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旱育稀植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栽培技术,它具有省工、省种、省肥,提高秧苗素质和增产增收的优点.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自1996年以来,旱育稀植面积在道真县不断增加,秧苗期病虫害发生了新的变化,旱育秧根蚜已成为秧苗的重要害虫之一,危害面积逐年增加,一般地块秧苗受害株率为15%~30%,严重地块无苗移栽.据周志强等调查,1998年凤冈县水稻旱育秧发生根蚜危害,发生面积已达60~100hm2,虫口密度达20~45头/株[1].先后曾选用甲胺磷、辛硫磷等药剂进行防治,但效果不佳.为此,于2002年4月在道真县洛龙镇选择吡虫啉等药进行田间防治试验,探讨了该药剂防治根蚜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水稻旱育抛秧壮根立苗技术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旱育秧苗在抛植情况下,苗体轻,根盘小且根部难以带土这一情况,应用水稻秧苗健壮素和高吸水材料,不仅促进了旱育秧苗根系的发育,壮大了根群,提高了单株带蘖数,而且使秧苗根部带土量明显增加,高吸水材料包衣还使秧苗根部形成“蓄水球囊”,明显提高了旱育抛秧的立苗速度和抗植伤能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旱育秧苗在抛植情况下,苗体轻、根盘小且根部难以带上这一情况,应用水稻秧苗健壮素和高吸水材料,不仅促进了旱育秧苗根系的发育,壮大了根群,提高了单株带蘖数,而且使秧苗根部带上量明显增加,高吸水材料包衣还使秧苗根部形成“蓄水球囊”,明显提高了旱青抛秧的立苗速度和抗植伤能力。  相似文献   

4.
棉花棉根蚜别名菜豆根蚜、甜菜根蚜,为同翅目,瘿棉蚜科,是一种危害植物根部的蚜虫。近几年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耕作制度的变化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棉根蚜在棉花上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2004年我市太康、淮阳县中度发生。据调查,平均虫田率20%,虫株率5%~10%,每株蚜量20~50头,严重田块虫株率20%~30%,每株蚜量60~150头,死棵率5%~10%,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以水稻旱育秧为核心,规范化栽插、平衡配套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科学管水等相配套的水稻栽培新技术.其关键技术环节是肥床、旱育、严控、浅植、巧肥、综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对缺水地区更是解决了无水育秧的困难.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这项技术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近15%,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一套以水稻旱育秧为核心,规范化栽插、平衡配套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科学管水等相配套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这项技术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近15%,经济效益明显。其关键技术环节是肥床、旱育、严控、浅植、巧肥、综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对缺水地区更是解决了无水育秧的  相似文献   

8.
<正>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一套以水稻旱育秧为核心,规范化栽插、平衡配套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科学管水等相配套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这项技术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近15%,经济效益明显。其关键技术环节是肥床、旱育、严控、浅植、巧肥、综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对缺水地区更是解决了无水育秧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正>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一套以水稻旱育秧为核心,规范化栽插、平衡配套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科学管水等相配套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这项技术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近15%,经济效益明显。其关键技术环节是肥床、旱育、严控、浅植、巧肥、综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对缺水地区更是解决了无水育秧的  相似文献   

10.
1.水稻无盘旱育秧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水稻无盘旱育秧应注意以下问题:(1)秧田与大田的距离较近。无盘旱育秧每株秧苗根部都有一个大小不等的泥球,增加了秧苗的重量,苗床选在离大田较近的地方以利运秧。  相似文献   

11.
一防密播独秆苗。水稻肥床旱育秧播种量不能过大.否则易造成秧苗根系发育差,独秆苗多,带蘖苗少。杂交稻和粳稻每亩适宜播种量应分别掌握在20—35公斤左右.这佯才能保证秧苗率达90%以上.秧田、大田比达1:16左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1 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每公顷用草木灰 15 0kg、草籽饼 2 2 5kg、硫磺粉 15kg、石灰 2 2 5kg混合后均匀撒施在秧苗上 ,能够有效地防治秧田的白叶枯病。2 防治水稻稻瘟病每公顷用草木灰 4 5 0kg、生石灰 15 0kg ,混合后均匀撒施 ,可防治稻瘟病。3 防治白粉病对发生白粉病的果树和花卉 ,可在距离植株 15cm处挖 15cm深的环形沟 ,沟内施 2 0kg的草木灰 ,上面覆盖薄土 ,治愈率可达 85 %以上。4 防治立枯病、炭疽病每公顷用草木灰 75 0kg顺垄撒施 ,防治效果好。5 防治果树根腐病先扒开果树根部的土壤 ,清净腐根周围的泥土 ,…  相似文献   

13.
水稻抛秧栽培是利用带孔页的塑料软盘,培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秧苗,通过手工或机械抛散,使带土的秧苗根部向下自由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水稻栽培法。除了改变传统的弯腰作业方式,减轻劳动强度之外,还可起到省工、省种、省秧田、省肥和增产增收的效果。育好秧苗是抛秩的基础和关键。实践证明,用育秧点播器播种、育苗,比手工“旱播”、“湿播”省时、省力20多倍,且土、种疏松—致,出苗整齐,根系均匀不串根,易于抛撒。要想提高“抛秧”质量和功效,还得做好点播育秧的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棉花棉根蚜别名菜豆根蚜、甜菜根蚜,为同翅目,瘿棉蚜科,是一种危害植物根部的蚜虫.近几年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耕作制度的变化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棉根蚜在棉花上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2004年我市太康、淮阳县中度发生.据调查,平均虫田率20%,虫株率5%~10%,每株蚜量20~50头,严重田块虫株率20%~30%,每株蚜量60~150头,死棵率5%~10%,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正> 粳稻缺钾缺锌,秧苗期植株矮小,叶片狭窄,分蘖期老叶软弱下披,心叶挺直,中、下部叶尖红褐坏死,叶子产生不规则的红褐班;抽穗前后新叶浓绿,老叶焦枯,植株老衰,致使抗逆力下降,产量降低。那么怎样防治呢? 1 旱育秧与湿润育秧,0.067公顷秧田用硫酸锌1.5~2公斤或水稻育秧配方肥,施入土壤,以满足秧苗期对于锌元素的需要,培育高素质的秧苗,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水稻育秧返栽田与移栽大田稻水象甲幼虫数量的差异,为稻水象甲的防控提供依据,对洗秧前后、育秧返栽田与移栽大田的稻水象甲幼虫数量进行调查,并进行了稻水象甲幼虫在秧苗上的回接试验。结果表明:洗秧能洗掉稻水象甲幼虫,而洗掉于秧田的幼虫有42.00%~90.00%的能转移到返栽的水稻根上危害;水稻秧田期为稻水象甲的主要防治时期,育秧返栽田为重要防治田块。  相似文献   

17.
水稻塑料软盘抛秧栽培技术,是采用塑料软体秧盘,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水稻秧苗,通过抛掷、自由落入田间定植的栽培方法。该技术集水稻旱育秧、两段育秧和抛秧等先进耕作栽培技术的优点于一体,主要优点有:省工、省种、省秧田;秧苗素质好、根系发达、吸水吸肥能力强、抛栽后分蘖早、低节位分蘖多、其综合效益更为显著;成熟期提早,早稻提早成熟3~5天,晚稻提早4~6天;减轻劳动强度,缓解农民插秧的劳作之苦。  相似文献   

18.
水稻旱育秧在生产上还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旱育秧苗2-3叶期易发生病理性和生理性死苗;二是旱育秧苗恶苗病发生严重;三是旱育秧苗苗体轻、根盘小,根部不能带土,不利于抛秧,容易出现“遇风雨飘秧、遭烈.日败苗”的现象。水稻旱育秧、旱育抛秧专用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旱育保姆”、“旱抛成功”的应用,为种子发芽成苗和秧苗健壮生长创造了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起到了蓄水保水、防病治虫、补素促长和壮苗壮根等多种效果;同时形成的“蓄水球囊”与根部土壤互相连结形成“吸湿泥球”,有利于抛植立苗。  相似文献   

19.
熊飞 《现代种业》2006,(3):17-17
水稻旱育秧,具有不整秧田,简单、省工,秧苗矮键,根系发达粗壮,可以带土抛栽等突出优势,是水稻育秧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但水稻旱育秧,在秧苗“断奶期”(叶龄在两叶一心)前后,若遇强冷空气侵袭或持续阴雨天气,天晴后常发生“立枯”死苗现象。其典型症状为:发病苗首先心叶卷起、呈污绿色。病苗易拔起,拔起后可见根尖部甚至整个根系呈水渍状坏死,有的从苗基部坏死。该病发展迅速,尤其是天气转晴后突然从旱育秧床两端揭膜通风,极易导致秧苗在短时间内迅速呈“团块状”或“点片状”萎焉死亡。  相似文献   

20.
水稻条纹叶枯病由带毒灰飞虱传毒引起,近两年在江苏暴发流行,一般田块病穴率为4%~20%,严重田块达80%以上,甚至出现部分接近失收田块,发生量之大,给防治工作带来严峻考验。防虫帐系镇江市植保植检站研制开发的产品,用其覆盖育秧能有效控制秧田期灰飞虱传毒危害,从而大幅度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为此,笔者通过对防虫帐育秧秧苗素质及条纹叶枯病控制效果的考察,为防虫帐推广运用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