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种植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半干旱区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日平均净光合速率全膜双垄沟播(T4)最高,较其他处理光合能力强,有利于光合物质的形成.说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T4)种植能够有效解决光合缺水的问题.全膜双垄沟播(T4)、全膜平作(T3)、全膜双垄沟播+休闲期免耕秸秆覆盖(T6)的光合午休现象较其他处理弱;在玉米抽雄期前全膜双垄沟播(T4)较平作和休闲期免耕处理SPAD高,能够增加玉米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为玉米前期的生长发育及后期的丰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旱作全膜双垄沟播对玉米苗期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旱地秋季全膜双垄春季沟播栽培技术对玉米苗期土壤含水量、水分空间分布状况及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较露地平作能显著提高玉米出苗率,与半膜平作和露地平作相比较,能显著提高玉米单株干质量和单株株高(P<0.05);全膜双垄沟播在播前0~5、5~10、10~30 cm土层的土壤平均含水量较...  相似文献   

3.
旱地全膜双垄沟种植对土壤温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半干旱区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对土壤温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种植降低了土壤温度的变异,对不同层次土壤均有增温效应;全膜双垄沟播种植可以促进玉米的出苗和成熟,产量比半膜平作增产26.76%。  相似文献   

4.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效益与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3年不同覆膜方式效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20cm土壤温度为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早春全膜双垄沟播〉播期全膜双垄沟播〉秋季半膜覆盖〉早春半膜覆盖〉播期半膜覆盖,0~20cm土壤含水量为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早春全膜双垄沟播〉播期全膜双垄沟播〉秋季半膜覆盖〉早春半膜覆盖〉播期半膜覆盖,产量和效益为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早春全膜双垄沟播〉播期全膜双垄沟播〉秋季半膜覆盖〉早春半膜覆盖〉播期半膜覆盖,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比常规半膜覆盖增产25%-30%,优势十分明显。通过玉米不同补灌时期试验、不同海拔玉米品种试验、玉米密度试验、玉米大垄中间套种其他作物示范。初步完善了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对土壤全氮及全磷时空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全生育期玉米露地平作、半膜平作、全膜平作及全膜双垄沟播处理下0~200cm土层全氮与全磷的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7~8月玉米全膜处理下40~60 cm土层氮吸收最强,全生育期全膜双垄沟播处理对110 cm以下土层氮影响最大;全膜双垄沟播处理全生育期20~40 cm处全磷含量下降幅度为0.255 ...  相似文献   

6.
垄膜玉米不同栽培模式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灌水量相同条件下,试验观察了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的节水保墒及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模式下,玉米综合性状好,产量最高,折合产量为13186.5 kg/hm2,较对照半膜平作增产10.6%,灌水效益为2.93元/m3,较对照增加14.4%;全膜垄作垄播、全膜垄作侧播灌水效益分别较对照增加4.7%、7.0%。3种栽培模式均具有节水、增收、增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旱作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方式增产幅度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极其显著地高于半膜双垄沟播技术、半膜双垄沟播明显高于半膜平铺穴播,不同覆膜时间增产幅度以秋季覆膜处理最高、顶凌覆膜次之、播前覆膜最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增产幅度明显表现为: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偏旱区.三个旱作区秋季全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较对照播前半膜平铺穴播(下同)增产率分别为48.1%、39.6%和34.3%,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较对照增产率分别为40.6%、35.0%和31.7%,播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较对照增产率分别为35.0%、30.3%和28.0%;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增产量则表现为:半湿润偏早区明显高于半干旱区,半干旱区又明显高于半干旱偏旱区,特别是年降雨600mm的旱作区秋季、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产量分别达到12375.0kg/hm~2、12192.0kg/hm~2,达到了旱作玉米超高产.  相似文献   

8.
宁夏不同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马铃薯增产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增产效果均显著高于播期半膜覆盖点播,玉米平均增产27.9%,马铃薯平均增产33.49%。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半膜双垄沟播、半膜平覆穴播、露地穴播4种不同覆膜方式的效果,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的集雨保墒效果好,玉米产量高,折合产量达11 217.17 kg/hm2,较半膜双垄沟播和半膜平覆穴播分别增产22.91%、32.12%,较露地穴播(CK)增产49.76%。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覆膜栽培对玉米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栽培较全膜覆盖平铺穴播、半膜覆盖平铺穴播、常规半膜和露地栽培能提前玉米物候期,缩短玉米生育期天数,改善优化玉米生物性状,增加主要经济性状指数,显著提高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11.
阿荣旗地区覆膜栽培技术种植玉米较多应用半膜覆盖,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在阿荣旗地区还是新生事物,为了推广应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2013年在新发乡大有庄村设置了玉米不同栽培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具有明显的抗旱、提温、增产作用,但是相对而言,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比半膜栽培的抗旱、提温、增产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田间试验证实,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水分效应、温度效应、经济效应显著。6种不同覆膜方式中,以秋季全膜双垄覆盖的效益最好,早春全膜双垄覆盖次之。玉米播种期0~20cm土壤含水量,秋季全膜双垄覆盖高于常规播期半膜平覆,尤其拔节期前最为显著,可提高2.4~2.6个百分点。1 m土壤贮水量从播种至大喇叭口期比播期半膜平覆平均提高44.0~63.2 mm,增幅达38.00%~39.47%,从而满足了玉米出苗及前期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土壤水分,有效缓解了玉米"卡脖子旱"。3种全膜覆盖方式,即秋季全膜双垄覆盖、早春全膜双垄覆盖、播期全膜双垄覆盖降水利用率分别达75.9%、67.9%、66.1%,比常规播期半膜平覆分别提高16.9%、8.9%、7.1%。3种全膜双垄沟播覆盖方式中,秋季全膜双垄沟播覆盖方式产量最高,达9205.5 kg/hm2,比常规播期半膜平覆增产54%。3种全膜双垄沟播覆盖方式的水分利用效率平均达31.8 kg/(mm.hm2),比播期半膜平覆提高5.25 kg/(mm.hm2),其中秋季全膜双垄沟播覆盖方式最好。3种全膜双垄沟播覆盖方式的经济效益比常规播期半膜平覆提高了42.65%,其中秋季全膜双垄沟播覆盖方式最高,增幅达59.47%。在玉米生长的每一个时期,不同土壤深度的地温和有效积温均是:秋季全膜双垄覆盖〉早春全膜双垄覆盖〉播期全膜双垄覆盖〉秋季半膜平覆〉早春半膜平覆〉播期半膜平覆。全膜双垄覆盖增加了地积温,使宁夏南部山区玉米种植区域扩大,建议在宁夏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大力推广该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旱作区粮饲玉米不同覆膜栽培技术的试验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酒试20为供试作物,以露地栽培为对照,进行了常规半膜、半膜垄沟、半膜垄沟覆草、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是旱作区玉米栽培的最佳栽培技术,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能充分地利用天降水、土壤水、地表水,发挥出了用水、保水、蓄水、拦水、节水五大技术体系作用,可使玉米生育期提前13d~15d,农艺性状变优,产量较露地对照增加139.25%,增产率均高于其它覆膜方式,此项技术适应性较广,增产效果明显,可在旱作区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不同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对甘肃省不同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增产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的增产效果均极显著高于半膜双垄沟播,半膜双垄沟播显著高于半膜平铺穴播;以秋季覆膜的增产效果最好,顶凌覆膜次之,播前覆膜最低。不同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增产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偏旱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河西灌区玉米不同种植模式的比较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方式的玉米保墒、增产效果好,成熟期较对照(常规半膜平作)提前3 d,折合产量为18219.0 kg/hm2,较对照增产32.9%。  相似文献   

16.
玉米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比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吉县西部黄土丘陵区采用玉米不同覆膜方式进行了比较展示,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方式秋季全膜双垄沟沟播〉早春全膜双垄沟播〉秋季半膜垄作平播栽培〉早春半膜垄作平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对玉米的增产机理。[方法]试验设在甘肃省环县许旗村,供试品种为承单20号,共设5个处理,即全膜双垄沟播、全膜覆盖平铺穴播、半膜覆盖平铺穴播、常规半膜种植起垄覆膜、露地平播,研究5个处理对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处理的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均高于全膜覆盖平铺穴播、半膜覆盖平铺穴播、常规半膜种植起垄覆膜和露地栽培处理,经济产量分别增产4.4%、22.4%、27.5%、46.3%,生物产量分别增产4.1%、22.0%、27.1%、46.7%。[结论]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增产效果明显,应在我国旱作农业区粮食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有限降水持续高效利用为目标,研究不同覆膜方式下连作玉米(Zea May L.)的产量表现和水分利用特征,揭示其增产机理,明确不同覆膜方式下有利于土壤水分持续高效利用的连作年限,为试区高产、水分高效持续利用型玉米连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田间定位试验为基础,量化连作玉米农田土壤水分的年际平衡关系、产量稳定性;以持续高产和收获期不发生土壤干燥化为依据,确定适用于不同覆膜方式的玉米连作年限。【结果】3年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具有良好的保墒、提高土壤水分有效性,利于协调关键生育时期土壤-作物的水分供需关系,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与半膜平作处理相比,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41.8%和33.4%,生物产量、单位耗水的干物质累积量、总产值、净产值、毫米水产值和产投比分别提高了21.8%、12.3%、31.2%、27.8%、21.1%和-3.2%;与露地栽培处理相比生物产量、单位耗水的干物质累积量、总产值、净产值、毫米水产值和产投比分别提高了24.9%、39.1%、225.5%、1 423.9%、212.4%和93.5%。地膜覆盖增大了玉米全生育时期的耗水量,全膜双垄沟播、全膜平作和半膜平作耗水量较露地栽培增幅分别为15.5%-29.2%、10.0%-20.8%和4.2%-12.6%。单季较高的耗水量导致3种覆盖处理在连作第二年收获期土壤贮水量较连作开始期分别降低了37.3%、33.5%和30.9%,第三年降低了29.6%、27.5%和23.9%,造成土壤水分亏缺;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土壤水分亏缺累计,出现土壤干化现象,引起产量波动,不利于土壤水分的持续利用。【结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在同等降雨条件下,全膜双垄沟播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效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是理想的玉米种植模式;当年降雨量在320 mm左右时,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连作不宜超过2年,全膜平作、半膜平作玉米的连作时间不宜超过3年。  相似文献   

19.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玉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观测了旱地玉米地膜栽培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水分含量、玉米物候期、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对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得出,早覆膜优于晚覆膜,全膜覆盖优于半膜覆盖。其中以全膜双垄沟播顶凌覆膜栽培的产量最高,较露地穴播增产48.1%,建议在生产应用时尽量早覆膜。  相似文献   

20.
覆盖方式对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覆盖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和垄上覆膜垄沟覆秸秆栽培能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两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分别提高57.79%、36.31%和54.08%、31.42%。土壤贮水量受覆盖栽培方式的影响较大,全膜双垄沟播、垄上覆膜垄沟覆秸秆、麦秸覆盖平作栽培能有效的提高0~110 cm土层的贮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