的牧草揉丝机效率低、揉丝质量差、对高含水率牧草不适用等问题,以苜蓿为加工对象设计了一种铡切揉碎协同式牧草揉丝机。对铡切和揉碎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设计计算确定了揉丝机的总体结构和关键部件结构参数。以生产率、丝化率为性能评价指标,进行了以电机输出转速、筛孔直径、喂入量、含水率为试验因素的单因素试验;将含水率为65%的苜蓿作为加工对象,进行了以电机输出转速、筛孔直径、喂入量为试验因素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试验因素的取值范围,探究了揉丝机对不同含水率苜蓿的揉丝效果。通过Design-Expert 12.0软件对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响应曲面分析、回归分析及目标优化,得到了试验因素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回归方程,以生产率和丝化率同时最大化为目标,对电机输出转速、筛孔直径、喂入量进行多目标寻优求解,确定最优参数组合为:电机输出转速443.77 r/min、筛孔直径14 mm、喂入量1.27 kg/s,揉丝验证试验表明,生产率为5 065.98 kg/h、丝化率为94.87%;该装置揉丝效率高、质量好,而且能够揉丝高含水率牧草,满足牧草揉丝机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稻谷平衡含水量与水分活度的关系是稻谷干燥和贮藏过程中的重要参数。本文根据文献[2]的模型,初步开发出稻谷吸附与解吸等温线拟合软件。软件建立了吸附与解吸实验数据库,通过数学模型拟合出吸附与解吸等温线,同时计算出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种植的两个水稻品种作为试验试样,运用图像分析及常温下对稻米吸湿和解吸过程进行图像动态采集的方法,获得稻米在吸湿(解吸)过程中籽粒的外形尺寸,得出两个品种稻米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湿线膨胀系数,并分析了外界环境对稻米湿膨胀系数结果的影响,为稻米湿应力裂纹机理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植物组织的复水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植物物料组织结构所具有的细咆内空间和细咆外空间的典型特征,分析了植物组织在复水过程中的水分迁移特性。根据提出的流动区域与非流动区域概念,建立了植物组织复水的一级两项动力学模型。通过试验测定云豆在30℃和45℃条件下的复水动力学曲线,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拟合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回归系数分别为0.998和0.995,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表达植物组织复水动力学过程。增加复水温度可提高流动区域的平衡含水率,提高流动区域、非流动区域水分质量传递速率常数,缩短复水时间,可提高植物组织总平衡含水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