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越  石丹  李品红  张英俊 《草地学报》2012,20(4):631-636
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不同区域的开花期羊草(Leymus chinensis)品质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期了解影响羊草品质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羊草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在地区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土壤中碱解氮含量与羊草CP,NDF和ADF含量相关性最大,土壤有机质、全磷含量以及pH与羊草品质的相关性较小;平均有效积温、平均降水、相对湿度、日照长度与上述3项指标都极显著相关,而日较差与NDF和ADF显著相关;气象因子对羊草品质影响大于土壤环境,平均有效积温对开花期羊草CP含量贡献最大(复相关系数为0.940),湿度和日照长度对NDF含量作用明显(R14,3>R13,4, R1(4)2>R1(3)2),相对湿度对羊草ADF含量贡献最大(复相关系数为0.941),平均有效积温低、相对湿度小的地区品质较好。因此,羊草品质主要受到气象因子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青海省海南州共和温性草原草地植被生物量与气候因素的关联程度进行了相关分析,以牧草抽穗期和成熟期产量为对照列,以牧草生长期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月日照时数以及月≥0℃积温为对比列。经分析表明,对共和温性草原牧草抽穗期产量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是4月、5月日照时数,4月、5月平均气温及5月≥0℃积温,低温、寡照是制约牧草抽穗期产量形成的气候条件;6~8月温度和积温是影响共和温性草原牧草成熟期产量的主要因子,每年6~8月的温度和积温高低、日照的强弱直接影响成熟期牧草产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3.
气象影响因子对高寒针茅草原牧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青海省兴海县1999-2009年高寒针茅草原西北针茅(Stipa sareptanavar.krylovii)生育期的气象资料和牧草年产量,对其11年的牧草产量数据进行五次多项式趋势产量拟合,计算气象产量和相对气象产量,利用DPS统计软件对牧草生育期内不同时段气候因子与相对气象产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月下旬平均气温、积温对西北针茅产量的影响最大(P0.05);4月下旬的降水量,5月上旬10 cm地温,6月上旬平均气温、积温、5和10 cm地温以及8月下旬10 cm地温对西北针茅的影响次之(P0.10)。西北针茅生育期各气象因子与相对气象产量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6月上旬、8月下旬的平均气温,4月中旬、6月上旬的积温和5月下旬的降水量与西北针茅相对气象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各要素每增加1个单位,相对气象产量分别减少8.15、11.65、0.43、0.55、0.33 kg/hm2;7月上旬的积温、4月中下旬和6月下旬的日照时数与西北针茅相对气象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各要素每增加1个单位,相对气象产量分别增加1.300 0、0.074 50、.785 0和0.137 0 kg/hm2。  相似文献   

4.
以内蒙古通辽市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逐旬的气温、降水、日照、积温等气象数据,通过分析各气候因子对玉米作物产量的影响,找出关键因子的适宜指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及趋利避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筛选出连阴雨年份(2018~2019)、“暖冬”年份(2019~2020)以及未出现上述异常天气的对照(ck)年份(2017~2018)3个枇杷花果期发育年份,将各年份枇杷发育期,果实产量、品质数据等观测指标分析:(1)冬季连阴雨年份花期缩短,但由于该年度未有低于-3℃冻害影响,对后期果实膨大幼果生长发育等关键生育期均无明显影响;暖冬年份春芽开放期较对照年份提前了两周左右,果实成熟期较上两个年度提前了5~6d,其它发育期受非冻害的冬春季异常天气影响不明显;(2)暖冬和连阴雨年份等冬春季非冻害异常天气,对枇杷产量影响较少,甚至还带来一定程度增产,侧面反映冬春季制约枇杷产量的主要因素还是冻害;(3)从果实生长曲线和果实品质对比发现,果实的膨大和果实品质的产生主要受4月之后的天气条件影响,前期的异常天气对膨大后果实发育和果实品质影响有限。故在保证花期不受冻害的条件下,重点调控果实进入迅速膨大期后的4~5月份温、湿、光照等气象要素条件,有助于调控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6.
正据《果树学报》2019年第6期《不同果实发育期干旱胁迫对温州蜜柑果实品质形成的影响》(作者潘斌等)报道,为了研究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山下红温州蜜柑为材料,分析了果实发育过程中细胞分裂期、果实膨大期及较长时期连续干旱后果实外在和内在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果实发育阶段干旱胁迫后果实体积均呈下降趋势,细胞分裂期、果实膨大期、连续干旱期果实体积分别下降22.5%、49.6%、65.7%。对各处理的成熟果实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7.
正据《果树学报》2018年第6期《钙处理对葡萄果实花青素含量及品质的影响》(作者余俊等)报道,为了研究不同钙处理对葡萄花青素合成及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喷钙时期、浓度、部位,为葡萄的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以6年生"美人指"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钙处理水平(0、1、3、5、8 g/L)、施肥方式(叶果喷施和浸果)及施用时期(第1次膨大期和第2次膨大期)对葡萄果实品质和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钙处理可明显提高果实的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及花青素含量,并降低果实硬度和酸度,果实品质和花青素含量随着钙质量浓度的  相似文献   

8.
高寒草甸牧草产量形成过程及与气象因子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高寒草甸牧草产量的形成过程与生物量的积累过程和自然界各种生物种群消长规律一样,可用逻辑斯谛生长函数来描述。随着季节的进程,依环境条件的周期变化表现为有缓慢积累-快速增加-相对稳定-折损减少等4个阶段。对气象因子影响高寒草甸牧草产量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地区降水量可基本满足牧草生长发育的需求,而温度因子则成为主要的限制因子。其气象因子影响程度大小的序次为:1月平均气温>5-8月平均气温>5-8月日照时数>5-8月水热综合配合(降水量与气 温的比值)>5-8月降水量>上年度末9-11月的降水量。在分辨系数取0.5的条件下,以上各因子所对应的关联度排列为:0.835>0.791>0.771>0.754>0.743>0.638。将上述各气象因子进行主成分处理后,建立评估或预报高寒草甸牧草产量的模拟模型方程:GW=a+aj覺j。其拟合及试报效果很好,可作高寒草甸牧草产量的评估或预测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9.
正据《中国果树》2015年第6期《春雪桃果实膨大期喷施多效唑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闫震)报道,以桃品种春雪为试材,在果实膨大期喷施多效唑不同浓度(1 000、1 500 mg/L),以喷清水为对照,研究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 mg/L处理单果重、果肉起始硬度、果肉平均硬度均显著高于对照,核果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果皮硬度、果皮脆性均高于对照,果皮破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一年两熟栽培条件下叶片黄化处理对二季葡萄成花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在夏季果实采收后,树体恢复5周进行黄化处理,模拟葡萄自然休眠,观察其成花率、结果率并测定果实品质。本研究设7月21日、8月1日和8月12日3个时期进行黄化处理。结果显示:8月12日黄化处理的成花率和结果枝率显著高于其它2个时期,8月1日次之,7月21日最低;果实品质:可溶性固形物(TSS)、固酸比、纵横径和单果重8月1 黄化处理的显著高于其它时期,且不同时期黄化处理差异性显著。在果肉中,花青素、总酚的含量8月12日黄化处理的显著高于其它时期。在果皮中,相比其它时期8月12日葡萄果实花青素含量都显著高于其它时期。所以,综合成花率与果实品质两方面考虑,以8月12日进行黄化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正据《中国农学通报》2020年第4期《硅钙肥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张峰等)报道,为探讨硅、钙肥在库尔勒香梨上的施用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用果蔬钙肥和硅肥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个处理均提高了库尔勒香梨果实的单果质量、硬度、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除幼果期与膨大期喷施果蔬钙肥和硅肥外可滴定酸含量均低于对照,但影响较小。在各处理中,幼果期和膨大期树冠喷施果蔬钙肥,同时配合土施硅肥的处理对于提  相似文献   

12.
《中国果业信息》2020,(3):54-54
据《中国农学通报》2020年第4期《硅钙肥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张峰等)报道,为探讨硅、钙肥在库尔勒香梨上的施用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用果蔬钙肥和硅肥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个处理均提高了库尔勒香梨果实的单果质量、硬度、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除幼果期与膨大期喷施果蔬钙肥和硅肥外可滴定酸含量均低于对照,但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正据《浙江农业科学》2020年第1期《有机叶面肥对柑桔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吴文明等)报道,在柑桔果实膨大期施用有机叶面肥,分析其对柑桔树势及果实品质、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5年生的桂热芒71号为试材,采用设施避雨与露地栽培模式,比较分析了两种栽培技术对田间环境、果实生长发育、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避雨栽培可降低田间湿度,平均降幅1.9%RH~2.4%RH。花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至成熟期设施避雨与露天栽培田间湿度相差最大分别达到5.5%RH、5.4%RH、8.1%RH。桂热芒71号在设施避雨和露天栽培两种不同栽培模式下,果实迅速膨大期为第二次生理落果完成后的21~27天,之后为果实膨大缓慢期,因此,在果实膨大期可供应充足肥水、加强果园管理,促进果实增长。设施避雨栽培的总糖、Vc、TSS含量、株挂果数、产量分别比露地栽培提高了11.9%、34.4% 、5.2%、60.2%、85.09%,总酸含量比露地栽培降低了16%。在广西桂南等春季低温阴雨天气多的地区,可适当推广设施避雨栽培。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西藏高海拔河谷气候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产的影响,以西藏达孜引种栽培的20个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以3茬次鲜草量产、总草产量为参考数列,以生长期内的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气温、≥5℃积温、日均最高气温、日均最低气温、平均风速、相对湿度等为参比数列,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西藏紫花苜蓿草产量与气象因子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日均最低温度对第1茬草产量影响最大;而影响再生草产量的气象因子主要是平均温度即热量指标;影响总草产量的气象因子主要是5-7月的降水量和3-5月的日均最低气温。因此,影响紫花苜蓿总草产量及各茬次草产量的主、次气象因子及其效应都有所差异,生产中可进行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青海共和盆地天然草地牧草产量影响因子:年降水量、≥0℃年积温、年均温、年日照时数、3~8月≥0℃积温、3~8月日照时数、3~8月均温、3~8月降水量22年资料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作为最主要综合指标的第一主成分中的≥0℃年积温、3~8月≥0℃积温、3~8月均温的影响,贡献率是59.16798%,第二主成分中的年均温、年降水量和3~8月均温的作用,贡献率为25.51548%,第三主成分中的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3~8月降水量、3~8月日照时数因素,贡献率为9.301132%。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的形成是众多自然因子综合作用下相协调的产物,其中热量因子是牧草生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为提出缓解长江三峡库区秋冬季连阴雨导致的低温寡日照对中晚熟柑橘果实品质的影响采取的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重庆柑橘主栽品种椪柑(Citrus sinensis(L.) Osbeck)、纽荷尔脐橙(Citrus sinensisO sbeck ‘Newhall’)和塔罗科血橙(Citrus sinensis cv Tarocco)为材料,开展柑橘果实成熟期杜邦特卫强地膜全覆盖(Full cover,FC)、半覆盖(Half cover,HC)地表覆盖处理,和未覆盖作为对照(CK),测定了树体不同部位的果实内在品质和外观品质; Tyvek?覆盖后纽荷尔脐橙和塔罗科血橙的通过显著降低了树体下部果实黄绿色差b的值,进而HC和FC下部果实外观品质a/b相对提高达到9.00%以上,同时下部亮度L也有显著提高;对覆盖后对椪柑外观色泽影响较小。对于果实的内在品质而言,椪柑和纽荷尔脐橙Tyvek?覆盖在90d时的树体下部的果实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含量均显著降低,且椪柑T/A相对于CK均达到10%以上;塔罗科血橙在150dFC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iled content,TSS)显著的提高,HC处理显著降低了TA含量,最终覆盖后果实T/A均达到10%以上。研究表明在地表覆盖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秋冬季节多雨寡日照对中晚熟柑橘品质的影响,有效地促进了中晚熟柑橘品种果实品质,提高中晚熟柑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东北部天然牧草生物量与气候条件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赵慧颖 《草业科学》2007,24(3):8-11
通过相关分析,将牧草的整个生育期分为缓慢生长-积极生长-缓慢生长3个阶段.应用积分回归定量分析得出:牧草缓慢生长期正是返青-展叶(4月下旬-5月中旬)时期,温、水、光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呈正效应,每增加1个气象单位,依次增产牧草约18 kg/(hm2·℃)、10.5 kg/(hm2·mm)、16.5 kg/(hm2·h);牧草积极生长期正是牧草拔节-开花(5月下旬-7月下旬)时期,温度、日照基本满足牧草的生长发育需求,水分条件是主要矛盾,气温、降水量、日照每增(减)1个气象单位,依次减(增)产牧草约15 kg/(hm2·℃)、10.5 kg/(hm2·mm)、22.5 kg/(hm2·h);牧草缓慢生长期正是牧草灌浆-成熟(8月上旬-8月下旬)时期,此时光、水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呈负效应,气温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呈正效应,每增(减)1 ℃增(减)产牧草约12 kg/(hm2·℃).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钙肥施用时期与浓度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藤稔”葡萄为试材,分别在萌芽期、花期、坐果期、果实转色期和成熟期土施不同浓度硝酸钙,果实成熟期测定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和香气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钙肥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与施用时期和浓度均有关,转色期施钙肥对葡萄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均具有显著性影响,适量高水平钙肥有利于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的提升;萌芽期和转色期施钙肥对葡萄香气品质具有显著性影响,萌芽期施用低水平钙肥有利于醛类香气含量的增加,转色期施用低水平钙肥有利于酯类和萜烯类香气含量的增加。从提高果实品质考虑,建议葡萄生产上将萌芽期和果实转色期作为施钙肥的2个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0.
格尔木地区枸杞生长发育的气象条件及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格尔木地区2个气象台站2001~2015年的气象资料,从热量、水分、光照等方面对枸杞生长发育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出格尔木地区枸杞生长季的气温、降水和日照的时间分布有利于枸杞的生长发育,既昼夜温差大、积温丰富、雨热同季、光照充足等条件均十分有利于枸杞产量的形成;探讨了主要发育期气象条件对枸杞生长发育和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了适时灌溉、抹芽、浅翻、追肥、除草、中耕等相应的应对措施,可为当地政府和农户开展枸杞农业生产、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防治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和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