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许农5号是许昌市农科所选育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种,2005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豫审麦2005005;2007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国审麦2007010。在河南省及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区试、生产试验中均比当前黄淮麦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对照品种产量高出5%以上.增产效果显著.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认清形势 调整对策 加快我省优质专用小麦推广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我省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利用现状 “九五”期间,我省在小麦育种上做了重要调整,把品种品质和产量列为同等重要位置,提出“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对一些品质特别优良的品种,只要产量与对照持平或接近,就优先考虑审定。几年来,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先后审定了豫麦34号、豫麦47号等13个优质麦品种,其中豫麦34号、豫麦47号、豫麦50号在全国举办的农业博览会上获得过大奖,  相似文献   

3.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豫麦34豫麦34是郑州市农科所于1982年以矮丰3号×豫麦2号杂交选育而成,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早熟、适应性强等优点。1994年8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5年3月农业部鉴评为面包用优质小麦新品种,同年10月在全国...  相似文献   

4.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豫麦5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高产豫麦 57是河南省漯河市农科所小麦育种室利用豫麦 18× 80( 6)-3-3-10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 1999年 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3年 9月通过国家审定.经多年示范推广,该品种普遍反应较好,深受农民欢迎,被总结为"丰年增产、平年高产、灾年不减产"型优质、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目前,累计推广面积已达 133万公顷.  相似文献   

5.
岱麦366(岱麦4366)是山东岱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小麦新品种,组合为泰农8968/泰农18,属高产、中强筋、大穗小麦新品种。2019年9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麦20190015;2022年5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20042)。2018年3月申请植物新品种权,2021年12月获得农业农村部授权,品种权号:CNA20180732.1。该品种适合在黄淮冬麦区北片高产区域种植,并可作为优质小麦订单种植。  相似文献   

6.
神麦 1号 (原泛 3号 )是由黄泛区农场农科所与河南省同位素所合作、采用有性杂交与辐射诱变相结合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该研究列入河南省丰收计划--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及推广应用项目(项目编号 200041020103)的科技攻关课题.该品种 2004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豫审麦 2004012号.  相似文献   

7.
<正>新麦26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所培育的强筋优质小麦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0007,品种权号为CNA20100645.5,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品质与加麦2号相当。为了突破"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的难关,经过多年的栽培试验,总结出一套新麦26适用的配套高产栽技术。1整地播种1.1精细整地按照"秸秆还田必须深耕,旋耕播种  相似文献   

8.
宛麦98是以宛麦369为母本,郑麦9023为父本,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28).在总结宛麦98选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黄淮麦区小麦育种在保持高产、稳产、抗病等基本特点的同时,应注重生长发育的协调和良好的农艺性状,提高品种的抗寒、抗旱、抗倒等能力,实现优质与高产、稳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9.
豫农201是河南农业大学小麦育种研究室采用复交方式,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优质面条小麦新品种,2006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豫审麦2006006,系谱号为92349—1—3—2—6—14—10—8。  相似文献   

10.
山农27号是山东农业大学与淄博禾丰种子有限公司合作,以6125为母本、济麦2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高产、优质、抗旱、综合抗病性强。2014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山东省及黄淮冬麦区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洛麦22是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在区试、生产试验中表现出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寒、耐热,落黄好,熟相佳,子粒饱满.品质优良的特性,适宜黄淮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200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8001。2007年申请品种权保护.申请公告号为CNA003558E。  相似文献   

12.
菏麦22(参试号:菏麦0839)是2019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高产、优质、抗逆小麦新品种。为了对该品种有较全面的了解,从特征特性、亲本来源、选育过程及适宜种植密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菏麦22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优良特性,在黄淮麦区北片有较大的高产潜力及推广价值;菏麦22在20万/667m2基本苗的密度下,产量表现较为突出;种植密度对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丰德存麦5号是强筋优质小麦品种,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4003)。通过定向选育实现优质和高产相结合,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高抗条锈病和黄化花叶病。大面积连片区域化种植能提高品质,实现优质优价,加快优质麦发展,满足用粮企业需求,助推强筋优质小麦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崔建民  李彦学 《种子》2006,25(3):84-85
红光粳1号系河南省新乡县新科麦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种,2005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稻2005001号。该品种适应我省黄淮稻区和南部籼改粳发展优质稻种植,是河南省唯一的一个当年审定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抗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于当前黄淮海主推品种豫粳6号,产量与其相当,据农业部2004年品质测定,综合评价达国家优质米1级,接近优质米黄金晴。新乡市种子管理站已将该品种作为主推品种在新乡市大面积推广,2005年面积达670hm^2左右,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已将其作为苗头新品种在全省种子会议上发布,该品种有望成为黄淮稻区粳稻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天麦 178 是河南天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郑麦 366/ 矮抗 58 的 F1 为母本、周麦 22 号为父本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大穗、高产、优质、抗倒、广适。2016-2020 年参加河南省丰收小麦品种试验联合体冬水组试验,2021 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 20210065,适宜在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地种植。  相似文献   

16.
小麦新品种豫麦 62是周口市农科所围绕高产、优质、多抗的育种目标 ,选择高产、多抗、大穗矮秆自育的骨干亲本周 842 5A为母本 ,优质、抗病美国小麦品种SW73 2 9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经 8年连续优选而成。 1 996~ 1 999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区试和国家黄淮南片生产试验。 1 999年 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命名为豫麦 62 ,2 0 0 0年 6月被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GS豫麦 62 ,被农业部推荐为适合农业结构调整的优质品种之一。1 特征特性豫麦 62为半冬性 ,中熟品种 ,全生育期一般为 2 3 3d,比豫麦 2 1早 1~ 2d。…  相似文献   

17.
许农7号是河南省兆丰种业公司、河南许农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稳产高产小麦品种,201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07。杂交组合母本为新麦9号、父本为豫麦18,系谱法选育。本文根椐试验结果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刘富启 《中国种业》2022,(1):123-125
中麦8号的亲本组合为核花971-3/冀Z76,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团队于2001年进行杂交,经过多年选育成功的小麦早熟高产品种。2010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津审麦2010002;2016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麦2016017。该品种广适性强,田间落黄好,籽粒外观品质好,早熟高产。  相似文献   

19.
郑品优9号是以半冬性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366为母本,以春性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号为父本杂交,F0代种子经60Co-γ 射线(200GY)处理后按系谱选育成的半冬性、矮秆、早熟、高产、优质强筋国审小麦新品种,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麦20200080)。文章重点介绍了郑品优9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要点,为该品种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漯麦8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漯麦8号是河南省漯河市农科院培育的半冬性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2005—2006年国家黄淮区试结果,平均单产7657.5~7833.6kg/hm^2.增产显著;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