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为寻找最适合牛结核病污染场的检测方法,加快牛结核病净化,采用牛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TST)、比较皮内变态反应试验(SICTT)、牛结核病ELISA-γ-干扰素试验(IFN-γ-ELISA)、牛结核病抗体ELISA试验4种方法,对某结核病污染牛场300头奶牛进行检测,并以TST为参考标准,对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这4种方法中,IFN-γ-ELISA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与TST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其他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均低于TST。结果表明,IFN-γ-ELISA方法的检测敏感性较高,在牛结核病污染场净化初期使用,可以尽量避免阳性牛漏检,从而加快牛结核病净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医用结核病疫苗共计15种,其中临床I期6种、Ⅱ期6种、Ⅱb期2种、Ⅲ期1种。医用疫苗的进步为牛结核病疫苗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20世纪90年代起,英国、新西兰、西班牙等国陆续开展了野生动物的牛结核病免疫田间试验。现在全球虽然仍禁止使用疫苗免疫牛,但很多学者仍然进行了大量的牛结核病疫苗研究。英国动植物健康署(APHA)通过试验证实,卡介苗(BCG)-病毒载体疫苗联合免疫可强化BCG免疫效果。欧盟开展了结核病阶梯项目(TBSTEP),研究根除牛结核病的策略,其中包括疫苗和诊断试剂研发。此外,为扩大试验范围,欧盟食品安全局还要求开展牛结核病疫苗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3.
笔者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5425头奶牛进行结核病监测检测,然后间隔42d对前者检测出的阳性牛或可疑牛再次进行结核病检测,比较前后两次的阳性牛或可疑牛符合率.结果显示,前次应用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共检测出结核病阳性牛或可疑牛共计142头;再次检测呈阳性或可疑的142头奶牛中,结果仍为阳性牛121头.结果表明,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假阳性率约为14.8%(21/142),建议用皮内变态反试验监测检测奶牛结核病时,对检测出的阳性牛开展1次复核,以提高结核病检测的准确性和降低养殖业主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牛型结核分支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是当前国际国内普遍使用的牛结核病诊断方法.我国农业部《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将牛型结核分支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规定为牛结核病确诊方法之一.GB/T 18645-2002(《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规定,用牛型结核分支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检出的结核病可疑牛,应立即在对侧颈部用同一批号试剂再进行一次试验.在实际生产中,因为检出结核病阳性牛必须扑杀,为慎重,除可疑牛外,多数情况下阳性牛也同时进行了再次试验(复检)以再次确认.根据往年检测结果,我们发现这种短期内复检通常都可弱化首次试验结果.为研究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及评价其对检测结果判定的影响,2012年我们对新疆南疆阿克苏地区的4个奶牛场和北疆昌吉地区的1个奶牛场使用该方法进行结核病检测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及评价用于牛结核病诊断的抗原,本试验将CFP-10、ESAT-6、TB10.4、TB27.4、MPT51、MPT63、MPT64、MPB70、MPB83、Rv3872和Ag85B共11种牛分枝杆菌抗原分别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比较其对牛结核病的检出率;同时利用豚鼠和牛的皮试试验评价重组蛋白作为皮试试验刺激原的潜力。此外,将重组蛋白分别刺激结核病阳性牛和阴性牛的抗凝血24 h,检测血浆中的IFN-γ水平,评价各重组蛋白作为IFN-γ释放试验刺激原的潜力。结果显示,不同重组蛋白对结核病阳性血清的反应活性不一,MPB70总检出率最高,为59.7%;其次是Ag85B、ESAT-6和MPB83,检出率均在45%以上;MPT51的检出率最低,仅为2.2%。豚鼠和牛皮试试验均显示,单个重组蛋白作为刺激原难以产生令人满意的迟发型过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而TB10.4、TB27.4、MPT64、MPT63或Rv3872作为补充抗原,分别与CFP-10或ESAT-6混合,均可特异性地刺激结核病阳性牛产生较强的DTH反应,且与PPD-B无显著差异(P>0.05)。重组蛋白CFP-10、ESAT-6、TB10.4和MPT51均能刺激结核病牛全血释放一定的IFN-γ,其中CFP-10、CFP-10-ESAT-6串联蛋白和MPT51刺激结核病阳性牛全血释放的IFN-γ显著高于阴性牛(P<0.05)。因此,这11种牛分枝杆菌抗原并不适合单独用于牛结核病的血清学诊断、皮试试验或IFN-γ释放试验,但以CFP-10和ESAT-6为核心,TB10.4、TB27.4、MPT64、MPT63、Rv3872或MPT51作为其补充抗原,均能提高检测敏感性,有作为皮试试验和IFN-γ释放试验特异性刺激原用于牛结核病诊断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牛结核病现行防治政策是对牛尤其是奶牛进行检疫,淘汰结核病牛[1]。现在牛结核病应用较多的检疫方法有变态反应[2]、酶联免疫试验  相似文献   

7.
牛结核病是由牛分支杆菌和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消灭和控制了牛结核病.而更多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牛结核病还在广泛流行. 净化牛结核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检测后淘汰阳性牛.目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推荐的牛结核病的检测诊断方法仍是结核菌素(PPD)变态反应试验.另外一种是近年来国际上畜牧业发达国家刚刚流行的血清学诊断试验-IEN-γ干扰素方法.本文是结合临床病例就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实用性等做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1种牛分枝杆菌抗原在牛结核病诊断中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及评价用于牛结核病诊断的抗原,本试验将CFP-10、ESAT-6、TB10.4、TB27.4、MPT51、MPT63、MPT64、MPB70、MPB83、Rv3872和Ag85B共11种牛分枝杆菌抗原分别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比较其对牛结核病的检出率;同时利用豚鼠和牛的皮试试验评价重组蛋白作为皮试试验刺激原的潜力。此外,将重组蛋白分别刺激结核病阳性牛和阴性牛的抗凝血24h,检测血浆中的IFN-γ水平,评价各重组蛋白作为IFN-γ释放试验刺激原的潜力。结果显示,不同重组蛋白对结核病阳性血清的反应活性不一,MPB70总检出率最高,为59.7%;其次是Ag85B、ESAT-6和MPB83,检出率均在45%以上;MPT51的检出率最低,仅为2.2%。豚鼠和牛皮试试验均显示,单个重组蛋白作为刺激原难以产生令人满意的迟发型过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而TB10.4、TB27.4、MPT64、MPT63或Rv3872作为补充抗原,分别与CFP-10或ESAT-6混合,均可特异性地刺激结核病阳性牛产生较强的DTH反应,且与PPD-B无显著差异(P0.05)。重组蛋白CFP-10、ESAT-6、TB10.4和MPT51均能刺激结核病牛全血释放一定的IFN-γ,其中CFP-10、CFP-10-ESAT-6串联蛋白和MPT51刺激结核病阳性牛全血释放的IFN-γ显著高于阴性牛(P0.05)。因此,这11种牛分枝杆菌抗原并不适合单独用于牛结核病的血清学诊断、皮试试验或IFN-γ释放试验,但以CFP-10和ESAT-6为核心,TB10.4、TB27.4、MPT64、MPT63、Rv3872或MPT51作为其补充抗原,均能提高检测敏感性,有作为皮试试验和IFN-γ释放试验特异性刺激原用于牛结核病诊断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评价细胞因子IL-6和IL-17 mRNA转录水平与牛分枝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牛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潜力。通过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和IFN-γ释放试验临床筛选结核病阳性牛和结核病阴性牛,采集试验动物抗凝全血,分离、收集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用牛结核菌素(PPD-B)、禽结核菌素(PPD-A)、重组蛋白CFP-10-ESAT-6(CE)、pET-32a载体标签蛋白(PET)或PBS 37℃培养6 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因子IL-6、IL-17和IFN-γ的mRNA相对转录水平。结果显示,PET和空白对照PBS类似,不能刺激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的提高,表明CE中包含的PET对试验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牛外周血淋巴细胞经PPD-B、PPD-A或CE刺激后,结核病阳性牛样品中IL-17和IFN-γ的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高于结核病阴性牛(P<0.05),其中PPD-B刺激效果强于CE和PPD-A,而CE刺激的特异性更好;选取CE作为最佳刺激源,结果显示,IL-17和IFN-γ的mRNA转录水平之间相关性良好(spearman r=0.79),并初步建立了基于IL-17和IFN-γ转录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以此方法对14头结核病阳性牛进行临床检验,IL-17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阳性样本检出率为85.7%,高于IFN-γ(71.4%)。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牛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PPD-B、CE)诱导的IL-17 mRNA转录水平与牛结核病相关,以CE为刺激源建立的IL-17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用于牛结核病诊断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牛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快速、准确诊断对于控制该病、保护人类健康和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牛结核病新型诊断方法和技术的不断涌现,使该病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得到提高。文章主要针对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E)、序列扩增技术、全基因组测序法(WGS)等牛结核病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牛结核病的临床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上林县奶水牛结核病检疫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国家规定采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提纯的结核菌素 (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上林县某奶牛场水奶牛进行结核病检疫 ,被检奶水牛 46头 ,检出结核病阳性奶水牛 3头。文章分析了结核病阳性牛发生原因并提出净化奶水牛结核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首先应用皮内变态反应对10200头奶牛进行结核病检测,然后应用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对前者检测出的阳性牛和可疑牛再次进行结核病检测,比较两者的阳性符合率。结果显示,应用皮内变态反应共检测出结核病阳性牛96头、可疑牛4头;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检测皮内变态反应呈阳性的96头奶牛,结果为阳性牛94头、阴性牛2头,而检测皮内变态反应为可疑的4头奶牛,结果全为阳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7.92%(94/96),虽然皮内变态反应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且费时、费力,但考虑到γ-干扰素试剂盒比较昂贵,建议用皮内变态反应作为初筛试验,γ-干扰素试验用于初筛阳性样品的复核,以提高结核病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评价细胞因子IL-6和IL-17mRNA转录水平与牛分枝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牛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潜力。通过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和IFN-γ释放试验临床筛选结核病阳性牛和结核病阴性牛,采集试验动物抗凝全血,分离、收集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用牛结核菌素(PPD-B)、禽结核菌素(PPD-A)、重组蛋白CFP-10-ESAT-6(CE)、pET-32a载体标签蛋白(PET)或PBS 37℃培养6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因子IL-6、IL-17和IFN-γ的mRNA相对转录水平。结果显示,PET和空白对照PBS类似,不能刺激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的提高,表明CE中包含的PET对试验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牛外周血淋巴细胞经PPD-B、PPD-A或CE刺激后,结核病阳性牛样品中IL-17和IFN-γ的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高于结核病阴性牛(P0.05),其中PPD-B刺激效果强于CE和PPD-A,而CE刺激的特异性更好;选取CE作为最佳刺激源,结果显示,IL-17和IFN-γ的mRNA转录水平之间相关性良好(spearman r=0.79),并初步建立了基于IL-17和IFN-γ转录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以此方法对14头结核病阳性牛进行临床检验,IL-17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阳性样本检出率为85.7%,高于IFN-γ(71.4%)。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牛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PPD-B、CE)诱导的IL-17mRNA转录水平与牛结核病相关,以CE为刺激源建立的IL-17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用于牛结核病诊断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2013年奉贤地区19家规模化奶牛场开展奶牛结核病牛型与禽型对比检测,检测结果发现,患有禽型结核病的牛比例高。因此,应重视禽型结核病和牛型结核病对比试验,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以保障奶源安全及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 TB)是由牛结核分枝杆菌等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人兽共患传染病,该病不仅会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还会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传染病是国内外迫切需要解决的严重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之一。目前,牛结核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其通用的诊断方法是采用牛型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根据测量的皮厚差进行结果判定,在基层应用较为广泛,也是国家检测牛结核病的行业标准,但该方法的缺点是试验操作时间长达72 h,要2次抓牛测量其皮厚度,对试验牛的应激反应和生产干扰较大,且检测人员的操作易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当中应用不同诊断方法进行牛结核检测对克服试验误差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牛结核新型诊断方法和技术的不断发展,IFN-γ释放试验(IGR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序列扩增技术(NASBA)、全基因组测序法(WGS)以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等被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结核病诊断,使该病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得到很大提高。但现实中需要从价格、实用性等生产角度出发,选择出最佳诊断方法。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由于结核病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分离现象,无论是牛型结核菌素PPP皮内变态反应试验、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还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都难以准确无误地诊断牛结核病,因此确诊牛结核病比较理想的方法是2种或2种以上方法的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牛结核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原理,研究建立了牛结核病PCR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敏感性测定模板浓度为30.4pg,特异性测定牛结核分枝杆菌在478bp出现特异扩增带。通过对298头份牛奶和229份牛全血样本进行检测,检出阳性牛奶样本33份,阳性全血样本43份;鲜牛奶样本同时还用罗氏培养后采取PCR方法进行检测,检出阳性样本34份;全血样本同时还用PPD进行皮内试验,检出阳性样本52份。试验表明:牛结核病PCR检测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快速等优点,为牛结核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五家渠市肉牛、杂交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等疫病发病情况,本试验采集了30个牛场346份血清进行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病毒性腹泻病/黏膜病、牛白血病、副结核病和包虫病抗体检测,并对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日常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家渠市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病毒性腹泻病/黏膜病和包虫病存在感染,其中前两种病表现为重度感染。牛白血病、副结核病、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等病没有发病。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五家渠市肉牛、杂交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等疫病发病情况,本试验采集了30个牛场346份血清进行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病毒性腹泻病/黏膜病、牛白血病、副结核病和包虫病抗体检测,并对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日常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家渠市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病毒性腹泻病/黏膜病和包虫病存在感染,其中前两种病表现为重度感染。牛白血病、副结核病、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等病没有发病。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牛静脉注射结核菌素出现热反应的时间短于皮下注射法,故又简称为短热试验。为了探讨牛只的短热试验与结核病火土的符合率,以及了解短热试验在牛结核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本试验。本文报告于1979年9月至1980年5月,对用老结核菌素变态反应的(皮内、点眼试验)阳性反应牛进行短热试验,并剖检观察结核病灶。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在不同奶牛场中的阳性牛和可疑牛以及假定健康牛群中进行对比,通过相同剂量间隔一定时间、在同一头牛上同时进行不同剂量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进行检疫对照,比较结核病阳性牛存在的差异程度,从而分析不同方法对奶牛结核病阳性率的影响,为今后检疫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