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栗实象甲又名栗象鼻虫、栗蛆 ,属鞘翅目象虫科 ,是湖北省板栗重要害虫之一 ,主害栗实。一般栗实被害率 2 0 %左右 ,严重的达 4 0 %以上。1 为害特点蛹羽化后成虫在土中静伏 5~ 10天 ,土壤湿度适宜时钻出土面 ,取食嫩叶和幼芽 ,产卵时在果蒂附近咬一深入子叶的产卵孔 ,将卵产入其中。每个受害果有 1~ 2个产卵孔 ,每孔产卵 1~ 2粒。初孵幼虫在内取食为害呈大型蛀道 ,蛀道宽约 8mm ,呈弧形 ,内部塞满黑褐色粪便。 9月上旬前受害栗果易脱落 ,9月上旬后受害果不脱落 ,直至采收后幼虫仍在果内为害。2 生活规律湖北产区两年发生 1代 ,以老熟…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井上蛀果斑螟的产卵特性,室内条件下研究该虫在石榴同一寄主品种果实、枝条和叶片等不同部位及不同品种果实(甜绿籽、甜光颜、酸沙籽和酸绿籽)上的产卵偏好。结果表明,在酸绿籽不同部位直接和挥发物诱导选择性产卵试验中,井上蛀果斑螟均更倾向于选择石榴果实产卵,产卵高峰期在果实上的平均日落卵量分别为42.67和4.67粒,显著高于枝条和叶片。在4个石榴品种果实直接产卵选择性和非选择性产卵试验中,均在酸绿籽上的落卵量最多,高峰期平均日落卵量分别为43.47和41.00粒;前者酸沙籽果实上平均日落卵量最少,为18.33粒,后者在甜绿籽上平均日落卵量最小,为25.00粒。4个石榴品种挥发物诱导产卵选择性试验中,酸绿籽上落卵量最多,高峰期平均日落卵量为5.67粒,甜光颜平均日落卵量最少,仅为0.67粒。井上蛀果斑螟对不同石榴品种和不同部位的产卵选择性均存在差异,4种不同品种果实偏好在酸绿籽上产卵,同一品种不同部位偏好在果实上产卵。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来,湖北省松滋市部分脐橙园桃蛀野螟发生严重,重害果园受害率达48%以上,并逐步由局部危害转为成片危害,采取一般技术措施很难控制虫情,严重影响了柑桔的产量和质量。1发生规律与为害症状1.1发生规律在湖北松滋一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均为老熟幼虫结茧越冬。越冬场所复杂,翌年春季(4月)由蛹羽化成虫,成虫昼伏夜出,傍晚开始活动。成虫对糖醋液和黑光灯趋性强。第一代卵多产在桃、李、杏果实上,第二代卵产在其他果实上。卵期6~8天,幼虫期15~20天,蛹期7~10天,完成一代需30多天。每果产卵1~3粒,以两果三果交接的缝隙处最多。在脐橙果…  相似文献   

4.
桃小食心虫是湖北资丘木瓜的主要食心虫。它在湖北资丘木瓜上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作冬茧在树盘周围土中越冬,4月中旬,越冬幼虫破冬茧出土化夏茧羽化,五月上旬出现越冬代成虫,五月中旬初孵幼虫开始入果,6月中旬,老熟幼虫从果实中脱果,大部分作冬茧越冬,少部分作夏茧羽化,7月上旬出现第一代成虫。7月份木瓜采收,木瓜上不发生第二代。防治上抓住老熟幼虫出土期羽化期和初孵幼虫入果期开展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5.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对发生在云南保山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inn.植株上的桔斑簇天牛Aristobia approximator(Thomson)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桔斑簇天牛1年发生1代,以卵和1~3龄幼虫在产卵槽底部和蛀食坑道内越冬。越冬期大龄幼虫于翌年3月下旬化蛹,低龄幼虫于5月下旬化蛹,蛹平均历期65~78d。6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成虫羽化期,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羽化高峰期,成虫平均寿命为38~47d。7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产卵期,树皮厚度为3~5mm之间的产卵量最多,产卵率为96.03%。7月中旬至11月下旬为卵孵化期,卵孵化率为91.80%,卵的平均历期18~25d。10月中旬卵和幼虫进入越冬,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平均气温在10~15℃时越冬卵孵化率下降为57.30%。越冬期幼虫处于持续蛀食发育状态,幼虫平均历期为225~240d,幼虫大致分为6龄,4~5龄幼虫取食量最大,平均单日蛀道容积为28.26cm3。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青葙(Celosia argentea Linn.)提取物对槟榔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化蛹和羽化的影响,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青葙甲醇和乙醇提取物,对红脉穗螟蛹发育、化蛹率及成虫羽化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青葙提取物对红脉穗螟的幼虫化蛹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经甲醇提取物处理后7天,化蛹率仅为66.3%,显著低于对照处理(91.70%);红脉穗螟老龄(5龄)幼虫取食经青葙提取物处理后的叶片,蛹重减轻,蛹长缩短;经青葙提取物处理预蛹后,红脉穗螟成虫羽化率降低,羽化时间明显延长,而且能诱导产生畸形个体。青葙提取物具有开发成红脉穗螟防控药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摘要:核桃果象甲(Alcidodes jucundus)成为黔西北山区核桃的主要害虫,调查发现一年发生1代,成虫翌年4月下旬出蛰取食,5月上旬始产卵,中下旬为产卵盛期,幼虫蛀果为害,6月中下旬受害果大量脱落,7月老熟幼虫化蛹,成虫羽化,8月上中旬成虫上树危害芽苞、嫩梢。随着海拔的上升,为害有下降趋势, 海拔1450m地带山区乔化树株产量损失4.9-5.3kg。5月上旬产卵孵化初期施药防治幼虫为害效果显著,同时应配合捡拾落果杀灭幼虫、蛹和捕捉成虫方法进行防治 .  相似文献   

8.
核桃果象甲成为黔西北山区核桃的主要害虫,调查发现一年发生1代,成虫翌年4月下旬出蛰取食,5月上旬产卵,中下旬为产卵盛期,6月幼虫为害果实,受害果大量脱落,7月老熟幼虫化蛹,成虫羽化,8月上中旬上树成虫危害芽苞、嫩梢。随着海拔的上升,为害有下降趋势, 海拔1450m地带山区乔化树株产量损失4.9-5.3kg。5月上旬产卵孵化期施药防治幼虫为害效果显著,同时要以拾落果捕捉成虫为主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3月 (栗芽萌发 ) :栗瘿蜂、透翅蛾幼虫开始活动 ;栗实蛾、小蛀果斑螟化蛹、羽化 ;疫病等病害的孢子借风雨、昆虫等媒介开始侵染传播。主要防治措施 :(1)用 80 %敌敌畏、4 0 %氧乐果或 4 0 %久效磷 +煤油 2 0~ 30倍液涂抹危害部 ,防治透翅蛾幼虫 ;(2 )继续修剪防治栗瘿蜂 ;(3)用 4 5 %高效氯氰菊酯、3%果虫灭 10 0 0倍液喷雾或涂刷 ,防治高接换种树的接穗害虫。4月 (新梢伸长并展叶 ,雄花蕾抽出、伸长 ) :栗瘿蜂的瘿瘤形成 ,尺蠖、金龟子、毒蛾、刺蛾、大蚕蛾、栗大蚜等危害嫩梢枝叶 ;栗实蛾、小蛀果斑螟羽化产卵 ,开始危害 ;疫病病斑扩展…  相似文献   

10.
大蜡螟 Galleria mellonella L.是蜜蜂的重要敌害。作者1979~1980年在研究大蜡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的同时,还就其上脾习性、为害症状、为害对蜂群群势及蜜、蜡产量的影响,作了一些观察,现报道如下:一、大蜡螟初孵幼虫的上脾习性大蜡螟成虫产卵时喜将卵产于巢箱缝隙处,而不直接产卵在巢脾上。故幼虫要侵入巢脾内取食,就非经“上脾”这个过程不可。大蜡螟幼虫初孵后至第一次蜕皮前(即  相似文献   

11.
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的寄生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桑天牛卵啮小蜂 (Aprostocetusprolixus)是一个新种 ,对桑天牛有较高的寄生率。观察发现该寄生蜂 1年 2~ 3代 ,老熟幼虫以休眠状态越冬。 6月下旬越冬代的成虫开始羽化 ;第 1代成虫 7月下旬开始羽化 ,8月上中旬为盛期 ;第 2代幼虫一部分以老熟幼虫直接越冬 ;第 2代成虫 8月下旬至 9月中旬羽化 ,8月底与 9月初为盛期 ,所产小蜂幼虫从 9月中下旬开始陆续以老熟幼虫在寄主体内越冬。探明了该寄生蜂的羽化时间、交配、产卵、寄生等行为习性。  相似文献   

12.
李实蜂以幼虫蛀食李果核仁 ,导致李树早期落果并大幅度减产甚至绝产 ,李实蜂成为近年来李树最主要的害虫。1 发生规律 李实蜂一年发生 1代 ,以老熟幼虫在土缝或土块下结茧越冬。翌春李树开花时羽化成虫 ,成虫喜于中午气温高时在树冠内外成群飞舞 ,早晚和阴雨天静伏于花中或花萼下。成虫交尾后产卵于花托或花萼内 ,一朵花上产 1粒卵 ,幼虫孵化后即蛀入李果内 ,专食核仁。入果孔为比针尖还细的小黑点。一头幼虫只蛀食 1个李果。幼果因核仁被食而停止发育 ,果个小 ,易早期脱落。幼虫吃光核仁后老熟并开始脱果 ,入土越夏并越冬。2 防治措施 …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防治石榴蓟马的高效、低毒和无污染的生物杀虫剂,采用浸渍法测定了4种生物杀虫剂对石榴蓟马不同虫态的毒力效应。结果表明:4种生物杀虫剂对两种石榴蓟马的毒力依次为:乙基多杀菌素>印楝素>苦参碱>除虫菊素。乙基多杀菌素对黄胸蓟马3龄若虫和成虫的LC50分别为8.550 mg/L和12.078 mg/L。对西花蓟马3龄若虫和成虫的LC50分别13.647 mg/L和20.185 mg/L。印楝素和苦参碱亚致死浓度均可引起两种石榴蓟马的化蛹率和羽化率显著下降(P<0.05)。表明乙基多杀菌素、印楝素和苦参碱均能对两种石榴蓟马种群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06年秋我地区的桑园虫害严重,桑螟虫大面积暴发,晚秋的桑叶可以说是颗粒无收。一眼望去桑园就象一张大大的网。蚕室的墙壁上、蚕匾里、围墙上到处都是桑螟虫,危害相当严重,给蚕农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1虫害发生桑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一年发生4个世代,成虫、卵、幼虫、蛹、以老熟幼虫越冬。一般在9~10月份危害桑叶,排泄物污染叶片,影响桑叶质量及饲养,还容易导致蚕病发生。成虫清晨羽化,日中隐伏叶下及杂草中,夜间活动有趋光性,飞行迅速。多雾潮湿,有利于螟虫孵化,初孵幼虫在叶背叶脉分叉处取食下表皮及叶肉组织,仅留上表皮。3龄后吐丝折叶。…  相似文献   

15.
桃小食心虫属鳞翅目,果蛀蛾科,简称桃小。是为害苹果、梨、桃等的重要害虫。抓树下地面防治,消灭越冬出土幼虫。桃小在树下和树干周围的土石块处越冬。在越冬幼虫出土期地面喷药杀死出土幼虫,一般每666.7m2用50%辛硫磷乳油0.5kg对水50kg,均匀喷洒地面,然后中耕一遍,20天后再重复一次。辛硫磷不能用于桃树树上喷雾,否则会产生药害。抓树上防治,消灭初孵幼虫。桃小成虫产卵和卵孵化部位在果实尊洼周围,因此喷药重点在果实上,用50%甲基对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抓虫果处理,减少虫源。从6月…  相似文献   

16.
陈德霞 《蜜蜂杂志》2020,40(2):26-27
1巢虫巢虫是严重危害养蜂业的害虫之一,尤其对中蜂影响大,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巢虫是蜡螟的幼虫,分为大蜡螟和小蜡螟2种。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发育阶段。北方地区小蜡螟发病较多,小蜡螟雌螟长9~11 mm,寿命可达25~30 d。白天隐藏于蜂箱、巢脾缝隙或箱外隐蔽处,夜间在巢内活动,常在箱底蜡屑中产卵。1只雌螟每分钟可产卵60~80粒,一生总产卵量200~1600粒。卵于1周后孵化成幼虫(巢虫),1~3 d爬上巢脾后,食量猛增,蛀食巢脾、蜜粉,钻隧道毁坏巢脾,咬伤、咬死幼虫,致使蛹不能封盖,造成所谓的"白头蛹"。  相似文献   

17.
龟背天牛 1~ 2年发生一代 ,幼虫和蛹在枝干内越冬。各虫态发育参差不齐 ,从 6月上旬至 9月中下旬 ,均可见到成虫。成虫白天活动 ,咬食荔枝嫩枝、皮层和嫩叶 ,雌成虫多在枝干上产卵 ,卵粒产在皮层下 ,产卵后留有半圆形的伤痕 ,容易识别。初孵化的幼虫在树皮下蛀食 ,逐步蛀入枝干深处 ,形成扁圆筒形的纵向坑道 ,严重时枝干被蛀空 ,使果树长势衰退或枯死。防治方法 :(1)加强荔枝园护理 ,冬、春、夏季剪除虫枝并集中烧毁。(2 )捕杀、药杀成虫 :4~ 5月成虫活动时 ,采用人工捕杀 ;或结合防治其他害虫 ,用 80 %敌敌畏乳油 10 0 0倍液喷杀。(3)成…  相似文献   

18.
桑螟(Glyphodes pyloalis Walker)是桑树重要害虫。桑螟有成虫取食现象,但是取食获得的水和糖分对于求偶、交配和繁殖的影响并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卵巢解剖、行为观察、性信息素滴度的分析,详细研究了喂食对桑螟存活、求偶、交配和繁殖的影响。桑螟羽化后雌蛾卵巢并未成熟,但可以当日交配,雌蛾平均交配次数为1.3次,雄蛾则为2.7次,雄蛾的交配次数显著高于雌蛾,交配间隔时间雌蛾长于雄蛾。饥饿不喂食桑螟成虫存活时间短(雌蛾3.47 d,雄蛾3.13 d)、交配次数少(0.53次)、产卵量低(21.3粒),卵孵化率低(82.2%)。喂食纯水的桑螟成虫存活时间显著增加(雌蛾6.72 d,雄蛾6.13 d),交配次数提高(1.0次),产卵量也显著增加(62.3粒),卵孵化率高(96.3%)。喂食糖水的桑螟成虫存活时间最长(雌蛾10.0 d,雄蛾9.59 d)、交配次数高(1.38次)、产卵量高(204.4粒)、卵孵化率高(92.8%)。由于寿命的极大差异,喂食糖水与纯水的雌蛾在交配次数、产卵量上都有显著差异,但在卵孵化率上无显著差异。饥饿情况下释放性信息素的雌蛾比率比较低,只有45.5%...  相似文献   

19.
黑粉虫体内所含的几种重要氨基酸与黄粉虫可取长补短,尤其胱氨酸的含量较高,这是其他食物所不能比拟的,而胱氨酸是蜕皮所不可缺少的物质。黑粉虫较黄粉虫生长发育缓慢得多,在温度平均25℃时,发育周期需要8个月。幼虫需14周蜕14次皮而化蛹。蛹经半个月而羽化为成虫,成虫期为3个月。成虫半个月后开始产卵,每雌虫能产卵400粒,卵经15d后孵化为幼虫。幼虫期较长,需6个月左右。①幼虫。长圆筒状,老熟幼虫长可达3.5cm。②成虫。体形稍大于黄粉虫。暗黑色,鞘翅上无金属光泽。触角末节长度小于宽度。第三节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二两节之和。其他形态与黄粉虫相同。  相似文献   

20.
山东菏泽地区近几年柿举肢蛾为害日趋严重 ,以幼虫钻食柿果 ,致使幼果干枯 ,大果早熟变红、变软 ,造成大量落果 ,无法食用。一般年份虫果率即达4 5 %~ 6 5 % ,严重影响柿果产量和品质。柿举肢蛾在菏泽地区一年发生 2代 ,以老熟幼虫结茧在树皮缝隙和根附近 5~ 10cm深的土中越冬 ,少数在树上干果或柿蒂上越冬。越冬代幼虫翌年 4月下旬化蛹 ,蛹期 19天左右 ,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 ,5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 5月下旬第 1代幼虫开始孵化为害幼果 ,6月为为害盛期 ,7月上旬出现第 1代成虫 ,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第 2代幼虫 8月初开始为害柿果 ,直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