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山东茶树冻害预防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山东属我国江北茶区,是茶树生长的次适宜区。因季风气候明显,冬季气温较低,持续低温时间较长,全年降雨量少于南方茶区,且四季降雨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冬季干旱,茶树易遭受冻害。"冻害年年有;三年一小冻,五年一大冻"成为影响山东茶叶生产的不利因素。多年来,在研究分析茶树冻害成因的基础上,探索积累了预防冻害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主要冻害情况及气候因素1.主要冻害情况  相似文献   

2.
<正>山东属我国江北茶区,是茶树生长的次适宜区。因季风气候明显,冬季气温较低,持续低温时间较长,全年降雨量少于南方茶区,且四季降雨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冬季干旱,茶树易遭受冻害。"冻害年年有,三年一小冻,五年一大冻"成为影响山东茶叶生产的不利因素。多年来,在研究分析茶树冻害成因的基础上,探索积累了预防冻害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主要冻害情况及气候因素1.主要冻害情况  相似文献   

3.
正低温冻害,尤其是早春期间的低温冻害,将严重影响茶树正常的生长发育,从而使春茶的产量和品质受影响,严重影响茶叶的经济效益。因此,利用栽培调控技术提高茶树对低温的抗性对于茶叶生产至关重要。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栽培团队研究发现,外源褪黑素预处理可以有效提高低温胁迫下茶树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叶绿素含量,有效缓解低温导致的茶树叶片脂质过氧化以及活性氧和超氧阴离子的累积。通过进一步的生  相似文献   

4.
福鼎市发展茶叶生产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茶树对自然气候条件的要求,分析了福鼎市的气候特征和茶树年发育周期气象条件,并对福鼎市范围内不同区域茶树生产的气象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不利于茶树生产的气象灾害,提出了具体的茶叶优质高产建议:一是选择海拔在200~500m的山区中层建立优质茶叶基地;二是选择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等抗寒抗病性较强的优良品种;三是注意预防冬季冻害、春季低温和夏季高温干旱。  相似文献   

5.
正茶树冻害一直是影响山东茶树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据统计,自1966年开始引种至今,山东茶树经历了10次大的冻害;小的冻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且随着气候的反常,最近几年发生频率增大,冻害程度增强。今年的茶树冻害就极为严重,冻害面积达80%以上,冻害程度严重者为3级,造成减产60%以上。围绕茶树冻害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一直是山东茶叶科技工作者研究的问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茶树发生冻害是茶树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结果。造成山东  相似文献   

6.
茶树栽培起源于我国,云贵川是其发生地,由于南方的气候及环境条件使其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喜湿润、怕干寒的特性。茶树北引山东后,无 论降水量、大气湿度,土壤酸碱度等都较南方为次,尤其寒冷的气候,常使茶树受严重冻害,造成茶叶产量低而不稳,影响茶农种茶的积极性。解决冻害已成为山东茶树栽培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日照茶区严重干旱和冻害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茶区是我国的次适宜茶区,由于气候干燥,土层较薄,降雨偏少,冬季寒冷,茶树冻害一直是制约茶叶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日照市是山东省种茶最适宜的地区,也是我国"南茶北引"最成功的地区,现已发展成为山东省茶叶主产区和我国秦岭、淮河以北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今年日照市因遭遇历史罕见的干旱,茶树遭受了种茶45年来第9次、也是继2007年冬至2008年春冻害后第3次严重的冻害。为全面调查了解在大旱之年茶树冻害情况,2月14日至2月25日,日照市农业局会同各区县业务部门对今年全市茶树冻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8.
黄奋文  李文金 《茶叶》1992,18(4):26-27
1991年12月下旬,由于气候异常,我省大部分地区受北方强冷空气的影响,气温急剧下降,出现了雨雪冰冻天气,发生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低温现象。在这样异常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使茶树叶片细胞内部迅速结冰,造成茶树普遍受冻,冻害的程度极为罕见,给翌年的茶叶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们对本所的生产茶园,密植茶园以及不同品  相似文献   

9.
正全球气候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变化。伴随着气候变暖,高温干旱、低温冻害、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频发,已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探讨气候变化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园生态系统的影响,研发应对气候变化关键技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对于促进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小组"气候变化"和"有机茶"工作组于2017年8月在斯里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静冈县一直提倡生产优质茶早采三天,普及茶树良种百分之七十,降低成本百分之三十,通称“三、七、三”运动,以此形式推动茶叶优质生产。但高山茶园冬季低温冻害严重,特别灾害性气候,往往影响山区茶园早期成园和良种的普及。裂伤型  相似文献   

11.
茶树生长发育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光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可单独或与温度等其他环境因素协同调控茶树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光调控茶树生长及其代谢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不同光谱波段、光子通量和光周期对茶树生长、代谢产物组分的影响,明确茶树生长、代谢的光调控过程,解析光调控机制,为开发可用于生产实践的茶树光调控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茶树硫素营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硫是茶树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被称为仅次于NPK的第四要素。近年来,随着传统含硫肥料、农药用量的减少,以及大气SO2污染控制的加强等,茶园缺硫日趋严重,施硫已成为当前茶树营养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茶树硫素研究进展,包括茶树体内硫含量、茶树对硫的吸收利用、茶园土壤硫含量及其影响因素、茶树缺硫诊断、施硫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茶园硫素平衡与硫肥施用技术等进行了综述,并就今后的研究方向谈了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Summary

The response of woody plants to freezing temperatures is complex. Species vary greatly in their ability to survive freezing temperatures and the resulting dehydrative and mechanical stresses that occur as a result from the presence of ice. Initially, this is presented by the ability to inhibit the formation of ice (ice nucleation) by supercooling. Significant questions exist about the rol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ice nucleating agents in determining the extent to which any particular plant can supercool. Additionally,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plant structure can affect ice nucleation and propagation. In this review, the ability of high-resolution infrared thermography to reveal significant details about the freezing process is demonstrated. In general, the presence of effective, intrinsic nucleators appear to be common in woody plants. The nucleators appear to be as effective as external ice nucleators and induce stems to freeze at warm, subzero temperatures. Barriers appear to exist, however, that prevent ice propagation into lateral appendages such as buds, or newly extended primary tissues. Deep supercooling represents a unique adaptation of woody plants to avoid freezing injury by dramatically suppressing ice formation in specific tissues. The extent of suppression is limited by the homogeneous nucleation temperature of water (-38°C) and therefore deep supercooling is characteristic of moderately hardy woody plants. In contrast, it has been proposed that the most cold-hardy woody plants have the ability to form glassed solutions. These solutions are very stable as long as the cell remains below the melting temperature of the glass and so allows tissues to become relatively impervious to the stresses associated with extremely low temperatures.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对茶叶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技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大气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升高,全球气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变化。在气温不断升高的同时,高温热浪、干旱、低温、倒春寒和暴雨等极端天气不断出现,对茶叶生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本文对我国有代表性茶区气候变化现状及发展趋势,气候变化对茶叶生产的影响,气候变化应对策略进行了阐述,以为茶园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茶叶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将白叶单枞、金萱、鸠坑3个茶树品种鲜叶加工成不同发酵程度的茶原料,通过对其理化成分分析及感官审评,研究不同茶饮料的品质稳定性;深入探讨茶叶原料发酵程度及其生化基质对茶饮料冷后浑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叶原料制成的茶饮料因为生化基质的不同,茶汤冷藏后效果明显不同。透明度:金萱优于鸠坑;白叶单枞最差;絮状沉淀与茶汤的分界线不清晰,随着发酵程度的加重,沉淀物的量明显增加,其沉淀物颜色也逐渐变深。金萱原料制成的茶饮料中能看到明显的灰褐色沉淀和白色沉淀的分层。同一品种,随着发酵程度的增加,冷后浑固形物总量先增加后减少;同个品种的样品中,红茶工艺制作的全发酵茶叶饮料中沉淀物形成总量相对较少,说明红茶较适合于制作茶饮料。沉淀物中茶多酚含量平均为36.47%,说明茶多酚是沉淀物形成的主要控制因子之一;沉淀物中多酚含量不受茶叶中多酚含量的影响;随着茶叶原料发酵程度的加深,沉淀物中的多酚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而茶叶中EGC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其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所以EGC有可能是茶汤固形物形成量的主要决定因子。  相似文献   

16.
茶园晚霜冻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婧  徐平  毛祖法  王岳飞 《茶叶》2014,40(4):212-215
茶园晚霜冻害造成茶树芽叶焦灼甚至枝梢枯死亡,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本文对晚霜冻害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就防御晚霜冻害发生的措施以及灾后补救等方面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有效降低晚霜冻害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宋娜  何亚丽  毛娅琪 《茶叶通讯》2021,48(1):136-144
对我国茶销售市场进行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有助于茶产业的供需平衡。本文利用地理集中指数和GIS技术,从空间分布类型、均衡性和分布密度3个方面来分析我国茶销售市场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茶类经营点整体呈集中化分布,但集聚性稍弱,全国范围内高密度核心地区包括广州、南京和郑州等为核心的周边部分城市,而西部等地区大多未形成相对规模密集区。以地理探测器为研究工具对影响因素进行单体因素驱动力和影响因素交互作用研究确定,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居民生活水平及茶种植和生产分布区域对茶销售市场空间布局影响较大,固定人口和国内贸易水平是主导影响因子,居民收入水平与气候影响力较弱。但是居民收入水平、气候与居民保障水平等指标与其他指标的交互作用效果突出,异质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8.
应用叶绿素荧光法鉴定茶树品种抗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绿素荧光技术在植物抗逆性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电导法测定结果为参照,研究适合鉴定茶树抗寒性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配合Logistic方程测定的茶树品种抗寒能力与电导法的结果相一致:舒茶早>皖茶91>平阳特早茶,而Fv/Fo、Fm、Fo测定的结果则与之不相符。叶绿素荧光法在植物抗逆性鉴定过程中比电导法方便快捷,干扰因素少,可作为鉴定茶树品种抗寒性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茶树抗寒变异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经对10地市茶区,6个气象因子作最短距离聚类分析得出,山东茶主要分布在4个生态类型区域内,第一类型区域在日照岚山、莒县、大坡和巨峰;第二生态类型区域在临沂莒南和青岛胶南;第三生态类型区域在泰安小津口和新泰;第四生态类型区域在青岛崂山和潍坊诸城。从各生态类型区域茶树变异指数分析得出,茶树冻害由轻到重呈花斑式分布。经典型相关分析,各气象因子与叶片组织结构变化呈正相关性,以年降雨量和极端最低温度对茶树变异影响最大,其次是年平均温度、无霜期和日照时数,1月份年均气温对叶片结构变化影响不大。叶片结构以栅栏组织厚度对气候条件最敏感,其次是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和上表皮厚度与气象因子无关。  相似文献   

20.
刘声传  陈亮 《茶叶科学》2014,34(2):111-121
干旱是影响茶叶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茶树对干旱胁迫及随后复水的响应非常复杂,探究茶树耐旱机理,对于发掘利用耐旱节水基因资源、提高耐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发展节水抗旱栽培、减轻旱灾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了干旱对茶树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述评了当前茶树响应干旱胁迫和复水机理的研究动态,概述了茶树节水抗旱栽培和灾后恢复技术,并展望了今后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