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枇杷开花期遇长时间的阴雨寡照天气,枇杷花穗腐烂病爆发,严重影响产量。为了解花腐病的发生规律与研究相应的防治技术,本文调查了不同种植环境与管理的枇杷花穗腐烂病发病特点与和采用花期全程进行化学防治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在水体边、树冠陏闭、树势弱的枇杷园花穗腐烂病发病严重,全穗腐烂分别占90.45%、94.72%、74.33%;而通风透光与避雨的发病轻,全穗腐烂分另仅13.10%、0.72%。在花期全程连续定期喷药防治效果好,‘宁海白’、‘软条白沙’、‘大红袍’喷药的全穗腐烂分别为12.49%、9.09%、12.14%,比不喷药防治的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2.
调查分析了柠檬疫菌褐腐病的田间发病因子:高温多雨;果园积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湿度大;管理粗放树势衰退抗病力差等因素,是导致柠檬田间发生疫菌褐腐病的主要发病因子。该病发病迅猛,导致叶片及果实大量脱落、树势衰退产量锐减。根据柠檬疫菌褐腐病的发病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及时控制了病害的蔓延和扩散,减轻了病害危害。对柠檬产区防治疫菌褐腐病的发生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1 培养健壮的结果母枝 主要通过加强枇杷园的肥水管理 ,增加树体营养积累 ,长出健壮优质的春、夏梢做结果母枝。2 加强修剪及病虫防治 加强枇杷园病虫害防治 ,及时剪除病虫枝、枯枝、细弱枝和重叠枝等 ,增加树体通风透光 ,并喷施 0 3%磷酸二氢钾 ,增加叶片光合作用 ,以利花芽分化。3 做好排灌工作 夏秋干旱的山地枇杷园应对树盘进行覆盖 ,减少水分蒸发 ,保持土壤湿润。雨水多的地区 ,要做好排水工作 ,防止园内积水 ,影响花芽分化。4 露根、晒根或断根 对幼年初结果树或成年“空怀”树 ,8~ 9月间应进行露根、晒根或断根处理 ,以抑…  相似文献   

4.
闽中、闽南枇杷产区蛀食枇杷果实的害虫多达十余种 ,其中枇杷燕灰蝶Rapalavaruna(Horsfied)、枇杷长卷蛾Homonasp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molestaBusck、桃蛀螟DichocrocispunctiferalisGuenee、双线盗毒蛾Porthesiascintillans (Walker)和咖啡豹蠹蛾ZeuzeracoffeaeNeitner等 6种 ,危害较严重 ,致便果实畸形不长或变质腐烂 ,对枇杷的产量和品质都有较大的影响。在福州果区调查 ,幼果虫果率达 12 5 %~…  相似文献   

5.
枇杷     
枇杷是蔷薇科枇杷属的多年生常绿果树。每年霜降节前后始花(各地有早迟),花开芳香,花期持续到翌年大寒节后几天,长达3个月,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湖南、湖北及四川等省。黄岩县现有枇杷果园5,500多亩,近几年来又  相似文献   

6.
柑橘疫菌褐腐病的病原既能危害柑橘树的主干基部,造成树皮腐烂,称之为“脚腐病”,又能对危害柑橘果实。兴山发现该病危害脐橙果实后,引起大量落果,给柑农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本文对柑橘疫菌褐腐病危害兴山脐橙果实后的症状、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于2015年至2020年对千岛湖库区枇杷木虱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该虫发生程度与气候、枇杷品种和栽培管理等因素的相关性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对策。结果表明,枇杷木虱在千岛湖库区年发生5-6代,发生高峰期为4月上中旬和11月上中旬;上年12月、1月、2月的最低温度、平均温度、降水量与枇杷木虱的发生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白肉枇杷品种软条白沙上该虫发生程度重于红肉品种大红袍和夹脚上的发生程度,枇杷与梨混栽果园及栽培管理粗放的果园为害重。建议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技术,实现该虫的可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8.
枇杷根腐病是枇杷的重要病害之一 ,幼龄树和成年树均可发生 ,为害严重的整株黄化落叶直至死亡。枇杷根腐病多发生在根颈及根部 ,病部皮层松软、坏死、腐烂。病发初期为黄白色至黄褐色不规则病斑 ,病健部分界不明显 ,后逐渐转为黑褐色。近地面的根颈处或根部促发大量新根 ,新根被侵染后也随之腐烂、坏死。病情严重时 ,大部分根系变黑腐烂 ,韧皮部与木质部分离 ,形成层坏死显褐色 ,植株萎蔫 ,叶片黄化 ,脱落 ,最后整株枯死。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病部表面会形成大量白色霉状物 ,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枇杷根腐病是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  相似文献   

9.
褐腐病是核果类水果主要的采后病害。在使用杀菌剂的情况下,褐腐病会导致5%~10%的果实腐烂,如果不使用杀菌剂,腐烂率将达50%以上。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褐腐病已成为桃、油桃和李等核果类水果的主要采后病害。虽然在美国注册了一些用于控制桃和油桃采后腐烂的杀菌剂,但是源于某些重要因素不得不寻求这些化学杀菌剂的替代品,例如,残留的杀菌剂会影响水果出口,欧盟禁止在采后核果上使用化学杀菌剂,另外,当前对有机水果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有机水果要求采后不使用化学杀菌剂。已有研究表明:单独的热水处理或结合其他控制技术能有效降低桃和油桃采后病害的发生,并且对较长处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星子县枇杷冻害调查及其防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星子县地处北亚热带,坐落在庐山南面,属于枇杷栽培次适宜区。全县现有枇杷种植面积140hm2,品种有大五星、解放钟和早钟6号等3种。受去冬今春低温影响,枇杷花序和幼果遭受了严重冻害,有的6年生植株长达80cm的枝条被冻死,有的1年生大棚嫁接苗被冻死,造成今年星子县枇杷大幅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防治苹果腐烂病药效情况,对洛川县3个乡镇的93个果园进行了腐烂病发生情况和药剂效果的调查。通过对比五种常见防治苹果腐烂病的药剂效果,分析其原因并对洛川县果园防治腐烂病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草对油橄榄园土壤性质和油橄榄成花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润安  焦健  李朝周 《草业学报》2018,27(7):133-145
以油橄榄园为研究对象,设置了间作野豌豆和自然生草两个生草处理,通过测定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以及油橄榄新梢生长量、花芽分化率、每花序花朵数等指标,探讨生草措施对油橄榄园土壤和树体成花生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间作野豌豆和自然生草均显著提高了果园土壤含水量、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其中间作野豌豆的效果较好;生草还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了土壤容重和pH值,增加了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显著抑制了油橄榄新梢伸长,促进中短枝的发育;间作野豌豆降低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而自然生草提高了该酶活性;间作野豌豆也促进了油橄榄花芽分化率及单枝单位长度花序数的增加,特别是短枝的花芽分化率提高显著。总之,在油橄榄果园间作野豌豆和自然生草可以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从而控制新梢旺长,促进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3.
枇杷是福建省名优水果,比较耐瘠,红壤丘陵或山地都适合栽培,很多果农开发坡地建枇杷园。然而,在生态条件差的北坡地建枇杷园,水土易流失,土层薄,土质差,缺水缺肥,栽后成活率极低,树体生长缓慢,且易受西风及热带风暴袭击,刮倒树干,甚至连根拔起,以致年年种果难成材,栽后多年不见果。 我们于1994年在莆田市江口镇东大村承包0.2hm~2北坡地开垦建枇杷园,进行各种比较试验,至1997年探索出以促发深根保水保肥为主攻目标的栽培措施,终于把北坡地开发成丰产的枇杷园。主要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2月,用实地调查法对环县曲子镇马铃薯储藏期病害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到4种主要病害,分别为晚疫病、软腐病、环腐病和干腐病,其中晚疫病病薯率最高,最后提出了马铃薯储藏期病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10月23-24日,为了进一步推进和强化“高原苹果郁闭园改造技术规范及果园生草土壤管理制度技术规范”等关键技术落实,川西高原综合试验站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南新镇召开了果树管理现场培训会。茂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健、县科技局局长李金荣、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杨春生、南新镇镇长杨国强、农技中心主任张跃勋等相关领导出席,南新镇及其他乡镇的科技人员和种植户的代表等70余人参加了现场培训会。会上,川西高原综合试验站站长谢红江副研究员对近年来开展的“树形改造、果草畜循环模式、反光膜铺设、绿色防控”等系列技术进行了现场示范和总结,并结合高原苹果优势与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讲解,提出今后高原苹果必须以“保好命(防治腐烂病严重等)、改好形(避免树冠郁闭等)、施好肥(忌偏施化肥等)、树好牌(针对品牌建设滞后等问题)”为核心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6.
《北方蚕业》2020,(2):40-42
柞园食叶害虫不仅影响柞树的生长发育,而且与柞蚕争食,严重影响柞蚕的产量和质量。通过调查确定了柞园食叶害虫的主要种类,依据害虫种类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7.
枇杷是原产我国南方的常绿果树。枇杷生长迅速 ,树冠层性明显 ,侧主枝顶芽抽生枝条缓慢且短而粗壮 ,腋芽抽生枝条迅速而细长 ,若任其自然生长 ,会使树冠内膛郁闭、结果部位外移 ,导致平面结果 ,不能形成丰产树冠。为了使枇杷丰产、稳产和优质 ,必须进行适时适度修剪。1 适时修剪 枇杷属冬季抽穗开花 ,翌年早春结果 ,3— 5月采收的果树 ,修剪时间应严格区别于其他果树。冬季正值枇杷花期 ,若此时进行修剪 ,不仅消耗树体养分 ,抗逆能力降低 ,而且还会影响着果率。春季是幼果生长发育期 ,需大量养分和光合产物 ,也不宜修剪。春末夏初 ,果实虽…  相似文献   

18.
据《采后生物技术》的一篇研究报告,来自美国、中国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员研究了热处理对桃果实褐腐病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抗病性的诱导作用。热处理被证明为一种能明显降低采后果实腐烂率的有效方法。通常认为,热处理对病原菌繁殖体具有直接抑制作用,能激发寄主的防御机制从而降低果实腐烂率。  相似文献   

19.
山药栽培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2005年第6期)七、褐腐病(腐败病)1.症状:主要危害根状块茎,造成块茎腐烂。其症状早期并不明显,收获时表现症状。块茎染病时表现为腐烂状的不规则形褐色斑,稍凹陷,病块常畸形,并伴有腐烂,病部变软,切开后可见病部变色,受害部分比外部病斑大而深,严重时病部周围全部腐烂。2.传  相似文献   

20.
调查比较了不同品种资源、不同栽培环境、不同管理措施等对枇杷裂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枇杷品种间的裂果抗性差异大;影响枇杷裂果的因素有雨量大小、海拔高度、土壤类型、砧木品种、修剪措施、施肥种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