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组基础肥力不同的红壤性水稻土3a6季盆栽水稻培育结果表明:稻谷增产倍率显著受土壤基础肥力与施肥处理双重影响,施肥使水稻蘖穗得到较充分发育,而较高基础肥力结合施用有机、无机肥更能巩固水稻前、中期的生长效果,有效穗率与经济系数超过低肥土或化肥的。短期以全化肥优于有机、无机肥结构,更优于全有机肥。而有机,无机肥结构具有较高集约性和长、短效益兼顾性,更显著地富化土壤养分容量,提高元素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江西红壤性水稻土肥力特性及其管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江西红壤性水稻土为202.8827万hm2。其肥力特征:1.土壤三要素营养不平衡,中低产田占70.00%;2.缺硼钼少硅硫锌,影响土壤养分平衡;3.灌溉水能提供稍多Ca、Mg,少量S、Si、K、N,以补充土壤养分不足;4.耕层浅薄,障碍因素较多。管理:1.深耕培肥,增加土壤有机质;2.坚持有机无机肥配合,提高稻田肥力;3.合理施肥,协调养分平衡;4.开沟排水、搞好稻田沟系建设;5.水旱轮作、改革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水稻土有机质的变化规律,通过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27年的不同施肥处理水稻土中有机质含量及其组成。结果表明,长期施肥不同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消长呈现明显差异,在等量氮、磷、钾养分的前提下,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比无肥或单施化肥更有利于稻田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单施化肥、有机-无机肥配施各处理土壤腐殖酸、HA、FA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有机-无机肥配施土壤腐殖酸、HA、FA一直高于无肥及化肥处理,而且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土壤中HA和FA的增加,HA/FA比值随着时间的延伸逐渐减小;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提高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而且长期施肥土壤有机质与易氧化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氮、水解氮含量及产量显著正相关。易氧化有机质与土壤全氮、有效磷含量及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水稻产量与易氧化有机质的相关性(r=0.818 1*)比与有机质(r=0.802 0)的相关性较高,说明易氧化有机质对水稻增产有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找到不同肥力水平土壤的最佳施肥模式。方法:本试验在浏阳市荷花镇(低产田)、达浒镇(高产田),比较不施肥(T1)、常规施肥(T2)、40%有机肥(T3)和纯化肥(T4)的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结果:施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荷花、达浒两地水稻产量。T2和T3处理能通过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使水稻产量显著增加。在荷花,T4处理比T1~T3处理分别增产49.8%、2.28%、0.08%;在达浒,T3处理比T1、T2、T4处理分别增产34.15%、12.43%、8.84%。两地土壤养分含量、肥力综合评价值均表现出T3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逐年增加。结论:不施肥会降低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低产田在短年限内农家习惯施肥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但长远培肥应该适当加大有机肥的比例;高产田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达到很好的培肥效果。  相似文献   

5.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稻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湖南省7个县市土壤肥力与肥效监测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单施化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稻田耕层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全锌、全铜以及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锌、有效铜含量,效果为高量有机肥配施(HOM)>中量有机肥配施(MOM)>单施化肥(NPK).说明无论单施化肥还是有机无机肥配施都可以增强土壤养分容量及其供应强度,其中以高量有机肥配施效果最好.与试验前相比,施肥处理下土壤氮、磷维持平衡或大幅度积累,但土壤钾仍出现不同程度的亏缺.  相似文献   

6.
多点定位田间试验表明.在福建中低产红壤稻田中混合施用有机和无机肥料,可使水稻生产效率在短期内得到稳定增长(30%-92%).经统计分析比较,水稻生产效率与有机无机总养分(或总氮)投入量呈极显著相关;有机无机肥结合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土壤生产力的稳定积累和元素生产效率的提高.参试的4大有机给源配合半量化肥的作用近于等效,但在试验期限内(1-3a),稻谷产量无额外的互作效应,而绿肥鲜体在增产养地配合效应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有机无机培肥对复垦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有机无机培肥方式对复垦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以龙稻15号为供试材料,在山西盂县进行2 a土壤培肥定位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单施化肥(NPK)、单施牛粪(M)、化肥牛粪混施(NPK+M)对复垦土壤耕层养分、酶活性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有机质含量单施牛粪高于单施化肥外,各施肥处理全氮、有效磷、速效钾、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表现为NPK+M>NPK>M,均显著高于对照;产量方面表现为NPK+M>NPK>M>CK,除了单施牛粪,其他2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有机无机混施为最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8.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等总养分条件下,研究了有机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水稻生长、产量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水稻产量以50%有机肥+50%化肥处理最高,较单施化肥提高4.8%。有机无机肥配施也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以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因此,有机无机肥的合理配施,不仅能实现作物高产,还可以有效地达到土壤培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氮素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袁颖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550-8553
采用28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氮素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肥(CK)、无机肥(NPK)、有机肥(猪粪+紫云英绿肥,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中,土壤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和微生物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和微生物氮含量从高到低顺序均为:NPKM〉M〉NPK〉CK,长期施用肥料,特别是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能提高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和微生物氮含量,即促进了土壤氮库的积累;且不同施肥处理A、P层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氮含量和土壤全氮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无机肥配施有机肥可使土壤氮素各形态含量均显著提高,是提高土壤氮素肥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利用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稻田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点(2000-2008年)资料,分析了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肥力与水稻产量的差异.探讨了等氮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比和单施化肥对土壤肥力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施用有机肥,追肥施用化肥与全部使用化肥相比,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使土壤的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提高;有机肥和化肥混合施用,使水稻返青快,在整个生育期生长旺盛,分蘖早、有效分蘖数增加,而全部施用化肥则相反;在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影响方面,有机肥和化肥混合施用使水稻产量提高.穗数和稳粒数增加,但结实率、千粒重下降。  相似文献   

11.
连续施肥对土壤供肥和水稻吸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10a不施肥的土壤仍保持一定的基本肥力.水稻从土壤吸收的养分三要素中有相当一部分通过稻茬、稻根自然归还土壤,这是水稻土保持一定养分水平的物质基础.随着生育期的进展,水稻植株的吸肥总量不断提高.施用化肥不但可提高植株三要素的含量,而且也提高植株吸肥总量,化肥配合增施有机肥(如猪粪或稻草)又有进一步增加植株吸肥强度和吸肥容量的效果.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含量随着水稻生育期的进展而逐渐减少.增施化肥有提高土壤中有效养分的作用,如再配施有机肥则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施肥10a对土壤三要素产投比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主要性状、产量及土壤环境和地力的影响,探索有机无机肥配施中纯氮的适宜配比。【方法】在南方双季稻田进行田间试验,按随机区组设计,在等氮、磷、钾量条件下,通过设置氮磷钾化学肥料(T_1)、80%化肥+20%有机肥(T_2)、60%化肥+40%有机肥(T_3)、20%化肥+80%有机肥(T_4)、有机肥(T_5)和不施肥(CK,T_6)6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间水稻的产量、有效穗数、秸秆干重等差异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20%~40%有机肥纯氮供应比例的施肥处理能够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降低秸秆干重6.1%~6.9%,氮肥农学效率较高;土壤pH值变化不明显,能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6.9%~31.5%。【结论】有机无机配施有利于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有机无机肥配施中纯氮供应比例在20%~40%间对提高水稻产量和降低氮肥环境负效应的综合效应最佳,肥料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长期施肥下黑土碳氮和土壤pH的空间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下剖面(0~100 cm)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微生物碳氮以及土壤pH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长期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0~20 cm表层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和微生物碳氮含量,并且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碳氮的增加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等氮量有机无机肥配施(M1NPK和SNPK)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化肥NPK处理(P0.05),同时二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没有由于化肥氮施用量减少而下降。与不施肥ck相比,单施化肥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在40 cm土层以下,与NPK处理相比,M2NPK、NP和N处理硝态氮累积量明显增加,而M1NPK和SNPK处理硝态氮累积量明显减少。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酸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单施化肥处理土壤pH显著低于不施肥(ck)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P0.05),其中2012年秸秆还田(SNPK)处理0~20 cm土壤pH比NPK处理高2.17。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不仅能提高和维持土壤碳氮水平,还能防止土壤酸化的发生,尤其施用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的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是东北黑土区最有效的施肥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的质量,寻求最优施肥模式,本研究基于室内盆栽试验,分析了不施肥、单施有机肥、基于农户习惯的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和单施化肥4种施肥模式对复配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农户习惯的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模式下土壤中的总碳和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种施肥模式;单施化肥模式下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最高,基于农户习惯的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模式下土壤中铵态氮含量最高;基于农户习惯的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模式下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和不施肥3种模式;从环境保护和提高土壤质量的角度看,应优先选择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肥模式。研究成果可以为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质量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设CK(不施任何肥)、NK(施氮、钾肥)、NP(施氮、磷肥)、NPK(施氮、磷、钾肥)、NK+PM(施氮、钾肥+猪粪)、NP+RS(施氮、磷肥+稻草)、NPK+RS(施氮磷钾肥+稻草)7个处理,通过25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了双季稻种植制度下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氮素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平衡施肥处理(NK、NP)土壤各氮素含量增加不明显或出现一定幅度的减少;长期平衡施用化肥的NPK处理,土壤各氮素含量均有增长,与CK处理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无机、有机肥长期配施处理NK+PM、NP+RS、NPK+RS在单施化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土壤中氮素养分的含量.双季稻种植制度下,长期平衡施肥,尤其是无机、有机肥配施能极大地增加红壤性水稻土各氮素养分含量,提高土壤氮素肥力,为水稻的高产、稳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6.
通透性较好,肥力较高的红壤性水稻土,每亩施入2000斤紫云英鲜草,早稻期间矿化供应N量较通透性差的潜育性水稻土高80%左右,稻谷产量高45%左右。前者化学N肥的利用率较高、损失较少,后者则相反。前者早稻可少施化学N肥,但应注意晚稻中后期适量补充N肥;后者则应重视早稻施足速效基肥或分蘖肥,晚稻控施N肥。有机和无机N肥配合施用,可改善土壤的供N过程,是行之有效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结构下稻田产量及土壤有机质和氮素营养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测定.研究了湖南省土肥站1986年冬季在全省各地建立的、持续了18年的6个土壤肥力与施肥效益,监测长期定位试验点中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土壤有机质、氮素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长期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能全面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的含量;NP、NK、NPK各化肥处理的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处于同一水平,施用有机肥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古量的最有效途径,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0.959**)。各施肥区的产量比CK处理显著增加,OM60和OM30处理平均比CK处理增产106.2%和108.5%,且两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宁乡、临澧两试验点习惯施肥处理的平均产量分别比NPK处理还低1.5%和3.5%,说明当地农民的施肥配比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8.
化肥与有机肥长期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稻为试验材料,连续多年开展田间肥效试验,比较研究3种施肥处理(不施肥、单施化肥、化肥配施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效提高了水稻产量,但单施化肥和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水稻产量差异不大。施肥处理逐年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其中,试验后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但二者缓效钾含量差异不大。试验后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pH值显著高于单施化肥,而单施化肥土壤pH值与不施肥接近。综上,施肥是增加水稻产量、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的有效手段,而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下作物增产和土壤培肥效果优于单施化肥。  相似文献   

19.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腐殖质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潮土、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长期施肥对土壤腐殖质含量与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施肥不仅影响土壤腐殖质的含量与组成 ,还影响腐殖质的理化性质。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降低潮土和旱地红壤胡敏酸的E4和E6值 ,提高红壤性水稻土胡敏酸的E4和E6值。单施化肥也能提高红壤性水稻土胡敏酸的E4和E6值 ,但对潮土和旱地红壤胡敏酸E4和E6值影响不大。长期施肥对土壤耕层富里酸可见光谱的影响与胡敏酸不同 ,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 3种土壤富里酸的E4和E6值 ,单施化肥对 3种土壤富里酸的E4和E6值基本上没有影响。长期施肥也影响腐殖质的紫外吸收光谱 ,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 3种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的紫外吸收光谱值 ,但这种作用只在短波长方向明显 ,随着波长的增加影响减小。单施化肥也可以提高富里酸的紫外吸收值 ,但只能提高潮土胡敏酸的紫外吸收值。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 3种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的总酸性基、羧基和酚羟基含量 ,单施化肥对胡敏酸和富里酸含氧功能团含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红壤稻田氮素形态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在湘南丘陵区红壤稻田上进行了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田间氮素动态、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及增产效应的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既能快速提高稻田有效氮含量,又能长久保持土壤氮素含量,提高氮素利用率。早稻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处理产量要高于单施有机肥处理,也高于单施化肥处理,但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晚稻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高于单施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单施化肥处理早、晚稻氮肥利用率分别为33.50%、22.88%;单施有机肥处理早晚稻的氮素利用率分别为41.04%、32.40%;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早晚稻氮素利用率分别为40.07%、3.5.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