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瑄wayama)是柑橘黄龙病的媒介昆虫,目前,其防治以化防为主。为了监测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选用9种柑橘生产上常用的药剂对江西赣州市信丰县的柑橘木虱田间种群进行药效测定,并用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研究室用九里香饲养的种群作为敏感对照。测定虫态为成虫。结果表明,对信丰种群,处理24h后敌敌畏效果最好,死亡率达95.5%;其次为毒死蜱,死亡率为84.7%。48h和72h后,除敌敌畏、毒死蜱外,啶虫脒、丁硫克百威、噻虫嗪的防效也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另外,吡虫啉SL的防效随时间推移逐渐提高。而甲维盐与清水对照相比一直无显著差异,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的防效也很低。对敏感种群,24h后效果最好的也是敌敌畏和毒死蜱;48h后除了甲维盐和阿维菌素以外,其余7种药剂的防效均达87%以上,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72h后,这7种药剂的防效均接近100%。两个种群相比,信丰种群用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SL、吡虫啉SC、毒死蜱、噻虫嗪、啶虫脒处理24h后校正死亡率显著低于敏感种群,说明信丰种群对这些农药的敏感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48h和72h后,前4种处理的防效还显著低于敏感种群;另外,72h后阿维菌素和甲维盐处理的信丰种群防效也显著低于敏感种群。信丰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下降最为显著,与敏感种群相比死亡率降低了65%~77%,其次为吡虫啉,降低17%~75%,建议该地区暂时停止使用。  相似文献   

2.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柑橘黄龙病最重要的媒介昆虫,对其进行严格防控是阻延黄龙病传播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采用室内药效测定方法,测定了12种常用农药对广东重要柑橘品种红江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cv. Hongjiang)和广州园林植物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 (L.) )上的柑橘木虱成虫的防治效果,并与实验室饲养的敏感种群进行比较,为合理选择农药、有效防治柑橘木虱提供依据。结果显示,77.5%敌敌畏乳油对3个种群防效一致,处理24 h后死亡率都达100%。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和20%甲氰菊酯乳油处理24 h后敏感种群死亡率也达100%,但2个野外种群死亡率略有下降。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350 g/L吡虫啉悬浮剂、30%噻虫嗪悬浮剂、5%啶虫脒乳油、45%毒死蜱乳油、12%高氯·毒死蜱乳油对敏感种群也有理想的防治效果,48 h或72 h死亡率达100%。但广州九里香种群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高氯·毒死蜱、噻虫嗪的敏感性显著下降,高效氯氟氰菊酯尤为严重,下降率达64-70%;湛江种群对啶虫脒、毒死蜱、高氯·毒死蜱、噻虫嗪的敏感性也显著下降,对高氯·毒死蜱敏感性下降最为显著,下降率达39%。97%矿物油乳剂处理24 h防效很低,但随时间推移不断提高,72 h达71-86%。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3.2%阿维菌素乳油对3个种群的效果都不理想。测定结果说明两个地区、两种寄主植物的柑橘木虱对多种农药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建议各柑橘产区加强对本地区柑橘木虱的抗药性监测,充分考虑防治其他害虫对柑橘木虱抗性产生的影响,以保证农药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出防治葡萄茶黄蓟马效果较好的药剂,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本研究采用药膜浸叶法测定了17种药剂对茶黄蓟马成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氟虫腈、虫螨腈、高氯氰菊酯、吡虫啉、功夫等药剂对茶黄蓟马表现出较高的毒力,建议在田间防治中优先考虑使用这些药剂;毒死蜱、丁醚脲、阿维菌素、丁硫克百威和丙溴磷的毒力效果相对较低,建议在生产中尽量少用。本研究对茶黄蓟马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可为今后化学防治该害虫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据《植物保护》2021年第3期《4种剂型噻虫胺对柑桔木虱的田间防治效果》(作者唐涛等)报道,2018—2019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噻虫胺4种剂型(30%悬浮剂、18%包埋颗粒剂、13.5%壳聚糖微球和0.5%颗粒剂)及2种施用方式(喷雾和沟施)对柑桔木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有效的枸橘潜叶甲防治药剂,本文选用20%丁硫克百威乳油等20种常用化学药剂,在桂林地区的红江橙和柚树上进行了柑枸橘潜叶甲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0%丁硫克百威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丙溴磷乳油等14种药剂,防治越冬代出蛰的成虫或新一代成虫效果较好,每年施药1次即可达到防治目标;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1.14%甲维盐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和20%烯腚虫胺水分散粒剂的速效性较好,但持效性较差;15%哒螨灵乳油和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则不宜作为枸橘潜叶甲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找杀虫剂对柑橘木虱成虫毒力的测定方法,分别用点滴法和药膜法测定了吡虫啉、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毒死蜱、丁硫克百威等6种杀虫剂对柑橘木虱成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用点滴法测出的6种药剂的LC50和LC95高于用药膜法的测定结果,工效只有药膜法的50%,药膜法具有快速、所有药剂都可用的优点,适宜于抗性监测和在丙酮中溶解度低的化合物的毒力测定;点滴法所用药剂不含助剂,具有准确性好,适宜于新的化合物的毒力测定的优点,但具有工效低和在丙酮中溶解度低的原药不能用的缺点。  相似文献   

7.
为防治柑桔锈壁虱提供高效药剂,开展了3种新型药剂效防治柑桔锈壁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5%唑虫酰胺悬浮剂3000~5000倍液、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1000~2000倍液、5%阿维菌素?虱螨脲乳油4000~6000倍液对柑桔锈壁虱防治效果较好,药后1~28天防效在96%以上,速效性好,持效期长。与生产常用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比较,各处理与对照药剂之间防效没有显著性差异。试验剂量范围内未发现药剂对柑桔产生药害,也未发现对天敌产生不利影响,可以在柑桔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荔枝蒂蛀虫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由于药剂的不规范使用,导致施药次数增加,防治难度加大。为筛选对荔枝蒂蛀虫有高效防控作用的药剂,本研究采用药膜法测定了4种药剂对荔枝蒂蛀虫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表明:4种药剂中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对荔枝蒂蛀虫成虫的LC50为7.34 mg/kg,具有较高的毒力,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3%高效氯氰菊酯?三唑磷乳油和15%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乳油的毒力则相对较差。田间药效试验中,以上4种药剂对荔枝蒂蛀虫的田间防效均在90%以上。本研究表明,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3%高效氯氰菊酯?三唑磷乳油和15%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乳油对荔枝蒂蛀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在荔枝产区继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市售的8种农药的残毒期,进行了柞园施药后的柞蚕放养试验。结果表明:敌敌畏对柞蚕幼虫残毒期为7 d、烯啶虫胺为15 d、毒死蜱为20 d、敌百虫和吡虫啉为25 d左右、阿维菌素为60 d以上、四氯虫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为90 d以上。在柞园及柞园周边严禁使用阿维菌素、四氯虫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慎用吡虫啉、敌百虫、毒死蜱和烯啶虫胺,可将按要求稀释后的敌敌畏作为柞园食叶害虫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0.
氟啶虫胺腈是一种专门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全新杀虫剂。本文以柑桔矢尖蚧和桔二叉蚜为防治对象,开展了22%氟啶虫胺腈SC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4d,22%氟啶虫胺腈SC各处理对柑桔矢尖蚧防治效果为67.71~80.73%;药后28d,防治效果可达83.29%以上,其中高浓度处理防治效果可达92.08%。药后1d,22%氟啶虫胺腈SC各处理对桔二叉蚜防治效果达93.36~96.93%;药后7d,防治效果达到最高,其防治效果为97.26%~100%;药后14d,防治效果仍然可达92.04%以上。22%氟啶虫胺腈SC对柑桔矢尖蚧和桔二叉蚜具有优异防治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可大面积在柑桔上使用,推荐使用浓度为3000~4000倍液喷雾。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阐述了柑桔木虱的防治手段及研究进展。防治手段包括应用寄生蜂、瓢虫、虫生真菌等进行生物防治,施用广谱、低毒的杀虫剂如吡虫啉等新烟碱类农药,田间管理如种植规划、栽培管理等,以及培育无毒种苗等。最后探讨了柑桔木虱防治研究趋势,旨在为柑桔木虱及柑桔黄龙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以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柑桔种植面积的扩大,柑桔潜叶蛾的发生逐年加重,加之果农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致使该虫产生明显抗药性,防治效果不断下降。为生产上推荐安全、高效的防治药剂,本文开展了6种杀虫剂对柑桔潜叶蛾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种供试药剂对柑桔潜叶蛾的防治效果不尽相同,5%/阿维菌素6000倍液速效性、持效性和保梢效果都最高,其次为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倍液、10%虫螨腈悬浮剂1500倍液和20%啶虫脒12000倍液,而20%丁硫克百威1500倍液和10%联苯菊酯3000倍液的防效和保梢效果相对较差。试验期间6种药剂对柑橘均安全。生产上要选择好防治适期和防效好的药剂,同时注意不同药剂轮换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3.
试验在广西梧州市蒙山县蒙山镇甘棠村金秋砂糖橘种植园开展,通过利用三种常用杀虫剂防治柑橘木虱的田间防效试验可知,22.4% 螺虫乙酯SC 、21%噻虫嗪EC、1.8%阿维菌素EC对柑橘木虱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1.8%阿维菌素EC1440倍的防效最优,其次是21%噻虫嗪EC 3360倍,但两者防效差异不显著。三种药剂的持效期均可达15天以上,可在柑橘木虱防治上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正据《烟台果树》2020年第2期《5种杀虫剂防治梨木虱田间药效试验》(作者谢经霞等)报道,选用6种药剂处理对翠玉梨梨木虱的防治效果进行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有的农药和混配随着天数的增加,防治效果逐渐增加。效果最好的是22.4%螺虫乙酯2 000倍液+5%氯虫苯甲酰胺3 000  相似文献   

15.
摘要:柑橘锈壁虱(Eriophyes oleivorus),是湖南安化县柑橘主要害螨之一,为了筛选出安全、高效和低毒药剂防治该螨,在2011和2012年,进行了20%丁硫克百威乳油与24%螺螨脂悬浮剂等5种杀螨剂田间药效对比试验,并通过测定药后柑橘的铜果率对其商品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丁硫克百威乳油对柑橘锈壁虱成螨、若螨速效性最好,持效期最长,防治效果最显著。此外,螺螨脂24%悬浮剂也有较好的防效,二者可在生产中交替轮换使用,以避免害螨对单一药剂抗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6.
借助柑桔潜叶蛾性诱剂对四川省北部三个柑桔主产区的柑桔潜叶蛾进行了种群消长动态监测,同时研究了8种不同化学药剂对柑桔潜叶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川北地区,柑桔潜叶蛾一年发生约8代,世代重叠。7月中下旬开始柑桔潜叶蛾虫量急剧增多,8月13日到达第一个爆发高峰,11月之后虫量急剧减少;秋稍期药剂防治显示,15%茚虫威EC速效性最好,施药后3d平均防效高达91.5%,20%氯虫苯甲酰胺SC持效性最好,施药后7d平均防效高达93.1%,且保梢效果最好,平均保梢效果为90.8%。因此实际生产中,综合评估药剂速效性、持效性和保梢效果,建议优先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柑桔潜叶蛾,其次是15%茚虫威EC和20%丁硫克百威EC。为进一步降低后期药剂防治压力,减少越冬虫源,可以在6月初借助装有性诱剂的诱捕器进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7.
29种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29种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多杀菌素、氯氰菊酯.毒死蜱和吡虫啉对家蚕96 h的LC50分别为0.002 0、0.089 1、0.214 5和0.272 9 mg/L,属剧毒级农药;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丁硫克百威、敌百虫、除虫菊素.苦皮藤素、丙溴磷、苏云金杆菌.毒死蜱和烟碱对家蚕96 h的LC50分别为0.692 1、0.769 6、0.850 2、0.744 9、2.513 4、1.732 7和7.260 4 mg/L,属高毒级农药;其余药剂均属中、低毒级农药。以上剧毒级或高毒级的农药应当禁止在蚕区使用。吡蚜酮对家蚕的毒性低,但在蚕区是否能使用低毒级农药,还须考虑药剂的残毒期、慢性毒性和传染性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叶法测定了5种化学农药对柑橘粉虱和黑刺粉虱若虫和成虫的毒力及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试验药剂在药后5d对成虫的毒性达到最大值,其中,10%溴氰虫酰胺OD 3000×,99%绿颖EW 250×及25%噻虫嗪WG 3000×对2种粉虱成虫的毒性最高,4.5%联苯菊酯EW 2000×及10%烯啶虫胺AS 3000×毒性略低;药后3d,7d,对柑橘粉虱和黑刺粉虱若虫的毒力最高的为10%溴氰虫酰胺OD和10%烯啶虫胺AS,最低为99%绿颖EW,其余2种药剂毒力居中;5种化学药剂能够降低柑橘粉虱和黑刺粉虱实验种群的瞬时增长率,但影响未达显著水平。综合结果说明,10%溴氰虫酰胺OD和10%烯啶虫胺AS是对柑橘粉虱和黑刺粉虱若虫和成虫毒性较高的2种药剂。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蓝莓蚜虫,选取新型及常用针对蚜虫杀虫剂共6种,采用常规喷雾法比较了不同药剂、不同稀释倍数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SE、70%吡虫啉WG及20%啶虫脒SP在各供试浓度下,药后7、14和21d防治效果均在88.78%以上,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性。70%吡蚜酮WG、95%矿物油EC及1.5%苦参碱SL三种药剂对蓝莓蚜虫亦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其防效与持效期均弱于前面三种药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柑橘种植面积迅速扩张,成为桑园周边最多的大宗农作物之一,为了解防治柑橘病虫害所用农药对家蚕的影响,更好地指导养蚕生产,对柑橘园常用农药及其对家蚕的毒性进行了综述。广西柑橘园常用农药对家蚕均具有一定的毒性,其中50%烯啶虫胺(烟碱类)可溶性粉剂、20%呋虫胺(烟碱类)悬浮剂、200 g/L丁硫克百威(氨基甲酸酯类)乳油、94.6%丙溴磷(有机磷类)原药、20%虫螨腈(吡咯类)悬浮剂、25%噻嗪酮水分散粒剂、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吡蚜酮·噻虫胺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不同剂型的啶虫脒(烟碱类)、5%阿维菌素乳油、80%多杀菌素可湿性粉剂、51.3%甲氨基阿维菌素原药、96%联苯菊酯原药、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94.8%高效氟氯氰菊酯原药、1%氯虫苯甲酰胺(邻酰胺基苯甲酰胺类)悬浮剂、不同剂型毒死蜱(硫代磷酸酯类)、70%丙森锌(有机硫类)可湿性粉剂、96%哒螨灵(哒嗪酮类)原药、0.01%芸苔素内脂乳油等均为对家蚕高毒或剧毒,即使对家蚕低毒的50%吡蚜酮(吡啶类)水分散剂、5%唑螨酯(苯氧基吡唑类)悬浮剂、10%吡丙醚(昆虫保幼激素类)乳油、20%噻菌铜(噻唑类有机铜)悬浮剂、72%农用链霉素(抗生素类)可溶性粉剂、45%咪鲜胺(咪唑类)微乳剂、2%春雷霉素(抗生素类)水分散剂、40%炔螨特(有机硫美)乳油、200 g/L螺螨酯(季酮酸类)悬浮剂等农药也会对家蚕造成严重的慢性中毒反应,严重威胁正常的养蚕生产。建议了解桑园周边作物的用药情况及其对家蚕的毒性、加强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农户的互相配合、错开养蚕与喷药时间、协调新建柑橘园与桑园的空间布局、采取大棚种桑等措施,预防柑橘园用药造成家蚕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