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果实挥发性物质包括酯类、醇类、醛类、酸类等,是果实芳香气味的主要成分。于1997年进行试验,利用GC/MS/DC联用仪(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了套袋与未套袋鸭梨果实内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样果于9月10日采自河北省泊头市林业局苗圃场17年生树树冠中部,在室温下贮放1周后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未套袋鸭梨果实含挥发性成分23种,其中酯类12种,烷类3种,酮类、醇类和膦类各1种,未知待定成份5种;其中以酯类含量最高,相对含量为68.79%,绝对含量14.9μl/100g;酯类中以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为主,两者相对含量之和为39.9%,绝对含量之和8.65μl/100g。套袋鸭梨果实内挥发性物质种类为24种,其中酯类8种,酮类、醇类和膦类各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采集2种槟榔盛花期雌花的气味指纹,比较2种槟榔雌花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组成成分及相对含量的差异,构建其挥发性物质指纹图谱,并对挥发性物质进行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结果表明:两种雌花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72种,两者挥发性物质含量差异主要集中在醇类和酯类,其中‘黄花’的醇类物质中乙醇、3-羟基-2-丁酮、异丁醇均数倍于‘白花’。而‘白花’中酯类物质总含量是‘黄花’的2.6倍,以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3-甲基丁酯为主,其他如乙酸叶醇酯、乳酸乙酯、乙酸己酯、丁酸甲酯在‘白花’中的含量也倍于‘黄花’。通过相似度和主成分分析,可以根据槟榔雌花挥发性风味物质来区分两种槟榔雌花,为槟榔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及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福建省主栽品种‘黄金’和‘紫香’西番莲果实为试材,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分析两种百香果果实挥发性风味物的差异。结果表明:基于GC-IMS技术,在西番莲果实中共检测出4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已定性物质43种,主要包括酯、醇、萜烯、酮和醛类化合物,以酯、醇和萜烯类为主。‘黄金’西番莲果实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等酯类和柠檬烯、月桂烯等萜烯类物质含量较高,而‘紫香’西番莲果实中己酸异戊酯、辛酸乙酯、己酸甲酯、甲酸乙酯、2-甲基丁酸丁酯、丁酸甲酯、丁酸己酯等酯类和2-庚酮、丙酮等酮类物质含量较高。主成分分析可以有效区分两种西番莲果实,前两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高达99%。同时,构建了两种西番莲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指纹图谱,为西番莲品种识别、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4.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产地沙田柚果肉中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沙田柚由于受当地土壤、气候、栽培管理等条件的影响,在果肉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含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三个不同产区沙田柚果肉中共检测到50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广西沙田柚32种,广东沙田柚34种,四川沙田柚40种,相同的挥发性物质有21种。四川沙田柚含有11种独特挥发性物质、广西沙田柚3种、广东只有1种。萜类和醛类的种类最多,酯类和醛类含量最高。广西和广东沙田柚果肉中的挥发性物质以酯类为主,分别占总量的91.69%和60.28%,四川沙田柚果汁中醛类物质含量最高,占总量的48.14%。  相似文献   

5.
以‘台农1号’百香果果汁为试材,研究了其黄酮类物质组分、含量及发育变化。结果表明:果汁中共检测到42种黄酮类物质,金丝桃苷、夏佛塔苷、异荭草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堪非醇3-新橙皮糖苷是果汁中的5种主要黄酮类物质。花后30d为各黄酮种类和含量富集最高的时期,后随果汁发育下降,花后50d到60d黄酮含量略有回升。综上所述,花后30d黄酮含量最高且组分丰富,鉴于果实发育前期果汁量少且酸含量高,仅推荐,仅推荐天然抗氧化保健品及功能性食品开发等用途,而鲜食在花后60d,即果实完全成熟后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桑叶挥发性成分的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为桑树的生理生态、病虫害防治及家蚕的取食生理机制研究提供基础实验方法与数据的目的,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并分析比较了实生桑及桑品种鲁7946和农桑14号的桑叶挥发性成分。在供试的实生桑和桑品种的桑叶中都检测鉴定出超过30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为烃(烷烃和烯烃)、醇(酮)和酯类物质,实生桑及不同桑品种桑叶中的挥发物成分和比例不同,其共有成分的种类占50%左右。推测其共有成分为桑叶的一般性挥发物,而一些特异成分则属于检测桑叶样品中高度特异性的挥发物。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巴氏杀菌和微波杀菌方式对锦橙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杀菌后的锦橙汁香气成分变化,并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杀菌后,共检测出5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共有的挥发性成分有34种,主要是烯烃类、酯类、醇类、醛类和酮类。相比未杀菌橙汁,巴氏杀菌后产生了2种新的挥发性成分,同时消失了10种挥发性成分;微波杀菌后新产生了5种挥发性成分,同时有3种挥发性成分消失了。微波杀菌处理橙汁有利于橙汁中萜烯类和酯类香气物质的保留,而两种杀菌方式对橙汁中醇类、醛类和酮类物质的影响均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8.
研究寄生疫霉病菌对柑桔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以人工接种寄生疫霉病菌的晚熟柑桔品种岩溪晚芦的果皮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果皮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所检测到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由稀萜类、醇类、酯类、醛类、芳香族化合物及少量的其他物质组成。健康果皮共检测到47种物质,发病果皮检测到85种,两者共有物质37种,在感病后未检测出而在健康果皮中存在的物质10种,占健康柑桔果皮挥发性物质含量的20%,感病后特有的挥发性物质47种,占挥发性物质含量的14.11%,柑桔感病后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增加了53.98%,其中增加种类和含量最多的是芳香族和稀萜类物质,分别增加了72.51%和167.64%。寄生疫霉病菌引起了柑桔生理代谢紊乱,挥发性物质变化。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果香味剂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乳成分含量及培养液风味的影响.试验选用自制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设5个处理组,果香味剂的添加剂量分别为0、5、10、15和20 μg/mL.结果表明:①当培养基中果香味剂添加量为15 μg/mL时,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总蛋白水平、甘油三酯及乳糖含量均达到最高,其中对脂肪含量影响显著(P<0.05),而对蛋白和乳糖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之后呈下降趋势,说明果香味剂可能会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乳脂和乳糖分泌水平的升高;②运用PT/GC-MS分析乳腺培养液中的风味成分,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中除具有原有乳腺培养液的风味外,还有乙酸异丁酯、乙酸异戊酯、丙酸异戊酯、丙酸戊酯、丁酸异丁酯、丁酸戊酯、丁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物质成分,而这些物质成分正好是果香味剂中进入到乳腺培养液中的风味物质,且当添加剂量为15μg/mL时,各物质成分含量为最高(P<0.05),之后呈下降趋势.果香味剂能显著影响奶牛乳腺上皮培养液中乳成分含量和风味.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果香味剂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乳成分含量及培养液风味的影响。试验选用自制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设5个处理组,果香味剂的添加剂量分别为0、5、10、15和20μg/mL。结果表明:①当培养基中果香味剂添加量为15μg/mL时,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总蛋白水平、甘油三酯及乳糖含量均达到最高,其中对脂肪含量影响显著(P<0.05),而对蛋白和乳糖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之后呈下降趋势,说明果香味剂可能会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乳脂和乳糖分泌水平的升高;②运用PT/GC-MS分析乳腺培养液中的风味成分,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中除具有原有乳腺培养液的风味外,还有乙酸异丁酯、乙酸异戊酯、丙酸异戊酯、丙酸戊酯、丁酸异丁酯、丁酸戊酯、丁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物质成分,而这些物质成分正好是果香味剂中进入到乳腺培养液中的风味物质,且当添加剂量为15μg/mL时,各物质成分含量为最高(P<0.05),之后呈下降趋势。果香味剂能显著影响奶牛乳腺上皮培养液中乳成分含量和风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西番莲属植物的抗寒性,筛选抗寒能力较强的种类,对经过低温霜冻后的百香果等6种西番莲属植物进行抗寒性调查。结果表明 :西番莲属6种植物抗寒性的强弱顺序为 :蓝冠西番莲、西番莲>百香果> 红花西番莲>哥伦比亚热情果>大果西番莲;百香果5个品种(系 )抗寒性的强弱顺序为:黑美人 >台农1号> 黄金杂交种1号>满天星 >芭乐味黄金果,为百香果抗寒品种选育和栽培推广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颜色果袋对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测定红色、蓝色和绿色果袋套袋成熟果实挥发性物质。红色、蓝色和绿色果袋处理果实分别检测到43种、40种和36种发性物质,未套袋果实有36种。挥发性物质中酯类为最主要香气成分,红色、蓝色果袋套袋处理酯类均降低,红色、蓝色和绿色果袋果实酯类含量分别占总含量的84.91%、86.35%和88.74%,主要酯类有乙酸己酯、乙酸2-甲基丁酯、2-己烯-1-醇乙酸酯、乙酸丁酯、丁酸己酯;检测出的主要烯类和醇类物质分别是α-法尼烯和正己醇。红色果袋实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蓝色果袋果实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而绿色果袋果实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而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果香味剂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乳成分含量及培养液风味的影响。试验选用自制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设5个处理组,果香味剂的添加剂量分别为0、5、10、15和20μg/mL。结果表明:①当培养基中果香味剂添加量为15μg/mL时,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总蛋白水平、甘油三酯及乳糖含量均达到最高,其中对脂肪含量影响显著(P〈0.05),而对蛋白和乳糖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之后呈下降趋势,说明果香味剂可能会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乳脂和乳糖分泌水平的升高;②运用PT/GC-MS分析乳腺培养液中的风味成分,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中除具有原有乳腺培养液的风味外,还有乙酸异丁酯、乙酸异戊酯、丙酸异戊酯、丙酸戊酯、丁酸异丁酯、丁酸戊酯、丁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物质成分,而这些物质成分正好是果香味剂中进入到乳腺培养液中的风味物质,且当添加剂量为15μg/mL时,各物质成分含量为最高(P〈0.05),之后呈下降趋势。果香味剂能显著影响奶牛乳腺上皮培养液中乳成分含量和风味。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果香味剂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乳成分含量及培养液风味的影响。试验选用自制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试验设5个处理组,果香味剂的添加剂量分别为0、5、10、15和20μg/ml。结果表明:①当培养基中果香味剂添加量为15μg/ml时,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总蛋白水平、甘油三酯及乳糖含量均达到最高,其中对脂肪含量影响显著(P<0.05),而对蛋白和乳糖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之后呈下降趋势,说明果香味剂可能会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乳脂和乳糖分泌水平的升高;②运用PT/GC-MS分析乳腺培养液中的风味成分,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中除具有原有乳腺培养液的风味外,还有乙酸异丁酯、乙酸异戊酯、丙酸异戊酯、丙酸戊酯、丁酸异丁酯、丁酸戊酯、丁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物质成分,而这些物质成分正好是果香味剂中进入到乳腺培养液中的风味物质,且当添加剂量为15μg/ml时,各物质成分含量为最高(P<0.05),之后呈下降趋势。果香味剂能显著影响奶牛乳腺上皮培养液中乳成分含量和风味。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海南特种野猪和屯昌黑猪的肌肉挥发性风味特性的差异,试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吸附提取样品的挥发性风味组分,经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串联技术分析检测背最长肌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根据总离子流图,由计算机Nist和Willey库检索定性检出的化合物,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对检出的化合物进行定量并用相对含量表示;采用SAS 9.0软件整理数据并对成分相同且相对含量大于1%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观测两种杂交猪肉品质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差异,结果用百分比和特征向量表示。结果表明:在这两种杂交猪的肌肉中,主要检测出醛类、醇类、酮类、烃类、酯类、酸类、杂环化合物等。脂质的氧化产物醛、醇以及酮类化合物是海南特种野猪肌肉最主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共占总挥发性化合物的85.95%,其中醛类物质含量最多,占总体化合物的60%以上,而碳氢化合物、酸类、酯类、酚类、杂环化合物含量较低。肉品中重要的风味呈味物质是含硫、含氮及杂环化合物,在两种肉品中检出对猪肉香气有重要贡献的2-烷基呋喃,并且含量相对较高。与屯昌黑猪相比,海南特种野猪肉中碳氢化合物种数相对含量总数小于屯昌黑猪,主要以庚烷、β-蒎烯、1,3-二甲基-环戊烷为主。十一醛、十四醛、顺-2-壬烯-1-醇、2,4-己二烯-1-醇、1-苯基-1,2-丙二酮、β-蒎烯等多种化合物只存在于海南特种野猪中,因此推测脂质的氧化产物醛、醇以及酮类化合物是造成海南特种野猪和屯昌黑猪肉风味差异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艾叶非挥发性成分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探究艾叶非挥发性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与多酚、黄酮以及多糖含量的关系。采用60~90℃石油醚去除艾叶中的脂溶性色素与挥发性物质,残渣分别以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水逐级提取。使用铁离子还原法(FRAP)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测定4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将抗氧化活性转化为奎诺二甲基丙烯酸(Trolox)当量,测定提取物中的多酚、黄酮、多糖含量。结果显示:在水相、乙醇相、正丁醇相以及乙酸乙酯相中,多酚、黄酮、多糖主要富集在水相和乙醇相中,黄酮含量能够直接影响艾叶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艾叶非挥发性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主要存在于水相和乙醇相中,黄酮类物质是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成分,可将其作为天然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三个不同产地的赣南早脐橙果实品质,为赣南早脐橙的合理区划提供借鉴。【方法】测定了信丰、兴山和秭归三个产区赣南早脐橙的果实品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样品果实挥发性物质成分,并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香气品质的评价。【结果】三个不同产区的赣南早脐橙的果实品质没有明显差异。但不同地区的赣南早脐橙果皮和果肉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兴山赣南早脐橙果皮挥发性物质总量(4220.37ug/g)和果肉挥发性物质总量(40.87ug/g)均最高。D-柠檬烯在赣南早脐橙果皮和果肉挥发性物质中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单萜类及烯萜类氧化衍生物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形成不同产地赣南早脐橙的风味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能将不同产区的赣南早脐橙区分开。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28、35、42日龄AA肉鸡和广西黄鸡胸肉、腿肉,105日龄广西黄鸡胸肉为样品,分析了不同品种、日龄鸡肉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含量,以期研究两者对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对鸡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数量影响较小,而对其种类和含量影响较大。鸡肉风味物质数量、风味成分总峰面积随日龄增加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 0.05)。  相似文献   

19.
提取阿胶中的挥发性物质并鉴定出构成腥味的主要成分。用蒸馏提取法提取阿胶中的挥发性物质,提取时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使挥发性物质充分解离释放,然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提取物进行定性分析。结果鉴定出23种挥发物,其中12种具有特殊的气味,分别具有刺激性辛香气味、类似薄荷气味、刺激性臭味、特殊的香气或令人不悦的气味等。其中,异硫氰酸甲酯在所有挥发性物质中的相对含量较高,在阿胶腥味的构成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寻找快大型肉鸭和优质小体型肉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构建不同品种肉鸭胸肌气味轮廓,探究品种对肉风味的影响。本试验以9周龄北京鸭、连城白鸭、野鸭胸肌为材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检测,计算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寻找各品种鸭胸肌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寻找3个品种肉鸭胸肌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同时结合电子鼻进行检测。通过SPME-GC-MS技术共检测出104种物质,这些化合物主要为醛类、醇类、酮类和呋喃类物质。北京鸭胸肌中挥发性物质中醇类物质最多,占比40.01%,其次是醛类和呋喃。而连城白鸭和野鸭胸肌中挥发性物质占比以醛类最高,其次是呋喃和醇类物质。通过计算ROAV可得,有43种挥发性物质对鸭胸肌风味有贡献,其中,3个品种胸肌共有物质32种。同时,电子鼻可以对3个品种胸肌进行区分。通过分析3个品种鸭胸肌挥发性物质的结果,探索了3个品种鸭胸肌的特征香气标志物。北京鸭的主要风味物质为(E)-2,4-癸二烯醛、壬醛、2-辛烯醛、2-戊基呋喃、1-辛烯-3-酮;连城白鸭的主要风味物质为(E)-2,4-癸二烯醛、壬醛、2-戊基呋喃、2-辛烯醛、己醛;野鸭主要风味物质为壬醛、2-戊基呋喃、正辛醛、己醛。OPLS-DA结果表明,3种鸭肉的主要差异风味物质基本集中在醛类和醇类物质。本研究对3个品种熟制后的鸭胸肌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检测,为构建不同品种肉鸭胸肌气味轮廓,探究品种对肉风味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