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莲缢管蚜是莲藕主要害虫之一。本文调查发现武汉及周边地区莲缢管蚜的主要越冬寄主植物为紫叶李,提出了莲藕田周边限种紫叶李、春季集中防治紫叶李上的蚜虫以减少莲缢管蚜越冬虫量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
菜蚜的识别及其防治黄旭正(广西植保总站)菜蚜属同翅目、蚜虫科。是为喜十字花科蔬菜蚜虫的总称,在广西发生为害蔬菜的蚜虫有:菜缢管蚜(萝卜蚜)、桃蚜(烟蚜)和甘蓝蚜(菜蚜),常见的是菜缢管蚜,为害亦比较严重。现分别简述如下。1菜缢管蚜Liaphisery...  相似文献   

3.
付贵明 《植物保护》2002,28(2):59-59
红腹缢管蚜 [Rhopalosiphumrufiabdominalis(Sasaki) ]是川西平原水稻旱育秧上的一种主要害虫 ,近年来对水稻旱育秧的危害愈来愈重。由于红腹缢管蚜是在水稻旱育秧秧苗地下根系周围发生危害 ,不易被发现 ,确诊和防治比较困难 ,一旦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4.
莲是水生蔬菜和重要的经济作物,藕为菜,藕粉、莲子及莲须是营养丰富的滋补强身食品。全株各部分均可入药,能清毒解暑散热。叶梗是很多物品的包装材料,亦是工业原料。近几年来,作者对为害莲普遍而严重的莲缢管蚜 (Rhopalosiphum nymphaeae)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1发生与为害特点  莲缢管蚜在湖北孝感全年发生 25~ 27代,世代重叠。越冬卵在翌年 3月初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 12℃时孵化,在桃、李等第一寄主上繁殖 4~ 5代。 4月底至 5月上旬产生有翅蚜迁至第二寄主莲、睡莲、眼子菜、香蒲、川泽泻、慈姑等水生植物上繁殖约 20代…  相似文献   

5.
麦蚜是我县沿江圩田三麦上重要害虫,尤以晚小麦受害更重。对其发生危害及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一、麦蚜种类和发生特点 沿江圩田三麦上蚜虫有二种:禾谷缢管蚜(又名黍蚜)R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及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Fabricius]。 定点田系统观察结果:前期以麦长管蚜较多,后期禾谷缢管蚜所占比例逐渐上升,最高可占到99%以上(见表1)。 大田调查,禾谷缢管蚜比例占59.2—96.4%。禾谷缢管蚜所以能占绝对优势,主要因为这种蚜虫生长势强,繁殖速度快,5月下旬单个蚜虫繁殖平均达45只,而麦长管蚜虫只有4.2只。  相似文献   

6.
莲缢管蚜生物学与种群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莲缢管蚜是水生经济植物与核果类果树上的主要害虫,在江苏为全周期型。秋季,雌性蚜虫在冬寄主核果类果树上产卵。夏寄主有慈姑、莲藕、菱角、芡实、绿萍等水生经济植物。调查结果表明:北纬30°以南广大地区主要以胎生雌蚜过冬,营孤雌生殖,为不全周期型。莲缢管蚜全年可完成27—29代,无翅胎生雌蚜的寿命、产卵量与温湿度有关。23—27℃、相对湿度为81—92%时,有利于成蚜的生长和繁殖,每头成蚜平均产蚜67头,成蚜寿命9.7—10.4天。莲缢管蚜种群动态全年出现3个高峰,分别为4月下旬至5月初;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主要天敌有:长突毛瓢虫、中华草蛉、食蚜肓蝽、黑带食蚜蝇等,对种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气候变暖对不同纬度带麦田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种群动态的影响,在高纬度的河北省廊坊市(39°30′N,116°36′E)和相对低纬度的河南省原阳县(34°55′N,114°15′E)开展红外线辐射增温试验,调查廊坊市(+2.00℃)和原阳县(+1.18℃)2个试验点的增温处理小区和对照小区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种群动态,并计算其盛期发生比值。结果表明,增温使廊坊市试验点的麦长管蚜始见期、峰期分别提前21、7 d,使原阳县试验点的麦长管蚜始见期、峰期分别提前14、14 d;而禾谷缢管蚜的始见期和峰期仅在原阳县试验点提前31 d和7 d。增温使廊坊市试验点的麦长管蚜盛期蚜量、峰期蚜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39.21%和77.83%,禾谷缢管蚜盛期蚜量和峰期蚜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57.31%和130.16%;增温使原阳县试验点的麦长管蚜盛期蚜量、峰期蚜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49.62%和176.52%,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的盛期蚜量比值显著降低了43.21%。表明增温有利于高纬度地区(廊坊市)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种群增长,而在低纬度地区(原阳县)仅有利于麦长管蚜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防治莲藕莲缢管蚜的理想药剂,比较研究了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的杀虫活性、田间防效、作物安全性和残留。结果表明,啶虫脒对莲缢管蚜3日龄蚜虫的LC50为0.09mg/L,毒力显著高于吡虫啉和吡蚜酮(LC50值分别为0.26mg/L和1.0mg/L)。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和山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啶虫脒和吡蚜酮在15g/hm2以上有效使用剂量时,药后7d对莲藕莲缢管蚜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啶虫脒乳油、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在稀释250倍及以下剂量时拌种或茎叶喷雾对莲藕植株生长均无药害。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在莲叶上的半衰期为2.5~5.9d;啶虫脒在莲叶上的半衰期为7.4~9.5d;吡蚜酮在莲叶上的半衰期为0.8~1.3d。吡虫啉、啶虫脒和吡蚜酮防治莲藕莲缢管蚜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9.
北京十字花科蔬菜上的蚜虫是桃蚜和菜缢管蚜,前者全年都有发生,而后者划在6月才开始发生。桃蚜以卵期在窖藏大白菜和核果类果树枝条上越冬,也有少数有翅成蚜能在窖藏大白菜上渡过参天。但白菜上的卵由于食用及留种株切关剥邦处理,而不能成为有效蚜源。另一部分桃蚜则在温室里连续发生,不进行越冬。阳畦菜苗和风障根茬菠菜上早春很早就发生桃蚜。大白菜留种株三月种植,它的第一蚜源来自风障根茬菠菜——3月下至4月初产生有翅蚜迁飞。桃树上的桃蚜在4月下开始发生有翅蚜,成为种株的第二蚜源。种株上的蚜群5月中产生有翅蚜,连续向外扩散。春菜——主要是甘蓝、花椰等——在定植时(四月)从阳畦带蚜下田;它的第二蚜源也来自桃树。春菜上的蚜群也在5月中产生有翅蚜扩散。从4、5、6月进行杂草调查证明,有9科13种是桃蚜的寄主,未发现菜缢管蚜的寄主,而旋花科的小旋花是唯一能在5月发生有翅蚜的杂草(6月没有)。由此可见,杂草不是春菜地的主要蚜源。桃蚜和菜缢管蚜在夏菜上——包括晚甘蓝、晚苤蓝、萝卜、小白菜、小油菜——混合发生,但有明显的偏嗜现象:桃蚜在甘蓝和苤蓝上占多数,菜缢管蚜在萝卜、白菜、油菜上占多数。从有翅蚜发生期看,甘蓝、苤蓝上的桃蚜正是秋白菜苗期的蚜源,同时萝卜、小白菜、小油菜上的菜缢管蚜也正是秋白菜苗期蚜源。秋白菜上也是两种蚜虫混合发生,但菜缢管蚜多于桃蚜,它们在9月上、中旬产生有翅蚜扩散。  相似文献   

10.
麦蚜俗称腻虫、油汗.在河南许昌为害小麦的蚜虫主要有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在干旱坡岭地以麦二叉蚜为害较重:平原灌溉区以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为主,尤其在小麦穗期麦长管蚜猖獗发生.许昌市位于河南中部,是河南省小麦主产区,常年小麦种植面积20万hm2左右.近年来,麦蚜在本市发生程度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1.
小麦禾谷缢管蚜发生为害与生态环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八十年代以来,我区麦蚜频繁成灾,减产2—3成的麦田较为普遍,研究证明:成灾的主要原因是优势种群已由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转变为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L.)。田间调查弄清了禾谷缢管蚜在不同海拔高度的早、中、晚播麦田的不同生育阶段,以及在植株各部位的分布。穗期禾谷缢管蚜发生轻重与3月中旬平均温度呈正相关,与3月下旬雨量呈负相关。由此建立了预测禾谷缢管蚜发生程度的多元回归方程式: Y=0.792 0.205X_1-0.015X_2用这个预测式回测8年田间实测值与预测值极近。  相似文献   

12.
缢管蚜小蜂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昱君  王履浙 《昆虫天敌》1995,17(4):172-174
缢管蚜小蜂Aphelinus rhopalosiphagus Yang et Chen是根型蚜红腹缢管蚜的专性寄生蜂。1989年调查,该蜂对红腹缢管蚜寄生率31.37~84.03%。1993~1994年在文山陆稻区系统调查,该蜂在陆稻上始见于6月中旬,终见于11月中旬,寄生高峰集中在7月上旬~8月上旬;高峰期寄生率达55.28~80.75%。冬季缢管蚜小蜂主要分布在海拔740~1289M菜园地、麦田地,寄生于取食棒头草、看麦娘、冬小麦根部的红腹缢管蚜。  相似文献   

13.
五种蚜虫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室内饲喂法研究了棉蚜、禾谷缢管蚜、白杨毛蚜、桃粉蚜和菜缢管蚜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并以所获相关数据组建生命表。结果表明:异色瓢虫的世代存活率、净增殖率在以白杨毛蚜和菜缢管蚜为食物时较高,分别为86.7%、78.3%和158.5、271.7;平均单雌产卵量在以桃粉蚜和菜缢管蚜为食物时较高,分别为1396和1835粒;内禀增长率除以白杨毛蚜为食物时较低外(0.06),其它四种均接近(0.10~0.13)。综合评价,五种蚜虫中菜缢管蚜是饲养异色瓢虫最为理想的食物。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华北小麦穗期主要蚜虫种类及其生态位, 为京津冀地区小麦蚜虫预测预报和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持,采用五点式和棋盘式取样法系统调查了河北廊坊小麦穗期不同蚜虫种类的种群动态及其在植株上的分布, 利用生态位理论, 计算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 (Takahashi)、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innaeus)和麦无网长管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 (Walker) 3种优势蚜虫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禾谷缢管蚜的时空生态位最宽, 其次为荻草谷网蚜和麦无网长管蚜, 其中禾谷缢管蚜的生态位宽度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 其他两种蚜虫呈下降趋势。不同蚜虫种类之间存在生态位重叠, 其中荻草谷网蚜与禾谷缢管蚜的重叠度最大, 为2.073 0, 荻草谷网蚜与麦无网长管蚜的重叠度最低, 为1.656 4; 随时间推移, 荻草谷网蚜与禾谷缢管蚜之间的竞争趋于增强, 禾谷缢管蚜与麦无网长管蚜之间的竞争趋于减弱, 而荻草谷网蚜与麦无网长管蚜的竞争关系相对稳定。荻草谷网蚜是当地小麦蚜虫主要优势种群, 禾谷缢管蚜时空生态位宽度最大, 与荻草谷网蚜竞争激烈, 麦无网长管蚜时空生态位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与本地害虫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同时存在时,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本研究开展了异色瓢虫成虫及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禾谷缢管蚜2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捕食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禾谷缢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方程,其日捕食量随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异色瓢虫成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禾谷缢管蚜2龄若虫的控害效能分别为221.88头和343.01头,其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禾谷缢管蚜2龄若虫的控害效能分别为140.88头和210.93头。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和禾谷缢管蚜具有较好的控害能力,其成虫对两种害虫的防控效果优于其4龄幼虫,且异色瓢虫对禾谷缢管蚜的捕食选择性强于草地贪夜蛾。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条件下,在特定空间内,测定异色瓢虫显明变种对两种蚜虫荻草谷网蚜和禾谷缢管蚜不同密度值下的捕食量。结果表明,荻草谷网蚜和禾谷缢管蚜种群数量同步增加时,EG-S值和EI值变化是从1到∞,EI值是在0到+1范围内依次增加,表明异色瓢虫显明变种喜好捕食荻草谷网蚜明显高于禾谷缢管蚜;荻草谷网蚜数量不变,禾谷缢管蚜数量增加时,EG-S值和EI值是从+1到0,EI值从-1到0范围内依次减少,表明异色瓢虫显明变种明显喜好捕食禾谷缢管蚜;禾谷缢管蚜数量不变,荻草谷网蚜数量增加时,EG-S值和EI值变化从+1到∞,EI值在0到+1范围内依次增加,表明异色瓢虫显明变种明显喜好捕食荻草谷网蚜。捕食量结果同选择指数。  相似文献   

17.
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是危害燕麦(Avena sativa)的主要害虫之一,筛选抗虫品种是防控禾谷缢管蚜的重要措施。采用田间抗蚜性鉴定与刺吸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相结合的方法,对5个燕麦品种进行禾谷缢管蚜的抗性评价。田间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青海甜为中抗,领袖、贝勒、蒙饲燕2号为低抗,蒙饲燕1号为低感。不同品种抗性波形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第Ⅰ类(青海甜、贝勒、蒙饲燕2号和领袖)抗性高于第Ⅱ类(蒙饲燕1号),EPG分析结果与田间抗蚜等级相一致。研究结果可为燕麦抗虫品种选育和区域性生产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气候因素对禾谷缢管蚜发生程度的影响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兰 《植物保护学报》1990,17(2):131-132
小麦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是本省小麦主要害虫,其发生程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作者通过整理1979—1987年田间系统调查资料,应用通径分析方法,对影响小麦禾谷缢管蚜发生程度的气候因子进行了研究。试验选取3月中旬均温  相似文献   

19.
谢佳燕 《植物保护》2012,38(3):102-104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不同剂量吡虫啉对禾谷缢管蚜酯酶活性和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吡虫啉处理禾谷缢管蚜后,可极显著诱导禾谷缢管蚜蛋白含量增加和酯酶活力增强,且不同处理组间蛋白含量差异显著,但不同剂量吡虫啉处理并未对禾谷缢管蚜酯酶动力学参数产生明显影响.不同浓度吡虫啉处理禾谷缢管蚜后,并未改变其酯酶的性质,但酯酶的表达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北方麦区发生流行的小麦黄矮病,借麦二叉蚜、麦长管蚜、麦无网蚜,禾谷缢蚜和玉米缢蚜持久性传播,其中麦二叉蚜为优势介体蚜虫种群,因此对麦二叉蚜、不同虫态及其龄期传播小麦黄矮病的能力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