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cDNA-AFLP 技术,分析瓜枝孢弱毒菌株诱导黄瓜苗后72 h 内抗病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显示,诱导的基因表达差异始于接种后3 h,接种后6 h 差异表达片段总数达到高峰。8 个取样时间点的诱导性差异表达片段数大于抑制性表达片段数。仅在接种后第12 h 呈现相反趋势。通过回收、克隆、测序和同源性比对,获得的5 个片段分别与拟南芥中病原菌诱导的水杨酸糖基转移酶、梨磷脂酶C编码的基因等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初步推断瓜枝孢弱毒菌株诱导黄瓜抗病可能是通过依赖于水杨酸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诱导黄瓜的系统抗病性(system acquired resistance, SAR),作为胁迫抗性信号传递中的关键酶——磷脂酶C 可能参与了上述过程。经Northern 杂交结果证实,克隆分离的DNA 差异片段是瓜枝孢弱毒菌株诱导表达的特异片段。  相似文献   

2.
瓜枝孢弱致病菌诱导黄瓜植保素的积累及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瓜枝孢(Cladosporium cucumernium ) 弱致病菌株2-2A2诱导黄瓜产生对黄瓜黑星病的抗病性反应。对经2-2A2诱导后黄瓜叶片中提取的物质进行生物活性试验、硅胶板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证明2-2A2可以有效诱导黄瓜中类黄酮类植保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石延霞  张楠  李宝聚 《园艺学报》2008,35(2):221-226
研究发现,用黄瓜亲和病原菌-细菌性角斑病菌诱导接种后可以使黄瓜叶片产生系统抗病性,且诱导抗病效果与诱导间隔期有关,其中以间隔24和48h效果较好。诱导接种后,接种叶片及其上位、下位叶片(未经诱导处理的叶片)中与抗性相关物质,如活性氧(H2O2)、超氧阴离子(NO2-)的含量、酯氧合酶(LOX)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有明显的提高,且信号物质水杨酸(SA)的含量与未经诱导接种的叶片间有明显的变化,证实信号物质水杨酸在亲和病原菌诱导的抗病作用中起到抗病信息传递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平菇(Pleurotus spp.)上分离到细菌性褐斑病弱致病力菌株和非病原菌株共126株,采用离体平菇法筛选模型,筛选出了3株可以诱导糙皮侧耳(P.ostreatus)对托拉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olaasii)产生抗病作用的诱抗菌株。通过田间验证,最终得到1株诱导抗病效果好的诱抗菌株,诱导抗病效果为66.73%。在供试接种浓度范围内,诱抗菌株的诱导效果随接种浓度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5.
细菌性角斑病病菌诱导黄瓜产生系统抗病性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延霞  张楠  李宝聚 《园艺学报》2008,35(2):221-226
本研究发现,用黄瓜亲和病原菌--细菌性角斑病病菌诱导接种后可以使黄瓜叶片产生系统抗病性,诱导抗病效果与诱导间隔期有关,其中以间隔24和48 h效果较好.诱导接种后,接种叶片及其上位、下位叶片(未经诱导处理的叶片)中抗性相关物质(如H2O2、NO2-)含量、脂氧合酶(LOX)活性均比对照有明显提高;信号物质水杨酸(SA)含量与未经诱导接种的叶片也有明显变化,证实信号物质水杨酸在亲和病原菌诱导抗病作用中起到抗病信息传递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瓜菜》2019,(9):18-21
为明确植物诱抗剂净都煞对黄瓜棒孢叶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诱导抗病效果及最佳诱导方案,测定了净都煞对黄瓜棒孢叶斑病菌的抑制效果,研究了不同诱导浓度、诱导次数、诱导间隔期以及诱导持续期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诱抗效果。结果表明,净都煞本身对黄瓜棒孢叶斑病菌不具有杀伤力,但对黄瓜幼苗具有明显的诱抗效果;2.0 mL·L-1的净都煞间隔7 d诱导黄瓜3次,持续1 d对棒孢叶斑病菌的防效最高,达到68.93%。此研究结果为黄瓜棒孢叶斑病防治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7.
辣椒Me3基因介导抗根结线虫相关基因的SSH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辣椒(Capsicum annuum L.)双单倍体HDA149为试验材料,接种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12、24、36 h的根尖材料作为测验方(Tester),相应的未接种根尖材料作为驱动方(Driver),构建一个南方根结线虫诱导Me3 基因表达早期的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通过高密度点阵膜杂交差异筛选,获得了309条表达序列标签(EST)。通过测序,除去重复序列共得到259条EST序列,在GenBank上进行BLAST分析,30个EST片段未发现同源性基因,229个为具有同源性的已知基因,其中71个为功能未知的基因。在显微观察和抗性相关EST表达谱分析的基础上,推测在Me3基因介导的不亲和互作中,编码NBS-LRR结构的抗病基因参与了寄主对根结线虫的识别,激发了过敏性坏死反应的信号基因, 同时多种抗性相关的转录因子基因表达, 使以代谢为基础的防御反应和保护机制发挥抗线虫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平菇细菌性褐斑病病原菌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弱毒菌株JPG250303的诱导抗病作用、弱致病性及诱导抗病作用的遗传稳定性,通过对其诱导抗病性表达、诱导接种浓度及诱导间隔期的研究,明确该弱毒菌株具有较好的诱导抗病效果。利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出该弱毒菌株为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 tolaasii),将弱毒菌株经平菇子实体连续5代培养后均具有弱致病性,说明其弱致病性可以稳定遗传;同时对5代菌株分别进行了诱导抗病活性的验证,5代菌株对平菇细菌性褐斑病诱导抗病效果分别为67.2%、66.3%、69.1%、68.6%和65.0%,说明该弱毒菌株诱导抗病活性也具有稳定性,这一研究为该弱毒菌株作为生防菌株防治平菇细菌性褐斑病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苇  王勇  张春祥 《北方园艺》2016,(11):110-112
以天津、北京地区主要市售的24个黄瓜品种为试材,以黄瓜棒孢叶斑病菌株为供试菌,采用苗期喷雾法,研究了黄瓜主栽品种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抗性。结果表明:黄瓜棒孢叶斑病菌株最适接种浓度为1×10~4个孢子·mL~(-1),筛选出2个黄瓜棒孢叶斑病高抗品种"津优38号"和"津优305号"。  相似文献   

10.
以3个不同颜色的双孢蘑菇品种,4株不同地理来源的有害疣孢霉菌株为供试材料,对有害疣孢霉的接种方式、接种浓度、接种时双孢蘑菇菌盖大小、接种后湿度控制及抗病性评价时间等因素做了综合研究及分析。观察并记录发病症状及发病率,建立病情评价标准。结果显示最佳评价方法为,喷雾式接种,菌盖直径9 mm~14 mm,接种有害疣孢霉的最佳孢子浓度3×104个/mL,接种后最佳培养湿度86%~91%,最佳评价时间为接种后第5天。建立科学的适用于双孢蘑菇湿泡病的抗病评价体系,为双孢蘑菇湿泡病抗病遗传育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前提。  相似文献   

11.
脱落酸诱导黄瓜对霜霉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高峰 《北方园艺》2012,(2):146-148
以"新泰密刺"黄瓜为试材,选用5、10、20、30、40mg/L的脱落酸(ABA)处理黄瓜幼苗,研究外源ABA对黄瓜抗霜霉病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ABA处理可诱导黄瓜抗霜霉病,降低病情指数,诱导叶片防御酶POD、SOD、PAL、PPO活性升高。其中10mg/L浓度处理表现效果最好;诱导抗性可持续8d以上,第4天防御酶活性均高于第8天。  相似文献   

12.
高温诱导黄瓜抗黑星病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高温(40~50 ℃) 预先对黄瓜幼苗处理1~2 h , 可以不同程度地诱导黄瓜苗对黑星病(Cladosporium cucumerinum Ell. and Arth. ) 的抗性, 40 ℃2 h、45 ℃1 h 高温诱导抗病性表达明显。高温热击后4 h 即开始表现出诱导抗病性, 24 h 诱导抗病性表现最明显。通过对18 个黄瓜品种的高温热击试验发现, 不同黄瓜品种经高温热击处理后表现出的诱导抗病效果不同, 有些品种在40 ℃2 h、45 ℃1 h 处理下诱导效果均较明显, 有些品种在40 ℃2 h 处理下诱导效果明显, 而有些品种则在45 ℃1 h 处理下诱导效果较好, 还有些品种高温处理后无效果。  相似文献   

13.
董春娟  曹宁  尚庆茂 《园艺学报》2017,44(7):1319-1326
为了阐明水杨酸(SA)诱导黄瓜幼苗耐冷性的作用机理,以28℃/18℃(昼/夜)为对照,测定了外源SA对低温胁迫(8℃/8℃)下根系脂肪酸总量、组分、不饱和度以及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CsFAD)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提高了根系总脂肪酸含量和饱和脂肪酸组分C16︰0、C18︰0的相对含量,并降低了多不饱和脂肪酸C18︰3的比例,根系脂肪酸不饱和度和双键指数降低;而低温下外源施用SA后,脂肪酸组分的变化得到显著缓解,饱和脂肪酸C16︰0的相对含量降低,不饱和脂肪酸C18︰3相对含量升高,脂肪酸不饱和度升高。进一步分析CsFAD的表达水平,发现低温胁迫下,根系CsFAB2.1、CsFAB2.2和CsFAD5表达受到抑制,CsFAD3和CsFAD7的表达升高;施用SA可以解除低温对CsFAB2.1、CsFAB2.2、CsFAB2.3的抑制,CsFAD2.1和CsFAD3的表达也有所升高。低温胁迫下外源施用SA可以诱导黄瓜幼苗根系FAD基因表达,提高脂肪酸不饱和度,提高幼苗耐冷性。  相似文献   

14.
生物长效复合肥是针对黄瓜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研制而成,其有效期长,污染低,小区试验维生素C含量增加13.1%,还原糖增加19.7%,小区试验增产10.3%,中间试验增产2.4%~8.8%。  相似文献   

15.
夏美160是以C91-3为母本,C93-8-3-3-1-1-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水果黄瓜新品种。其生长势强,全雌性,耐低温、弱光,尤其是在低温环境下仍能够持续坐果;瓜长15~19cm,横径3cm左右,单果质量90~120g;果肉绿色,品质脆嫩、清甜;果皮深绿色,无刺瘤;抗霜霉病、白粉病;平均667 m2产量达9 888.8 kg。适宜江苏、山东、河南等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6.
短日处理诱导西双版纳黄瓜开花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双版纳黄瓜是分布于我国西双版纳地区的一群独特的黄瓜资源,由于其光周期敏感的特点,育种应用较为困难。本试验采取8h/16h的短日照条件,研究了短日处理0、10、20、30、40d对西双版纳黄瓜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日处理有显著的促雌效应,第1雌花节位提早,雌花数增多,并且随着短日处理天数的增加该效应愈强。检测分析表明短日处理诱导出的雌、雄配子均活力正常,可用于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绿箭一号"黄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川陈皮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涂膜材料对黄瓜的保鲜效果,以期在贮藏过程中减少其营养物质的损失。结果表明:与对照(蒸馏水)组相比,川陈皮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涂膜材料能有效降低黄瓜的失重率,减慢了黄瓜水分的散失;延缓了黄瓜中叶绿素的分解;减少了黄瓜中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的分解及丙二醛(MDA)的累积,并降低了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当川陈皮素添加量为2 g·L-1时,黄瓜有较佳的保鲜效果,可将其贮藏期延长至18 d,该研究可为黄瓜的贮藏保鲜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瓜霜霉病抗性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瓜高抗霜霉病自交系为材料,构建了两个抑制差减文库,经反向Northern杂交筛选、测序和序列比对,筛选到3个未知功能抗病相关基因。荧光实时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未知功能抗病相关基因2I15(GD254229)、3C19(GD254243)和1O08(GD254207)在抗病自交系接种霜霉病病原菌后,可早期高丰度特异上调表达,而在感病自交系中特异上调表达丰度较低或被特异抑制表达。水杨酸(SA)可诱导1O08特异上调表达,抑制2I15和3C19的表达;茉莉酸(JA)处理可诱导1O08特异上调表达,而抑制2I15的表达。ABA处理可显著诱导3C19和1O08特异上调表达,而抑制2I15的表达。机械伤害、高盐、冷害和热激等其它非生物胁迫可显著抑制或诱导这些基因的表达,因此推测,所筛选到的功能未知基因可能具有参与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