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配比的培养基对纤维素分解菌发酵饲料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纤维素分解菌生产发酵饲料是当前饲料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它可将纤维素分解为牲畜可利用的糖,同时增加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本试验以康氏木霉和酿酒酵母两株菌混合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并对加水比、物料比、氮源添加量等因素进行研究,最终通过正交实验对各因素综合分析,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秸秆粉与麸皮1:1混合,3.5%(NH4)2SO4,原料:水为1:4,pH5.5,30℃,培养周期5d。发酵终产物粗蛋白含量20.05%,经发酵前提高了60.4%;粗纤维含量为11.01%,降低了61.96%。  相似文献   

2.
对固态降解甘薯渣纤维素的菌株进行了选育,并对纤维分解菌和酵母菌混合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康氏木霉501是降解甘薯渣纤维素的较好菌株;混菌发酵条件为同时接种各菌株,尿素加入量4%—5%,含水量为65%—68%,PH自然,于30℃培养24h。混菌发酵甘薯渣其产品的酶活、纤维素降解率(50.1%)和粗蛋白含量(42.4%)比单独用纤维分解菌或酵母菌高。  相似文献   

3.
菌糠是指栽培各种食用菌后剩下来的废料。一般每100公斤干培养料可得60多公斤废料,这些废料经适当加工即可作畜禽饲料或添加剂。 一、利用菌糠饲料的科学依据 培养食用菌的原料如玉米芯、稻草、棉籽壳等所含纤维素、木质素达50%~60%,有的还含有蜡质和硅细胞,作为饲料用,其适口性较差,多数畜禽体内都缺乏纤维酶,不能直接利用。而食用菌废料则具有较强的分解纤维素能力,还含有14%左右的蛋白质和丰富的维生素以及其它一些微量元素,其营养价值可与麦麸、玉米面相比,作物秸秆经菌分解后呈疏松多孔状,易于  相似文献   

4.
生产食用菌后的副产品一食用菌糠,是一种具有极高饲用价值的畜禽优质饲料。菌糠是食用菌的菌丝线体及经食用菌分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复合物。经测定,用麦秸、稻草等农作物秸秆生产食用菌后的菌糠中,含粗蛋白质10.2%、粗 纤 维9.32%、粗脂肪  相似文献   

5.
1提高秸秆喂牛的效益提高秸秆喂牛的效益,以往的碱化、氨化法效果不错。还可以利用单细胞蛋白生产技术,利用纤维素酶的作用等生物工程技术来提高秸秆的转换利用率。比如将纤维素分解菌与分解木质素的微生物和秸秆、酒糟等一同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发酵,据报道,发酵过的秸秆纤维素含量降低65%,使其含量在20%以下,蛋白质含量高达20%以上。其中各种氨基酸、维生素、活性酶含量增加,利用率大大提高,很值得研究推广。2重视饲料配方的科学、实用,从而提高效益认真研究不同日粮结构下,不同生理阶段的奶牛饲料配方,以最小的…  相似文献   

6.
纤维素分解功能菌及其在草业系统界面中的利用潜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光新  陈秀蓉  杨成德  薛莉  贾辉  王艳 《草业科学》2011,28(6):1156-1161
草业系统界面论完善了草业科学的理论,为分析草业生产中系统耦合和系统相悖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本研究就国内外关于纤维素分解功能菌方面的相关报道,从纤维素分解菌的物种资源、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资源、纤维素酶基因资源3个方面总结纤维素分解功能菌的资源优势。以系统论和草业系统界面论为理论依据,从草地农业系统中的3个界面,即草丛-地境界面(A)、草地-动物界面(B) 和草畜-经营管理界面(C),分析纤维素分解功能菌资源在草业系统中的利用潜势,认为纤维素分解功能菌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缓解草畜矛盾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并提出3个发展方向:1)继续以生态学研究为基础,研究纤维素分解菌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相互关系;2)选育对牧草及农作物秸秆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优良菌株,通过非传统的农业方法来解决家畜养殖中的饲料来源;3)促进家畜-作物系统深度耦合,维持整个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有机协调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茶叶渣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风味的影响.1080只25日龄青脚麻鸡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3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5%的菌酶协同发酵饲料,试验Ⅱ、Ⅲ、Ⅳ组添加1%、3%、5%的茶叶渣菌酶协同发酵饲料,试验期为28 d.结果 ...  相似文献   

8.
免耕及覆盖对土壤纤维素分解强度和纤维素分解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甘肃定西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埋片法和平板表面涂抹法测定土壤纤维素分解强度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研究不同覆盖及耕作制度下对土壤纤维素分解强度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次序对土壤纤维素分解强度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均影响不大,免耕结合秸秆覆盖的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比传统耕作提高39.7%-95.2%,免耕结合地膜覆盖比传统耕作高出11.9%-79.0%,而纤维素分解强度在个别土层虽然与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但是处理之间效果不显著。纤维素分解菌主要集中在表层,随着土层的加深纤维素分解菌数逐渐减少,纤维素分解强度由于水热条件、气候等因素的限制,在0-5 cm表层土中最小,总体表现出纤维素分解菌多的土壤表层,纤维素分解强度最弱。  相似文献   

9.
把麸皮、红薯藤、花生叶、稻草、玉米芯、糟类、鸡粪等难于直接饲喂猪的粗料粉碎后,接种纤维素分解菌,酵解成气味芳香、酸甜适度、久贮不变质的生物性节粮饲料后,采用科学的饲喂方法不仅能增强猪对生物性饲料适应性,而且节粮效果显著。1.要提高生物性发酵饲料的饲喂效益。首先要对草粉发酵饲料合理定位。必须明确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找到一种能把秸秆粗料中的粗纤维分解到精料水平的微生物菌种。虽然说藤类、草粉经厌氧发酵后,通过微生物中酶的作用可分解粗料中碳水化合物产生乳酸、醋酸菌、酶母菌和乙醇、维生素等有益微生物,并将粗料转化成…  相似文献   

10.
菌糠发酵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菌糠是指收获了食用菌后的基质废料。作者对以醋糟和棉籽壳为基质的菌糠废料,分别加入多种饲料酵母进行固体发酵,对所制取的菌糠发酵饲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质的菌糠发酵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均高于20%,可作为禽畜功能型饲料予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秸秆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郝月  杨翔华  洪新 《中国饲料》2005,(11):15-17
本试验从各种土壤及饲料中分离到12株能分解纤维素的菌株。分别测定滤纸分解度、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滤纸酶活(FPA)和天然纤维素酶活,筛选出6株对天然秸秆纤维素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通过改变其培养基中天然纤维素的含量,发现随着培养基中天然纤维素含量的增加,酶活力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的目的是确定饲粮中青贮银合欢添加水平对奶牛瘤胃微生物种群、氮平衡和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选择12头初始体重为163±16 kg、带有瘤胃瘘管的奶牛,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基础日粮以100%的水稻秸秆为原料,处理组分别用30%、60%和100%的青贮银合欢替代水稻秸秆,奶牛自由采食水稻秸秆和青贮银合欢,每天按照体重的0.2%补充浓缩料。结果表明,用60%青贮银合欢替代水稻秸秆组奶牛瘤胃微生物群,尤其是纤维素分解菌、蛋白分解菌和厌氧真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各组对淀粉分解菌群无显著影响(P>0.05)。原生动物种群数量随日粮青贮银合欢添加水平的增加呈线性下降(P<0.05)(P<0.05)。此外,氮平衡和微生物蛋白合成均随着日粮青贮银合欢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5),其中以60%青贮银合欢组最高。结论:在本试验基础上,用60%青贮银合欢替代水稻秸秆可以显著提高奶牛体内的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纤维分解菌对鹅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0日龄健康农安本地鹅64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6只。试验组从0日龄每3 d饲喂一次纤维分解菌,喂菌量为109 CFU/mL,纤维分解菌分别为:从鹅肠道内分离扩增的芽孢纤维分解菌(A组);从白蚁肠道内分离扩增的芽孢纤维分解菌(B组);从牛粪中分离扩增的芽孢纤维分解菌(C组);对照组用等量的蒸馏水代替。测定鹅日增重、采食量、料重比。结果表明,A、B、C组提高了鹅的日增重、采食量,显著降低了料重比,B组作用效果较好、A组次之,C组较差。  相似文献   

14.
选取东祁连山亚高山草地植被6种典型群落类型(嵩草草甸,金露梅灌丛草地,珠芽蓼-嵩草草地,高山柳-金露梅灌丛草地,禾草草地,沼泽草地),对各样地的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群数量的季节动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数量大小顺序为: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反硝化细菌>嫌气性固氮菌>硝化细菌;2)主要生理功能群季节动态变化总体趋势为随季节变化(5-11月)数量有所下降,从土壤剖面层次来看,0~10 cm土层数量大于10~20 cm土层;3)除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外,其余各种微生物生理功能群与土壤C、N关系紧密,表现出不同显著水平的正相关或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给今后复合发酵添加剂的开发提供新的途径,研究了纤维素分解菌与乳酸菌复合发酵情况下二者数量均达到最优值的发酵剂量。采用响应曲面设计法,设计乳酸菌(LAB)和真菌的数量为响应值,求出响应值均为最大时的自变量值。自变量为同、异型发酵LAB和纤维素分解菌添加比例及添加剂量,其中同型[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异型[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发酵LAB的添加量均为1×105、3×105和5×105cfu·g~(-1)(即5、5.48、5.70 lg cfu·g~(-1)),纤维素分解菌的比例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 viride)∶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1∶2、1∶2∶1和2∶1∶1,纤维素分解菌的添加剂量为0.1%、0.2%和0.3%。LAB和真菌的数量的测定采用传统菌种计数法计数。结果表明:建立的LAB和真菌数量的二次多项式模型显著性分别为P0.01和P=0.03,R2分别为0.95和0.74。其中同、异型发酵LAB的添加量及其交互作用对LAB数量的曲面效应影响显著(P0.05)。真菌的添加量以及同、异型发酵LAB的交互作用对真菌数量的曲面效应影响显著(P0.05)。最终优化结果为同型发酵LAB添加量为5×105cfu·g~(-1)(5.70 lg cfu·g~(-1)),异型发酵LAB添加量为4.7×105cfu·g~(-1)(5.67 lg cfu·g~(-1)),纤维素分解菌比例为2∶1∶1,添加量为0.3%。  相似文献   

16.
选用PCS培养基和定期改变传代的方法,从高温堆肥样品中筛选出4组具有较强纤维素分解能力的混合菌群,从菌群的生长特性、纤维素酶活力和滤纸、水稻秸秆的降解能力等方面复筛出一组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强而稳定的混合菌群MixF-3。该混合菌群经72h能将滤纸完全崩解,崩解滤纸后的培养液pH值基本稳定在8.5左右。培养温度为55℃或65℃时有利于MixF-3复合菌群产生的纤维素酶活较快地达到最大值;55℃培养96h左右,培养液中最高酶活为91.05U/mL,培养7d对水稻秸秆的降解率为46.5%。将复合菌群MixF-3接种到猪粪和牛粪自然堆肥中,发现其能促进肥料快速升温,48h内超过65℃,加速了原料的快速腐熟,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堆肥快速腐熟菌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张俊忠  张成霞  刘丽  张东华 《草业科学》2013,30(7):1002-1006
采集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及植被类型下0~20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采用微生物常规分析法测定土壤中氨化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嫌气性固氮菌、好气性纤维素降解菌、嫌气性纤维素降解菌和溶磷菌的数量,分析了不同海拔及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海拔的升高,土壤微生物类群的总数量呈单峰变化趋势;各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总体表现为氨化细菌>芽孢杆菌>反硝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硝化细菌>嫌气性固氮菌>溶磷菌>好气性纤维素降解菌>嫌气纤维素降解菌的分布特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中,微生物类群总数不同,表现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稀疏灌丛>咖啡地>雪地。  相似文献   

18.
从23种担子菌中筛选玉米秸秆粗纤维分解能力强的4菌株,通过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对菌株与培养料组合进行比较,并利用海兰商品代蛋用公鸡雏进行了替代部分日粮的饲喂增重试验;对菌化后饲料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对雏鸡进行饲喂增重试验。结果表明:S-2菌株为降解玉米秸秆粗纤维的最佳菌株;玉米秸秆经该菌固态发酵后粗纤维含量下降了30.5%,而粗蛋白增加了31.3%,粗脂肪提高25%,含有16种氨基酸及钙、磷等矿物质;S-2转化玉米秸秆饲料有可能代替部分配合饲料饲喂非反刍动物。  相似文献   

19.
现有的饲料添加剂目录中,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均被允许用于养殖动物。因此,本研究选择实验室收藏的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按不同比例制成复合菌液协同发酵桑叶饲料,并检测发酵第7天、第28天和56天的桑叶品质。桑叶青贮发酵后,发现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都具有降解纤维、分解脂肪,提高粗蛋白含量的能力,其中,H2组的粗纤维含量在发酵第56天较对照组下降了12.69%,只占(12.217±0.039)%,说明地衣芽孢杆菌分解纤维的能力可能相对较强,H3组的粗脂肪含量在发酵第56天较对照组下降了20.99%,只占(5.884±0.003)%,说明枯草芽孢杆菌分解脂肪的能力可能相对较强,不同比例的复合芽孢杆菌H1、H2和H3组的粗蛋白含量在发酵第56天分别增加8.96%、7.24%和3.72%,说明两种芽孢杆菌均具有提高青贮桑叶蛋白质含量的能力,能够提高饲料营养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无氮日粮纤维类型及进食量对猪内源氨基酸测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以醋酸纤维素与微晶纤维素为纤维源配制成粗纤维水平为5%的两种无氮日粮。其中微晶纤维日粮设高进食量(1000g/d)与低进食量(500g/d)两个处理,醋酸纤维日粮只设一个进食量(1000g/d)处理,共三个处理,以3*3拉丁方式验研究纤维来源及进食量对回-直肠吻合猪消化道内源氨基酸排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