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小麦外源DNA导入育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玉米、银杏等DNA导入小麦中,引起了生态和生化方面的变异。对负压渗透法、穗茎注射法、花粉管通道法等4种导入方法进行了比较,对变异株系的遗传背景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以大豆DNA为供体,采用超声波法、减压渗透法和电激法转化玉米,所获后代材料采用PAGE电泳法对其进行酯酶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结果显示:多数受试材料与对照材料之间其酶谱差异明显,表明导入处理已对受体基因组产生较大影响;各转导方法的转化效果依次为:超声波法>电激法>减压渗透法。  相似文献   

3.
热带种与割手密种是甘蔗有性杂交育种的主要亲本材料,为探讨其染色体的数目、类型等特征,采用核型分析方法对崖城割手密11号(Saccharum.spont.YC No.11)和拔地拉(Badil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崖城割手密11号染色体数目为2n=64,核型公式为:2n=64=56m(2sat)+8sm,核型类型为2A型。拔地拉染色体数目为2n=80,核型公式为:2n=80=80m,核型类型为1B型。崖城割手密11号和拔地拉的核型在进化上属于比较原始的类型,而且崖城割手密11号的核型比拔地拉的核型更原始。  相似文献   

4.
高粱DNA导入水稻的RAPD分子验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以密穗型高梁DNA为供体、通过共继任这通道技术导入水稻所获得的水稻后代进行了RAPD分子验证。结果表明:从122个引物中找到9个引物检测出DNA的多态性,证明外源DNA导入受体后引起后代基因组的显著变异。  相似文献   

5.
对国内外作物外源总体DNA导入技术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DNA的制备,DNA浓度、纯度及活性的鉴定,外源总体DNA导入的方法及后代鉴定等主要技术环节。总结了该项技术所取得的成就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外源DNA导入普通小麦变异株系的性状及蛋白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外源DNA导入普通小麦选出的三个变异株系进行了田间性状观察、种子蛋白质含量测定及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变异株系均获得DNA供体鲁牧1号的抗病性状,以及抗旱、耐寒、耐盐碱等抗逆特性。表现为白粉病高抗到免疫;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受体,接近DNA供体水平;种子蛋白质电泳图谱也与受体材料有明显差异。由此证明,通过外源DNA导入技术,将一些优良野生遗传资源DNA引入普通小麦,培育小麦新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以15个经济性状较好的家蚕品种为受体、4个蓖麻蚕品种的丝腺体DNA及含抗菌肽的质粒DNA为供体,采用注射处女蛾交尾囊的方法,以及取腹卵浸泡DNA后再孤雌生殖的方法进行导入。  相似文献   

8.
半野生大豆DNA导入栽培大豆其后代过氧化物酶酶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利用花粉管通道途径,导入外源DNA所获大豆变异后代,进行过氧化物酶酶谱分析,结果表明;变异后代与亲本的谱带间有明显差异,后代含有供体的谱带,这说明了外源DNA片段已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并在后代中得到了表达。因此,我们认为可以用同工酶酶谱分析的结果作为鉴定外源DNA导入大豆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去壳的水稻种子,当浸渍在25℃蒸馏水中至4、14、36个小时,分别转移到小麦DNA溶液内(500mg/ml),施以负压(-0.06Mpa)继续浸渍4小时。在同样温度下催芽,做根尖细胞学观察和幼芽同工酶分析。并测定DNA浸种后的减少量。结果表明:浸渍4、14、36小时后外源DNA减压转导处理的水稻种子,对外源DNA的吸收量依次降低;细胞染色体数目和形状无明显变化;居中者同工酶差异明显,苗期即出现性状变异。减压渗透法将外源DNA导入水稻种子的最佳时期为种子吸水第二阶段的前、中期。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用载体介导法和直接导入法将外源DNA导入水稻的研究进展,并对水稻外源DNA导入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1.
棉花DNA导入苎麻的RAPD验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寻找通过超干胚浸泡法已经将湘棉12号DNA导入苎麻湘苎3号基因组中的分子证据,对所产生的变异后代进行了RAPD验证,所用80个随机引物中,有6个引物检测出变异材料97-24与受体的DNA多太 ,3个引物检为异材料97-28与受体的多太,4个引物检为异材料97-4与受体的多态性,并且有2个引物在变异后代中扩增出供体特异带,这些结果说明棉花DNA导入苎麻后引起了后代基因组的变异。  相似文献   

12.
影响大豆DNA导入受体幼荚成活率因素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影响大豆外源DNA导入成活率多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适当的DNA导入时间、正确选择导入花部位、适量的柱头切取、适宜的土壤水分及疏花疏荚都可显著提高DNA导入成活率,成活率最高为49%,平均为34.3%。  相似文献   

13.
豌豆花DNA导入小麦对籽粒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不同生育期导入豌豆花DNA的效果不同。返青期导入DNA使小麦种子蛋白质含量增加22.61%,新增加47KD和71KD两种组分,而且这种变异可以遗传给F2代;拔节、抽穗、开花期导入DNA仅使小麦种子千粒重增加10% ̄12%,而对小麦种子蛋白质组分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模拟紫外辐射(UV-B,280~310 nm)增强对4个UV-B辐射敏感性不同的割手密无性系叶片附生真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耐性割手密无系性92-11叶片附生真菌数量较少,UV-B辐射增强减少了4个割手密无性系叶片附生真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我国已育成含本土割手密血缘的品种36个,以系谱图直观地描述了我国大陆利用本土割手密创新亲本育成品种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当地野生蔗的利用对扩大栽培甘蔗遗传基础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迄今成功产生品种的本土割手密仍限于崖城割手密、陵水割手密和云南75-2-11等品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较全面地概述了外源DNA直接导入水稻研究的兴起与发展、导入方法及导入后代的遗传变异特点,实际育种成效等,并对该方法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黑米稻DNA分子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周光宇提出外源DNA直接导入植物组织的原理,改进了某些技术方法,将黑米稻DNA导入高产品种,取得一定效果。我们采用离体稻恒温水浴法促使开花同步化试验,结果表明白米品种在40.5℃水温催花7-9分钟,黑米品种在39℃水温催花7-8分钟开花同步效果较好。为预防花柱切口在高温多湿条件下的霉变,提高结实率和种子发芽率,进行了EDTA,苯甲酸钠、CaCl2等缓冲液的筛选,初步认为用0.2%CaCl2作切  相似文献   

18.
用花粉管通道将外源DNA导入水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带有NPTⅡ基因和GUS基因的质粒pBⅠ121DNA为供体,以水稻品种特青2号受体,应用花粉管通道将PBⅠ121DNA导入受体,获得了15粒D0代的种子。扩敏不D0代种子,得到1500泣D1代粒子,在含有卡那霉素的水中萌发,获得18株绿苗。抽提绿的DNA,用NPTⅡDNA片段作探针,进行Southern分子杂交,结果呈阳性,表明利用花粉管通道已经将外源的质粒DNA导入到特青2号水稻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9.
高梁导入外源DNA后代的过氧化物酶及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外源DNA导入高梁的后代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及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由分析结果看出,所有导入后代均出现了不同于受体的谱带,并且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杂种酶带,酶带缺失,酶活性增强及酶活性减弱等现象,表明外源DNA片段已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20.
为丰富我国甘蔗(Saccharum L.)育种基因资源库和发掘新型能源植物,对我国野生割手密(Saccharum spontaneum L.)种质资源进行系统的考察与收集具有重大意义。本次考察采用居群采集法,涉及我国7省71县,涵盖了我国野生割手密分布的大部分区域,共收集到33个居群、304份野生割手密材料,并对割手密野生状态下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野生割手密在我国东经101°11′02″~111°02′29″、北纬18°33′47″~34°09′32″、海拔-11~2 155 m范围内都有分布;与其近缘种相比较,割手密生境丰富,野生状态下的形态特征差异明显,具有干旱、湿生环境的良好适应性,株高出现了1~4 m不等的变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研究与利用将有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