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研究玉米生产技术与玉米单产及总产的相关性,对1949~2010年黑龙江省玉米年种植面积、平均单产和年总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建国60多年来,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总体呈明显增长趋势。玉米种植面积、单产、总产量随年份递增均呈线性函数变化。玉米产量变化与种植面积、平均单产及生产技术进步相关密切。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玉米单产的提高,单产的提高促进了玉米总产的增加。生产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及综合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机械化、田间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玉米增产的主要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我国农作物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先进的夏玉米种植技术,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玉米管理技术方案,提高夏季玉米的管理水平,能有效的保证玉米在育种、生苗、播种、水培、除草除害、施肥管理等重要种植环节得到实时监控,保证夏季玉米生长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高效的种植水平,从而提高玉米产量。本文主要针对夏季玉米不同的种植技术和相关的种植管理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提高夏季玉米整体的种植水平。  相似文献   

3.
玉米作为重要的农作物,一直是山西省农业种植中的主要品种。玉米在实际种植中对于环境要求较高,玉米种植水平不仅仅是对于农业种植者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性关联,对山西省农业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在对玉米产量及需求等基础信息了解后,就需要对于玉米种植技术详细分析。使用先进的玉米种植技术,在提高玉米产量的过程中,还能够提高玉米种植者的经济效益。本文就对于玉米种植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高纬寒地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处高纬塞地的黑河地区种植玉米产量低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表明:玉米种植产量低的主要因素为气温低、有效积温少;大豆前茬除草剂药害;越区种植,管理粗放;抗旱、排涝能力差等。要想提高玉米种植产量,就要尽快培育出早熟、高产玉米品种,解决好大豆前茬药害及越区种植和管理粗放等问题,尽快提高农民种植玉米的收入。  相似文献   

5.
张大泽 《吉林农业》2014,(21):37-38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国内的玉米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如果玉米质量及产量难以满足需求,将对粮食安全及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重视优化玉米栽培技术及提高玉米产量,从而保证可以供应充足的玉米。在种植玉米时合理应用栽培技术不但能够提高玉米产量,同时还可以提高玉米的质量。本文结合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对玉米高产种植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包括整地与施基肥技术、种子处理及播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玉米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我国多地在种植玉米。所以,出于发展农业,提高农民经济水平的考虑,在玉米种植方面应当积极引用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科学化、合理化的进行玉米种植,实现玉米优质高产,为提高农民经济效益、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条件。那么,如何科学、合理的应用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进行玉米种植呢?本文将以分析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应用优势及注意事项为切入点,就以上问题予以详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发展水平、发展特点及增产措施进行30年回顾。系统论述了玉米种植应实现专业化和区域化,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提高光能利用率;科学灌溉,提高水分利用率以及扩大覆膜面积,推广育苗移栽等主要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8.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全国各地都有大面积的种植。随着玉米种植科技的不断发展,目前,单纯依靠更新品种和增施肥料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难度很大,而通过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显著提高玉米单产。通过试验,采用双株紧靠玉米种植技术可显著提高玉米单位面积的种植数量。文章介绍了玉米双株紧靠种植技术,以期为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赵慧 《乡村科技》2019,(2):82-83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玉米的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然而,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的发生已成为制约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玉米的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为减少玉米病虫害发生、提高玉米产量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内容包括适量施肥、平衡水分、防治病虫害及适时收获等,提高玉米产量必须熟练的掌握这些先进技术。本文从玉米种植角度简要阐述了玉米田间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