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荔枝蒂蛀虫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由于药剂的不规范使用,导致施药次数增加,防治难度加大。为筛选对荔枝蒂蛀虫有高效防控作用的药剂,本研究采用药膜法测定了4种药剂对荔枝蒂蛀虫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表明:4种药剂中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对荔枝蒂蛀虫成虫的LC50为7.34 mg/kg,具有较高的毒力,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3%高效氯氰菊酯?三唑磷乳油和15%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乳油的毒力则相对较差。田间药效试验中,以上4种药剂对荔枝蒂蛀虫的田间防效均在90%以上。本研究表明,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3%高效氯氰菊酯?三唑磷乳油和15%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乳油对荔枝蒂蛀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在荔枝产区继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荔枝蒂蛀虫一直是荔枝上最重要的害虫,其在荔枝混栽品种果园的发生情况更为复杂,也增加了该虫的防治难度,本研究发现在荔枝三月红、妃子笑、黑叶、桂味、鸡嘴荔5种荔枝品种果园中,荔枝蒂蛀虫在三月红品种上发生最轻,随后逐渐加重,桂味荔枝上发生量回落,并分析其原因;同时该果园出现2个荔枝蒂蛀虫成虫高峰日:5月26日和6月15日,并推测5月26日荔枝蒂蛀虫成虫高峰主要虫源来自落叶蛹,6月15日主要虫源来自树上蛹。推测忽视落叶蛹可能是荔枝蒂蛀虫长期防效较低的一个原因,据此建议果农在果园防治时一定注意喷施地面,兼顾树上和地面虫源才能有效防治该虫。  相似文献   

3.
目前防治荔枝蒂蛀虫中使用最多的是菊酯类农药,比较单一,害虫易产生抗药性。为了明确51.25%农地乐乳油(美国陶氏益农公司产)对该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笔者于1997-1998年对该药剂进行了防治荔枝果实后期蒂蛀虫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在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电白荔枝示范基地,选择树冠矮小、连片种植、树势壮旺、荔枝蒂蛀虫发生较严重的10年生白蜡荔枝。设农地乐2500、2000、1500倍液和兴棉宝1500倍液及清水对照5种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3-4株树,随机区组排列,清水对照区设置在荔枝园的边缘。本试验以第3-4代的荔枝蒂蛀虫为防…  相似文献   

4.
荔枝椿象是我国荔枝、龙眼产区的一种主要害虫。该虫一年发生1代,成虫越冬,4月为产卵盛期,卵多产于树冠下层叶片背面,一头雌虫可产卵5~10次,每次产卵大多14粒。 用药防治抓住两个关键时期。一是早春越冬成虫开始活动时期,即3月中下旬,此时成虫即将产卵,抗药力最弱。可用10%敌·氯乳油(蒂蝽净,广东省东芜市瑞德丰公司产)1500~2000倍液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杀得福,广东省东莞市瑞德丰公司产)2500~ 3500倍液或 90%敌百虫 500~800倍液,防治1~2次即可。二是5月中下旬,此时…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用5.0%蚜虱净、0.6%虫螨光、4.5%高效氯氰菊酯、40%氧化乐果4种农药对田间虫害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新型低毒农药蚜虱净、虫螨光对紫花苜蓿上的豌豆蚜、蓟马和盲蝽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7d,蚜虱净和虫螨光对豌豆蚜、蓟马和盲蝽的防效分别达到95%,86%和74%以上。与高效氯氰菊酯和氧化乐果等菊酯类和有机磷农药效果相似,可以替代该类药剂。  相似文献   

6.
正据《果树学报》2018年第2期《荔枝蒂蛀虫的产卵选择性研究》(作者董易之等)报道,荔枝蒂蛀虫是荔枝、龙眼上的主要害虫,深入认识其产卵选择机制,对于该虫的有效控制有重要意义。通过产卵选择试验,测定荔枝蒂蛀虫对荔枝果实、产卵介质表面纹理结构、颜色、形状和大小以及荔枝嫩叶和老叶等的产卵选择。结果表明,荔枝果实可吸引荔枝蒂蛀虫产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荔枝鲜果、果皮、叶片、果干、干果皮及其与水的混合物以及不同材质和表面纹理结构的筛网引诱荔枝蒂蛀虫产卵的效果。结果表明,以荔枝鲜果、果皮、嫩叶和老叶作为产卵引诱物,可引诱荔枝蒂蛀虫大量产卵,但持效期较短,引诱效果在1~2天后即显著下降。筛网网孔大小对荔枝蒂蛀虫产卵有显著影响,100目和120目筛网上的落卵量明显比150~600目筛网少,但筛网的材质则对该虫产卵影响不大。荔枝干果皮对荔枝蒂蛀虫无产卵引诱作用,但干果皮与水混合后,却可引诱该虫大量产卵,其中干果皮与水以质量比1:3混合的引诱效果最佳。该混合物与400目尼龙筛网组合使用,其引诱荔枝蒂蛀虫产卵的效果与荔枝鲜果相当,筛网上的荔枝蒂蛀虫落卵量为17.3~24.0粒,荔枝鲜果为17.5~23.0粒。且混合物的持效期较长,产卵引诱效果在第8天才出现下降。然而,以荔枝果干以及果干与水的混合物作为产卵引诱物,均无法引诱荔枝蒂蛀虫产卵。  相似文献   

8.
作者于1996年3月下旬至6月中旬荔枝蝽产卵盛期,在广州市海珠区上涌村荔枝园和广东省农科院荔枝园(品种均为怀枝),选取荔枝蝽刚产下的卵块作标记,7天后回收卵块。鉴定寄生蜂的种类并统计其寄生率。农科院的荔枝园多年来实行适量用药和人工释放平腹小蜂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方式,调查的当年不施药,不放蜂(下称综防园);上涌荔枝园  相似文献   

9.
以荔枝蒂蛀虫成虫为研究对象,每月中旬对荔枝蒂蛀虫的发生量进行调查,在掌握荔枝蒂蛀虫的发生规律的基础上,以温度、湿度、降水量、光照等气象资料作为预测因子,探究荔枝蒂蛀虫的种群动态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成虫种群变化趋势呈现单峰模式,荔枝蒂蛀虫成虫的种群变化与温度、降水和光照时间呈现显著相关性,气温对于荔枝蒂蛀虫成虫种群动态变化的解释力最强,而相对湿度对荔枝蒂蛀虫成虫种群动态变化的解释力最弱。  相似文献   

10.
通过羽化监测取得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Enderlein)成虫雌雄性比数据,采用诱蝇球诱集方式,监测弃管园田间成虫数量和性比变化情况,对各时段诱集的雌性成虫进行卵巢解剖分级,发现诱蝇球对雌性成虫的诱集能力略高于雄虫;田间成虫盛期雌性成虫卵巢发育加快,普遍具备产卵能力,田间成虫盛期与产卵为害盛期同步。大实蝇防治实践中,根据成虫发生时间确定诱蝇球的使用时间,不必考虑性别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福建省莆田荔枝蛀果害虫逐年加重为害,以荔枝蒂蛀虫为害最严重。它为害荔枝枝梢、花穗及果实,但不为害叶片。一年发生10代,世代重叠。1999~2000年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25%功夫菊酯乳油(英国捷利康中国有限公司提供)2000倍液防治荔枝蒂蛀虫保果、保梢效果最好,喷药后7天,虫果率为38%,虫梢率为105%,分别比对照低546和38个百分点。其次为30%氧乐氰乳油1500倍液,虫果率和虫梢率分别为47%和15%。再次为20%杀灭菊酯水乳剂1500倍液和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虫果率和虫梢率分为120%、200%和151%、285%。40%乐果乳油800倍液效果最差,虫果率和虫…  相似文献   

12.
荔枝园全年施药一般 4~ 5次 ,应加强栽培管理。第一次 :春梢花蕾期 ,重点防治荔枝蝽 ,3月中下旬用 90 %敌百虫 6 0 0~ 80 0倍液加水胺硫磷 80 0倍液喷杀。第二次 :幼果期 ,重点防治蛀蒂虫 ,并兼治荔枝蝽 ,一般在荔枝谢花后 10天用高效灭百可 30 0 0倍液或 2 5%杀虫双 50 0倍液。第三次 :在果实发育期 ,重点防治蛀蒂虫 ,在果实迅速膨大期、果实开始着色期及采果前 2 0天各喷一次药 ,以 10 %高效灭百可 30 0 0倍液防效最佳 ,并能兼杀卵作用 ;杀虫双加敌敌畏也可配合使用。第四次 :在秋梢展叶期 ,主要防治食叶和蛀梢害虫 ,如蛀蒂虫、尖细蛾、…  相似文献   

13.
试验了放线菌制剂绿色地信9号及多菌灵等2种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绿色地信9号 300倍液的防效最好,喷药3次后7天防效为53.7%,其次为绿色地信9号500倍液,其800倍液的防治效果和多菌灵800倍液的防治效果相当。供试药剂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草莓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香蕉生产中防治花蓟马的最佳施药时期。测定吡虫啉、毒死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香蕉花蕾现蕾期、苞片打开1-3梳期、苞片打开4-8梳期采用喷雾法施药。结果表明,供试三种药剂在香蕉现蕾期施药优于其它两个时期,其中,70%吡虫啉对果穗的平均防效为85.7%,显著高于毒死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防效,而在花蕾苞片打开后施药,3种药剂的防效都低于65.0%。同时,在现蕾期施药,3种药剂对果穗不同位置的防效也有差异,其中,第一梳的最高,最高为88.9%,尾梳最差,最低为63.9%,其中吡虫啉的持效性最好,对尾梳的防效为80.2%,显著优于高效氯氟氰菊酯。香蕉现蕾期是防治花蓟马的最佳时期,而吡虫啉是三个药剂中防效最好的。  相似文献   

15.
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是槟榔树的重要害虫,本文对红脉穗螟雌成虫生殖系统的结构及卵巢发育分级进行了研究,为红脉穗螟的生物学研究和田间预测预报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红脉穗螟雌成虫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其他鳞翅目昆虫相似,外生殖器主要由产卵器、导精管、交配囊及其附属结构组成,内生殖器包含1对卵巢、2根侧输卵管、1根中输卵管、受精囊、附腺和生殖腔。红脉穗螟卵巢发育可分为乳白透明期(I级)、卵黄沉积期(II级)、成熟待产期(III级)、产卵盛期(IV级)和产卵末期(V级)5个级别;红脉穗螟3日龄雌成虫卵巢普遍发育为IV级,进入产卵盛期,4日龄时日平均产卵量达到最高。本研究明确了红脉穗螟雌性生殖系统结构,建立了红脉穗螟卵巢发育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掌握木毒蛾在广西荔枝上的发生危害规律,筛选出高效的防治药剂,为木毒蛾的田间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通过室内继代饲养观察及田间调查相结合,掌握木毒蛾的生育历期;2)采用喷雾法对木毒蛾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试验【结果】1)木毒蛾在广西的发生代数为一年一代,幼虫期7龄,幼虫期50-60天,以幼虫在卵壳内越冬。2)试验结果表明,施药24h后, 20%甲氰菊酯EC、2.5%敌杀死EC、4.5%高效氯氟氰菊酯EC对木毒蛾的防效>90%,100克/升联苯菊酯EC、10%除尽SC的防效>80%,40%辛硫磷EC、480克/升毒死蜱EC60克/升乙基多杀霉素SC<80%。【结论】20%甲氰菊酯EC、2.5%敌杀死EC、4.5%高效氯氟氰菊酯EC可做为荔枝木毒蛾暴发时防治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不同药剂对桑树主要害虫的田间防效,选择6种不同类别药剂(其中辛硫磷为对照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药14 d后,防治鳞翅目害虫的6种药剂中,800 mg/L的40%辛硫磷EC的平均防效(91.47%)最优,其次是100 mg/L的70%吡虫啉WDG(90.29%),再次是100 mg/L的10%虫螨腈S...  相似文献   

18.
荔枝瘿螨是荔枝、龙眼上的主要害螨。目前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要防治手段。选用 6种农药进行田间防治试验 ,喷药后 2天 ,50 %溴螨酯乳油 30 0 0倍液、1 8%虫螨光乳油 150 0倍液、2 0 %哒螨酮可湿性粉剂 30 0 0倍液、2 0 %双甲脒乳油 10 0 0倍液、5%唑螨酯悬浮剂 2 50 0倍液和 4 0 %乐果乳油 80 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87 8%、78 6%、77 4 %、4 9 7%、66 9%和 66 7% ;喷药后 7~ 15天 ,除乐果外 ,其余几种农药的防效均明显上升 ,防效均在 92 %以上 ,5种农药间差异均不显著。乐果仅为 75 1%~68 5% ;喷药后 30天 ,几种药剂的防效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19.
选用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5%啶虫脒乳油、480 g/L毒死蜱乳油、450 g/L吡虫啉微乳剂、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和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7种杀虫剂对香蕉花蓟马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当采用每间隔两天施药时,7种供试药剂对香蕉花蓟马都具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0.25ml/L对该虫的防效最高,为87.92%,其次为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0.67 ml/L,其防效为86.02%,再次是450 g/L吡虫啉微乳剂0.33 ml/L,防效为72.00%;5%啶虫脒乳油0.67ml/L、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0.33 ml/L、480 g/L毒死蜱乳油0.5 ml/L、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0.33 ml/L对该虫的防效分别为:62.63%、54.48%、51.47%和45.91%,显著低于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和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明确了荔枝蛀蒂虫的雌性生殖系统由1对侧输卵管、1根中输卵管、1个交配囊和1个受精囊组成。根据雌性生殖系统发育的典型特征,将卵巢发育过程分为乳白透明期(Ⅰ级)、卵黄沉积期(Ⅱ级)、成熟待产期(Ⅲ级)、产卵盛期(Ⅳ级)和产卵末期(Ⅴ级)5个发育时期,同时明确了该虫常见异常卵巢形态及不同日龄的卵巢发育进度。研究结果为该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