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小黑麦新品系的草产量及营养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梅  田新会  杜文华 《草地学报》2016,24(6):1164-1169
论文通过研究小黑麦新品系(Triticale Wittmack)(P1,P2,P3,P4,P5)在2013年和2014年的株高、草产量和营养价值以筛选高产稳产和营养价值较高的品系,为小黑麦新品种登记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不同小黑麦新品系的株高和鲜(干)草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3的平均鲜(干)草产量最高,其次为P2;各小黑麦品系2014年的平均株高和鲜(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2013年;小黑麦新品系P3在2013年的株高、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最高。参试小黑麦新品系的粗蛋白含量(Crude Protein,CP)和中(酸)性洗涤纤维(Neutral/Acid Detergent Fiber,NDF/ADF)也存在显著差异,P2的CP含量最高,P3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P1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不同年份间的CP,ADF和NDF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个小黑麦新品系中,P3的综合性状最好,其次为P2,以上2品系可进一步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以申报登记小黑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奇台红豆草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奇台红豆草是新疆奇台地区的地方品种,已经有50年的栽培历史。为了正确地保种选种,2005—2007年以昭苏红豆草和甘肃红豆草为对照,对奇台红豆草的品种特性进行了全面测试和评价。结果表明,奇台红豆草的产草量均高于对照,但只有播种当年差异显著;种子产量试验期间也高于对照,并且差异显著;此外,在物候节律进程、生育期长短、生长速度和高度、叶片发病率等方面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别。营养成份的含量与甘肃红豆草基本相同,粗蛋白含量20%,单宁含量1.58%。试验证明,奇台红豆草是一个生物学和经济性状优良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6个高丹草新品系在甘肃半干旱区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在半干旱区适应性强的高丹草新品系,2017年在甘肃中部半干旱区的定西市,以主栽高丹草品种晋牧1号和皖草2号为对照,对6个高丹草新品系进行了田间小区筛选试验。以生产干草和青饲为终端利用途径,所有参试材料按春播刈割两茬利用方式种植管理,对主要农艺性状、株高、茎粗、分蘖数、草产量、鲜干比和糖锤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所有参试材料在当地能正常生长,生育期84~114 d,倾斜率和倒折率均为0,只有晋牧1号和LC-2微感黑穗病。②LC-1糖锤度最高,为4.85%,较晋牧1号高10.73%;LC-2糖锤度最低,为2.56%。③JC16-1全年干草产量最高,达23 956.05 kg/hm^2。综合分析认为,在6个高丹草新品系中,JC16-1在甘肃中部半干旱区的适应性更好。  相似文献   

4.
探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苗期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的影响及抗旱性差异,为红豆草种质材料抗旱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7份红豆草材料(5份来自俄罗斯,2份源于中国)为研究对象,盆栽模拟土壤干旱条件,对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各材料的株高、地上生物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脯氨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植株高度、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都明显下降,重度胁迫下,蒙农红豆草的株高、地上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红豆草材料,甘肃红豆草的叶片保水能力相对较好;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都明显上升,重度胁迫下,Ⅱ材料的MDA含量、甘肃红豆草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脯氨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红豆草材料。经抗旱隶属函数分析,得出其抗旱性顺序为:ZXY2003p-147ZXY2003p-132=ZXY2005p-623ZXY2007p-3423ZXY2010p-7369甘肃红豆草蒙农红豆草。  相似文献   

5.
红豆草在内蒙古种植较多,耐寒耐旱性强,且在畜牧业上有很好的利用价值。本试验旨在测定蒙农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cv.Mengnong)所含缩合单宁含量,为将来进一步开发利用红豆草及其单宁(Onobrychis viciaefolia,Sainfoin)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试验以蒙农红豆草为原料,经丙酮溶液提取,通过盐酸-正丁醇法进行缩合单宁(total condensed tannin,TCT)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论是蒙农红豆草全植株、茎和叶子中缩合单宁的含量均为生长期最高(P0.05);各个生长阶段中均是叶子中含有的缩合单宁含量最高(P0.05),生长期可达156.93 g.Kg-1DM(dry matter)。由此可见,蒙农红豆草所含缩合单宁主要在叶子上,且生长期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普通红豆草品种区域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新疆奇台县,乌苏市和沙湾县3地,以国家注册品种甘肃红豆草为对照,对地方品种奇台红豆草和昭苏红豆草进行了区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有灌溉的条件下,3个品种越冬率均较高,为96%-98%。奇台红豆草的干草率,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的稳定性均较其他两个品种高。综合表现以在奇台县种植为最好,表明奇台红豆草是高产优质品种,非常适宜奇台县种植。  相似文献   

7.
魏少萍  李景峰  梁鹏飞  陈洁  刘鑫  南丽丽 《草地学报》2021,29(11):2530-2537
为综合评价和筛选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优异新品种、鉴定种质,本研究以国内外22份红豆草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其种子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2份红豆草种子的形态和营养指标间均差异显著(P<0.05),且营养成分含量平均变异系数大于形态指标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面积与周长、长度、宽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周长与宽度、长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种子面积、宽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周长、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种子中粗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红豆草种子的主要性状是种子形态特征中的长度、周长和面积,其次为营养指标中的粗蛋白和淀粉含量。聚类分析将22份红豆草种子分为3组。编号2668,9155,13523,2323-2,1994和‘蒙农红豆草’,‘甘肃红豆草’的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较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优良种质。  相似文献   

8.
以蒙农红豆草为材料,研究了100mmol/L NaCl胁迫下不同浓度外源Ca2+对红豆草幼苗的生长、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的影响;探讨了Ca2+对盐胁迫伤害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随着Ca2+浓度的增加,与CK相比,红豆草脯氨酸、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明显变化趋势,在T3(100mmol/L NaCl+30mmol/L CaCl2)处理下,红豆草脯氨酸、可溶性糖及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提高了32.3%,60.0%和9.7%,差异显著(P0.05);T3、T4处理的根系活力显著高于CK(P0.05),其他处理与CK无明显差异;T3处理的株高显著高于对照CK(P0.05),其他处理与CK间无显著差异,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抗寒性优异的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材料,以国内外22份红豆草为研究对象,探讨4℃下分别处理0、1、3和5 d后其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对低温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随低温处理时间延长,供试红豆草株高、叶面积、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体色素和根系活力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呈增加趋势,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丙二醛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降后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先升后降再升趋势。回归分析表明,地下生物量、过氧化物酶、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可作为红豆草苗期耐寒性评价首选指标。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表明,甘肃红豆草和材料9155耐寒能力强,蒙农红豆草和新航红豆草耐寒能力次之,材料13709耐寒性最差。研究结果为耐寒红豆草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蒙农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 Scop ‘Mengnong’) 甲基磺酸乙酯(EMS,Ethyl Methane Sulfonate)诱变后代(M1和M2)和未经诱变(CK)为试验材料,采用逐步聚类法基于株高和SPAD值将M1,M2和CK群体分为A,B,C 3类,测定每个群体中不同类别材料光合日动态,筛选出具有高光合潜力的红豆草材料。结果表明:M1,M2和CK在15:00以后,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浓度上升,说明导致其光合作用降低的原因是非气孔因素。B类的M2代净光合速率日均值最大;A,B,C 3类的M2以及A类的M1的气孔导度日均值最高;A类的CK和B类的CK和M2的水分利用效率较大。总体而言,B类M2代净光合速率(5.76 μmol·CO2·m-2·s-1)最高,水分利用效率(2.33 μmol·mmol-1)相对较高。因此,EMS诱变蒙农红豆草M2代的B类群体可作为高产育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1.
南铭  景芳  边芳  任生兰  刘彦明 《草地学报》2020,28(6):1635-1642
本试验对6个裸燕麦(A.nuda)品种的农艺性状、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及饲用价值进行了比较,以期筛选适宜甘肃中部引洮灌区生产利用的燕麦品种。结果表明:6个裸燕麦农艺性状、群体形态、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及饲用价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草莜1号’平均株高125.5 cm,实际倒伏率最高,鲜草与干草产量分别为36 835.1 kg·m-2,6 733.6 kg·m-2;‘燕科2号’抗倒伏,种子产量最低,为1 811.2 kg·m-2。‘远杂2号’种子产量、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最高,分别为3 382.5 kg·m-2,62.2%和35.5%,但相对饲用价值最低,为91.60。‘草莜1号’相对饲用价值和饲草品质最高,分别为123.33和173.45。灰色关联度分析综合评价得出‘草莜1号’适宜在该地区生产饲草,‘远杂2号’适宜在该地区生产种子,‘定莜8号’适宜粮饲兼用,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坝莜3号’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2.
张成君  任生兰  边芳  黄凯  陈富  杨洁  张明  刘彦明 《草地学报》2022,30(11):3082-3089
本研究对9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种子产量和籽粒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以期筛选出适宜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产利用的燕麦品种。结果表明:供试燕麦品种均属于中熟型,在当地均能成熟;9个燕麦农艺性状、种子产量及籽粒营养品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迪燕1号’的株高和穗长最高,分别为150.00cm和30.50cm,但种子产量最低,为1734.20kg·hm-2,穗粒数和穗粒重均以‘魏都莜5号’最高,分别为128.4粒和2.84g,‘晋燕17号’的种子产量和淀粉含量最高,分别为2500.00kg·hm-2和53.68%,但粗蛋白含量最低,仅为15.95%,‘张莜8号’的千粒重最高,为28.20g,粗蛋白含量以‘张莜9号’最高,达18.75%,‘坝莜18号’的β-葡聚糖和粗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4.37%和6.35%。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方法对9个燕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种子产量与籽粒营养品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晋燕17号’‘魏都莜5号’‘迪燕1号’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种植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湖南地区饲用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的最佳刈割时期,本试验研究了2个小黑麦品种(‘中饲1048’,‘冀饲2号’)和2个小黑麦新品系(‘中饲3297’,‘中饲1257’)在3个刈割期(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的农艺性状、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刈割期小黑麦的株高、分蘖数、绿叶数、鲜草和干草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灌浆期的鲜草和干草产量(46.92和12.97 t·hm-2)最高,拔节期的绿叶数(4.10片)最多,成熟期的株高(176.76 cm)最高,分蘖数(329.17万个·hm-2)最多。不同刈割期小黑麦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刈割期的推迟,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逐渐下降,中(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综合分析表明,饲用小黑麦的最佳刈割时期为灌浆期,此时鲜(干)草产量最高,营养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4.
何振富  贺春贵  王斐  陈平 《草地学报》2021,29(7):1446-1453
为探讨不同类型饲草高粱(Sorghum bicolor)在甘肃旱作区的表现及差异。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选取5类13个饲草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产草量、营养成分含量和产量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饲草高粱各生育阶段差异明显,主要农艺性状具有明显差异;鲜草和干物质产量均以光周期敏感褐色中脉类型最高,分别平均达130.29 t·hm-2和36.04 t·hm-2;粗蛋白和总可消化营养物含量均以中熟褐色中脉类型最高,平均分别为6.34%和59.76%;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以中熟褐色中脉类型最低,平均分别为46.76%和31.04%;单位面积粗蛋白和总可消化营养物产量均以光周期敏感褐色中脉类型最高,平均分别达2.00和18.99 t·hm-2,干物质产量高是饲草高粱营养物质产量高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黄土区优势植物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枯落物对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百脉根(Lotusc corniculatus)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等四种常见豆科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铁杆蒿对这几种豆科牧草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总体上均呈现“低质量浓度促进,高质量浓度抑制”的效应;紫花苜蓿综合化感效应在不同处理中均受到抑制,随着铁杆蒿枯落物含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但红豆草、百脉根和沙打旺的综合化感效应表现出低促高抑的趋势;红豆草和沙打旺在30 g铁杆蒿枯落物浓度时促进效应最强,百脉根在60 g时促进效应最强。以上结果初步表明在有铁杆蒿分布的草地不适合种植以及补播紫花苜蓿,而适当密度的铁杆蒿分布有助于种植以及补播红豆草、百脉根和沙打旺。  相似文献   

16.
放牧和刈割是草地利用的有效方式,为探究施氮对黄土高原不同利用方式下无芒雀麦草地的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效应,本研究在甘肃庆阳以无芒雀麦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放牧(G)和刈割(M)两种利用方式,每种利用方式下设0(N1),80(N2)和160(N3)kg·hm-23个施氮水平。结果表明,放牧较刈割显著提高了无芒雀麦的株高累积量、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干草产量以及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的含量,并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两种利用方式下,无芒雀麦的株高累积量和干草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高,相对饲用价值(RFV)显著提高。放牧条件下施氮160kg·hm-2(G-N3)处理获得最高的两年平均干草产量和RFV,分别为7.89kg·hm-2和133.72,是一种适宜黄土高原地区无芒雀麦草地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对呼伦贝尔地区种植的6种禾本科牧草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牧草品种间营养成分存在差异,且养分含量与品种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阿坝'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Aba')的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最高(P0.05),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k)最低;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的吸附水含量最高,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inn)最低;偃麦草(Elytrigia repens(L.)Nevski.)的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最高,蒙农杂种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A.desertorum‘Hycrest Mengnong')最低;老芒麦钙和磷的含量最高,蒙农杂种冰草钙含量最低,偃麦草磷的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选育出优质、高产、低香豆素的白花草木樨新品种,在前期完成第一次轮回选择的基础上,开展了25份白花草木樨半同胞家系的第二次轮回选择,在甘肃省榆中县和临泽县进行产量、品质、香豆素含量等农艺性状评价。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半同胞家系间株高、干重、纤维、香豆素含量等性状具有显著的基因型变异(P<0.05),且干重、株高、茎粗等性状在两地点间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P<0.05),根据基因型方差预测干重与株高的遗传增益增加百分比分别为4.3%和2.6%。相关性分析表明,茎粗与干重、株高有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关系,粗蛋白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反映出各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和25份半同胞家系在各性状上的表现,聚类分析将25份家系分为4个组,其中第4组具有较高的干重、粗蛋白和最低的香豆素含量。通过对25份半同胞家系的第二次评价将为白花草木樨新品系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陈立强  白小明  蔺胜权 《草地学报》2020,28(6):1643-1649
为了发掘野生种质资源的优良性状,选育一年生草木樨(Melilotus)新品种,本试验以采自新疆阿拉尔市区稀有的野生一年生细齿草木樨(Melilotus dentatus Pers.)和野生一年生白花草木樨(M.albus Desr.)为材料,以‘牧科草木樨1号’(M.officinalis ‘Muke sweet clover No.1’)为对照,于2016-2017年在新疆阿拉尔市对其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一年生细齿草木樨的初花期比‘牧科草木樨1号’晚39~41 d,干草产量为12 078.64 kg·hm-2(2016年)和10 473.83 kg·hm-2(2017年),比‘牧科草木樨1号’产量增加200.96%(2016年)和106.78%(2017年),等权关联度最高。一年生白花草木樨的初花期比‘牧科草木樨1号’晚6 d,干草产量为5 610.43 kg·hm-2(2016年)和5 335.68 kg·hm-2(2017年),比‘牧科草木樨1号’产量增加39.79%(2016年)和5.34%(2017年),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18.33%,42.00%和35.23%,等权关联度排列第二。阿拉尔野生一年生细齿草木樨和野生一年生白花草木樨种质资源的产量较高,综合表现较好,是一年生草木樨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资源和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