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魔芋甘露聚糖免疫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魔芋甘露聚糖免疫作用,通过给昆明系小鼠灌胃,持续25d,观察魔芋甘露聚糖对其免疫功能影响。结果表明,魔芋甘露聚糖组半数溶血值(HC50)、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及细胞毒百分率明显上升,提示魔芋甘露聚糖可明显提高小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并增强TNF产生。  相似文献   

2.
魔芋甘露聚糖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定了魔芋甘露聚糖湿品的冻结温度即三相点温度,提出了魔芋甘露聚糖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的真空度参数和搁板温度参数。为大批量魔芋甘露聚糖真空冷冻干燥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1 魔芋甘露聚糖的生物合成1.1 存在形态魔芋甘露聚糖作为粘液状的甘露聚糖颗粒存在于魔芋的块茎中。如果看一下球茎的截面,就可发现在柔细胞中多数都是直径1mm左右的大粒异形细胞,其中还含有与它大小几乎相同的粘液颗粒,这种颗粒是甘露聚糖颗粒,细胞称为甘露聚糖细胞。?..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魔芋甘露聚糖对板栗呼吸强度、失水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魔芋甘露聚糖是一种有效的保鲜剂。  相似文献   

5.
魔芋甘露聚糖对水果蔬菜保鲜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进行了魔芋甘露聚糖对不同果蔬、食品原料保鲜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魔芋甘露聚糖对果蔬、食品原料有明显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项研究以魔芋精粉为原料,以水和食用乙醇为溶剂,通过溶胀、离心分离、乙醇萃取、干燥等工艺试验,提出了魔芋甘露聚糖提取技术,发明了魔芋甘露聚糖提取工艺专利。  相似文献   

7.
魔芋甘露聚糖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以葡萄糖为标准,以DNS为显色剂,用比色法原理间接测定魔芋精粉中甘露聚糖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准确,适于不同等级魔芋精粉中甘露聚糖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1 魔芋甘露聚糖的化学结构1.1 初期的研究魔芋和精粉的主要成分是甘露聚糖,最初是迁[1]在文章中提出来的。即他在以“MannanasanArticleofHumanFood”为题的论文中叙述道:精粉放在酸解液(3%硫酸)中能检出大量的甘露糖,魔芋的主要成分是甘露聚糖——甘露糖的多酐(Polyanh...  相似文献   

9.
魔芋精粉中甘露聚糖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魔芋精粉是由鲜魔芋块茎,经过干燥、机械粉碎、风选等工序得到的一种初级产品。魔芋精粉主要成分为甘露聚糖,其次还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游离还原糖等。魔芋甘露聚糖是由甘露糖和葡萄糖,通过β-(1→4)苷键和β-(1→3)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多糖(分子量达106)[1]。研究证明,魔芋甘露聚糖具有减肥作用,对血清胆固醇、肝胆固醇和中性脂肪的上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具有调节代谢正常化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和医药上[2]。甘露聚糖含量是魔芋精粉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目前,生产中仅以粘度的高低判断甘…  相似文献   

10.
利用热风干燥装置,在风温50~80℃,风速0.5m/s,厚5~12.5mm,面积78.5cm2的条件下,研究了风温、厚度对魔芋甘露聚糖干燥特性和效率的影响,提出了魔芋甘露聚糖热风干燥工艺。  相似文献   

11.
通过6年来对云南陇川魔芋白绢病、软腐病发生规律的研究,根据陇川当地的生产实际,提出了正桷选地,推广种植红魔芋,种芋切块繁殖,足施底肥,施用石灰,黑色地膜覆盖等系统的魔芋抗病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纯化方法对魔芋葡甘聚糖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乙醇、Pb(Ac)2、H2O2 3种方法纯化了魔芋葡甘聚糖(KGM).含量分析表明,乙醇和Pb(Ac)2法显著优于H2O2法,可得到高纯度的样品.采用温和条件及低极性溶剂有利于保持KGM本身的分子结构以及水溶性、凝胶性等性能;而Pb(Ac)2法由于部分脱去了KGM的乙酰基,导致结晶度变大,玻璃化温度升高,最终失去水溶性和凝胶性;H2O2法则由于对KGM造成了氧化降解,也改变了分子链的大小以及部分基团,从而导致粘度降低以及溶涨速度较快.研究表明,提纯方法对多糖样品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密切,选择最佳的提纯方法是真实评价多糖的性能和生物活性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3.
历经 3a时间 ,在 3个试验点 ,从魔芋的物候观测、栽培方法 ,质量、产量分析等方面对魔芋南种北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采取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 ,魔芋南种北移虽然产量、品质不如引种地 ,但究其经济预测分析 ,仍具有引进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以资源丰富的天然可降解高分子材料魔芋葡甘聚糖(KGM)为原料,乙酸乙烯酯和丙烯酸甲酯为接枝单体合成了不溶于水的可降解热塑性KGM(TKGM)新材料.当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时接枝效果较好,且当引发剂浓度为8mmol/L、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3h、单体浓度0.49mol/L时,KGM可获得较高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偏光显微镜(POM)照片、低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综合热分析等对改性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了KGM和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甲酯的接枝共聚物;KGM原有的结晶结构被破坏,分子结构呈现无序化;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仅为13.14℃,且在102.5℃处有明显的熔融吸热峰,分解和熔融温差达200℃以上,具有较好的热塑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5.
交联魔芋葡甘聚糖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对交联魔芋葡甘聚糖球(CKGG)的制备条件进行研究,确定了在30%乙醇水溶液中碱用量与魔芋摩尔比1:2,环氧氯丙烷用量与魔芋摩尔比1:1,温度45℃,反应时间6h制得的CKGG具有较好的交换容量。该种颗粒为蜂窝状多孔微球,色泽好,粒度均匀,阳离子交换容量为0.2114mmol/g,不溶于水、酸和碱。  相似文献   

16.
魔芋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富含葡甘聚糖等多种有效成分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及生物化工等领域。研究认为:汉中地区魔芋种植历史悠久,年平均温度高,平均日照时间适中,无霜期长,是魔芋最佳适生产区之一。同时具有大型加工企业,产业化开发局面已经形成。但仍然存在着优良品种资源缺乏,科技、经济以及体制上支撑力度小等问题。采取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政府协调及扶持力度,精深加工,建立各级市场销售流通渠道等措施,是汉中地区实现魔芋产业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陇川县1997年引种种植白魔芋33.3hm2,病害严重发生,收获量仅2.56t/hm2。1999年进行了白魔芋种植的肥料试验,结果表明,以足量腐熟农家肥为底肥的施肥措施能显著降低田间发病率和提高球茎产量,其中施腐熟农家肥1 000kg、普钙33.4kg、尿素5kg、磷酸二氢钾0.5kg/667m2作底肥的H处理,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可降低发病率50%以上,提高产量420%以上,推算产量可达12t/hm2。  相似文献   

18.
间作方式与林地类型对魔芋病害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岚皋县对与作物间作和5种林下套种方式下的魔芋产量及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5种林下套种魔芋方式魔芋产量为14 025~18 619.5kg.hm-2,显著高于大田(玉米—魔芋)间作方式的产量10 830kg.hm-2(p<0.05),其中刺槐—魔芋、漆树—魔芋套种方式产量显著高于杜仲—魔芋、杉树—魔芋、板栗—魔芋等3种林下套种方式;5种林下套种方式魔芋发病率为1.63%~2.2%,分别极显著低于大田(玉米—魔芋)间作方式的10.4%(p<0.01),其中刺槐—魔芋套种方式魔芋发病最轻,极显著低于其他4种套种方式(p<0.01);刺槐林下种植魔芋具有发病轻、产量高、效益好等显著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壳聚糖凝胶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 /壳聚糖通过改变共混比例制备了混合凝胶 ,当多糖总质量分数为 4 %、盐离子浓度为 1 .6mol·L-1时 ,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对壳聚糖的共混质量比为 2 0 /80 ,在 70℃共混并恒温 30min ,可达凝胶强度最大值 ;研究了制备温度、恒温时间、体系中盐离子浓度及壳聚糖粘均分子质量与脱乙酰度对凝胶化影响。同时从FT IR谱图上分析了这两种多糖凝胶化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魔芋葡苷聚糖/壳聚糖共混胶黏剂应用于胶合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胶合强度为考察指标,进行魔芋葡苷聚糖/壳聚糖共混配比胶黏剂工艺的制备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胶黏剂中各组分用量的较佳参数为:壳聚糖1%,魔芋葡苷聚糖1.5%,NaOH为1%.此配比制备的胶黏剂压制的胶合板,干状胶合强度最大;在壳聚糖1%,魔芋葡苷聚糖1.5%,NaOH为2%的配比时,胶合板的湿状胶合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