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核桃壳纤维素液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残渣率、游离酚含量和可被溴化物含量为指标,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为分析手段,研究了酸催化条件下苯酚液相中核桃壳纤维素的液化.结果表明:核桃壳纤维素在酸性条件下苯酚液相中的液化实质上是纤维素的缓慢降解过程,在纤维素分子链降解为低聚糖等低分子物的同时,可能存在葡萄糖吡喃环的开环反应;在液化残渣率降低、纤维素分子量大幅下降的同时,伴随着液化中间产物与苯酚的反应,生成可溶于苯酚液相的液化产物,并使液化体系游离酚含量和可被溴化物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2.
沙柳木材苯酚液化工艺及其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研究沙柳木材苯酚液化的最佳制备工艺,以苯酚为液化剂,稀硫酸为催化剂,对沙柳木材进行液化试验,研究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液比和反应时间对液化率的影响,并借助FTIR技术分析了沙柳木材及其液化产物的成分.结果表明,对沙柳木材苯酚液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液比,其次是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沙柳木材苯酚液化较适宜的试验条件是:液比7∶1,反应温度160℃,催化剂加量10%,反应时间120 min.沙柳木材液化后,红外谱图上出现了新的特征峰,说明木粉中化学组分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更多的官能团.  相似文献   

3.
三倍体毛白杨及杉木苯酚液化物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搞清酸性条件下三倍体毛白杨和杉木苯酚液化物的结构,该研究对两种木材分别进行了液化处理,并对液化物进行了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光谱(1H-NMR、13C-NMR和31P-NMR)以及电子扫描电镜(SEM)的测定分析.FTIR和NMR的分析结果表明,液化后的毛白杨和杉木均发生了结构上的明显变化,出现了纤维素和木素的基本活性结构单元,表明液化处理使木材发生了降解、酚化等化学反应.SEM测定结果表明,木材液化物中含有未完全液化的微小木材组织碎片,两种木材液化物中残存的这种物质的大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木材褐腐过程中化学组成对其液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木材腐朽程度引起的化学组成变化规律与液化特性之间的关系,该文利用褐腐真菌茯苓对马尾松木材进行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预处理,用残渣率指标、GPC、FTIR和NMR对木材的液化程度及液化产物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褐腐木材在液比为2和磷酸催化条件下可取得良好的液化效果。对褐腐木材而言,随腐朽时间从3周延长至7周,液化残渣率逐渐降低,液化产物中残留的苯酚量逐渐减少,液化产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逐渐增大。当腐朽时间达到11和15周时,残渣率迅速下降,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继续呈上升趋势,而残留的苯酚量却有微弱的增加。说明褐腐处理的木材比正常木材在苯酚中的液化条件温和,木材腐朽程度越严重,液化反应越容易,腐朽时间11周(1%NaOH抽出物含量为54%)是木材在苯酚中的液化反应由难到易的转折点。FTIR和NMR结果显示:腐朽木材与苯酚的酚化反应主要发生在酚羟基的邻位和对位,且以单取代为主,木材组分通过酚化反应转化为含有活性部位的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5.
木材的苯酚及多羟基醇液化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41  
为拓展新的木材加工领域 ,使木材液化这一先进的木材化学加工技术尽早地应用于我国的木材行业 ,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 .该文系统归纳了高温高压法、溶剂分解法、催化剂法及无催化剂法等木材液化方法 ,高温高压法是最早的木材液化方法 ,而采用硫酸、盐酸、磷酸和草酸等作为酸性催化剂的催化剂法是目前研究最多、最具实用价值的木材液化方法 .该方法进一步系统深入地讨论了木材的苯酚液化和多羟基醇液化 ,以及木材主成分 (纤维素与木素 )的液化反应路径 ,并对木材液化生成物的用途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有必要深入研究木材的液化机理 ,开发新的环保型液化剂和“绿色化”液化方法 ,开展液化产物与其他材料复合的研究 ,研制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 ,如酚化木材 蒙脱土纳米插层复合材料等  相似文献   

6.
酸性催化剂对木材苯酚液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为了探讨酸性催化剂对木材 (杉木和三倍体毛白杨 )苯酚液化的影响 ,该研究采用磷酸 (85 % )、低浓硫酸(36 % )、盐酸 (37% )、草酸 (99 5 % ) 4种弱酸性无机酸 ,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木材的液化试验 .结果表明 ,磷酸和低浓硫酸是木材苯酚液化效果较好的催化剂 .在温度为 15 0℃、液化时间为 2h、液体比 (苯酚 木材 )为 4、催化剂含量为10 %的条件下 ,采用磷酸或低浓硫酸 ,可以分别使木材液化后的残渣率降至 3 2 %和 4 0 % .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沙柳液化产物的组成成分及其化学结构,为其进一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测定了在一定量(37%的)硫酸作催化剂,温度为150℃,液比为4,反应时间为2h的条件下,分别用苯酚、乙二醇对沙柳木粉进行液化的产物结构.结果表明:液化产物结构复杂,主要含有苯基、羟基、羧基、甲基、醚类、酚类以及芳烃取代物等.两种液化剂下其液化产物的构成无太大区别,各自含有的主要官能团大致相同.苯酚液化产物比乙二醇液化产物更为复杂,酚类液化效果较醇类液化效果好,残渣率低,酚类液化产物相对比醇类液化产物反应活性好.  相似文献   

8.
将可再生的木质纤维生物质进行液化转化制备高分子化合物可减少化石资源的消耗。以氯化胆碱/丙三醇低共熔溶剂为液化试剂,硫酸为催化剂,研究不同的反应条件包括液化温度、液化时间、催化剂浓度、液固比等对杨木木粉液化率的影响,并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水溶性、丙酮溶和丙酮不溶(液化残渣)3个组分液化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条件为240℃、15 min、硫酸质量浓度8%、液固比10∶1时,木材液化率达到最大值78.13%。在液化剂氯化胆碱/丙三醇作用下,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可以快速发生液化,水溶性液化产物组分主要包括醛、酮、酸、酯以及芳香衍生物等,丙酮溶组分液化产物主要为木质素降解产物,液化残渣主要为不溶的纤维素。研究表明氯化胆碱/丙三醇是一种高效的木材液化试剂,且液化组分主要为木质素和半纤维素。  相似文献   

9.
以多元醇(m(聚乙二醇)∶m(丙三醇)=4∶1)为液化剂、浓硫酸为催化剂,对沙柳材进行液化试验。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沙柳木材的液化工艺,并采用核磁共振仪测试液化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沙柳木粉液化的最优工艺为:m(液化剂)∶m(木粉)(液固比)=4∶1、反应时间140 min、反应温度170℃、催化剂用量5%。在此条件下,液化率为97.84%;液化产物的核磁共振谱分析得出,液化过程同时进行着降解和缩聚反应,产物主要生成了糠醛类化合物、愈创木基型木质素结构以及脂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芦竹的苯酚液化工艺。[方法]研究了芦竹在硫酸催化下苯酚液化时料液比(苯酚与芦竹质量比)、硫酸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芦竹苯酚液化残渣率的影响,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了液化产物及残渣的结构。[结果]料液比对芦竹的苯酚液化影响较大;随着料液比及硫酸用量的增加残渣率明显降低;反应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液化反应的进行,但到一定温度后残渣率变化不明显;液化反应主要在反应初期进行,随着时间的延长,液化效率变化不大。当料液比为3∶1,催化剂用量为6%,反应温度为160℃时,反应1.5 h可将芦竹较好的液化,液化残渣率达4.93%,液化效率达95%以上。[结论]液化后芦竹组分与苯酚发生化学反应,反应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1.
以苯酚为液化剂,浓硫酸为催化剂,采用微波加热对竹粉进行液化处理,研究液化条件对液化残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粉微波液化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微波加热时间8 min、液固比4.5∶1.0、反应温度150℃、催化剂用量9%、微波功率500 W,在此工艺下液化产物的残渣率仅为0.327%;在微波液化过程中,温度是影响液化效率最主要的因素,然后依次是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液固比;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竹粉苯酚液化后,芳环被引入到竹粉的分子结构中。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寻找更适合于废弃CCA防腐木材的回收处理方法,该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液化时间、温度、硫酸和磷酸加入量对樟子松CCA防腐处理木材苯酚液化效率的影响,并对液化后残渣中的铜、铬、砷去除率进行测定和分析,得到了CCA防腐处理木材的苯酚液化优化工艺参数和金属元素去除率的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①温度160℃、时间2 h、磷酸和硫酸加入量分别为1%和2%时,CCA防腐木材的苯酚液化残渣率可达到10.67%。②当温度160℃、时间1 h、磷酸和硫酸加入量分别为3%和4%时,CCA防腐木材中的金属去除效果最好,铜去除率达到100%,铬去除率为99.34%,砷去除率为42.73%。   相似文献   

13.
梁丽珍  牛俊玲  兰彦平  王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177-18179
[目的]对板栗苞液化技术进行研究。[方法]对氢氧化钠、碳酸钠、醋酸(99.5%)、磷酸(85%)、盐酸(37%)和硫酸(98%)6种催化剂对板栗苞液化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分析在130、150和170℃液化反应温度下,浓硫酸、磷酸和浓盐酸加入量与苯酚的百分比为1~6%时,对板栗苞苯酚液化效果的影响。对150℃时,以加入量为4%的浓硫酸催化板栗苞苯酚液化产物与甲醛制成的树脂和传统酚醛树脂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酸对板栗苞苯酚液化有较好的催化作用,且酸性越强对板栗苞苯酚液化催化效果越好;当反应温度为150℃,催化剂为4%浓硫酸是,板栗苞的苯酚液化效果最佳,液化率可以达到92.11%;当板栗苞粉与苯酚质量比为1∶3时,液化所得产物与甲醛反应所得酚醛树脂基本符合GB/T 14732-93的要求。[结论]板栗苞液化制备酚醛树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板栗苞液化技术进行研究。[方法]对氢氧化钠、碳酸钠、醋酸(99.5%)、磷酸(85%)、盐酸(37%)和硫酸(98%)6种催化剂对板栗苞液化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分析在130、150和170℃液化反应温度下,浓硫酸、磷酸和浓盐酸加入量与苯酚的百分比为1~6%时,对板栗苞苯酚液化效果的影响。对150℃时,以加入量为4%的浓硫酸催化板栗苞苯酚液化产物与甲醛制成的树脂和传统酚醛树脂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酸对板栗苞苯酚液化有较好的催化作用,且酸性越强对板栗苞苯酚液化催化效果越好;当反应温度为150℃,催化剂为4%浓硫酸是,板栗苞的苯酚液化效果最佳,液化率可以达到92.11%;当板栗苞粉与苯酚质量比为1∶3时,液化所得产物与甲醛反应所得酚醛树脂基本符合GB/T14732-93的要求。[结论]板栗苞液化制备酚醛树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以杉木屑为原料,研究磷钼酸在亚/超临界甲醇条件下的催化液化性能,并探讨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杉木屑用量对杉木屑液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磷钼酸在亚/超临界甲醇条件下具有很好的催化液化性能.在150 m L甲醇、0.5 g催化剂、1 g杉木屑、240℃条件下反应30 min,液化率达到93.32%.采用SEM、FT-IR和GC-MS对液化残渣、轻油和重油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残渣主要是由木质素或木质素衍生物组成;而液化产物轻油主要是由酯类、酚类、醛类、酮类等组成,主要是由纤维素及半纤维素与甲醇反应得到;而液化产物重油中的酚类物质主要是由木质素液化反应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